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十年,科技成果爭相落地長沙 - 市州精選 - 湖南在線...

2020-11-18 湖南在線

校地合作十年,科技成果爭相落地長沙

創新資源匯聚,全國部分高校長沙技術轉移中心助力長沙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九芝堂和浙江大學的合作由來已久。圖為雙方共同研發建設的智能工廠生產線。企業供圖

九芝堂和浙江大學的合作由來已久。圖為雙方共同研發建設的智能工廠生產線。企業供圖

今年是長沙與華南理工大學產學研合作10周年。圖為11月3日在長沙舉行的華南理工大學成果推介活動現場。受訪者供圖

2019年上海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長沙工作站組織開展了「一帶一路」生物醫藥與醫療健康器械國際論壇,邀請古巴科學院院士帶來了包括抗癌疫苗在內的最新技術成果,吸引了湖南省藥物安全評價研究中心的關注。受訪者供圖

由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與天津大學共同研發的新型微創新一代手術機器人「妙手S」,已成功運用於肝膽胰外科等。圖為醫生操作機器人正在手術中。醫院供圖

徐運源 潘攀 聶慶

11月的長沙,秋高氣爽。3日,10多位全國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從天南海北趕到長沙,齊聚市科技局,共同商討新的「市(境)外技術轉移機構運營管理辦法」,以及下一步合作發力的重點。

這些與會的專家學者都是所在高校技術轉移機構的相關負責人,他們大部分跟長沙結緣多年,有的是上10年的老朋友,對長沙科技創新的關注和投入,早已結出累累碩果。據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以來,長沙市(境)外技術轉移機構組織或參與的對接活動就超過170場,籤約項目近100項,累計合同金額突破1億元。

會上,大家暢所欲言,交談甚歡。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郭塨曾多次深入市(境)外技術轉移機構就技術轉移工作進行考察洽談。他說,湖南自貿試驗區的獲批給科技創新、技術轉移工作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希望下一步的校地合作更加緊密、靈活、精準、深入、有效,各高校突出自身優勢,結合長沙產業發展優勢,幫助掌握攻關一批「卡脖子」技術,共同助力長沙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筆者了解到,市(境)外技術轉移機構工作開展10多年來,一直是長沙科技的一張亮麗名片,各轉移機構與長沙精誠合作,把自身科創、人才優勢與長沙產業優勢結合,大力推進科技成果在長沙轉移轉化,青年才俊在長沙創新創業的故事持續精彩上演。

10年攜手,上海交大與長沙達成全面合作

今年1月3日,上海交通大學與長沙市人民政府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長沙22條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嶽麓山大學科技城、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建設等戰略任務,著力推動在科技成果轉化、產教融合、人才引進、社會治理等方面進行深度緊密合作。前期,長沙市科技局等部門與上海交大密切對接,達成多項合作意向,並制定了《上海交通大學-長沙市全面合作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目前,相關工作正有序推進。

其實,雙方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9年。當年,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長沙工作站正式成立,隨後,工作站藉助長沙市科技局等多部門的牽線搭橋,熟悉長沙企業及所屬行業情況,推動學校科技、人才、信息等資源與長沙企業結合,在產學研合作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據上海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長沙工作站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10年努力,上海交通大學與長沙企業籤約的合同金額超過4700萬元,特別是與三一重工、中聯重科、比亞迪、湖南金駿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保持長期的合作關係。

說起與長沙的合作,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趙健康很是深情。出生於湖南益陽的他曾在國防科技大學工作20年,現在每個月都會回長沙對合作企業進行技術指導,與金駿農業的合作只是其中的一段故事。

2018年,金駿農業與上海交大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聯合開發飛控系統。趙健康帶領的團隊為企業掌握農用植保無人機領域的核心技術提供了保障,實現農業無人機數位化監管。經過上海交通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多方對接,還促成「植保無人機自主飛行避障系統及無人機測試平臺研發」項目落地。

