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斷情始》、巴塔耶與近藤麻理惠:鋪張或極簡,哪種人生又躲得開陷阱呢?

2021-02-07 界面文化

近日播出的日劇《錢斷情始》(又名:金錢的結束是戀情的開始)作為日本演員三浦春馬的遺作而被世人熟知,劇集本身則討論了人與金錢、人與消費的主題,在剛剛過完的「雙十一」更顯得發人深省。劇中,在玩具公司會計部工作的九鬼玲子貫徹「清貧」的理念,認為內心的平靜是活著的理想狀態。玩具公司老闆的兒子猿渡慶太則奉行著大手大腳、過度浪費的價值觀。電視劇戲劇性地展現了「清貧女子」和「浪費男子」的兩極生活狀況,隨著劇情的發展,前者的價值觀逐漸被後者理解和接受。

《錢斷情始》劇照

「浪費男子」的生活方式雖然極端,卻與我們不乏共鳴,當新興中產階級成為消費市場的重要引擎,「買買買」的欲望空前強烈,消費訴求與日增多,這部日劇也促使我們思考,消費的快樂從何而來?它是否值得追求?另一方面,「清貧女子」體現出了摳門文化、極簡主義近年來在年輕人群的興起,作為劇中讚美的價值觀,它又是否可以帶我們擺脫消費主義陷阱呢?

三浦春馬扮演的猿渡慶太是玩具公司的富二代,生活極度奢華浪費,因為過度揮霍而激怒父親。他去海風公園吃燒烤,在店裡買了一大堆盤子,用完之後懶得洗,就扔在了公園的垃圾桶裡。在公司吃午飯的時候,他會買三個不同口味的便當:「我一開始想吃泰式豬肉打拋飯,剛買完就發現了幹燒蝦仁便當,之後買了咖啡,回來的時候,聞到了小攤上海鮮咖喱的香味。」當被問到一個人為什麼要買三杯咖啡時,他又說:「甜的冰的熱的,都想喝呀。」就這樣,中午一頓簡餐花了5800日元(約365人民幣)。

《錢斷情始》截圖

慶太的舉動一方面因鋪張浪費令觀眾咋舌,但同時我們也要承認,它確實能給觀眾帶來了快感,正如我們自己在揮霍時也能夠感到快樂一樣。買買買的快樂究竟是如何產生的?法國思想家喬治·巴塔耶思考過這個問題。他提出,消費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產性的消費,是為了維持存活和發展必需的消費,還有一種是非生產性的消費,這種消費不以生產為目的,不求回報。在《通向巴塔耶》一書中,作者張生看到,在前資本主義時代,有這樣的觀念:體面的人只適合花錢,不適合掙錢;掙錢就是勞動,勞動就是被奴役,這樣的人是不體面的。「體面」也是巴塔耶提出的「至尊性」,「至尊」意味著消耗不是為了生產,不是為了「有用」。舉例來說,古代人的節日狂歡或建造金字塔的行為,都不是為了增加社會財富,而是為了把過剩的財富花掉,戰爭更是人類社會的奢侈形式之一。在這些消耗財富的過程中,國王、君主可以獲得轉瞬即逝的、閃耀著榮光的至尊性,同時他們也把至尊性傳播給了更多的人。

按照巴塔耶的理論,因為人人都不甘心被奴役,都有對至尊性的嚮往,所以人們願意把自己的財富揮霍,運用於非生產性消費,以維護自己的至尊性不至於在生產性的世界中被遺忘。因此,消費、浪費、揮霍其實是一種解放。但問題是,和過去的把人從生產性鐐銬中解脫出來不同,今天的消費本質上帶來了更大程度的捆綁。鮑德裡亞看到,今天的消費實際上已經變成了有強制性的生產性的消費,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的生產秩序。所以,今天的消費是對至尊性消耗的一種東施效顰。在《錢斷情始》裡,觀眾看到慶太鋪張浪費,內心並不能完全產生反感,或者在生活中鋪張浪費,也可以獲得轉瞬即逝的快樂,那是因為其中尚存一絲至尊性的幽靈,不過,在鮑德裡亞那裡,這種「代糖」本身並不是真正的糖,甚至其實是「無糖」。

