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寒門難出貴子」言論,撿廢品照顧癱瘓母親,高考744分上清華

2020-12-22 騰訊網

文/凌說

「寒門出才子,高山出俊鳥」,在60年代之前我們常用這句詩句形容「寒門子弟」的志氣,貧苦人家孩子因為從小吃苦所以不怕吃苦,又把改變家庭命運的重擔承擔起來,所以往往是寒門子弟更易成人成才,反而是「富家子弟易生驕奢。」

但隨著環境的改變,讀書不再是一件「苦」的事情,寒門子弟在讀書上開始無優勢,慢慢出現「寒門難出貴子」的言論,而近些年高校調查表明,考上好大學都是來自中產及以上的家庭孩子。

985高校學生家庭情況匯總,大多分為三種,一就是父母有一方是老師,二就是父母雙方都是公務員,三就是家庭經濟條件富足家庭。

這三種家庭從教育資源、學習環境、學習氛圍、從小的學習影響上都給孩子提供優良的條件,所以這三種家庭的孩子更易考上985大學,聽上去也有一些道理,而且是根據實際情況調查匯總出來的結果,讓人無法反駁,那寒門真的難出貴子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撿廢品照顧母親,高考744分上清華

龐眾望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農村孩子,甚至比一般農村孩子條件還要苦,母親患有天生的嬰兒癱,常年癱瘓在床,父母患有精神疾病,龐眾望5歲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讓這個本就搖搖欲墜的家庭,再次雪上加霜。

母親坐著輪椅挨家挨戶的湊手術費,才把龐眾望從死神前面救了回來,許是經歷的太多事讓小小年紀的龐眾望非常懂事,從6歲開始撿廢品養家,但上天好像並不想放過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庭,癱瘓在床的母親情況越來越不好,必須要動手術才能維持生命,為減輕家庭負擔,母親想要放棄手術,但龐眾望決不放棄,四處借錢加上自己賣廢品攢下的錢,將母親送上手術臺。

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龐眾望考上了市裡的重點高中,開始住校生活,脫離了家庭負擔,有了更多的學習時間,他深知高考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唯一出路,龐眾望比他人多付出幾倍的努力,一直名列前茅,最終不負眾望,高考裸分684分,加上清華大學農村強基計劃60分,總分744分考上了清華大學。

考上清華的龐眾望現在怎麼樣了?

上了清華的龐眾望拒絕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資助,他本人不願佔用太多慈善資源,認為自己有手有腳,能支付起自己的學費和家庭負擔,目前龐眾望已經大三了,奔走在各個兼職的同時不忘學習,常常獲得獎學金、擔任班級團支書、還與同學辦起了校外補課機構,掙得錢完全夠養活自己和母親。

這樣的龐眾望誰不知稱呼一聲「學霸」,他也用自己人生經歷打破「寒門難出貴子」的言論。

從龐眾望的經歷我們能學到什麼?

1、堅信學習能改變生活

我們常說:「高考是改變生活的唯一路徑」,這句話其實更實用貧苦人家的孩子,像龐眾望即使生活在艱苦,也從未放棄過學業,因為他堅信通過學習能改變自己的生活。

2、永遠不放棄,樂觀積極面對生活

即使在困難的時候,龐眾望也積極面對生活,每次出現在媒體面前都是面帶微笑,這樣積極樂觀面對所有苦難的孩子,無論什麼時候都能成功,家庭不能給予他經濟上的支撐,但也給了他一顆溫暖的心,向陽而生,總有一天會遇見彩虹。

3、學習還得靠自己

學習環境、教學資源、父母影響都是最差的,但是龐眾望依舊能考裸分684分,這說明一些外在附加條件都是次要的,學習還要靠自己。

寒門子弟怎樣學習能考上好大學?

從小打好基礎,羅馬不是一天建成,學習也不是一天能成功的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雖然農村的教學資源可能有限,但是基礎教學都是一樣的,所以說將基礎打牢。

最重要一道坎就是「中考」,初二的時候一定要逼自己一把,保證自己考上市裡重點高中,那就相當於一隻腳邁進重點大學,說句大實話,普通高中一個學校都沒有幾個考上一本的,你學習再好也很難考上985大學,這就是學習環境和氛圍不同導致結果不同。

到了高中後,基礎知識結合做練習,養成查缺補漏的習慣,保證科科優秀,沒有偏科的科目,這樣考上重點高校的機率很大。

對於龐眾望的經歷你怎麼看?你覺得寒門和富人子弟,哪個更容易出高材生?

