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涅槃」,「涅槃」分有兩種,即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而無餘涅槃則是學佛之人實證的終極目標。
那麼,所謂的「涅槃」的境界是怎樣呢?

要解釋好這個問題確實很難,因為佛教的很多概念都超出了我們世俗的知識之外,也就是說,我們很難從言語和文字之中認識到「涅槃」的真實模樣,換句話說,要想認識「涅槃」,唯一的辦法就是實證,否則,沒辦法真正認識「涅槃」,因為「涅槃」的本身並不是一個東西,也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修行之人親身並體證才有可能悟至的終極境界,這種境界不可能通過外境的任何事物來窺視,因此,唯有親證,別無他法。
而所謂的修行實證,最通用最有效的途徑就是佛經,因為佛經的本身就是記錄實證「涅槃」的修行法門。
所以,我們在《圓覺經》看到,佛把「人生」比作昨夜夢,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活著的人所進行的一切活動,皆是夢中之物,包括我們自己,也是夢中之人,待到某一天,覺悟醒來,才能夠發現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夢中的掙扎,毫無意義,因為「真我」並不在夢中,而是夢外。
換句話說,所謂的「涅槃」,其實也就是夢醒後的「真我」所體會到的境界。這也是說佛為何說「人生」,猶如昨夢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圓覺經》中,佛用「無起無滅,無來無去」這8個字來解釋醒後的涅槃之境。
如何理解這8個字呢?為了方便解讀,我們先看經中的原文:
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舍,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佛作為第一位親證過「涅槃」的人,他的解釋儘管不能完全表達「涅槃」的所有內容,但他所說的確實是有根有據,因此,他的這一做段話,確實在某種程度上還原了他親證而得的「涅槃」之境。
他認為「涅槃」就是「無起無滅,無來無去」這8個字,也就是說,所追求的「涅槃」一直在那裡,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真我」也在那裡,無所從來亦無從去,但為什麼眾生不知道呢?因為眾生還在夢中,還執於夢中之物,還未醒過來,等到夢醒之後,不證也得「涅槃」。
但要讓這個夢醒過來,是必須通過修行,通過親證才有可能「醒」,否則,就會一直困於夢中。
佛進一步的解釋道,對於親證「涅槃」的人來說,他一無所得也一無所失,更沒有得到過什麼也不曾失去過什麼。對於能夠親證「涅槃」的人來說,他並不需要刻意的去強調該做什麼或不能做什麼,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無有生滅。對於不能證悟「涅槃」的人來說,「涅槃」的本身並不因為你證或者不證而有所變化,也就是說「涅槃」,你證悟它,它在那裡,你不能證悟,它也還是在那裡,並不是你證其與否而產生任何波動,這也是佛說「一切法性平等不壞」的道理。
這就是佛在《圓覺經》之中,解釋醒後的涅槃之境。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圓覺經》《壇經》《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