「我們跟金駿農業的合作可以追溯到更早,當時湖南想在農業植保方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們便圍繞農業植保市場做規範和標準,並幫助金駿農業解決了無人機自主飛行等關鍵技術,使得無人機在噴灑農藥等高空作業時掉機的機率大大降低。」趙健康透露,目前正在跟長沙另外一家公司合作,計劃做智慧農業平臺,屆時有望改變幾千年來的傳統農業耕種方式。

百年中藥智造升級,浙大是背後功臣

今年4月,九芝堂和浙江大學共同承擔的工信部「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中藥固體製劑智能工廠集成應用新模式項目順利驗收,項目建成了包括前處理、提取、製劑及包裝的中藥固體製劑智能工廠,實現了設施互聯、系統互通、數據互享、業態互融,在運營成本降低的同時,使得生產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快速提升、產品研製周期大大縮短。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共申請發明專利8件,獲得軟體著作權4項,制定企業標準5項。

如今,走進九芝堂智能製造工廠,在濃縮丸高速包裝流水線,藥丸正以每分鐘約300瓶的速度,通過自動數粒裝瓶、貼標、裝箱。

「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的成功驗收,浙江大學現代中藥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劉雪松教授團隊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雙方的合作從浙江大學長沙技術轉移中心成立時就開始了,九芝堂有著300多年的歷史,大品種項目比如六味地黃丸、驢膠補血顆粒等已有很長時間的研究,我們團隊在計算機、信息、智能製造、藥品研發和工藝、自動化等方面則有著豐富的經驗。雙方的合作有技術基礎,進展順利。」劉雪松說。

在劉雪松看來,經典傳統中藥製造融入現代化技術研究,九芝堂與浙江大學的合作,在湖南乃至全國都有重大的示範意義。下一步,雙方還將就智能化工廠、大健康、網際網路醫藥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在中醫藥領域,浙江大學還與湖南康爾佳製藥、天地恆一製藥等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除此之外,浙江大學與長沙的合作還涉及能源材料、機械製造、環境治理等多個領域。比如與山河智能合作蓄能器挖掘機回收系統開發,與湖南永清集團聯合開發霧霾治理新技術等。

浙江大學長沙技術轉移中心副主任鍾康介紹,2009年到2019年,浙江大學共向長沙實現技術轉移落地項目78個,合同金額累計1.4億元,其中1000萬元以上項目5項,切實有效地幫助企業建立研發體系,解決企業在研發和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北理工重大成果落地長沙,成全國典型

突破動態煙火系列關鍵技術,助力瀏陽煙花享譽世界;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化,助力華強電氣成為新能源空調技術領跑者;柔性防爆技術產業化基地落戶長沙,助力湖南智慧安防與應急產業發展……說到北京理工大學與長沙的合作,幾乎個個案例都能稱為經典。

北京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負責人陳柏強介紹,長沙分中心於2011年正式啟動建設,前期主要組織教授專家團隊解決長沙企業的技術需求;隨著校地合作進入常態化,後期開始側重重大項目落地。

2017年,北京理工大學與長沙的合作翻開嶄新一頁。「當年,我們在學校收集老師們科技成果產業化落地的意願,尤其注重尋找那些與湖南有淵源或者是湖南籍的科研團隊和教授,當年6月,便組織了七八個有潛力的項目來到長沙路演,其中一個項目引發轟動。」回憶起當時的一幕,陳柏強難掩激動。

引發轟動的項目是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黃廣炎發明的「柔性防爆」技術。「當時這項技術還只有概念圖,沒想過這麼快能落地並實現產業化。」黃廣炎說,路演後全國多地跟他們聯繫過,之所以最終選擇落地長沙,不僅僅是因為自己是湖南益陽人,更是因為長沙政府部門對科技成果轉化的高度重視,以及幹事創業的衝勁打動了他們。

