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生無處不修行,隨緣放下,心安是家

2021-01-08 北方有情人

人生一世,是需要去往一些地方,也是需要看見許多事物,結交幾個朋友。

然而歲月悄然而逝,有些快樂悲傷,也需要平淡隨緣,不要強求,不要貪戀。

佛說:「一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人的一生是匆匆忙忙的,於天地萬物,於宇宙輪迴不過一粒沙,不過它們的一場夢。所以就權將一切悲歡離合當做修行吧,此生隨緣隨心而行,由心而尋。

尋到一處:你只要待在那裡,即使不做任何事,只是簡簡單單靜靜的站立在亭園中,便能感覺到清風好似相識,樹上鳥鳴好似故聲。心中莫名會有些感觸,喜道:「莫不是從很久很久,或許前世。我便在這個地方存在過。」

當年蘇軾被貶謫,一路上也是看盡了人世悲歡。在東坡之上,蘇軾竟然尋得了內心難言的寧靜,在東坡上看日升月落。閒來尋幾個美食妙方,日子如此恬然。蘇軾便為自己自號東坡,想來這段東坡日子對他而言,是特別難以忘懷的吧。

待在這個地方,心是清靈平靜的。似乎世俗再難有什麼誘惑可以讓你離開,也沒有什麼苦難會讓你覺得害怕難以跨過。只道是:「寵辱不驚,看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雲捲雲舒。」這或許就是當心尋到讓自己可以安定地方時的感覺吧。

他就像將人的脾性揉於了青山清溪之中,任山風與潺潺的溪水洗鍊,最後於山於水,成了一種和諧的境界。

川別業的王維或許就是達到了如此的境界吧: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空山寂靜,卻又似乎聽到不知處有著人聲。卻是毫無興趣,只在乎深林的一物一景,一切皆讓王維覺得美好,內心也為深林清風明月所感,達到了一種平淡和諧的境界。

心安是一種境界,心難安卻是一場劫難。佛家講,人是需要修行渡劫的,不是要人在雷雨大作時候學那天上仙人,迎雷不懼,盼雷臨身。而是修行如何將不安的心歸於平和。

紅塵太多誘惑,太多選擇。不論是古代的消息閉塞,還是今人的信息娛樂充斥。都是一樣的劫難。便是從紅塵之中洗盡鉛華,於今於古都是同樣的要求。

多以慧眼看三分世界,多觀山水以明目,多臨天籟以淨耳,多思以增三分靈性。這一切都是必要的,說來好似虛無縹緲,可是只要一留意,便會發現山水便在層層高樓之後,天籟也在園中輕輕鳴叫。放下匆忙的生活,人自然會靜下來了。

佛說:佛本無相,佛在人中。一念而生,一念而成。

人知尋心安之地,可天地廣闊,人力有限,是否要踏山渡川,窮盡一生的追尋?如此想來,那人追尋的路程也實在太苦了。人活一世,許多事情終歸講一個緣分。

一切事物因緣而生,尋心安之處也是同樣。這是一場因緣而生的修行。

緣分的奇妙在於,你並不知道何時何地會發生什麼。你也無法預測明日將會遇見喜事,譬如出門不過幾步,便遇到故友。

兩人寒暄幾句,他問道:「你此去何地?」 你含笑答道:「去尋吾心安處。」 故友一愣,拍拍你的肩膀送上幾句祝福。你同樣以祝福報答。而後感覺此行,似乎可看盡往昔友人,也可以尋到曾經所憧憬的靈山秀水。

緣分可不是只送喜事兒來,你出門不過幾步。便看到烏雲連天,你走入山中,看能否尋個避雨之處,卻最後只得在大樹之下淋著涼雨。可是緣分自然也心善,雨過自然天晴,而後一抹彩虹畫出,當真是萬事萬物,禍福相依。

人又何必去計較緣分好壞呢?來了一場大雨,那就要把雨當做為你此行洗盡塵氣。遇到幾位故人,也將看作你與紅塵的自此分別。人生無法拿捏緣分,那便順緣而行,人心中只需時刻記得一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自然也就可以拿起,放下了。世間萬物皆是如此,所以修行路上便不會心有大喜大悲,自然也可以將一生看作緣分的推行。

人,何必去爭,何必去執著。只需要隨緣看盡沿途風景即可了。緣分當真是善良的,她深知人精力有限,壽數有盡。

待得你已經將一生的緣分行盡,她只是含笑看你,為你尋了一處心安歸宿。你跟隨她步入,一霎那便感覺,此處之外的任何東西,天也黯淡,水也無聲,人世喧囂淡淡隱去。

隨著人生的緣分,做了一場長長的修行,走到一處心安的歸宿。邁步進去,人會發現再也不願意離開半步。只道是這一切事物都如此讓人平靜,而後的歲月裡,只願意待在心安處,人生如此之短暫。