專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分享小、初、高、大學生的日常,解讀教育中遇到的點滴瑣事,如果你也對教育那些事感興趣,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喜歡研究教育的人,一起探索教育的秘密。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撿廢品養母高考744分上清華的男孩,現在怎麼樣了?寒門可出貴子
    但隨著環境的改變,讀書不再是一件「苦」的事情,寒門子弟在讀書上開始無優勢,慢慢出現「寒門難出貴子」的言論,而近些年高校調查表明,考上好大學都是來自中產及以上的家庭孩子。這三種家庭從教育資源、學習環境、學習氛圍、從小的學習影響上都給孩子提供優良的條件,所以這三種家庭的孩子更易考上985大學,聽上去也有一些道理,而且是根據實際情況調查匯總出來的結果,讓人無法反駁,那寒門真的難出貴子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 寒門仍有貴子:母親癱瘓父親患精神分裂,2017年他744分圓夢清華
    他很小的時候就有心臟病,而且母親癱瘓,父親有嚴重的精神分裂,年幼的他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最後以高分上了清華大學。這樣的人生經歷確實坎坷,很多人都欽佩龐眾望這種不服輸的精神,小小年紀面對家庭的學習,他最終戰勝了一些生活的苦難,圓了自己的清華夢。
  • 寒門出貴子,河北滄州理科高考狀元龐眾望,以684分考入清華
    今年河南理科狀元李昊,是寒門出貴子的代表,高考成績724分,過了清華專審。李昊的成績如下: 語文136分,外語147分,數學147分,綜合294分,聽力11分。 從上面可以看出對李昊來說,不論哪一類課程都發揮到了極致。
  • 清華農村生源重新超兩成!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01 清華農村生源重新超兩成 寒門出貴子更容易了嗎? 時隔多年,清華大學本科新生農村生源重新回到兩成以上。
  • 這個普通貧困縣高中,42人考上清華北大,寒門出貴子,憑什麼?
    出色的成績2019年的時候這個平平無奇的鄲城中學創造出一個神話,一共有42個學生考上清華和北大。600分以上的學生人數有幾百人,在河南省的高中排名中,鄲城縣高中排到了第一位。為什麼在一個經濟落後的貧困縣能夠創造出這樣的高考神話。
  • 湖南707分文科狀元何潤琪:抱媽媽遺照上清華,我不是寒門貴子!
    一直以來人們都普遍認為,之所以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是因為一些地域之間的貧富差距過大,所以才有了「寒門難出貴子」的說法,甚至有些人把這句話當成了至理名言,覺得貧困家庭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大學。
  • 帶著母親遺像奔向清華的男孩:你錯了!我才不是寒門貴子!
    前言:他生於農村,他年少喪母,他功成清華,他重新定義:何謂寒門貴子!天涼夜長,楓葉黃;芳華少年,返學堂。後來,他以他自己也沒想到的全省第一的成績,考上清華。何潤琪也被媒體賦予了一個稱號「寒門貴子」!而何潤琪自己並不接受這個稱號,他將這視為:媒介和輿論為了在貧富對比中,製造轟動效應,而故意採取的說辭。他相信窮人很多,相信寒門有之,但更相信,所謂的寒門,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 為何寒門難出貴子?原因讓人警醒,家長改變孩子以後才能出息
    不接受贊助,不自怨自艾劉秀祥的求學之路並不簡單,因為母親需要照顧,所以離家求學的過程中要帶上自己的母親。周末打零工,撿廢品,用這些錢撐起自己和母親的生活。還曾在無奈之下租過豬圈當家。即使這樣的刻苦的劉秀祥還是在第一次高考面前碰了壁,他經歷了第一次的失敗,但是這一次的失敗並沒有打倒他。他經過不斷的自我打氣和加倍努力成功的在2008年考入了原臨沂師範大學。夏天過後劉秀祥背著自己的瘋娘去上大學,而學校也給他安全的臨時住處以及勤工儉學的機會。
  • 湖南高考狀元,抱著媽媽遺照上清華,面對鏡頭:我才不是寒門貴子
    最近幾年,一直有人在唱衰「寒門再難出貴子」,認為出身優越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比農村出來的孩子更具競爭力。即便一些學習刻苦的孩子上了名校,到了社會後,沒有家長提供的資源和人脈,依舊會成為一個為生活奔波勞碌的普通人。「飛上枝頭變鳳凰」,已經不太可能。那寒門還能出貴子麼?咱們來聽聽今年考上清華大學的湖南狀元何潤琪的看法。
  • 為何寒門再難出貴子?請保護好高考這塊淨土
    如此,才是對冒名頂替上大學亂象的最強力震懾,也才能保護好高考這片淨土。高考是道分水嶺,現在通過參軍、打工改變自己的機會越來越少,高考成為寒門貴子的最大機遇。或許高考也不是絕對的公平,但是卻是目前現存的寒門子弟可以實現階層跨越的最公平的途徑。農村的孩子,因為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在小學就已經與大城市的孩子拉開了差距,而伴隨著年級的增長,這種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 她707分上北大,他713分上清華,窮人家的孩子到底有多努力?