2017年,由北京理工大學全球首創的「柔衛甲」柔性防爆技術產業化基地落戶長沙高新區,通過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組建湖南艾爾防務技術有限公司實施轉化。企業發展迅速,2019年實現千萬級融資。轉化的系列產品已在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批量應用,並輸出到多個「一帶一路」國家,成功打造了中國的「防爆名片」。該案例被中央電視臺兩次專題報導,成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典型。

陳柏強介紹,北京理工大學與湖南有著深厚淵源,現在有很多湖南籍的科學家,他們特別希望好的成果能到家鄉轉化。「這幾年長沙的發展有目共睹,我每次回長沙,都強烈感受到長沙無論是軟環境還是硬實力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兩手抓』,一是做好常態化的企業需求對接,二是繼續挖掘好的項目,結合長沙的產業發展環境和機遇,加大布局落地更多的產業化項目。」他展望道。

助企業跨越式發展,華南理工「神助攻」

11月3日下午,由長沙市科技局主辦的華南理工大學成果推介活動在長沙舉行。今年剛好是長沙與華南理工大學產學研合作10周年。

華南理工大學長沙技術轉移中心主任朱斌介紹,2010年,長沙市人民政府與華南理工大學達成共建協議,啟動了華南理工大學長沙技術轉移中心的建設。10年來,中心依託學校食品、輕工、環境、化工、材料等優勢學科,推動科技服務企業800多家,促進教授、專家與企業技術合作100多項,推動70餘個技術成果項目落地長沙,累計實現技術交易合同總額7300萬元。

「學校教授專家與長沙企業的合作,涉及的範圍很廣,全方位地支持地方企業技術升級。這些合作包括技術轉讓、技術改造、委託開發、工藝改造等方式,幫助企業和地方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朱斌說。

今年8月,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汪曉軍教授的在孵企業佛山市化爾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中鐵環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生物脫氮領域開展新技術及裝備開發、製造、集成和應用拓展。

據了解,汪曉軍教授團隊攻克了生物脫氮領域兩大技術瓶頸,打破了國外公司紅菌技術壟斷格局,研發出高氨氮廢水「剋星」——「紅菌」生物脫氮工藝,相比常規工藝,處理效率提升5倍以上,節省70%能耗和100%碳源藥劑,在垃圾填埋場、印染、高鐵動車、稀土開採、電鍍、化工、汙泥處理等行業極具應用前景。「預計高鐵列車糞汙廢水處理的總市場規模高達30億元,接下來我們打算建立標準化設備,聯合中鐵環境共同推廣。」化爾銨總經理、師從汪曉軍教授的陳振國博士後介紹。

創新能力決定著企業會不會有大的發展。曾經,長沙恆翰紙業因為技術落後處於停產狀態,華南理工大學製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轉讓6項特種紙加工技術,當年便幫助企業實現扭虧為盈,一躍成為寧鄉科技催生高質量發展的樣本;學校「催化低溫加氫」技術許可給太古石油在湖南區域獨家使用,新技術的應用使得企業經濟效益倍增,隨後太古石油登陸湖南股交所掛牌交易。

朱斌介紹,中心還促成學校科研人員攜技術成果落地長沙創業、孵化企業,如依託化工學院成果創辦了華越鋰能,依託環境學院成果重組了迪亞環境等。

相關連結

與長沙產學研合作,北上廣等地高校佔一半

筆者梳理發現,與長沙開展產學研合作的全國知名高校中,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高校佔到一半,還有地處沿海城市和內陸城市的高校。合作時間方面,都在10年上下,短的有9年,多的已經上10年。

北京交通大學長沙技術轉移中心負責人楊恆介紹,2011年底,學校與長沙市人民政府籤訂了「共建北京交通大學長沙技術轉移中心協議書」。通過組織學校人才、成果等科技資源,為優化長沙市的產業結構及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目前,學校已與長沙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重大項目培育、聯合申報科技項目等工作日漸深入。幾年來,中心累計走訪企業上百家,在交通運輸、機械電子等領域與長沙市及周邊地區企業促成校企合作項目60餘項,累計合同金額超過2000萬元。

