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我於某夜的最真覺,乃至某夜入涅槃,於其中間乃至不說一字

2021-01-08 歷史國學教堂

《莊子外篇·知北遊第二十二》中有個名叫知的人北遊玄水,登隱聳之丘,正好碰上無為。

知問無為:「我想問你個問題:何思何慮則知道?何處何服則安道?何從何道則得道?」無為聞言,啞然不答。

知問不出名堂,回到白水之南,登狐闋之上,拜訪狂屈,並向他問道。狂屈聞言回答:「你問的道我知道,且聽我說。」話剛出口,卻又終於沒有說下去。知問不出名堂,返於帝宮,拜見黃帝而問道。

黃帝說:「無始無慮始知道,無處無服始安道,無從無道始得道。」知聽黃帝這麼一說,接口道:「還是我和你懂得道,無為和狂屈根本不懂什麼道。到底是不是這樣?」

黃帝回答:「無為是真正懂得道的人,狂屈也和無為相近,只有我和你,離道還遠得很哩。」

知和黃帝的回答告訴我們,道是虛無的,因而不能問,不能說,只能體會。真正能說得清的,就不成其為道了。無獨有偶,道家這種對於虛無地道的體認方式,在佛教的禪宗裡,也有著類似的體驗。

禪宗發展到了五代,韶州雲門山(在今山東乳源北)光泰禪院文偃禪師創雲門宗,成為禪宗五家之一。文偃的說教方式主要有雲門三句、三字禪和一字禪。

何謂「雲門三句」?「雲門三句」就是「涵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後來又說三字禪,人問:「如何是佛?」文偃回答:「乾屎橛。」又有人問:「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文偃回答:「須彌山。」

然而,文偃平時用得最多的,還是一字禪。如有人問:「如何是正法眼藏?」回答:「普。」正因為佛法深奧,難以言說,所以文偃才用簡潔精妙的語言,啟發禪僧思路,讓悟者自悟,明心見性。

早在文偃以前,唐代圭峰宗密就曾說過:「寂寂之心,靈知不昧,即是空知,是汝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緣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眾妙之門。」「眾妙之門」一句,語出《老子》,可知佛道智慧,彼此融匯,彼此互補。

後來,文偃感到對於真正什麼叫禪,只要用心去悟,其實一個字也是多餘的,就索性學起「維摩一默」,乾脆連一個字也不說了。

那一日,文殊問維摩詰:「何等是不二法門?」維摩詰默然不答。文殊見狀嘆曰:「善哉,善哉!無有文字言語,是真不二法門也。」

維摩詰的這種默然做法,我們也可在大方廣獅子吼經裡找到佐證:「法唯一字,所謂無字。」所以,佛說:「我於某夜的最真覺,乃至某夜入涅槃,於其中間,乃至不說一字。」

在實踐中,文偃對於無字禪,可謂身體力行。一次,廣主劉王詔文偃等高僧到宮裡避暑,眾禪師頻頻交往,說法問訊,只有文偃一人,既不交往,也不言語。

這樣幾天下來,宮裡有個值殿師看出了文偃的用心,就在碧玉殿上貼出一偈道:大智修行始是禪,禪門宜默不宜喧。萬般巧說爭如實,輸卻雲門總不言。

後來,由於禪宗廣泛流行,所以佛家無字禪的影響,風靡於知識界,人們時於莊子的說教,反倒漸漸淡忘了。

其實,禪宗無字禪的妙處,在於啟發人們,對於某些深奧而一時難以說清,甚或說不清的道理,與其用枯燥的說教惹人生厭,還不如讓人靜下心來默默地去體會默察,從而達於豁然開朗、大徹大悟的境地。