《通向巴塔耶:耗盡、色情與至尊性》張生 著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0-07

在現實生活中,消費者對這種「代糖」卻趨之若鶩。波士頓學院社會學教授朱麗葉·斯格爾在《過度勞累的美國人》一書中提出「工作-消費循環」,日本經濟學家森岡孝二在《過勞時代》裡也有過類似的論述。人們用物質消費的刺激取代空閒時間來消解自己的欲望,這樣無異於飲鴆止渴,不僅不能持久,還會推動欲望不斷升級,人們為此再增加勞動時間,進一步削減空閒。對於沒有進入工作-消費陷阱的人來說,不是不會落入,而是無力落入——如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所言,被排除在消費之外的「新窮人」由於沒有購買力,在物質與精神上都被拋棄。


在物慾無限擴張、消費吞噬一切的時刻,以「清貧女子」九鬼玲子為代表的另外一種取向——低欲望、斷舍離和極簡主義——出現了。對一部日劇來說,這背後自然是日本國民消費欲望的逐漸喪失。這也是大前研一寫作《低欲望社會》的背景,他看到,今天的年輕人工資常年不漲,責任卻日益加重,正逐漸喪失物慾和成功欲。加上人口減少和超高齡化的問題,經濟規模在不斷縮小,人們感受到了危機,主動減少消費,降低背負風險的可能。日本作家堺屋太一則對這一現象表現出積極的態度,他在1985年寫作的《知識價值革命》一書中將此解釋為:人們揚棄了物質財富更豐裕的時代,轉而更加關注精神性。

在日劇《錢斷情始》的開始,任誰看,九鬼玲子在物質方面都是個「清貧女子」,但是很快觀眾就發現,她的大筆開銷都在會計師早乙女健與金錢有關的公開講座上。早乙女健是教導人們如何正確花錢的專家,但是他的課程卻十分昂貴,而且幾乎場場爆滿——他利用了人們「正確使用金錢」的想法來引導消費。

早乙女健 《錢斷情始》劇照 圖片來源:豆瓣


消費主義把一切事物、活動與關係都納入到了消費的框架中,不僅可以利用「正確使用金錢」的想法,還可以利用人們追求節省、追求極簡主義的生活情趣,來創造新的需求。豆瓣上出現了「摳門女性聯合會」「摳門男性聯合會」等小組,但不論是「摳門」還是消費降級的口號,當中都隱藏著消費陷阱。五年之內崛起為主流電子商務應用產品的拼多多,其受眾來源於下沉市場,消費勢頭卻非常強勁——所謂「摳門」,有的時候可能只是追求低價,並非拒絕消費。

即便是對極簡生活的追求,也可能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阱。《對極簡主義生活的冷思考》一文就看到,以價格高昂、不斷推出新產品又號稱走極簡主義路線的蘋果品牌為例,極簡不僅不和消費主義矛盾,反而甚至可能刺激消費者「賣腎」。極簡,反過來成為了資本為增值而採取的製造消費需求的手段。購買蘋果產品、無印良品等主打極簡風格的產品,又是符合這部分消費者的消費格調和生活理念的。到頭來,秉承著極簡主義生活方式,消費者卻陷入了弗洛伊德所說的「細微差異的自我迷戀」。

另一方面,極簡生活通向消費主義陷阱的另一種方法,就是「捨棄」,這種斷舍離反而可能促進了生產出來的價值得以流動,加快消費的循環。「鳳凰WEEKLY」的一篇文章《中國人正在報復性摳門:女人摳起來要命,男人摳起來不要命》指出,斷舍離、極簡主義可能會造成邊買邊扔,「閒魚或成最大贏家。」

當然,這種邊買邊扔的對物態度不是《錢斷情始》想要弘揚的。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王曉明曾在採訪中談到,資本的邏輯鼓勵人們喜新厭舊,培育的人和物的關係非常冷酷,但是他認為人和物應該培養起長久的穩定的關係:「人的感受和經驗因此不斷地凝聚到物品中,物品的性質因此改變,不但有使用價值,更成了記憶的載體、經驗的見證,也因此引起人的更敏銳的關注,這樣人與物的交往才能產生豐富的物質享受。」