今年8月,「麓山」杯天津大學中西部校友創新創業大賽在嶽麓山大學科技城舉行。在此期間,長沙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郭塨與天津大學科研院院長崔振鐸就進一步加強科技合作進行了座談。據天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區域負責人霍焱介紹,天津大學與長沙的合作始於2010年,當年,天津大學長沙技術轉移中心正式成立,10年來與長沙籤訂產學研科技服務合同金額6000餘萬元,轉移項目共計80餘項,舉辦產學研對接會107次,比如與山河智能聯合開發「小型挖掘機柴油機關鍵技術與產品」,與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共同研發新型微創新一代手術機器人「妙手S」等。

今年成功促成湖南省藥物安全評價研究中心與中國古巴生物技術聯合創新中心開展實質性合作;長沙吹響「軟體業再出發」號角後,成功為湖南創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引進軟體領域專家,推動原始創新……上海理工大學與長沙的合作十分緊密。上海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成果轉化部主任範斌介紹,2011年,中心與長沙市科技局共建「上海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長沙工作站」。利用學校在新能源與動力工程、先進位造裝備、光電子信息、新材料、醫療器械等領域的學科優勢,工作站自2015年以來累計在長沙開展30餘場產學研對接活動,促成企業與高校產學研合作金額超1000萬元。

長沙磁浮快線是我國首條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磁浮商業運營示範項目,4年來已安全開行20萬餘列次。而在長沙磁浮快線的建設過程中,同濟大學提供了設計技術規範、設備標準、施工驗收標準並承擔全過程的技術諮詢服務等。同濟大學長沙技術轉移中心相關負責人鮑悅華介紹,學校與長沙的合作「多點開花」,比如湖南三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由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柴曉利教授攜環保領域科技成果赴長沙創新創業成立。依靠同濟大學學科力量的支撐,三友環保的技術能力快速提升,目前擁有專利20多項,近兩年累計產值超過8億元。

南京理工大學與長沙的合作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除了與長沙市內高校和企業合作,另外推動組建了湖南省高等院校智慧財產權運營服務中心和煙花爆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該校長沙技術轉移中心負責人王力介紹,為了推動更多的高校成果在長轉移轉化,南京理工大學長沙技術轉移中心與寧鄉高新區和智慧財產權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搭建湖南省高等院校智慧財產權運營服務中心,匯聚國內2688所高校經過標定加工的200餘萬件專利、26萬餘條科技成果及37萬餘位高校科研人員的技術成果「商品」,開設了260餘所高校旗艦店、3000餘個專家旗艦店,打造了集展示、推廣、交易於一體的成果轉移轉化電商系統。

四川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長沙分中心負責人段雨雯介紹,自2010年學校與長沙市科技局籤約合作以來,籤署技術交易合同金額累計5000萬元,推動了輸液管、輸液袋用SEBS/PP彈性體專用料生產線等15個項目落地轉化。近五年來,四川大學組織70餘批次100餘位專家教授與長沙企事業單位負責人進行交流、洽談合作,為企業解決材料、技術和工藝方面的難題,協助長沙企業獲得各級科技項目12個,經費支持達2100萬元。

