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生有這三苦

2021-01-09 紅塵禪緣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都順從我們的內心,有過幸福有過悲傷大起大落,分分合合都是人生的常態,總是會讓你遇見無法理解的事情,也會讓你碰到解決不了的事情,有些苦是你必須要去經歷的,有些人是你必須學會忘記的,如果你能熬過這三種苦,就會找到真正的自己!

有一種苦,叫放不下:有一類人註定會來到你的生命,短短的陪伴你一程然後又離開你,這種苦惱是你放不下,在你得不到的人生消耗時間就是浪費生命,在不對的人生留下的只能是痛苦的回憶,有些人只有放下才能重新開始,放下錯的事情才有機會做對的事情。人長大的過程就是不斷得到和放下的過程,你會得到真正屬於你的東西,然後選擇性地放下不屬於你的東西,學會放下才會有所追求,放得下過去才會走得更遠,看到更廣闊的世界,什麼都不願意放下的人最後除了永無止境的痛苦什麼都得不到。放下 並不等於失去,換一個角度來說你放下的東西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饋給你,斌因此讓你受益一生。

有一種苦,叫不滿足:人生既然又放不下之苦,也自然會有得到苦惱,有的人會說得到了為什麼還會痛苦?因為你得到你的永遠滿足不了你自己的欲望,當你的能力匹配不上你的欲望你就會活得很痛苦,在欲望的深淵裡迷失自己。這一種痛苦是因為自己貪慾而至,想要更好的住所,遇見更好的人,做更好的事情,一切都在追求極致一切都在追求最好,殊不知最好並沒有終點,並且你會因此不滿足自己的現在而痛苦,人生應該是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情,別一昧的好高騖遠!

有一種苦,叫不自渡:何為自渡?顧名思義就是自己救自己,人一生除了自己能幫助自己,任何人都無法解救自己,所有的一切必須靠你自己,佛菩薩靈驗的本事也是自性的顯示,唯有自己才會真正的幫助自己,修行修的是我們這一顆浮躁的心,修的是自己的行為,別把希望寄托在別人的身上,因為你會失望,遇見對的人別等待,遇見想做的事情就去做,等待和猶豫換回的只是遺憾,身陷痛苦之中無法自拔,學會自己救贖自己,勇敢的做你想做的人,見你相見的人,當你做了最好的努力,解決似乎並不是那麼的重要了,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不記念自己放不下的人,不懷念過往的事情,一切都已過去,放下過去才會更好地迎接未來。得不到是苦,得到了也是苦,得到應該知足並且好好珍惜你的當下,便是你最好的生活,懂得珍惜知足就會快樂!人生不可能會有人真正的懂你也不會有人真正的可以救贖我們,所有的一些都必須自己來完成。