能夠看盡許許多多的風物,與太多的人相識又分別。最後自己攜著歲月沉澱,那回憶如同一壺老酒,靜靜的守在心安處,品味自己的一生。

相關焦點

  • 佛說:隨緣,是最好的成全
    生活告訴我們,沒有過不去的經歷,只有走不出的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兵荒馬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水深火熱。一切皆是輪迴,自己因自己了,自己果自己受,這個世界上一切事情的發生,任何人在你的世界裡出現,其實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有原因,都有使命,世間萬物莫不過如此。佛說:今生種種,皆前世因果,世間萬般事,不過浮雲。
  • 佛說:眾生無我,苦樂隨緣,放下越多,收穫便越多
    大德上人說:「我們念佛的人,既不貪生,也不怕死,隨順自然。」生與死、煩與惱皆是我們生活的自然面貌、本來現象,這個剛好是我們認識自己、了知無常的一個狀況。我們越是煩惱,越要念佛脫離苦海。我們念佛,就把我們的心皈依阿彌陀佛,「我就是這樣一個罪業凡夫」。
  • 佛說看開放下的經典句子,一句話點醒你的人生!
    所以說,萬法唯心,命自我造。命運如何,就看你怎麼去努力,怎麼去看待。命運就在你的手裡,也在你的心裡。六、讓你難過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會笑著說出來。相同的事情,時間不同,心境不同,態度也就不同。所以,再委屈的事,不必來不來就傷心難過,而是先靜一靜,再換個角度想想,你會發覺,世上值得你用犧牲心情和健康做代價的事情實在沒有多少。心態決定人生,保持好的心態,人生就會充滿幸福。
  • 佛教: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佛的眼中眾生皆是佛,菩薩眼中皆是菩薩,凡夫眼中皆是凡夫。悲觀者看世界,世界是暗淡失敗;進取者看世界,世界是美麗光明。你的世界是光明還是黯淡,取決於你的心態與智慧。以佛菩薩的智慧與慈悲照見,以慈悲喜舍心看待世界、眾生,你會發現,一切的發生都是那麼的可愛,都是祝福,都是修行的良機。
  • 佛說人生經典語錄,分享一些感悟人生的經典哲理句子
    佛說人生道理:愚痴的人,一向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發奮的了解自我。佛說人生道理:為了讚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踐踏的香花美草。佛說人生道理:為何不必?佛嘆道:一切皆流,無物永駐。凡人就是太在乎自我的感覺感受,正因才會身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佛說人生道理: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我逃了。
  • 佛說:眾生皆苦,只可自渡!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宇宙之規律,概莫能外。其餘四苦皆是人七情六慾、因果業力所感召。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眾生皆苦,苦在心地。
  • 如何修行善法,培植福報,佛說了四句偈語,受益匪淺!
    而這些文化都是歷經幾千年歷史文化傳承,如儒釋道三家文化中的佛家文化,雖然是古印度傳入我國,但是在古聖賢者的精進努力下,與我國的儒道思想結合,也被稱為中國化後的佛教。佛教文化,倡導人們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思想,以自利利他為的因果觀,留給我們更多的善愛思想,真正是利益眾生。佛家說從善積德有福報,福報人人本有,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當下,培植福報。
  • 隨緣心會釋然,釋然心會安
    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一個人做了虧心事會心難安,主要表現是內疚、悔恨和恐懼。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請盡力彌補造成的不良後果,記住,什麼時候都不要嫌晚。一個人由於欲望的不滿足也會心難安,這種狀況比較普遍。其實,不是沒有飯吃,不是沒有地方住,不是沒有錢花,但就是心難安穩下來。除此之外,一個人由於情感的卻失也會導致心難安。要想心安,我們必須給心靈找一個歸宿。
  • 人生如過客,一切隨緣!
    文/飛魚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人生如過客,一切隨緣。生命最高的境界是讓人活得明白。懂得知足,懂得修心,才能活得從容自在。 隨緣是什麼?是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強求。
  • 最好的人生境界:隨緣自在,心生歡喜
    婆娑世界,連四季都有躲不開的遺憾,我們的人生,更要接受一些不完美。所謂的成長,就是不斷地與自己和解,與過去和解,與這個世界和解。與光陰把盞暢歡,在不完美的苦澀裡,醞釀生活的甘甜,隨緣而自在,心安生歡喜。
