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空基地深化產學研合作 推進科技創新成果就地轉移轉化

2021-01-20 華商網

  近日,西安航空基地與西安交通大學空間視覺實驗室就「三維機器視覺產業化」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達成合作,雙方將在空中飛行、工業製造三維位姿計算、多目標檢測與安全作業和生產等重點領域開展相關研究,加速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

  據了解,承載該項目的交大空間視覺實驗室具備雄厚的技術儲備和強勁的研發能力,主要圍繞國家航空航天重大工程、無人駕駛與智能輔助安全、視覺大數據智能化處理、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與內容分析等關鍵技術、系統集成與工程化等領域進行研究開發。前不久發射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就採用了該實驗室研發的表取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

  「三維機器視覺產業化項目主要聚焦航空領域在機器視覺及人工智慧領域的需求,未來將在航空智能識別、精密檢測、精密加工製造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西安航空基地科技創新局工作人員介紹說。該項目將大幅提高航空生產的靈活性與準確度,推動航空產品迭代升級,讓飛機越來越「聰明」,飛行越來越安全,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產業化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近年來,西安航空基地與西安交通大學建立起緊密的合作關係,通過設立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航空基地分中心,搭建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平臺。以此為紐帶,雙方在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等多個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推動相關項目落地,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西安航空基地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專業運作」模式,持續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優化配置,精心布局「眾創空間平臺+實驗研發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科技園區平臺」航空科技成果轉化創新載體矩陣,並充分發揮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工業一飛院等落地技術轉移中心在智力、技術、設備等方面優勢,助推特色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從而實現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航空基地