相關焦點

  • 大學生設計湖南14市州卡通形象 長沙是女王/圖
    本報12月24日湘潭訊(記者 範典 通訊員 鄒平輝)長沙是女王,株洲是漢子,婁底則是身著一襲蓑衣的老爺爺……近日,湖南科技大學「豆沙包漫畫工作室」給全省14個市州分別設計了一個卡通形象。歷時兩個月徵集創意、設計人物之後,他們用各種呆萌、帥氣、可愛和深沉的形象展示了每個市州最直觀的特點。   卡通形象設計者柳正中介紹,第一套作品設計結束之後,已經收到各類反饋意見,工作室正在設計賀歲版卡通形象,相比目前的作品,賀歲版將更加精緻,也會加入更多的傳統元素。
  • 湘潭:專項巡察優化營商環境 - 市州精選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12月22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曾佰龍 通訊員 李丹 顏俊)12月21日,湖南瑞湘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來到湘潭高新區政務中心,送來寫著「為百姓排憂解難,做人民滿意公僕」的錦旗,為該中心的辦事速度「點讚」。這是湘潭市開展專項巡察,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
  • 太原理工大學迎來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市校合作」,10個億!
    一所學校在十年的時間裡會實現哪些跨越?十億元對於一所高校來說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2021年1月17日,太原理工大學迎來了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市校合作」!「呂梁市每年籌集不少於一億元的資金,用於太原理工大學結合呂梁市重大需求開展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合作項目,合作期限十年。」活動伊始,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發表講話。他表示,呂梁市人民政府與太原理工大學市校戰略合作協議的籤署,是新時代太原理工大學辦學史上又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校黨委書記鄭強一上任就響亮地提出:「太原理工大學姓山西!
  • 株洲485名企業職工在崗讀大學 - 市州精選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株洲485名企業職工在崗讀大學 老總大學生 今年四十二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餘蓉 通訊員 張欽然 「多謝國家的好政策,公司又這麼關心,我終於圓了大學夢,而且工作生活也不耽誤。」6月29日,今年42歲的株洲時代金屬製造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總經理陳貴屏開心地告訴記者。 當天,在株洲時代金屬製造有限公司,舉行了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第三次單獨招生新生開學典禮。來自株洲時代金屬製造有限公司、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30多家株洲或在株企業的485名在崗職工,正式開啟了大學學習生涯。
  • 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11月28至30日舉行
    鄧桂明 攝華聲在線11月19日訊(記者 鄧桂明)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將於11月28日-30日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兩場專項活動,2020湖南省智能製造合作對接推進會,長沙智能製造示範項目成果及企業需求發布會等專項活動將同步舉行,為企業搭建廣闊的交流平臺,助力企業匯聚科技人才,激發創新活力,推動網絡安全與智能製造領域新項目落地。
  • 「院區」合作十年,成都郫都區農業科技成果遍地開花
    8月21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院地共建啟動儀式暨全省水稻新品種應用成果觀摩會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進行。活動當天,40餘個特色水稻新品種向大家展出,同時發布了四川省農科院與郫都區合作十年來的農業科技入鄉轉化成果。
  • 湖南長沙街頭一男子撒錢,市民爭相拾取
    (原標題:湖南長沙街頭一男子撒錢,市民爭相拾取)   原標題:湖南長沙街頭一男子撒錢
  • 推動院企合作 促成技術成果轉化落地
    市科技局局長馮一寧,江門海關科技處處長張兆聯,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張全勤,鶴山市委常委林錫波等參加了調研活動。  調研組一行先後到江門市中刀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南大機器人有限公司、國家半導體光電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江門中心、江門市質量計量監督所、廣東世運電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調研。
  • 長沙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為長沙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11月21日,在參觀完研究生組的12個路演項目後,長沙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郭塨感慨地說,越是「亂雲飛渡」,越要集中力量做好應該做的事,要牢記囑託,以面向中部、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的更寬視野,緊抓科技創新,將長沙建設成創新人才加快聚集、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 湖南股權交易所與全省14個市州金融辦籤署合作備忘錄
