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眾生無我,苦樂隨緣,放下越多,收穫便越多

2021-01-08 慧悟佛心

大德上人說:「我們念佛的人,既不貪生,也不怕死,隨順自然。」生與死、煩與惱皆是我們生活的自然面貌、本來現象,這個剛好是我們認識自己、了知無常的一個狀況。我們越是煩惱,越要念佛脫離苦海。

我們念佛,就把我們的心皈依阿彌陀佛,「我就是這樣一個罪業凡夫」。如果我們體會到自己內心煩惱的本質,而認定了它,自然也會消除很多業障煩惱。

有什麼大煩惱,人生不過是一場戲嘛?只是扮演好這個角色,安守本分而已。煩惱當然還是會有的,不過也不會讓我們覺得活不下去。因為,想到因果報應,沒有什麼活不下去,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合理的。他人對你不好,因果報應嘛;他人冤枉你、污衊你,也是因果報應嘛?

在這個娑婆世間沒有什麼是真的,何必那麼認真呢?有人說你不好,他說完就完了,你要去跟他煩惱,人家說完早就上街玩了,你還在那邊煩惱,何必呢?

我們一旦打定主意、下定決心來專修念佛,以淨土為我們人生的目標,我們就是被阿彌陀佛救到了。淨宗法師說:「在這個世間,我們所做的,真正說起來,我們的價值是要把得到的佛法利益告訴更多的人。」

我們哪有時間煩惱?忙都忙不過來,有很多人還沒告訴他們啊!

不要以為自己的煩惱有多大,我們有一個這麼好的法門,得到這麼大的利益,我們的父母、兄弟、同學、朋友,還沒告訴他們——要煩惱就為這個事情煩惱,其他的事情沒有價值、沒有意義。

佛法是佛祖自性流露於眾生,度脫眾生的實相,歸一切眾生所有,任何人不能隨便截留,截留就是貪汙,也就是說正能量的佛法,到你這不能停留,要弘揚下去。佛法來自宇宙萬物,最終還要歸於宇宙萬物。所以,弘揚佛法是每位佛子應盡的義務。

有人說我不會弘揚佛法,其實很簡單,只要用心,你隨時都可以弘揚佛法。六祖慧能大師云:「自性生萬法」,我們自己的本性就可以生萬法,只要自己的起心動念是正念,存有正能量,出入世間能圓融無礙就是真實的佛法,就可以弘揚,利益他人,利益眾生。

如果,執著一些佛法經典,在生活中遇到人、事、物不能圓融無礙,你所執著的就不是佛法,而是含有貪、嗔、痴三毒的「魔法」。佛祖在《金剛經》中也告訴世人,「法無定法。如夢幻泡影。」何必要執著呢?故弘揚佛法不在法,而在於心,心淨一切皆是圓滿殊勝的正法。

真實的佛法在哪裡?在自己本性清淨的心中,不必遠求,能夠真正認識自己的本心就足夠了。有人說:「經典呢?」經典只是為度脫世人,留下的一種方便說,佛祖在《金剛經》中也講了只是一種「渡河的筏」,渡過河去就可以放下,不可在執著。

有些念輕輕放下,未必不是一種解脫;有些人慢慢遺忘,未必不是一種輕鬆;有些痛漸漸淡忘,未必不是一種睿智。身安不如心安,路寬不如心寬。一無所有的時候,守著自己的心便可安然。佛說:眾生無我,苦樂隨緣,宿因所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隨緣。一切悲喜都由心生。放下越多,收穫便越多。