相關焦點

  • 佛說:人生苦短,順其自然
    這個世界有一條亙古不變的規律:註定發生的無法更改。那麼什麼是註定呢?註定就是,泛黃的樹葉終要落地,盛放的花朵終要凋謝,斷根的老樹終要枯萎,逝去的生命終要歸土……在感情方面,人們常說,強扭的瓜不甜,也是這個道理。強行撮合的感情是扭曲的,忽視雙方之間的不合適強行在一起,只會產生越來越多的矛盾,讓兩人都變成刺蝟,只會一味的互相傷害。
  • 人生有三苦,熬過便幸福!
    人生若茶,生活似水,水能讓茶由苦變甜,生活磨礪能使人超越苦難。不經苦,何來甜。人生有三苦,熬過便幸福。苦者被溢出的熱水燙到,馬上鬆開了手。老禪師對苦者說:「這世上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會放下。」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放不下:有了功名,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情,對愛情放不下。其實,沒有什麼放不下的感情,也沒有什麼離開不的人,你心靈的枷鎖都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
  • 佛說:眾生皆苦,只可自渡!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宇宙之規律,概莫能外。其餘四苦皆是人七情六慾、因果業力所感召。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眾生皆苦,苦在心地。
  • 佛說:萬般皆苦,唯有自度
    佛說:人除了自度,其他人愛莫能助。孤傲的雄鷹,桀驁的鯊魚,參天的大樹,也要經歷一場自由與堅強的洗禮。生命的蛻變,來自於一場簡單而精彩的自度。唯有自救,只有自度,才能壯大,才能帶上堅毅和勇敢,面對希望和死亡。
  • 佛說人生經典語錄,分享一些感悟人生的經典哲理句子
    佛說人生道理:笑著應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刻。佛說人生道理: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佛說人生道理:大多數的人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佛說人生道理: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 【讀史】佛說苦聖諦,就是悲觀與消極嗎?你如何理解?
    有人提出:「佛教真是悲觀與消極,四聖諦中,苦聖諦首先被提及。請問,你如何理解?」在四聖諦中,佛陀所說的苦聖諦是果,集是因。針對這一問題,筆者把八年前學習《印度佛教史》的一篇舊文供養大眾。文章僅為個人學習心得,給有緣者參考。       願佛陀正法久住,僧伽和合,眾生離苦得樂!
  • 佛說,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01人生有「八苦」,每一苦都逃不掉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這人生八苦每一個人都要面對,來到這個世界上,不論貧富貴賤,這八苦都逃不掉,躲不開。生、老、病、死是人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也是逃不開的苦難。
  • 佛說: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茫茫人世間,眾生皆苦。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許許多多的坎坷、磨難和不如意,這些經歷都給每個人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苦惱和折磨。快樂都是相同的,但痛苦卻多種多樣。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取蘊,這些苦致使不同的人們都在無盡的苦海裡拼命掙扎,與這些苦抗爭的過程,就是所謂的人生。掙不脫,永受其擾;掙脫了,才能常樂。既然每個人都是苦的,我們就不能總指望別人來幫自己救贖,若想真正脫離苦海,就唯有自渡。看開一切,坦然接受。生命中所有的得與失、去與留都是前生今世修得的因果。得到的,是修來的福報;失去的,是應有的懲罰。
  •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紅塵,而是看透人生以後依然能夠熱愛生活。三是拿得起。做人要有擔當,不推諉,不逃避,直面慘澹的人生。四是放得下。放下偏執,放下記憶,放下不甘,放下欲望,平平淡淡,簡簡單單。7.請不要讓你的人生,輸給了心情。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卻能左右人生的全部。心情好,什麼都好,心情不好,一切都亂了。
  • 佛說,人生有三個境界,放下最難
    人生的不順,往往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因為心總是妄動,所以才感受到了諸般痛苦。若心能不動,則一切痛苦和不順自然消除,佛家說,人生有三個境界,第一、要勘破,第二、要放下,第三、得自在。苦諦揭示了人生一切皆苦的實相。
  • 佛說:人生有三大苦,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看開放下才能解脫
    佛說:人生有三大苦,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有多少人,在這些痛苦之下經受著無盡的折磨。而這些苦,往往不是外界強加給自己,而是來自於內心,只是因為看不開、放不下才無法得以解脫。有些時候,痛苦無法遠離,並非真正不能遠離,皆是源於,自己不肯放過自己。
  • 老人說:人生有三苦,挺過去,好日子就會來了
    莫泊桑說:「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人生就是這樣,耕耘才有收穫,苦熬才有未來,你吃過的苦,終有一天會化成糖。在苦難來臨的時候,熬不過,出局;熬過去,贏了。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菩薩有心渡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得渡,不是每個人都與佛有緣,有善根、有大福報。沒有善根的人,他根本不聽聞正法,甚至心生詆毀,誹謗三寶,障深慧淺,這樣的人苦海輪迴、不得解脫。所以佛門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
  • 我問佛,佛說
    兩個心房,一個住著快樂,一個住著悲傷。須知,福兮禍依,得意不可張狂。你在笑的時候聲音不要太大,那樣會吵醒旁邊的悲傷。我問佛:為什麼太陽西下,人的影子會變長? 佛說:影為陰,人為陽。光明與陰暗勢如水火,此消彼長。當光明消逝,陰暗就會瘋長。要讓光明住在心中,使陰暗無處躲藏。
  • 佛說:人生有八苦,悟透便不再痛苦!
    佛教說的人生八苦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每個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記了。以人類來說,胎兒出世時,要經歷生育之苦,母親受苦,嬰兒也受苦,這是每個做母親的人都曉得的,所以嬰兒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此外,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裡,覺得比較安全,一出世就有如迷途般,無依無靠,苦到要死,怕的要命,所以生是一種苦。
  • 民間俗語:「人生有三苦」,都有哪三種苦?聽聽老祖宗怎麼說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人生有三苦」,都有哪三種苦?聽聽老祖宗怎麼說!如今社會高度分工,只要你把一門專業掌握的非常熟練,那麼找工作的難度將會大大降低。但是當你去過農村之後,你就會發現,耕田種地的農民仿佛具有「十八般武藝」:他們不僅能夠耕田種地,而且還能夠下水大魚、上山打獵,修理農用機械也不在話下。
  • 佛說做到這三點,福報不召自來!
    有很多人,做了很多的好事,他的福報會不召自來。但是,他對於自己的福報,一點感覺都沒有,其實,他的這種情況,就是屬於「身在福中不知福」。他自己雖然沒有感覺,但是別人都會很羨慕他,也想達到「福報不召自來」。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個人只要平時不做惡事,多做善事,就能保證自己有福報,但是福報來的時候,它不會告訴你。有的人,想要獲得福報,就去做一些燒香拜佛的事。
  • 佛說:心中有佛,即是在道場
    為此,弘一法師解釋說:「出家人不是沒有事做,他們過著清苦生活而且勇猛精進,他們所做的,除自利面外,還有導人向善,重德行,修持,使信眾的人格一天一天提高,能修行得了生死,使人生世界得到大利益。怎能說是不做事的寄生者呢?」而對於在家修行,南懷瑾大師也說:「大菩薩的入世修行才難,你要在人世間做個賢妻良母或做個盡責的好父親好兒子、好丈夫十分不容易。
  • 佛教常說的「三身佛」是哪三身?
    法身是理積聚,就是積聚真如妙理為身。真如是圓滿清淨,遍一切處,法身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印度語毗盧遮那,意譯為遍一切處,清淨法身,猶如虛空一樣的,圓滿周遍,十方世界。法身:有自性清淨法身,離垢妙極法身二種。自性清淨法身:是眾生本來具足的天真佛性,在有情眾生分上,叫做佛性,在無情萬物方面,叫做法性。經中有說:「情與無情共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
  • 佛說:這4種人,不用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有你嗎?
    沒有佛緣的人,你和他講佛法,他可能根本聽不進去你說的話,甚至還會產生反感的情緒,做出詆毀三寶的惡行,這樣就是造業了,無緣不得渡。佛陀曾經說過: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只是這佛性大多時候都被湮沒了,世間凡夫被種種名利假相所迷惑,顛倒妄想,不畏因果、肆意造業,致使業障深重,障深慧命,苦海輪迴。沒有足夠的善根與福報,自然暫時與佛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