在劇中,比起猿渡慶太買了一大堆盤子卻只用一次的揮霍做法,九鬼玲子對物品抱有更加珍惜的態度。例如,用過很久的東西壞了,她不會立刻去購買新的,而是選擇自己修復。按照她的話說:「用新東西自然會有新的相遇帶來的快樂,接著用也有接著用的喜悅。東西,都是越修繕越有感情的。」她對待物的態度非常鄭重,在迎接新耳環回家的時候,會像和舊友道別一樣和舊耳環說再見。近藤麻理惠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一書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她建議讀者在扔掉舊衣服的時候,可以對舊衣服說一句:「謝謝你!在我買下你的瞬間讓我感到心動!謝謝你!告訴我自己不適合穿什麼樣的衣服!」然後再丟掉。近藤麻理惠認為,每樣物品都有自己的使命,「就和人和人之間的緣分一樣。」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日]近藤麻理惠  著 徐明中 譯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8-07

《錢斷情始》弘揚的是惜物的價值觀,但這種做法也有一個側面,就是人與物關係的混淆。一方面,人們可以把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使用到處理人與物的關係上,另一方面,消費社會還可以把人比作物。以斷舍離為主題的電視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裡就有這樣的臺詞:「物品也好,男人也好,離別的時候,重要的是要乾脆。」《「買買買」和「扔扔扔」:消費主義失敗了嗎?》一文作者蘇橫看到,把物擬人化,也可能造成把人擬物化,這種做法會造成價值判斷的混同。有的人選擇極簡生活,也會極簡掉自己的人際關係,例如豆瓣極簡生活小組會有人發文稱「極簡了相識21年的朋友」,有人認為有孩子以後就很難極簡生活,因為孩子會用到很多東西,跟帖建議「把孩子極簡掉,可以提升很高的生活質量」。從這個角度看,極簡生活也可能導向人際關係的改變,讓人們之間的聯繫減少,社會進一步原子化。

參考資料:

《王曉明:打破「支配性文化」》

https://www.guancha.cn/wangxiaoming/2012_06_19_205164.shtml

「雙十一」之後:消費主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630378.html

《對極簡主義生活的冷思考》李磊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1feda430b33f4d3abcd3a476da389b3f&site=xueshu_se

《「買買買」和「扔扔扔」:消費主義失敗了嗎?》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519613.html

《中國人正在報復性摳門:女人摳起來要命,男人摳起來不要命》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601308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日]近藤麻理惠  著 徐明中 譯 

