《知否》中英國公府祖先跟寧遠侯府差不多,是北宋的肱骨老臣,雖然在電視劇中英國公出現的次數不多,但劇中的人設還是很大的震撼力的,而且像這種勳貴人家,連皇上都要讓三分的。
由於皇后對大鄒氏深深愧疚,補償給了小鄒氏
由於沈將軍的髮妻是大鄒氏,被叛軍以為是皇后,直接誤殺了,這讓皇后深感愧疚之心,而沈將軍與大鄒氏感情十分要好,沒想到大鄒氏就這樣走了,相當於沈家欠鄒家一個人情。
沈從興愛屋及烏,寵妾滅妻
沈從興其實並不愛小鄒氏,只是對鄒家深感愧疚,所以納了她為妾,小鄒氏可不像大鄒氏一樣知書達理,潑辣的很,時不時就作妖,還敢怒懟當家大娘子,大娘子就是英國公府家的張大娘子。
張大娘子雖然出身高貴,而且是個又颯又厲害的女人,但由於沈從興的偏袒皇后的愧疚,這讓張大娘子十分為難,身為沈從興正妻的張氏,何其委屈,自己的丈夫深愛著前妻,偏袒這妾室,只能隱忍。
小鄒氏張狂到什麼地步?簡直不知死活
當時沈從興和張大娘子一同去參加顧侯府參加宴會,沈從興帶上了小妾,按理來說小妾自然是不能一同來的,但沈從興破格對小鄒氏偏愛,可小鄒氏接下來的舉動,實在讓人難以隱忍,竟然當著很多人的面說張大娘子一個月沒幾天跟沈從興圓房,還說生不出孩子這些話,想想將門之女,被一個小妾爬到頭上,這簡直就是莫大的恥辱。
而英國公夫人自然是十分心疼,她並沒有替女兒撐腰,反而是想辦法對付鄒家,所以暫且留著他們繼續作妖,並不是英國公府真的拿他們沒有辦法了,而是從長計議,要想打蛇,就得瞄準了七寸打,讓她永世翻不了身,所以英國公夫人就先暫時委屈女兒,讓那幾個舅爺不停鬧事,讓侯府受牽連,到時候叫侯爺收拾爛攤子,還能看看姑爺的深情還能磨到幾時。
最後,鄒家真的被縱得無法無天,最後英國公夫人一網打盡
在張大娘子生產時,鄒家竟然公然把張大娘子的太醫扣留,還好明蘭及時相救,此次鄒家的人可算是闖了大禍,差點導致張氏難產,最後英國公當晚霸氣抱走了自己的女兒。
而英國公夫人利用此事,再加點火,直接讓所有人一位張氏難產,把這件事鬧得很大,最後張氏想到自己經歷的苦難,在加上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大喊了一生:「爹,女兒盡孝了。」
此時英國公當然忍不下去了,等沈從興一來,直接冷冷的說一句:「和離」,簡直就是霸氣救女,這一幕都讓人十分感慨,有個強大的娘家,就是最大的後盾啊。
這件事一出,是個人都明白誰對誰錯,拎不清的沈家是非不分,竟把一個狠毒的妾室寵上了天,最後還害得正經大娘子難產,果然太后就發怒了,直接下令掌摑小鄒氏,還把以前的帳全部拿出來算了,鄒家蠻橫無理還搶佔民田,禍害百姓,最後鄒家被流放了。
最後,就算是皇后想出來求情都難了,沈國舅被關了起來,鄒家直接被流放了,真是大快人心。
張氏被接回娘家後,英國公夫人直接對女兒大罵了一頓:
原文:「這回連你爹都病倒了,你若再不清楚明白些,也妄為張家的女兒了。今日,他們敢推搡你,明日就敢要了這孩子的命。你放明白些,你到底是嫁出去了,娘家能幫你多少。再怎麼使力氣,還得看你自己的。如今我和你爹尚在,倘將來我們去了,你哥哥嫂嫂當家,那又隔了一層,這孩子的前程該如何」
她想告訴自己的女兒,最終要靠自己,一定要有鬥志,不然你妄為張家的女兒了,雖然很嚴厲,但句句在理,雖然鄒氏被太后掌摑,但難免日後不做妖,未來的日子只能靠你自己。
張氏真的被母親罵醒了。
後面張氏活出了自己,從鬼門關走過一遭的她,看到了人情冷暖,人心險惡,所以她以狠治狠,最後手撕小鄒氏,打敗小鄒氏,最後結局小鄒氏已經被毀容,終身被幽禁,而張氏最後和沈從興和好,兩個人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