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朋友與我抱怨,生活太苦,過的好沒意思,求神拜佛沒少去,卻沒什麼變化,問我有沒有什麼辦法。
他們中不乏有大老闆,也有普通小市民,但是談及到生活,都有著各自的苦水。
其實,眾生皆苦,芸芸眾生都在這個婆娑世界之中,婆娑世界雖大,但是苦海無邊,想要脫離苦海,自渡才是關鍵。
01人生有「八苦」,每一苦都逃不掉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這人生八苦每一個人都要面對,來到這個世界上,不論貧富貴賤,這八苦都逃不掉,躲不開。
生、老、病、死是人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也是逃不開的苦難。人在出生時從母親溫暖的身體中來到世上,嬰兒迷茫又寒冷,生既是苦。
等到在世上生活,遭遇生病,身體變壞,病既是苦。再等到年老體衰,不復壯年時候的精力,做事有心無力,老不中用,老既是苦。
如此壽命將近之時,更是還有未盡的遺憾,更害怕不知死後如何,死也是苦。生老病死,都不在人的掌控之中,如此就有人覺得苦,這苦躲不開,也逃不掉。
愛別離之苦,人生而有七情六慾,世間的感情如同一張大網,將人牢牢的綁縛在網中,脫不得身。朋友、親人、愛人的離開,往往讓人苦不堪言。
怨長久也苦,被人傷過,無論是身還是心,都會留下痕跡,這痕跡雖會淡去,但卻絕不消失,往往看到這傷口,便升起怨恨,苦不堪言。
求不得更是苦,古人說過「求之不得,輾轉反側。」得不到連睡覺都睡不好,「千金難買心頭好」,當心頭好得不到的時候,就如同百爪撓心,折磨不休,讓人苦不堪言。
我們常說,放下就好了,可是放下哪有那麼容易,人都是有牽掛的,牽掛的越多,心裡裝的東西越多,也就越放不下,束縛了自身,讓人苦不堪言。
所以,有人向神靈求取安慰,燒香拜佛,求自己的生活不再那麼苦。但是,人生的八苦是離不開也躲不掉的,想要在婆娑世界中得到自在,想要渡過這片苦海,祈求「他人」的幫助,不如學會自渡。
02求佛,不如求自己
很多時候,人們想用佛法來化解生活的苦難,但其實,對於充盈著人生的八苦,求佛,不如求己;求人渡己,不如自渡。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遇到難事,窮盡辦法也沒有解決,只得去寺廟裡求觀音菩薩。
走到菩薩像前,卻發現已經有個人站在那裡,定睛一看,居然和菩薩一模一樣。
那人問道:你是觀音菩薩嗎?
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接著又問:那你為什麼要拜自己呢?
觀音微微一笑: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是的,婆娑世界很苦,眾生只能苦中作樂,有人選擇求神拜佛,祈求神明能拯救自己脫離苦海。但其實,「他人」的拯救,是求不來的。
菩薩度化人的時候,也會說度有緣人,這個有緣人不是坐等拯救的人,而是自強不息,自渡的人,只有先自渡,才能等到菩薩的度化。
佛家的真言,經典為眾生留下了如何脫離苦難的答案,眾生雖苦,但是依舊有脫離苦海的辦法,但是這個辦法不是求佛,不是多去寺廟上柱香,而是學會度自己的心。
正如《六祖壇經》中有這樣的一則偈語:」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人人都有一顆成佛的心,但是被這世間的苦難折磨,如果能放下妄想執著,見到自己的本心,就能成佛了。
執迷於生老病死,有什麼必要呢?這本就是自然的常理。面對生死,我們不必害怕,我們應該學會的是用淡然的心面對,生要祝賀,更不必苦惱,因為是一個新的生命,有了生命才有了延續。
老要淡然,但不必憂傷,因為人經歷了自己的生活,留下了自己的軌跡。病要祈禱,但不必害怕,沒有人能夠無病無災。死要感懷,但不比愁怨,因為永恆不滅是不存在的,凡人皆有一死。
被愛別離所苦,往往是被親人愛人的感情所困,所以需要一個淡然的心,人來人往,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都是隨緣。
怨長久的苦,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不必用他人的惡,來懲罰自己,學會放過自己,也是放過他人。
求不得即是太貪,對付貪慾,就要有一個知足心,得不到的東西,遠遠欣賞就好了,知足常樂。
放不下的牽掛,都是執著,被它所蒙蔽了雙眼,這就需要我們學會「看破」,當我們在生活中,不斷的學習增長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眼光,再回頭時,就能放下了,因為已經「看破」了。
求佛保佑, 不過是求心安。可是如果自己不努力,如何能心安。對於那充滿人生的苦難,要學著自己解決,自助者天助。
那些充滿世間的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學會用佛法指引自己的內心,不去奢求外界的拯救,用一個平常心面對人生的苦難。
人生苦短,在這婆娑世界中,想要幸福的生活,就要有一個好心態,用快樂面對苦難,找到人生的幸福。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