《通向巴塔耶》張生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0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撰文:潘文捷,編輯:黃月,未經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錢斷情始》、巴塔耶與近藤麻理惠:浪費或極簡,哪種人生又躲得開...
    另一方面,「清貧女子」體現出了摳門文化、極簡主義近年來在年輕人群的興起,作為劇中讚美的價值觀,它又是否可以帶我們擺脫消費主義陷阱呢?「浪費男子」溯源:從至尊性消耗到強制性消費三浦春馬扮演的猿渡慶太是玩具公司的富二代,生活極度奢華浪費,因為過度揮霍而激怒父親。他去海風公園吃燒烤,在店裡買了一大堆盤子,用完之後懶得洗,就扔在了公園的垃圾桶裡。
  • 日本|揭秘近藤麻理惠背後的女人
    開心的是,在行程的後半段,我們已預約好日本極簡主義者佐佐木典士、沼畑直樹,以及心動整理協會會長安藤貢的專訪,還有神秘大咖待確認。到時候,我們會第一時間將觀察和心得發出。說起安藤貢,心動迷並不陌生。她是近藤麻理惠的「頭號大弟子」,有著鄰家大姐姐的親和力。
  • 近藤麻理惠:我的夢想是整理全世界 | 愛範兒
    被譽為「日本收納女王」的近藤麻理惠,憑藉著極簡的收納整理,2015 年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影響世界的 100 人之一,她的書《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全球銷量已超千萬冊。用她的話說,「我的夢想是整理全世界」。疫情之下,她又會如何生活?《紐約時報》記者通過四天的記錄,整理出了她在疫情期間的時間表。
  • 日本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整理的終極目標是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歲末年終,也是人們除舊布新、汰換許多陳舊事務的忙碌日子,大掃除不僅能讓家中有著煥然一新的嶄新面貌,那令人清爽的空間也有著豁然開朗的恬靜自在,而對日本整理大師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來說,她更強調「整理的最終目標是學會珍惜你們所擁有的一切。」
  • 「家庭主婦」也能當清新妹子,跟近藤麻理惠學,好好「整理」自己
    近藤麻理惠是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術一書的作者,她對自己的生活進行了精心的整理雖然是家庭主婦,但從不會讓自己亂成一團的狀態中,家務和人生都得到了很好的整理近藤麻理惠比起整理家務,更注重自己的打扮,她的清澈溫柔,坐著完全看不懂的她,是第1名「主婦」,34歲的女性在照顧家人的同時也要「整理
  • 「其實我不是教你扔」|對話近藤麻理惠頭號中國粉絲
    日劇《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片段。看了近藤的書和電影,我感覺自己獲得了能量和力量。我想了解她是如何成長起來的。於是,把她的博客譯成中文。目前,貼吧「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還留有這些內容。微信公眾號「近藤麻理惠心動整理法」推送的是近藤的最新動向、群友或讀者的原創文章、群聊精華合集,大家都說每天早上就等這一注雞血;而微信公眾號「輕質生活」主要寫我對整理師的一些思考,比如諮詢流程、指導細節、案例描述。而QQ群就打造為無廣告、無商業利益,提倡按照近藤麻理惠的方法進行自我整理的溝通渠道。
  • 獨家專訪近藤麻理惠:你可以用心動法整理物品,也可用它找到伴侶
    上上周末,第1整理術特約記者榮香帶著一朵準備的問題,前往近藤麻理惠位於舊金山的家,對她進行了一對一獨家專訪。
  • 【獨家專訪】近藤麻理惠:用「做家務」影響世界的女人
    但有趣的是,今年有位清秀嬌小的普通日本女孩,以一種讓人腦洞大開的原因——「特別會整理家務」——與上述人物一同入選。  她叫近藤麻理惠,30歲,一個多月前剛做了媽媽。也會漸漸對自己的判斷、思考更有信心,糾結得更少,生活會更加輕鬆。」近藤說。  她向這個世界輸出的,是一種生活智慧,也是一種處世哲學。一個人所處的生活環境,其實也是他內心世界的投射吧:對身邊物理空間的清理,也可對應心理空間的清納與整合。家敞亮了,身處其間的人也會舒爽豁達。
  • 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4個整理技巧,進來get
    孩子學習任務繁重大人上班改在家辦公平常容易忽視的「小事」卻非常影響人的狀態和效率那就是擁有一個舒適的辦公環境近藤麻理惠是日本著名的家居整理專家通過她的「怦然心動魔法」讓不少人都找回更具幸福感的空間狀態今年她與萊斯大學心理學家合著新《Joy at Work》出版幫助需要專注辦公的人士建立一個怦然心動的工作環境近藤麻理惠認為
