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日本走向二戰的毀滅之路?
20世紀初的日本帝國,由於外交層面的成功而一直順風順水。從1900年的庚子事變,再到稍後的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無疑以戰勝國姿態撈得好處。但國力的上升,並不意味著內部矛盾就能夠被迅速磨平。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突然出現,日本的脆弱經濟結構也遭受重創。
於是,在226事變的陰霾之下,帝國加速開啟了自我毀滅的按鈕。
畸形的經濟結構
日本的226事變 其實由1929年的金融危機觸發
日本226事變的直接誘因,當然是爆發於1929年的國際經濟危機。這場金融浩劫從起始地紐約開始,迅速影響到大西洋對岸的歐洲各國,並陸續傳導至列強的海外殖民地和專屬勢力範圍。經過一年的快速蔓延,又在遠東重創了日本經濟。
1930年,日本國內的商品價價開始急劇下跌。米價從原來的每石27日元,突然暴跌至17日元每石,讓負責耕作的農民大量破產。為了餬口,很多人不惜賣兒賣女,並希望在城市中尋找工作機會。但城裡的中小企業主們也很快受到經濟蕭條影響,不僅產能大跌,不少人還直接宣布破產。當部分農民湧入城市,發現那裡已經被失業的工人們佔據。雖然自明治維新以來,任何國力上升都沒有帶來大幅度的生活水平提高,但如此重擊還是讓很多人在感情層面就接受不了。
20-30年代的日本街景
就在這民不聊生同時,政局也極度混亂。當時日本的民政黨和政友會兩大政黨權力鬥爭趨於白熱化,行賄受賄事件層出不窮,這些政客們只盤算自己和本黨的利益,不顧民眾的死活,這更激化了日本社會的矛盾。作為政治核心的天皇,卻對這樣的現象表示滿意。因為只有不同利益集團的分裂對抗,才能確保自己的獨特地位不受動搖。他本人早已不再是那個沒有實權的虛君,反而通過幾十年的改革撮取了大量利益。在整個1920年代,日本皇室已持有的股票和公債達6000萬-1億5000萬之間,旗下的森林、牧場和耕地總量也價值4-5億日元。
此外,日本帝國長期以軍隊作為自己最有價值的資產,並進而圈養出一個握有武力的龐大利益集團。軍部麾下的武裝部隊約有17個師團,總兵力達25萬人。經濟危機爆發後,大量工廠無法接到外貿訂單,轉而完全為擴軍備戰計劃服務。軍費很快就從1932-1936年之間暴漲到5.11億日元,誓要在亞洲大陸上同擁兵百萬的蘇聯陸軍相抗衡。同時,海軍也不甘人後,在1936年將軍費提升到5.67億日元。他們的目標當然不是配合陸軍迎戰蘇聯,而是要在浩瀚的大洋兩頭迎戰美國和英國。因此,兩隻吞金巨獸聯手佔據了每年國家預算的一半份額。
截止1940年時的日本帝國海軍艦隊
暴走的下級軍官
軍費的上漲 並不能緩解中下級軍官們的生活困難
在軍費暴漲的同時,日軍下級軍官的生活水平卻由於通貨膨脹而不斷下跌。整個社會的經濟蕭條,也讓他們的家庭陷入饑饉,引起了這部分人的強烈不滿。但從來只接受片面信息灌輸的他們,並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困難源自何處。相反,任何反對繼續擴軍備戰的人士,就成為了他們發洩不滿的訴求對象。因此,226事變的爆發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1936年2月25日夜,東京下起了三十年來罕見的大雪。即將調駐滿洲的第1師團的步兵第1和第3聯隊,以及近衛師團的近衛步兵第3聯隊、野戰重炮兵第7聯隊中的1483名士兵,在青年軍官的命令下分獲得槍枝彈藥。然後,所有人集合聽取軍官們的暴動宣言。經過一段煽情而反智的鼓動,軍官帶著部隊從第1師團駐地出發,兵分數路發起了理不直氣壯的「天誅」行動。
參與226事變的青年軍官與士兵
2月26日凌晨5點,21名軍官的帶領叛軍發起了襲擊行動。當時的首相官邸、內大臣私邸等官員的住處都遭到攻擊。陸軍省、參謀本部、警視廳、陸軍大臣官邸和東京的朝日新聞社也紛紛遭到佔領。被叛軍殺害的有被誤認為是岡田首相的松尾傳藏大佐、內大臣齋藤實、陸軍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甚至還有明治維新的元老--藏相高橋是清。到這天上午,整個東京已陷入一片恐怖之中。叛軍還要求時任陸軍大臣的川島義之,將自己昭和維新、忠君愛國的義舉上奏天皇,實現政權的更迭。
然而,叛軍們的忠心耿耿,並沒有讓天皇們把他們當一回事。後者甚至輕描淡寫的表示,不管其精神如何,都不是自己的期望。顯然,作為一個政治野心家,天皇本人是不可能贊成這類下克上的謀反舉動。倒是日本陸軍高層不乏同情叛軍的人,以至於對叛軍採取姑息忍讓態度,引起天皇本人的大為不滿。軍部迫於皇室壓力,才從附近調集了4000援軍進入東京,將叛軍駐地全部包圍起來。但任何象徵性的非暴力解決方案,都無法化解下級軍官們的暴走之心。
明治天皇對表忠心切的叛軍不削一顧
興奮的海軍
進入東京勤王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士兵
當陸軍因226事變而處於尷尬地位之時,素來與之爭奪軍費預算的海軍可謂興奮不已。鑑於天皇並不支持叛軍的態度和陸軍對於暴力解決的態度曖昧,海軍主動提出由自己代勞,為皇國平息事變。
很快,海軍的陸戰隊陸續從佐世保等基地趕往東京。耗費巨資建造的戰列艦也駛入東京灣,用違反《華盛頓條約》的大口徑主炮對準了幾處叛軍據點。陸軍方面對此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想辦法勸幾位帶頭的軍官自裁謝罪。然而,早已上頭的青年軍官們卻不想善罷甘休,而強調最高控制權的天皇也不準備放過罪魁禍首。於是,陸軍官僚們只得調入了更多兵力施壓,並不停的廣播放送天皇敕令和《告士兵書》。最後還撒下3萬張傳單,勸誘加入叛軍的士兵們歸隊。
返回原先軍營的226叛軍
眼見大勢已去,叛軍軍官只得放任全體士兵歸隊。但除1人自盡之外,其餘人都對苟活抱有希望。但因為觸犯了天皇對軍隊的最高統帥權,共有17名肇事者被軍事法庭處以死刑。整個226事件也經過4天的緊張對峙而得以平息。
然而,226肇事者的最終目的,卻在事態平息後被幾乎全部實現。原本就非常好戰的軍部,此後對於下克上的青年軍官更加放任,並引得道貌岸然的天皇也陸續「加入」其中。至於那些依然提倡理性的個別政治家,也因為自己的身家性命所考慮,選擇以隨大流的方式默許了激進道路。
第二年 日本陸軍就開始陷入中國戰場
也是在當年,日本正式同德國和義大利籤署了三國軸心協議,為後來的二戰格局奠定基礎。一年後,大批激進軍官便義無反顧的踏入了中國戰場。
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