    她707分上北大,他713分上清華,窮人家的孩子只有拼命讀書清華北大,是我們中國最高等的學府!清北曾經培養出多少的偉人學者,社會精英!他們承載了我們國人最高的期許。這兩所學府又是多少學子心心念念的象牙塔呢?我想,肯定有不少的學生曾在自己的學生時代暢想過進入清華或者北大學習的經歷吧?可是能考上清北卻又是難上加難!
  • 掐指算來,「寒門出貴子」真的越來越難?或許,不是這樣
    寒門出貴子,因為「寒」「貴」轉換的巨大落差,總是讓人無限期待。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有人感慨當下這個社會已固化。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在這裡,不妨當一回算命先生,掐指一算,拆一拆「寒門出貴子」這個五字,或許就有一個相當相當有趣的答案。首先是「寒門」,對應的是越來越難,自然是社會的佔比越來越低。
  • 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呢,真正本質的原因是什麼?
    寒門難出貴子,最本質的原因應該是教育資源的差異。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學子們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單單靠學習成績的高低來判高下,更多的是對學子們綜合能力的要求。比如社交能力、應變能力、外語能力、人脈等等。
  • 寒門學子723分上清華,物化生都是滿分,2個好習慣成就好成績
    如今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難出現「寒門貴子」了!我看過一本哈佛教授羅伯特·帕特南的書籍,針對107個出身工人階層和中上階層年輕人,進行數年的跟蹤調查。 讓我看到了一個真相,階層對下一代的影響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中上階層的社會關係網、父母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安全感,還有教育和學識上的眼界,確實印證了寒門難出貴子這個殘忍的事實。
  • 不是寒門再難出貴子,而是貴子難從寒門出
    窮人本來活著就難,讀書可能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如果連這機會都要剝奪,底層還有什麼希望?所以今天,我要把陳春秀寫個透!01. 如果不是陳春秀命「硬」,估計這事還蒙在鼓裡。冒名頂替的陳豔平還在一派小資中繼續當著她的公務員,做著她的春秋大夢。
  • 明星孩子的天價學費,寒門再難出貴子?難,但可以
    天價的學費讓無數人更確信這是個「寒門難再出貴子」的年代。>貴子之貴,在於孩子獨立的人格和堅韌品質的培養。2020年高考,奇蹟依然存在。黑龍江克山縣的李雙,李可心姐弟被哈爾濱工業大學錄取。湖南慈利縣雙胞胎兄弟趙稞和趙棣,分別以687、685的高分被清華、北大錄取。
  • 寒門女孩清華畢業感言,我聽出了人生三大真相
    現在,很多人鼓吹寒門難出貴子,相信「政治家的兒子長大依然是政治家,董事長的兒子長大依然是董事長」。不可否認,家庭出身會對個人成功帶來非常大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普通人沒有逆襲的機會。張薇來自甘肅省鎮原縣,一個黃土高原上的國家級貧困縣。那裡交通不便,教育資源有限,經濟相對落後。
  • 53%哈佛新生是富二代,寒門真的難出貴子了嗎?
    早在多年前,一篇《寒門再難出貴子》刷爆網絡。各種各樣的聲音在碰撞。 如今,越來越多的例子在不斷印證其中的一個觀點:寒門學子輸在了教育起跑線上。 經濟實力下的教育資源獲取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到好學校了。我是中產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 2017年,北京高考狀元的一席話再次引發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熱烈討論。
  • 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不是因為「寒」,而是因為這3種「愚」
    2今天我想談的不是誰到底算不算「old money」,我要談的「old money」的另一端:寒門,以及深挖寒門難出貴子的本質原因。但是如果下一代貴子難出,機會就少啦。第三:教育方式和思維方式的不同。這幾年,滿大街談思維方式:什麼底層思維,網際網路思維…感覺誰都能說幾句,但似乎也沒幾個人能說得清思維方式到底是什麼導致我現在聽到有人說起思維二字時,心裡都感覺很緊張,生怕他想賣給我某樣東西,萬一我不買又擔心他說我思維不行!
  • 超級演說家:寒門貴子~
    有一個在銀行做了10年的資深hr在天涯上發了帖子說,寒門再難出貴子,說在當下這個人情社會裡,窮人家的孩子比我們的父輩更難翻身了,這個帖子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你們覺得有道理嗎? 我們家就是寒門,不,我們家都沒有門。現在想想都不知道我爸媽是怎麼把我跟我兩個哥哥從農村供出來上大學,甚至讀研究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