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由於貪、嗔、痴的習性,來到了娑婆世間輪迴受苦,看似一無所有的來,其實帶來了無量的業果和頑固的迷痴習性。譬如,小孩子還不會說話,剛有一點意識的時候,他吃的食物就不給別人吃,只知道自己食用。直到他有點分析、理解能力的時候,才能教導他分享給別人,改變其思想行為。這些行為,都是貪慾業果造成的小孩子的本能。
我們既然帶著業果來到這個世間,就要隨緣接受,安然處之。不怨天、不尤人,一切向內找,只有自己才能轉化一切。如何轉化呢?念佛修行培養福慧,消除貪、嗔、痴,放下煩惱執著,清淨自心回歸本性。
誰在修?我是誰?這才是作為修行者首要解決的問題。覺悟為本,修行為末,本末不分是謂顛倒;覺悟為體,修行為用,體用一如,是謂自然。覺悟是解決「我是誰」,修行是解決有所作為。也就是說,念佛修行首先要了知自己的本性、本具的道心,然後依止道心,修正自己的行為,消除妄念,學佛作佛。
佛說:「眾生皆具如來本性。」所以,我們都具有佛性,本性都是佛,人人都是佛。很多人不信,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本性,這是佛說的,沒有半點虛假,真實不虛的,一定要堅信不疑。
懂得了自己是佛,就要行佛所行,做佛所做。做錯了懺悔、做不到的精進、完善身、口、意,在生活中覺知,在踐行中利益眾生。
修淨土念佛法門呢?就是發菩提心,一心念佛。很多人感到枯燥乏味,不懂得其中的奧妙,不知道如何念才好?
念佛就是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不要想其它的,雜念起了也不要管,只管念。很多初念阿彌陀佛的心,雖然現在它是妄,它也有真的成分。有真的成分了,但不是真。等念到一定程度,就能把妄變成真。變成真了,那時候念的佛,是真心念的真佛。起初,真心念真佛的時候辦不到,只有用假心,假心念念地,它就變真的了,同一個種性。
為什麼呢?世人本性就是佛,具有真如之心,只是迷惑顛倒,心的光明柔軟不得顯現,產生了妄心。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妄心是假有的能源,有生有滅。而真心是宇宙的本體,無形無相,不生不滅。把妄念消除,心的光明柔軟顯現,即現真心。《金剛經》亦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無所住時,便現清淨真如之心。
念佛,念時間久了就有了定力,自身的定力和佛的加持,覺諸世間,把一些妄念消除、轉化成了正念,最終如如不動,恆久不變,回歸自性現其本具的真心。
「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十二個字是佛親證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把它叫做真諦。
若是理解實相,就會覺知無相。若是理解無相,也就理解萬物都是假有,而對萬物的認識,又不失其假有的形體,對無相的認識,不妨礙有相的感受,這就是實相的真實意義。
根據眾生不同根性,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我們把它叫做俗諦。也就是為各種眾生,廣設的易學、方便有相之門,讓世人能夠充分認識有相,明白萬物都是假有,從而證得宇宙萬物的實相。放下有相即無相,執著無相即有相。所以,世出世間法要圓融無礙,不可執著。「不垢不淨」方為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