相關焦點

  • 佛說八大人覺經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解綱要一、述要義《八大人覺經》,即是八種菩薩大人所覺悟的真理,覺悟究竟即是佛,因此這也是八種成為菩薩、佛的真理。       一般人只愛惜自己的身體,很少或根本不愛惜別人的身體,動物的身體更不在話下,甚至隨便宰割吃食,這個叫個體小悲;反之,當人像愛惜自己的身體一樣愛惜別人的身體,乃至一切生命的身體,這就叫「同體大悲」。 再者,就解脫道而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是三法印,亦即證明正確的解脫之方法,前四覺就是以此三法印作為核心內容。
  • 《佛說八大人覺經》學記(一)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身為佛弟子、佛教徒,應該在白日、夜晚至誠誦念以下偉大心靈者所覺悟的八條內容。「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 破偽《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
    】《起世因本經*卷第七*三十三天品中》隋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由上可知諸天等,實非外道邪計之「勝性、自在、時、我、微塵」所生,更不是某「菩薩」所生,乃是依五戒、十善等,獲得出生為諸天人的果報。自因自果。造偽經者,墮於邪見妄因之中,嫁接邪說,盡顯其無知。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原文全文
    法藏白言: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 世間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應其心願悉現與之。說是法時,經千億歲。爾時法藏聞佛所說,皆悉睹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於彼天人善惡,國土粗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精勤求索,恭慎保持。
  • 如來涅槃,痛哉苦哉!世間空虛,生死輪迴
    東開讀經記——隨想1:如來涅槃,痛哉苦哉,世間空虛,生死輪迴這是一篇自己讀佛經的文字記錄,我希望輕鬆一些,不給自己壓力,可以沒有順序的讀,只要堅持這個習慣就可以。(一)常常讀誦佛經,如人走在金光大路上大般涅槃經卷第一壽命品第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屍那國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三
    波旬復言:『佛昔於鬱鞞羅尼連禪河水邊,阿遊波尼俱律樹下初成佛道,我時白佛:「佛意無欲,可般泥洹,今正是時,宜速滅度。」爾時,如來即報我言:「止!止!波旬,我自知時。如來今者未取滅度,須我諸弟子集,乃至天人見神變化,乃取滅度。」今者如來弟子已集,乃至天人見神變化,今正是時,宜可滅度。』我言:『止!止!波旬,佛自知時,不久住也。是後三月,當般涅槃。』時,魔即念:『佛不虛言,今必滅度。』
  • 【海潮音】明賢法師:高僧之死——用涅槃喚醒人類警惕無常
    高僧間的互輓辭:千古佛門不隨俗流的高風 高僧大德們互致輓詞,是千古佛門不隨俗流而更替的高風,其間所寄託的,是佛門所寄託的最高生命價值觀,意謂:這樣,才是最有意義的人生!救度蒼生不僅誓死不回頭,更是盡形壽而無有止盡。緣盡作別之時,不僅有遺範垂世,連色身也要灑向虛空大地,與眾生結緣。 虛雲老和尚圓寂前曾要求把自己的骨灰和以麵粉、糖、油,搓成丸與水族結緣。而今,覺光長老圓寂前也同樣留下遺囑,要求把骨灰灑向大海,供養水族。
  • 何謂報身佛,法身佛及應身佛?
    佛有三身,法身即是最本質、最圓滿的智慧,是無相可言的。法身佛就是宇宙的人格化,一切佛的智慧和宇宙本身平等不二,所以一切佛的法身根本無分別,都是摩訶毗盧遮那佛(漢譯為大日如來)。報身是佛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來的報應身,是修行圓滿、大徹大悟的表現。阿彌陀佛、藥師佛等都屬於報身佛,盧舍那佛也是。
  • 唯傳一心,更無二佛