  • 近藤麻理恵首部真人秀!上門幫美國人整理房間,不愧是日本第一主婦
    美國人口中的Marie Kondo,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的作者;日本著名整理收納諮詢師;2015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這檔節目可以說是為麻理惠量身定製。節目總共8集,麻理惠每集都會拜訪一個美國家庭,指導他們整理自己的家。
  • #BeWell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註:圖片來自網絡「斷舍離」、「極簡主義」的概念似乎不再陌生,但是在生活中執行起來似乎不是件易事。兩年前,我第一次從朋友那裡聽說」怦然心動「整理方法,感到的既是好奇、也是懷疑。她說:「打開你的衣櫥,觸摸每一件衣服,如果感到一種喜悅的火花(a spark of joy),那麼就留下它。」據說,這是一位日本主婦近藤麻理惠的整理方法。
  • 極簡主義真的能讓我們更快樂嗎?
    當然,如果從消費主義/物質主義的角度來思考,適當減少自身欲望(或者說這種欲望只是商業消費社會的一個陷阱)並沒有什麼錯,這也正是極簡主義所倡導的——不過正如文中所言,其理念實踐也弔詭地被商業化了。再進一步思考,我們會因為「第二身體」而產生的道德鉗制(負疚)而不購買蘋果手機嗎?作為消費社會的一環,購買蘋果手機和購買其他品牌手機,在第二身體這個問題上又能有多大的本質不同呢?
  • | 《麻理惠的整理秘訣》觀後感
    上周GoZeroWaste雲影院組織大家觀看了紀錄片《麻理惠的整理秘訣》,看日本整理女神近藤麻理惠幫助8個家庭通過整理物品找回對日常生活的怦然心動。電影開始前,我們拋出了5個問題:(1) 請分享一件你此刻擁有的讓你怦然心動的物品。為什麼?以下是部分群友分享的觀後感。
  • 開啟極簡生活,讓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課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是日本作家近藤麻理惠關於整理系列的第一本書。這本書出版後,引發了日本的整理風潮,在美國出版後更是引起轟動,幫助了眾多囤積過多的美國家庭。她也入選了時代周刊「影響世界的100人」。本書是一本幫助人們重新找到幸福感的人生整理術。
  • 極簡女和極奢男的浪漫愛情《錢斷情始》完結!
    是個生活超級節儉的上班族,奉行極簡主義,有過獨特的人生經歷後,才有了「清貧」的價值觀。人送外號:出家人。因為她幾乎是無欲無求超級容易滿足感動,周末只需吃一塊小小的慄子糕配著白開水就覺得周末超級美好。在玲子的眼裡,每一塊錢都要點得清清楚楚、用到恰到好處,物品也要儘可能長久地去使用。
  • 《時光機》極簡主義大逃亡
    在她看來,她與極簡主義的距離在於家裡所有的物品,所要做的就是打包丟棄這些物品。她參考了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和近藤麻理惠的《整理魔法》得出了感情用事只會帶來麻煩,最好是打個響指全部消失的扔東西準則。她異常堅定異常絕情,買下超市所有的垃圾袋,打包了所有的東西。根據斷舍離的步驟指導,一步步靠近著自己想要的極簡風格。
  • 「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把自己的過去和人生拼湊復原!
    ……花上一天的時間整理房間,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整理。怪不得有人喜歡用家務來放鬆身心。☞最後看看,近藤麻理惠的訪談!閃亮人生,從「整理後」開始導言:你我都有整理的經驗,但大部份人恐怕都是過一陣子又打回原形。難道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嗎?
  • 《錢斷情始》:奢侈男和極簡女看似俗套卻並不俗爛的故事
    由松岡茉優、三浦春馬、三浦翔平等主演的日劇《錢斷情始》目前已經播出了3集,原定10集的電視劇,因為三浦春馬的突然離世,改為播出剪輯的4集。 相信不少觀眾在是否追《錢斷情始》這個問題上都會猶豫,畢竟斯人已去,觀看遺作難免會觸景傷情。
  • 《錢斷情始》:奢侈男和極簡女看似俗套卻並不俗爛的故事
    由松岡茉優、三浦春馬、三浦翔平等主演的日劇《錢斷情始》目前已經播出了3集,原定10集的電視劇,因為三浦春馬的突然離世,改為播出剪輯的4集。相信不少觀眾在是否追《錢斷情始》但是《錢斷情始》卻有一種魔力,讓人能夠短暫忘卻悲傷的現實,沉醉在三浦春馬的燦爛笑容裡。三浦春馬在《錢斷情始》中飾演奢侈的富二代猿渡慶太,作為大型玩具公司的接班人,猿渡慶太因為太過浪費且對理財毫無概念,而被公司的同僚們認為是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