    紅網時刻12月24日訊(通訊員 謝雲峰)近日,在湖南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和湖南財信金控集團的指導下,財信金控旗下湖南股權交易所與全省14個市州金融辦籤署合作備忘錄。此次合作備忘錄的籤署,是落實湖南省《關於加快推進企業上市的若干意見》(湘政辦發〔2019〕61號)以及《關於支持我省區域性股權市場發展的若干措施》(湘財金〔2020〕17號)有關文件精神,積極推進湖南省「資本市場縣域工程」行動計劃(2020-2025)實施,促進湖南省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 湖南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新發展論壇暨項目投融資對接交流會在長沙舉行
    (12月18日,湖南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新發展論壇暨項目投融資對接交流會在長沙舉行。圖片由主辦方提供)華聲在線12月18日訊(記者 王一辰)今天,湖南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新發展論壇暨項目投融資對接交流會在長沙舉行。
  • 「唐山十年新變化」成果展示系列之科技工作
    7月9日,唐山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唐山「十年新變化」之科技工作成果展示新聞發布會。「三個努力建成」實施十年來,唐山市科技局在唐山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科技廳的正確指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落實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全市科技事業取得了可喜進展,實現了「四個新提升」。
  • 餘茂傑帶隊參加省院省校科技創新市州行活動
    11月3日,2020年省院省校科技創新市州行活動在自貢舉行。來自國內20餘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有關領導和專家、21個市州科技主管部門負責人和川南四市數十家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推省院省校科技創新合作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譚建榮,四川省科技廳副廳長陳學華等出席活動。
  • 市州統戰部長:凝心聚力 做活統戰「大文章」
    市州統戰部長座談會。紅網時刻記者 李兵 通訊員 符謙 長沙報導「在脫貧攻堅中彰顯統戰作為,助力鄉村振興;深入開展『萬企大走訪 同心促發展』,精準服務民營企業發展……」12月8日,市州統戰部長座談會上,全省14個市州的統戰部門負責人匯聚一堂,圍繞謀劃今後一段時間特別是明年統戰工作交流發言
  • 地市|第十六屆中國(梁山)專用汽車展覽會 科技成果推介會成功舉辦
    會上,長安大學汽車學院秦希軍書記、燕山大學車輛與能源學院張典範書記、濟南大學機械學院張輝副院長、山東交通學院汽車工程學院李偉院長、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郭飛副院長,梁山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瑩分別代表校地籤訂了「濟南大學梁山產業技術研究院車輛與製造裝備研究所」共建協議;長安大學汽車學院黨委書記秦希軍、梁山縣縣委書記賈治阜為車輛與製造裝備研究所揭牌;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李士兵為車輛與製造裝備研究所所長頒發聘書
  • 加強政產學研全面合作 開啟市校合作嶄新篇章 我市與河北科技師範...
    12月29日,市政府與河北科技師範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政產學研戰略合作關係。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瑞書,河北科技師範學院黨委書記任民出席籤約儀式並致辭。市委副書記丁偉主持籤約儀式,河北科技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郭鴻湧,副市長楊鐵林出席。
  • 東營市油地校融合發展綜述之一
    一直以來,油地校都高舉團結髮展的旗幟,在重大合作事項中系統謀劃研究、攜手共抓落實,始終相互支持、合力攻堅。如今,這份特殊的情誼,在產業融合發展中越發濃鬱。項目合作共建、人才交流互動、平臺共同搭建、技術落地轉化……油地校三方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融互促的產業生態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為東營未來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更為油地校繼續攜手奮鬥增加了底氣。
  • 市教育局與西華師範大學召開校地合作座談會
    樂山教育樂山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座談會現場12月2日,西華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王元君,副校長李敏一行到樂山市教育局商談合作事宜,雙方就校地合作進行座談交流。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成定彬,市教育局黨組成員韓濤、劉友軍、徐波、周芹參加座談會。市教育局作交流成定彬對西華師範大學一行來樂山表示歡迎。
  • 清華校友三創大賽鄭州舉行 深度合作推進校地共贏發展
    「鄭州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鄭州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人才完善服務體系,全力推進中原科技城規劃建設,為廣大人才創條件、造平臺。鄭州希望與清華大學進一步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形成更多合作成果,實現校地共贏發展。」
  • 數位化成果打通湖南電網服務「最後一公裡」
    數位化成果打通電網服務「最後一公裡」 故障報修像叫網約車一樣方便 華聲在線12月22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見習記者 劉奕楠 通訊員 張傳恩)今天,國網湖南電力2020年數位化成果發布會在長沙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