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宣稱「負債越多,賺錢越多」的平臺。
這個名為「福報人生」的培訓平臺,學員幾乎都是那些想翻轉債務的人,講師則每天灌輸「進了這個平臺就能翻身」,宣傳片裡每個「實現債務翻轉」的學員,都在講述自己的成功經歷。
然而當陳世榮、張敏、王華亮等多人進入「負債翻轉培訓班」後,發現並無人生規劃、企業管理等實際有用的培訓,他們的經濟狀況非但沒有好轉,反而因一次次交培訓費導致負債更多。
新京報記者臥底進入「負債翻轉培訓班」微信群發現,每晚8時許,有專門的人在群裡對新人進行洗腦,大肆宣講「負債越多,機會越多,掙錢越多」的雞湯話術。宣講背後,實則是為了讓新人列出負債清單,然後向平臺交錢買課程,最終目的是拉人頭收提成以實現「債務翻轉」。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福報人生」平臺曾在全國數十個城市的酒店召開培訓會,通過註冊空殼公司來躲避查處,找託兒拍攝微電影來進行虛假宣傳招生。
一名曾和「負債翻轉培訓班」有過合作的內部人士介紹,「所謂的負債翻轉培訓課程,實則是傳銷陷阱。」而中國反傳銷協會會長李旭,則直稱「福報人生」符合傳銷「繳納入門費、拉人頭、團隊計酬」三大特徵,是「精神傳銷組織」。
「福報人生」微信群內,展示三名講師拿著大額獎金的照片,這些現金來自新學員繳納的課程費。
交了5萬僅買來「心靈雞湯」
陳世榮是在朋友的推薦下,進入「福報人生」的培訓平臺。
2019年初,陳世榮的妻子被診斷為白血病,企業處於虧損狀態的陳世榮,借了40萬元為妻子看病,但不見效果。此時,有朋友找到陳世榮,向他推薦了「福報人生」平臺,並稱「在裡面能賺錢」。
「福報人生」培訓講師向陳世榮等新加入的成員宣稱,這是一個「負債越多,賺錢越多的平臺」。
「福報人生」一名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福報人生」是一個培訓機構,根據各種新人提供培訓,分為面授課、高端配置課、形象課、戰神演說課、導師課、青少年未來首富演說課;培訓費分別為36888元、16888元、3988元、16800元、20000元、26888元,「價格根據不同時間會做出改動。」
新京報記者臥底進入「福報人生」微信群內發現,該平臺在找人方面限定了三個類型:想要有錢的人;有點錢想要更多錢的人;有負債想要快速翻轉的人。
在微信群裡,每晚8時許,會有專門的講師和學員在微信群裡講課和分享成功故事。陳世榮介紹,「那些分享成功經驗的人都是被洗腦的人。」
平臺學員張敏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在上課時,「講師會講述很多心靈雞湯,大肆宣傳每個新成員都是做大事的人,宣傳要是沒有能力,怎麼會欠債。」
「想要賺錢,就要放下自己的自尊心,把所有的債務信息列出來,經過學習,實現快速進帳,」在「福報人生」微信群裡,有講師稱,「負債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幾個億又何妨?只不過是從頭再來,成為翻轉英雄。人生跌倒了,能重新起來,就不是失敗。」
在上課時,有學員質疑這種「心靈雞湯」,張敏稱,「講師會說負債就是因為你沒有信譽,既然來了就要對自己有自信,把質疑懟回去。」
陳世榮在福建有一家石雕企業,今年來接連出現虧損狀態,於是花了36888元在「福報人生」平臺報了面授課。後來,又在導師的勸說下,繳納16888元學習高端配置課。
「原本以為講師會教人打理企業,以為他有很大的技巧能讓瀕臨破產的企業活過來,」陳世榮說,「沒想到在課堂上,並沒有發現任何涉及企業管理的問題,講師只是讓學員把自己現有財產、負債多少列出來,收集每個人的負債信息,講述各種心靈雞湯」。
2019年4月底,陳世榮進入「福報人生」近一個月後,繳納各種培訓費超5萬元後,退出了「負債翻轉培訓班」。
「福報人生」推送課程標價 168000 元,已有上千人報名。
「如果都交錢,入會費超3.6億」
「他們建了一百多個微信群,每個群的人數都超過100人,有的甚至快到500人,」張敏告訴新京報記者,「福報人生的學員遍布全國,總數怎麼也得十多萬人。」
根據「福報人生」平臺的規定,每個新成員進入時,必須繳納36888元的面授課費用,「這算是入會費,」張敏說,「如果這十幾萬人都交了錢,總金額就超過了3.6億元,這還不算在會場被成交的錢。」
張敏告訴新京報記者,所謂的「被成交」,指的是在交了36888元後,在上課期間又被要求交的其他課程費用。
據學員們介紹,「福報人生」的課程分為三天。
第一天基本講述一些成功學和雞湯演講,並反覆強化負債概念,讓學員不用擔心負債,走出負債感。根據陳世榮、張敏等多個「福報人生」平臺的學員介紹,「這種感覺就像是催眠術一樣。」
第二天的課程,有講師會對新成員進行設置成交環節。在經過第一天的「打雞血」式課程後,講師會趁熱打鐵在課堂上讓學員突破自己,給平臺刷卡。「會場上,講師承諾會有高額返利,要相信平臺」。陳世榮等學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很多學員都是負債幾十萬、上百萬的,都想投入幾萬塊錢試水,以小博大。」
