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她是「央視名嘴」,曾和白巖松一起搭檔主持《新聞1+1》;她言語犀利,總能一針見血指出問題所在;她一貫冷靜,但躲藏在她那一雙冷淡眼睛背後的,其實是一顆熾熱的心。
董倩,從「央視名嘴」到被網友怒斥「滾出主持界」,她到底經歷了什麼?
央視向來是人才濟濟的地方。
當年「山東大妞」倪萍被調到中央電視臺,愛美的她全然不顧北京冬天的寒冷,身穿一襲套裙來到央視,結果被告知「沒時間接待,在門外等著」。
於是,她在寒風中凌亂,等到被帶進辦公室,已經形象全無,當時辦公室裡的人都很詫異:這就是從山東「挖來」的主持人?
燈光絢爛的地方其實聽不到掌聲。
很多年後,又一位姑娘重複了倪萍當年的經歷。
她叫董倩,跟你平不同的是,她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
成長中的董倩一直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她一路走來,成績優異,考北大,讀歷史,大學畢業後,卻陰差陽錯進入央視,成了一名主持人。
當年,招聘來的主持人並不像分配來的人員一樣有完備的證件,可以目不斜視出入央視大門,所以在門口的警衛室大爺眼中,來上班的董倩和當年的倪萍一樣,她們跟外來人員無異。
等到進入辦公室,董倩才發現,在電視臺沒有人會主動來幫助一個新人,這讓從北大畢業的她感到一種異樣和自卑。
後來,董倩在書中曾寫過:那種自卑幾乎要了我的命。
但董倩骨子裡畢竟有一種不肯服輸的精神,於是她拼命學習各項知識,不懂就問,哪怕用笑臉迎上被人的冷漠。
——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或許都要經歷這樣一個階段,因為「含屈忍辱」的紮根,最後才能茁壯成長。
終於,董倩成功主持了《焦點訪談》,隨後又和白巖松一起搭檔主持了《新聞1+1》。
她和白巖松一樣,成了「央視名嘴」。
跟白巖松一樣,董倩成了「央視名嘴」,但跟白巖松不同的是,董倩的風評一直不是很好。
因為在她的採訪裡,總會讓人感到一種「咄咄逼人」和「毫無人性」的不適。
2015年,天津某個地區發生一場大爆炸,就像電影《烈火英雄》的現實版一樣,很多消防英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當時,董倩負責趕往現場採訪,她在採訪一位消防員時直接就問:
「你是家裡唯一的兒子,你要是出點事,你爹娘怎麼辦?」
一句話,讓面對鏡頭的消防員黯然神傷,他強忍著眼淚回答:這個問題我沒法回答。
這一段採訪播出後,很多網友認為這樣的提問非常不妥。
但這似乎就是董倩一直以來的「風格」,當初她在採訪女排教練郎平時,也是很犀利地問道:
「你作為美國隊的主教練,去打中國隊,當時那種心情是不是也很糾結?」
這樣的問題讓久經戰陣的郎平都有一些尷尬。
2019年,四川涼山一帶發生火災,為了救火當時很多消防員獻出了生命,其中不乏年輕的新兵。
趕到現場的董倩又一次「冷血」發問:
「你想救他嗎?」
「戰友死了你自責嗎?」
「你跟那個戰友關係好嗎?」
「你覺得他們膽子大嗎?」
「你以後還會繼續做這個工作嗎?」
一系列的問題讓那些面對烈火都沒有退卻的勇士們沉默了,這些好男兒忍不住默默流下眼淚。
這次採訪之後,很多網友怒不可遏,他們在網絡上留言,斥責董倩「沒人性」,並要求她「滾出主持界」。
看了董倩的採訪,很多人認為她就像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絲毫不懂得體諒別人的感受。
但事實上到底如何呢?
董倩曾在書裡寫到這樣一句話:我步步緊逼,其實我於心不忍。
或許,作為一個記者,很多時候,他們會見到人世間最深的絕望,就像很多災害現場的採訪,主持人對著鏡頭忍不住泣不成聲。
但她是記者,是主持人,即使自己內心翻江倒海,也要把工作完成。
胸有驚雷,面若平湖。
其實誰又知道,她的心底,早已充滿了悲痛和無奈,在鏡頭前,董倩那些看似「毫無人性」的提問,卻激發出了我們內心最柔軟地方的一種感動。
所以我們知道了消防戰士很不容易,他們也是爹生娘養,他們也有自己的父母家庭,他們也有一幫相互關心的戰友。
這世間從來就沒有什麼歲月靜好,我們所享受的當下,不過是有那麼多人付出自己的一切為我們換來的。
或許,這就是董倩在採訪中,那些「步步緊逼」的問題背後,隱藏著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