編輯:孔令超

相關焦點

  • 西安航空基地舉辦航空製造技術成果創新對接會
    央廣網西安10月28日消息 10月28日,西安航空基地舉辦航空製造技術成果產學研協同創新對接會,邀請西安交通大學、西安文理學院等高校院所和航空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航空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企業共聚一堂,交流航空製造領域發展趨勢及前沿技術成果,共謀創新合作。
  • 這才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正確打開方式
    究其原因,「產學研用」脫節是掣肘我們做大做強的關鍵。 縱觀美國、德國、日本這些發達國家,為什麼經濟能夠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的軌道,就是因為一直注重技術的創新和科技成果的轉化,所以經濟發展才會一直生生不息。
  • 成都如何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深化校地合作 做強...
    11月24日,北航成都創新研究院一期園區在成都天府新區正式啟用。啟用的園區包含北航成都創新研究院、北航成都創新科技園、北航成都人才培養基地等,將用於開展以航空航天為背景的大數據、先進材料與製造、先進飛行器及動力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 同方股份與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合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12月9日,同方股份旗下同方工業有限公司與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聚焦科技成果轉化,推進協同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會上,胡軍表示,核理化院與同方開展戰略合作,是雙方著眼未來、協同創新,落實「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具體實踐。下一步,希望雙方探討並建立深化合作的長效機制,在各個相關領域加強資源共享,推動業務協同,在中核集團新時代發展戰略的引領下,為國家創新發展和國力提升做出更大貢獻。
  • 關注|區科委調研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工作
    為深化院地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探索「一所一園」、「一園一策」,推動院地合作千億級科技園建設,1月5日,區科委赴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矽酸鹽所」),專題調研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工作。區科委主任謝東升、副主任金世珍,及相關科室參加了調研。
  • 碑林區雙創融媒體基地開通「人才直播間」 「科技網紅」線上講政策...
    碑林區科技局局長王小瑞介紹,碑林區加速構建區域創新體系,累計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5家,市區科技小巨人企業147家,落地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西安代辦處和陝西省智慧財產權維權服務中心,與中高、七弦琴、國家智慧財產權出版社等「國字號」機構共同搭建技術轉移服務平臺。2020年與西北工業大學等10所高校合作,開展產學研金協同創新活動9場,並現場籤訂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協議28項。
  • 校領導受邀出席2020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開幕式並籤署...
    西工大新聞網12月11日電(文字:張桐、王維 圖片:張桐、省教育廳圖文直播平臺)為進一步擴大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教育合作交流,深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間更高水平產學研用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20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於2020年12
  • 濟源市科技局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成效顯著
    近年來,濟源市科技局積極利用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資源優勢,多途徑、多領域、多形式推進產學研活動,先後幫助11家企業與23家高校院所籤訂各類產學研合作協議24項,開展了以技術培訓、人才培養、成果轉讓、聯合開發、技術服務等多種形式的科技合作,有效推進了企業科技創新,促進了全市科技進步。
  • 加強政產學研全面合作 開啟市校合作嶄新篇章 我市與河北科技師範...
    12月29日,市政府與河北科技師範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政產學研戰略合作關係。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瑞書,河北科技師範學院黨委書記任民出席籤約儀式並致辭。市委副書記丁偉主持籤約儀式,河北科技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郭鴻湧,副市長楊鐵林出席。
  •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啟用
    6月29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啟用典禮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醫藥科技中心舉行。作為中關村發展集團落實《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一項重要舉措,此前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已與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園區新投用的醫藥科技中心5號樓作為北生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百濟神州與華輝安健兩家公司成為入駐該基地的首批企業。
  • 校地合作十年,科技成果爭相落地長沙 - 市州精選 - 湖南在線...
    筆者了解到,市(境)外技術轉移機構工作開展10多年來,一直是長沙科技的一張亮麗名片,各轉移機構與長沙精誠合作,把自身科創、人才優勢與長沙產業優勢結合,大力推進科技成果在長沙轉移轉化,青年才俊在長沙創新創業的故事持續精彩上演。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與中鐵建工集團山東有限公司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
    校企雙方籤署框架協議,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 王大勇攝影12月9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與中鐵建工集團山東有限公司籤署協議,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校企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在人才、科研、技術和生產實踐方面的優勢,建立本科生就業實習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在學生實習就業、科技成果應用、成果轉化、資源共享、企業技術施工改造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長期合作。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劉華東,中鐵建工集團山東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安振山等出席籤約儀式。
  • 旭光股份與成都科技中心達成戰略合作 優勢互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雙方將建立有效的戰略協調機制,定期溝通合作進展情況,保證合作順利推進。《證券日報》記者從旭光股份獲悉,雙方此次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和《共建創新成果轉化中心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合作協議」)。根據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共建聯合研發中心、產業投資基金合作及推動設立院士工作站三個方面開展戰略合作。
  • 科技成果落地生「金」為高質量發展添動力 我省加強產學研金深度...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產學研金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快將雄厚的科技創新「潛能」轉化為推動龍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近年來,我省先後制定出臺了《關於大力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的意見》《黑龍江省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黑龍江省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黑龍江省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實施細則》等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為科技成果產業化難的「天塹」「架橋鋪路」。
  • 「上海產學研合作優秀項目獎」評選12年來鼓勵各方積極性促進科技...
    這個目前上海市唯一針對產學研合作設立的獎項,2009年由上海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創設,每年評選一次,不僅鼓勵了產學研合作各方的積極性,還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向高層次高質量發展邁進。  從「項目合作」到「平臺合作」  上海有科學技術獎,這個「產學研合作優秀項目獎」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是它體現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特徵。」
  • 西安航空基地:唱響文旅「四季歌」 創新融合「展形象」
    西安航空基地工作人員介紹,「文旅四季」活動的策劃開展正是對航空文化這一區域獨特優勢資源的充分挖掘和延伸,圍繞「中國製造 航空報國」愛國主義教育和「動感科技 酷炫玩趣」航空科技體驗兩條主線,將航空人拼搏進取和中國航空事業崛起的生動故事融入其中,廣泛引發遊客情感共鳴,引領大眾探秘航空繼而走近航空,也從而避免了文旅活動千篇一律、同質化高的情況。
  • 以科技創新推動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劉光躍赴衡山科學城調研
    他強調,科學城定位好、發展好,工業文化氛圍濃厚,要繼續發揚工業強市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培育孵化行業領軍企業,推動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劉光躍先後深入衡陽工業博物館、北航衡陽產學研中心和相關科技型企業,了解衡陽工業文化、工業基礎情況,考察園區創新發展、產業升級、企業生產發展情況以及與高校產學研合作情況。
  • 青島市科技局:深化科技引領城建設,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打造長江以北...
    ,聚焦「科技創新能力、高新技術產業、科技改善民生、創新創業生態」四大重點,打造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獲批海洋藥物、海洋腐蝕防護、工業網際網路等8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加速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獲批5G高新視頻和工業網際網路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創新生態。
  • 「十三五」成就巡禮|威海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全省第四
    每年舉辦各類科技合作活動10餘場,年均促成產學研合作項目100餘項,威海科技創新暨成果轉化合作大會」「首屆全國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大會」「海洽會暨中國威海·國際英才創新創業大會」「中歐膜技術創新合作大會」「中韓創新大賽」「中日創新大賽」等成為威海特色名片。
  • 人社部王霄副主任一行赴固安博士後成果轉化基地調研
    關於中國(河北)博士後成果轉化基地,王霄補充道:「中國(河北)博士後成果轉化基地是全國首家博士後成果轉化基地,基地應發揮聚集人才、促進成果轉化的效應,積極進行載體建設、人才培養、舉行博士後相關的各類活動,多多交流經驗,及時提出問題,人社部給予相關支持。省市縣聯合起來共同推動博士後成果轉化基地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