張敏回憶,她在課程第二天的成交環節中曾猶豫過。看到張敏猶豫,有講師走了過來對她說,「錢生錢,不捨得花錢的人怎麼可能成功,機會是留給有自信的人。」事後,張敏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交了16888元報了高端配置班,報名了第二項課程。
第三天,被成交的學員會進行第三輪課程。「開始向學員推翻轉的方法,」張敏和陳世榮向新京報記者介紹,當學員被成交後,講師會告訴如何在平臺內進行翻轉。
「說是翻轉,其實是給他們推銷課程拿提成,」張敏和陳世榮等學員介紹,「找到新人後,推銷一個課程,自己可以拿到38%的提成,如果是經過別人介紹的新人,屬於間接推銷,提成可以拿到課程費用的8%。」
「按照36888元的面授課來計算,若推銷成功,自己就可以拿到14000多元。」張敏稱,「所以新成員開始尋找身邊負債的親朋好友開始購買課程後,再讓親朋好友拉人頭、拿提成。」
中國反傳銷協會會長李旭稱,在「福報人生」中,新人推銷的課程被視為商品,同時課程費用也是入會費用或者稱為「門檻費」,而上線獲得的提成則來自於下線的「門檻費」,這些特徵符合傳銷的三大特徵,即繳納入門費、拉人頭、團隊計酬。
「傳銷組織通過利用心靈雞湯、成功學對被發展人進行洗腦,使得被發展人得到心靈上的極大滿足後向傳銷組織繳納費用並拉人入會,這樣的傳銷組織通常被成為『精神類傳銷』,」李旭稱,「福報人生是一個變種的傳銷組織。」
5 月 22 日,「福報人生」微信群講師展示當天線下課 堂的抽獎結果。
用心靈雞湯和成功學對新人洗腦
陳世榮在「福報人生」平臺被成交2次,總金額近5萬元後,因為妻子患病住院,不得不找到「福報人生」平臺的負責人,要求退回第二筆16888元。
平臺負責人以「不講信譽」為由,拒絕退錢。陳世榮則稱,「看穿了對方的目的,放棄要求退款。」
和陳世榮不同的是,張敏則表示,「知道平臺最終的目的是拉人頭賺錢,但是自己交了錢,反正也要不回來,還不如繼續拉人進來拿高額的提成。」最終,張敏沒有脫離「福報人生」平臺,而是一心要拉人頭入會,實現「負債翻轉」。
5月19日晚8時許,新京報記者在「福報人生」平臺的其中一個微信群裡發現,該微信群裡一名講師不斷地在微信群裡講述多個新成員負債的故事,「從生意失敗到找朋友借錢未還,再到被銀行和民間放貸公司催債,之後加入福報人生,實現賺錢還帳的故事。」這些欠著巨額債務的人,被講師統一命名為——「英雄」。
5月16日至5月23日,新京報記者在「福報人生」微信群裡發現,每到晚上8時許,群裡的講師都會進行語音和文字交流,對群裡的學員分享「雞湯」故事後,再發出一些拿著鈔票的學員照片、開大會的照片以及一些學員的心得體會聊天截圖。七天時間內,每日如此。
張敏介紹,每次上線下課時,有講師將十多萬元分不同金額裝進多個紅包,並在現場撒出。搶到紅包金額最多的學員會被邀請到臺上演講。當談到自己為什麼是手氣最佳時,講師會在一旁介紹,「這是宇宙能量的賦予。」
張敏的身份除了普通的學員,還是「福報人生」平臺裡的一名講師。她介紹,「無論是演說班,還是形象班,統統都設計一樣的成交套路,用花錢抽獎拿豪車返利做誘餌,玩金錢遊戲,讓學員在自我催眠中不斷投入大量錢財」。
在「福報人生」平臺裡,講師們更習慣貼上「教育」、「培訓」、「商學院」的標籤。這裡還有專門的講師班課程,只要是新人進入平臺成功拉人頭入會後,就可以進入講師班,成為一名「教育培訓講師」。
平臺內部人士王華亮告訴新京報記者,「事實上,這些講師都是沒有資質的,都是在利用平臺制定的話術、心靈雞湯和成功學來對新人進行洗腦。」
該組織線下會場準備派發的現金紅包。一學員稱,這些錢會現場散發,以刺激學員的金錢欲望。
找託兒拍微電影造勢斂財
在網絡上,有很多關於「福報人生」的軟文廣告。
張敏稱,「這些軟文都是『福報人生』內部成員在網上寫下的博文,編一段自己因為企業經營不善或者是其他客觀原因導致自己負債後,遇到『福報人生』翻轉還款的雞湯故事。」
除了講師在課堂上的各種洗腦外,「福報人生」還製作H5海報、拍微電影等,來為平臺造勢,換取更多的人進入平臺「培訓」。
「他們活躍在數十個城市繼續斂財,大批負債人因此被掏空腰包,一部分人為了平臺的『返利』,選擇留在平臺。」曾和「福報人生」有過合作的趙平茹告訴新京報記者,「為了招到更多的會員,他們還邀請像我們一樣的影視機構,為他們拍攝微電影進行宣傳造勢。」
趙平茹介紹,2019年初,「福報人生」平臺的一名負責人劉淑桂找到她,商談合作拍攝微電影等宣傳片事宜,雙方最終以8萬元成交。
趙平茹在為「福報人生」拍攝微電影時發現,對方在找學員出來拍攝訪談視頻時,還以為限制名額和影院播放的條件,要求學員繳費報名上鏡,每個名額價格都是上萬元。
「這個我看在眼裡,因為是我客戶,我也不好說,其實就是一個視頻素材而已,也被他們包裝了。」趙平茹回憶稱,「那些上鏡的學員都是託兒。」
根據趙平茹的介紹,她共為「福報人生」拍攝了兩個時長為38分鐘和18分鐘的微電影,參演人員均為平臺裡的學員,都是編造了負債之後在福報人生平臺成功賺錢的謊言。趙平茹回憶,一個學員在視頻中自稱負債200多萬,進入平臺後翻轉債務賺了150多萬,「這都是吹噓的」。
「福報人生」的宣傳手段不僅僅是拍攝微電影,還依託網際網路、各類社交軟體,利用一系列網頁互動效果的技術集合(H5)來製作廣告海報。
趙平茹介紹,「福報人生」每次進行線下活動時,都會邀請自己為他們進行現場拍攝,這也讓她見證了平臺將負債人稱為「英雄」的邏輯。
