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逛濟南,莫過於遊湖賞泉。
舒心愜意之際,你有沒有注意到,誰最能體現水的姿態和韻味?
魚兒、漣漪,遊曳的鷗鷺,岸柳還是遊人的倒影?
百花洲幾隻白鵝悠閒地在水面浮過
這些當然都不能缺少,畢竟它們增添了水的活力,和泉水共同裝點了濟南的美。
其實,最能見證水的動態和性情的是水草。
它們在水中留下一條條漣漪,給整個湖面增添了幾分靈動的氣息
水鳥閒遊,綠藻婆娑,雲霞飛渡,在清澈的泉水之中,水草細微的舉動,都體現出水的表情和言語。
水草以它們曼妙的姿態呈現在水中,仿佛使水面更加清澈了
濟南的名泉遍及城裡城外,大家不一定全都遊覽過,但也起碼能說出一連串的名字。
許多注意力集中於泉水的遊客,對於水草,倒未必知其一二。
住在附近的居民,常常來這兒打水
它們都是哪些大明星呢?
現在正是荷葉田田、荷花初放的季節,無論哪一處泉水中生長的荷花,在濟南人的心目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花仙。
荷花自然是少不了的靚麗景色,她們是濟南的市花
除了大家熟悉的蘆葦,最具觀賞和審美價值的植物,可能就是荇菜、蒲草和慈姑了!
明湖南門碼頭右側的黃菖蒲,又叫水生鳶尾,它們寬大舒展的葉子、尊貴的黃花,以及亭亭玉立的身段,無意間就給遊客奉上一份與明湖合影留念的喜悅。
水生鳶尾花明亮活潑的色彩,是一抹靚麗的風景線
為明湖描上一抹紫色的,是臨水而居的千屈菜和再力花。
千屈菜往往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讓許多人把它與馬鞭草和鼠尾草混為一談,也可能有人以為它們是薰衣草呢~
再力花從遠處看,像極了薰衣草
明湖東門外的棧橋西頭,還生長著來自於北美洲的再力花,青灰色的枝葉和藍中泛紫的花,都很特別,遠遠望去,跟鳥兒啄食過的高粱穗似的。
棧橋東邊長著茂密的香蒲,勁挺飄逸,野趣橫生,盛夏觀葉,入夏不久可以觀賞蒲棒。
蒲棒夾雜在荷葉中,透露出俏皮的感覺。
你可能不知道,許多泉邊,都可見到香蒲綽約多姿的風採。
蘇東坡有詩云:「顧我迂愚分竹使,與君笑談用蒲鞭。」
香蒲是淨化水質的優良水草,嫩芽可以食用,堪稱老濟南人頂在舌尖上的美味,無論炒、燉、蒸包捏餃,還是奶湯蒲菜,都讓人讚不絕口。
用蒲菜做的粥,嫩白透亮,看起來非常有食慾
淺水臨岸的地方,隨處可見水竹,也就是旱傘草和風車草。
莖稈挺拔,輻射狀生長的葉狀總包片,瀟灑飄逸,美輪美奐。
好多人都說,慈姑的葉子,像是剪紙藝術家裁出來的,比花兒還好看,難怪從古到今,被畫家描來畫去,倍受百姓喜愛。
幾棵小苗在奮力生長
要想了解更多與樹木形成巨大反差的水生植物,那就讓我們一起把目光,投向潛伏在水中的綠藻吧~
每當盛夏來臨,護城河裡,就密壓壓地升起了伊樂藻和黑藻的旗幡。
藻類在水中像煙花似地綻放,是魚兒們的伊甸園
成團的墨綠跟雲影似的,吸引著許多遊客的目光。
這些水草可不是一般的水草!
銀色的水壺在水面上留下一圈圈波紋
它們可以淨化河道裡的腐植質,不單是鯽魚、鯉魚和草魚的美食,還是魚兒棲息和戲耍的遊樂場。
黑虎泉一帶,是絲藻家族的天下。
金魚在絲藻中玩耍,讓這裡的水更細膩綿柔,常常被遊客誤以為是綠色的海綿。
遊客在給魚兒餵食,看著它們爭先恐後的樣子,好不熱鬧
同樣是絲藻,長在曲水亭河裡,便變得大不一樣!
它們與那裡的水苦草纏綿得不分彼此,像是變成了水神的裙裾,飄飄然跟蕩著涼風的柳絲一樣,魚兒也趕不上它們自在。
這裡的水草茂盛生長,隨風輕輕浮動
護城河主幹道中,除了浮萍、綠松尾以外,還有一種極似於小飛蓬和地膚菜的水藻,有一個像是來自於「聊齋」的名字:狐尾藻。
毛茸茸的稜魚草,像極了狐狸的尾巴
有了這樣一個神秘的名號,你會不會以為每株狐尾藻的下面,都藏匿著一隻頑皮的小狐狸呢?
被《詩經》吟誦的「參差荇菜」,俗名鳧葵,與我們平常所見的鳳眼蓮極為相似。
來往的遊客絡繹不絕
它們點綴在湖畔泉邊,綠油油的葉子、嬌小的花兒,讓遊人非要多看幾眼不行。
夜晚,曲水亭街的眼睛,是垂柳後面的一盞盞霓虹燈,照看著每一位路人。
河道裡灑滿了燈光,綠藻如同流動的彩帶。
凌霄花越過牆來,像是在跟遊客招手
這裡清涼襲人,光彩迷人,荷香醉人,難怪到了深夜,依然不乏沉醉其中,忘記回家的人。
趵突泉和小南湖裡,都有成群結隊的觀賞魚,許多水藻根本就長不起來。
魚群喝著美酒一樣的泉水,自然而然地就把它們當成了現成的下酒菜。
對於魚兒來說,這裡的泉水難道不是「甘露瓊漿」
但是,由於魚種和數量受限,護城河裡瘋長的黑藻,難免被遊船的螺旋槳捲起來,清理黑藻,辛苦了水上環衛工們。
許多時候,大明湖的青蛙和蜻蜓,停在荷葉上冷戰,你幾乎不會覺察到它們的存在。
幾隻鴨子蹲在石頭上休息,仿佛是商量好的
灰鷺棲息在岸邊,與護堤的樹樁和石塊幾乎要融為一體。
一隻灰鷺叼起一條魚,這是它的晚餐
只要它不下水捕食,只要它不被打擾,大多數人不會發現它們。
清晨和傍晚的霞光,讓水草和綠藻更加迷人,這時候投影到泉水裡的景物,五彩繽紛,無比奇妙。
靈巖寺附近的檀抱泉,是七十二泉中最為另類的自然奇觀。
檀抱泉上面的那棵千年古檀,已經和石頭連在了一起
千年古檀,居高臨下,伸出叢叢簇簇的根系,十分對稱的罩住養育了它的山泉,這樣的場面讓我們感到,即使泉枯石爛,它們也難捨難分。
古檀的根系,粗壯有力,像雕塑一樣
想到這裡,真是有點感動呢~
水潭中的絲藻,好似薄霧輕煙一樣,許多人認為,它們就是這泉水的魂兒。
這是檀抱泉的泉水入口
濟南的泉水,流到哪裡,都能滋潤一片綠色。
當你再次路過水邊,請留意這些泉的寵兒,它們是泉水的代言人,是泉水的形象大使。
不要忘記給它們拍張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