相關焦點

  • 佛說:隨緣,是最好的成全
    佛說:今生種種,皆前世因果,世間萬般事,不過浮雲。因此,我們無論何時都要對神靈心存敬畏,對世間萬物多行慈悲,只要自己得到了心安,則步步生蓮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萬發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註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請相信吧,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一定要倍加珍惜!
  • 佛說:眾生皆苦,只可自渡!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宇宙之規律,概莫能外。其餘四苦皆是人七情六慾、因果業力所感召。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眾生皆苦,苦在心地。
  • 佛說,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常有朋友與我抱怨,生活太苦,過的好沒意思,求神拜佛沒少去,卻沒什麼變化,問我有沒有什麼辦法。他們中不乏有大老闆,也有普通小市民,但是談及到生活,都有著各自的苦水。其實,眾生皆苦,芸芸眾生都在這個婆娑世界之中,婆娑世界雖大,但是苦海無邊,想要脫離苦海,自渡才是關鍵。
  • 佛教: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佛的眼中眾生皆是佛,菩薩眼中皆是菩薩,凡夫眼中皆是凡夫。悲觀者看世界,世界是暗淡失敗;進取者看世界,世界是美麗光明。你的世界是光明還是黯淡,取決於你的心態與智慧。以佛菩薩的智慧與慈悲照見,以慈悲喜舍心看待世界、眾生,你會發現,一切的發生都是那麼的可愛,都是祝福,都是修行的良機。
  • 佛說放下的感悟的句子,句句經典,讓你看破紅塵!
    一、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二、人世滄桑,誰都會彷徨,會憂傷,生活絕對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也絕對不會一切如意的,只是生活一定是公平的。三、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
  • 第127首:放下顛倒夢想,放下雲煙——《悟》
    佛日: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佛日: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佛日:剎那便是永恆(若人生了悟如佛,無悲無喜無夢無幻,無愛無恨四大皆空,生與死又有何區別。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棄,參不透,捨不得。)
  • 佛只渡有緣人?佛說:眾生皆有緣!
    一切緣業所轉,故佛隨緣說法,只度有緣人;可佛又說自己以度化眾生為己任。到底佛度有緣人,亦或佛度所有人?這個問題不只困擾諸多弘法志士,早在佛陀時代,比丘僧眾中便有這樣的疑問。《增一阿含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佛在拘深瞿師園說法時,優填王帶著舍彌夫人和五百妓女在園中遊玩。
  • 佛說:人生無處不修行,隨緣放下,心安是家
    然而歲月悄然而逝,有些快樂悲傷,也需要平淡隨緣,不要強求,不要貪戀。佛說:「一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人的一生是匆匆忙忙的,於天地萬物,於宇宙輪迴不過一粒沙,不過它們的一場夢。所以就權將一切悲歡離合當做修行吧,此生隨緣隨心而行,由心而尋。
  • 眾生皆苦,你唯有看開、放下
    你我皆凡人,沒有佛家的悟性,可以一切隨緣,萬般皆自在。有太多人放在心裡,太多的牽掛不能捨棄。哪怕自己痛苦,付出自己所有,也要咬著牙撐下去。 到最後,燈盡油幹的那一刻,留下最後一滴淚,留給這個世界。可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曾在乎過,是否有這樣的一個你。來過,愛過,然後就這樣悄然離開過。
  • 佛說:你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為執念太深!
    俗話說「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這一生,實屬不易,每個人都難免要經歷生活的苦樂興衰,娑婆世界就是這樣,眾苦充滿。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生滅變化之自然規律,誰都逃避不了。其實人生最大的痛苦不在於身體,而是內心。
  • 佛說:我亦說有我,眾生皆成佛!
    佛有無量善巧,為了適應眾生,還有另一方便,約迷悟依說轉依。這個依,指法性而說,或名真如。真是非假的,如是不二的,這就是一切法空性,事事物物的實相。眾生為什麼輪迴生死?即因不悟法性,顛倒妄執,造業受苦。若修持而悟證了法性,即得解脫。
  • 佛說三世姻緣
    哦,別怪我的眷顧,別怪我的形影不離,別怪我用千百次守望,換你一個冷冷的輕瞥。你可否細聽到我心的顧慮:今生你我僅有五次相遇,若湊不足五百次回眸,來生,我將如何見你?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生因果。那你我的相遇又是前生怎樣的緣分?
  • 佛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人與人的相遇,並不是初見,你愛的人,你恨的人,你怨的人,你念的人,其實都是你的曾經的故人。佛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遇見是一種美好,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 佛說人生經典語錄,分享一些感悟人生的經典哲理句子
    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佛說人生道理: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因此你務必,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佛說人生道理:心中裝滿著自我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佛說人生道理: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傷害過你,你必須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佛說人生道理:不好浪費你的生命在你必須會後悔的地方上。
  • 無我,還有啥好說的?夢中說夢是了
    同修:阿彌陀佛師父吉祥 有個問題自己不敢肯定答案請教師父 開示 佛法講無我 那誰往生極樂世界呢?妙華嚴:阿彌陀佛。這本不是啥難理解的問題,佛法什麼也沒講,才稱佛法。覺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迷了,有眾生可度有佛法可修。佛法要啥都講了那是眾生法,因為迷了,生死才娑婆,成了疾病,才有佛法一說,但落識心所緣,通通是眾生法,為啥?不了義故。說無我不是否定我,放下識心執念是了。說無我就否定現量存在的這個我,那是掉斷滅深坑了,走進了死胡同。如果就無我說無我,那也太愚痴。
  • 佛說: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佛說:每個人所見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禪語梵音間,前塵舊事中, 燈下思量著,我覺得心裡似輕似重,這一生際遇似真似假。若是血肉相連的愛,一個人的離開,會讓另一個人隨之萎謝。你離開,我衰敗,心花零落,落地成灰。
  • 佛說: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一切唯心造」,一切苦樂也皆由人的心念感知。所以,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世間最大的苦不在於身體上的疲憊勞累,而在於內心的空虛與折磨。心若不安,縱使身處極樂淨土,也如同處在地獄火坑。許多人學佛也多是想尋求心靈的解脫,內心的自在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
  • 老人說:這四件「積陰德」之事,做得越多越好,福報無量!
    因此,想要讓自己將來收穫福報,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行善積德,這樣我們的德行就會越來越高,福報也會越來越大。所以,南山老人說:這四件「積陰德」之事,做得越多越好,福報無量!那麼,南山老人所說的這四件「積陰德」之事,究竟是哪四件呢?第一件「積陰德」之事:不殺生。南山老人說:「不殺生」之事,做得越多越好。《大智度論》記載:「諸餘罪中,殺業最重。」
  • 人找佛,無處尋,佛觀眾生如掌紋. 人修佛,必心誠,誠心修行佛知情.修行佛,信願行,無有強拉湊數名.信願行,情意真,多行善德佛光臨
    天下迷人俱為我子,有子賢德,有子智慧,有子貪著,有子邪見,有子病弱,有子怒怨,眾多迷子,皆被心所縛,不能悟道。紅塵俗事,皆為假象,了脫生死才是真。世間佛子百態,寥寥數人作真修行,即使真修行,欲渡他人,真是難如青天;只因末世之子,不信佛之人剛強難渡,信佛之人多有邪見。你說修佛簡單,眾生便覺『簡單即是外道。』你說修行念經、磕頭,修行困難,眾人便說『如此困難,不如不修,逍遙快樂,及時享樂。』
  • 佛說:萬事皆有定數,一切隨緣
    他們不懂得一個道理,一個簡單的出奇,卻難以做到的道理:萬事皆有定數,一切隨緣。佛說:萬事皆有定數。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很多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能不能如願得到,其實都有定數的。 不屬於你的東西,縱使你拼的頭破血流,他也會離你遠去。屬於你的東西,縱使你再怎麼丟棄他,他終究也會回到你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