福報人生展示即將拿來抽獎的車鑰匙。內部人士稱這些都是設好的局。
背後公司多次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福報人生」平臺的內部人士王華亮告訴新京報記者,創辦「福報人生」的人是一名叫做「海洋教練」的廣東籍邱姓人士。
作為內部人士,王華亮也未曾見到過海洋教練。「從不以正面形象示人,全網找不到他的一張肖像照,」王華亮稱,「海洋教練自稱『宇宙最高能量之父』,東拼西湊他人的學識信息,挪為己用。」
在「福報人生」微信群裡,講師每次對新成員講課時,都會發出多個自稱「海洋教練」的音頻。新京報記者播放音頻發現,「海洋教練」在音頻裡所宣稱的,均是「負債越多越幸福」的邏輯。
「海洋教練」雖然神秘,但其創辦的「福報人生」還是有跡可循。
王華亮等人透露,「福報人生」平臺是深圳新首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項目,其背後還有福建陽光新力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影子。
新京報記者通過天眼查對深圳新首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陽光新力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進行查詢發現,兩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分別為姚秀君、劉淑桂。
深圳新首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9月20日,在深圳市寶安區登記註冊,曾用名為深圳市海洋富足科技有限公司,屬於教育行業。其經營範圍包括教育諮詢、培訓;教育軟體的開發及銷售;企業形象策劃;經濟信息諮詢(不含證券、保險、基金、銀行、金融業務及其他限制項目)。
2019年1月17日,深圳新首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註冊商標信息,將「福報人生」註冊成教育娛樂類商標。然而,該商標並未通過審查。2019年3月11日,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寶安局將深圳新首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其原因是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繫。
福建陽光新力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於2017年10月23日,在福州市登記註冊,經營範圍包含承辦、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國內各類廣告等服務。
和深圳新首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一樣,福建陽光新力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2018年12月4日的一次抽查行動中,被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其原因同為,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繫。
熟知福建陽光新力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劉淑桂的張敏告訴新京報記者,劉淑桂還參股了福建南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新京報記者查詢該公司發現,2017年和2018年,該公司連續兩次因為「未依照《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八條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被福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上述三個公司的年度報告均未公開。張敏稱,「這是福報人生背後的空殼公司。」
「劉淑桂在福報人生平臺裡,被稱作陽光老師,也是一名講師。」張敏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們經常會在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租用不同酒店的會場進行線下上課,「就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應採訪者要求,文中陳世榮、張敏、王華亮、趙平茹均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遊天燚 實習生 徐丹
編輯 甘浩 校對 張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