  • 禪語:佛心看透世事,以禪心隨緣而行
    以佛心駕馭欲望,以禪心修身養性;以佛心寬容待人,以禪心謹言慎行;以佛心保持平和,以禪心靈活應變;以佛心勤勉奮進,以禪心保持謙卑;以佛心贏取成功,以禪心化解失敗;以佛心感受快樂,以禪心摒棄煩惱;以佛心度己,以禪心度人;以佛心看透世事,以禪心隨緣而行。
  • 佛說:萬事皆有定數,一切隨緣
    那個時候的他們,在去聽從自己的本心時,自己的內心已經蒙上了一層薄霧,已看不清楚了。所以到最後,他們始終處於迷茫,飄忽不定之中,迷失了自我。他們不懂得一個道理,一個簡單的出奇,卻難以做到的道理:萬事皆有定數,一切隨緣。佛說:萬事皆有定數。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很多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能不能如願得到,其實都有定數的。
  •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一句佛語點透人生
    人生最難得「心安」二字。所謂「心安」,就是心裡沒有後悔的事、沒有虧心的事、沒有想不開的事,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役,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如果患得患失,心浮氣躁,人生就會疲憊不堪、了無生氣。唯有保持一顆寧靜的心,不眼熱權勢,不豔羨富貴,活得純粹、活得自然,才能求得一個心安。2. 淡定的人,不在乎太多的身外之物,而是執著於自己腳下的路。
  • 人找佛,無處尋,佛觀眾生如掌紋. 人修佛,必心誠,誠心修行佛知情.修行佛,信願行,無有強拉湊數名.信願行,情意真,多行善德佛光臨
    人找佛,無處尋,佛觀眾生如掌紋。人修佛,必心誠,誠心修行佛知情。修行佛,信願行,無有強拉湊數名。信願行,情意真,多行善德佛光臨。庚子年十月二十二公開祝福祝福中國2020年11月30日8:30接到觀音老母傳法文:公心大愛我未出,一心為己不前行,魂魄押在地獄城祝福中國解讀如何做能得到彌勒詔丹書?
  • 佛說:人生,既為過客,何須執著!
    佛說:人生,既為過客,何須執著!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開始明白,有些事情,註定無法左右,總要學會放手,懂得隨緣。你所追求的,也許最後是一場空,不是你不夠努力,是一開始,結局已經註定。人生就是一個過程,何須事事都較勁。做人,踏踏實實,心懷善良,待人真誠,問心無愧就好。人與人,合得來就多相處,合不來,就算了了。你要和誰在一起,順其自然。是你的,好好珍惜,不屬於你的,別強求。做事,扛不住的時候,那就放下。
  • 佛說:你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為執念太深!
    俗話說「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這一生,實屬不易,每個人都難免要經歷生活的苦樂興衰,娑婆世界就是這樣,眾苦充滿。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生滅變化之自然規律,誰都逃避不了。其實人生最大的痛苦不在於身體,而是內心。
  • 倉央嘉措問佛,緣已註定,但不妨礙為一人努力修行,只為驚鴻一瞥
    倉央嘉措的《問佛》,每一字每一句都無不盡顯禪意,人生不過緣起緣滅。生老病死,亦無人逃得過。紅塵萬裡,最不缺的便是緣,最缺的亦是緣。擦肩而過是緣,相識是緣,相知是緣,相愛是緣,別離亦是緣,不過一個是緣起,一個是緣滅罷了。
  • 佛說: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華嚴經》裡有一首偈頌: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們若想知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真實境界,就應該去用心觀察,法界之中一切法,皆是由人的心識顯現出來的。「一切唯心造」,一切苦樂也皆由人的心念感知。所以,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 人生無常,一切隨緣(經典)
    一個人路過,把自己的衣服蓋在了她的身上,徑直離開了。這時,又有一個人路過,挖了一個坑,小心翼翼地把她安葬了。道士告訴他,第一個路過的人是前世的你,而那女子是你今生的未婚妻。她今生和你相戀,是還你一份恩情,而要用一生一世報答的,卻是前世將她埋葬的那個人,才是她現世的丈夫。
  • 佛親證的宇宙人生真相是什麼
    譬如,小孩子還不會說話,剛有一點意識的時候,他吃的食物就不給別人吃,只知道自己食用。直到他有點分析、理解能力的時候,才能教導他分享給別人,改變其思想行為。這些行為,都是貪慾業果造成的小孩子的本能。我們既然帶著業果來到這個世間,就要隨緣接受,安然處之。不怨天、不尤人,一切向內找,只有自己才能轉化一切。如何轉化呢?念佛修行培養福慧,消除貪、嗔、痴,放下煩惱執著,清淨自心回歸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