    指心是佛,頓超等妙二覺之表,決定不流至第二念,始似入我宗門,如斯之法,汝取次人,到者裡擬作麼生學?  若以一切時中,心有常見,即是常見外道,若觀一切法空,作空見者,即是斷見外道,所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此猶是對外道邪見人說,若說法身以為極果,此對三賢十聖人言,故佛斷二愚,一者微細所知愚,二者極微細所知愚。佛既如是,更說什麼等妙二覺來?所以一切人,但欲向明,不欲向暗,但欲求悟,不愛煩惱無明,便道佛是覺,眾生是妄,若作如是見解,百劫千生,輪迴六道,更無斷絕。
  • 《大般涅槃經》原經文.卷3
    云何說畢竟,及與不畢竟?   如其斷疑網,云何不定說?   云何而得近,最勝無上道?   我今請如來,為諸菩薩故,   願為說甚深,微妙諸行等。   一切諸法中,悉有安樂性,   唯願大仙尊,為我分別說。
  • 佛理智慧:《圓覺經》之『云何我相、人相、眾生相、壽命相』
    《圓覺經》第九章,佛對淨諸業障菩薩說:善男子,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針艾,即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善男子,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善男子,什麼是我相?
  • 淨旻法師:論「大乘是佛說」的基本理念
    由此可知,佛法雖有大小、廣略、深淺等差異,但均從佛陀一時圓證的大覺心海中隨機順時而流出。就經典而言,乃是無上正遍覺「權實二智」的體現,其義理不存在「從某說發展到某說」的人為進化過程。事物也絕非都是「深妙者必經加工,樸實者方為原貌」。
  • 佛陀涅槃實相——釋迦道場興國寺妙覺師父為四眾弟子開示
    《大般涅槃經》云: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以佛神力出大音聲。其聲遍滿乃至有頂。隨其類音普告眾生。……聲至有頂。面門放光。遍照三千。六趣遇光罪垢消除。眾生悲鳴。大地山海皆悉震動。佛陀悟道之後,在鹿野苑開始傳教,為憍陳如等五人宣說「四聖諦」,稱之為「初轉法輪」。此後說法住世四十九年,度化弟子不可勝數,其中著名的有大迦葉、舍利弗、目犍連、阿難等。
  • 什麼是涅槃?
    佛對羅陀說:「羅陀,愛盡實是涅槃。」  佛在荅覆一位天神的問話時說:「捨棄愛欲是涅槃。」,及對舍利弗這麼說:「此五取蘊根除與捨棄欲貪,即是苦滅。」 愛欲是苦因,根除它才能達到清淨。  在[相應部.卷三十五]第二百經中佛在憍倓彌國恆河邊見到一根大圓木順流而下。佛對比丘們說:「眾比丘 !
  • 【匹諾曹問答】無用,乃至可怕的木頭
    其大蔽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 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 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 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 瞞,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   匠石歸,櫟社見夢曰:「女將惡乎比予哉?若將比予於文木邪?
  • 佛說:隨其心境,則佛土淨。清淨心生智慧,純善心生福德
    意思是說,從大日山來,太陽出來沒有?悟道了沒?玄機不甘示弱,答道:「假如太陽出來,會把雪峰融化!」意思是,假如已覺悟的話,哪裡還有你雪峰禪師?哪裡還要來問你呢?」雪峰禪師見其出語不凡,便再問:「你叫什麼名字?」比丘尼回答:「我叫玄機。」
  • 寫給惟覺老和尚的一封信
    恆以色身為我,恆以妄心靈明覺了為我,使靈明覺了時時現前,並貪著於定境法塵,以為此心是入涅槃之因,誤認此心是入涅槃之心,故欲隨時隨處做主,執「我」有善可修,執「我」有惡可去,執有「我」可入涅槃;而「我」人是以具足五蘊十八界,涅槃之中則是五蘊十八界俱滅,何曾有「我」?唯有外道五現涅槃方有蘊處界「我」,不知老和尚欲證何等「涅槃」?
  • 佛在《圓覺經》中,如此解析了全過程
    佛在《圓覺經》中,如此解析了全過程,他說: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 諸宗部——最上乘論
    何知守本真心是涅槃之根本。答曰。涅槃者體是寂滅無為安樂。我心既是真心。妄想則斷。妄想斷故則具正念。正念具故寂照智生。寂照智生故窮達法性。窮達法性故則得涅槃。故知守本真心是涅槃之根本。  問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門。答曰。乃至舉一手爪畫佛形像。或造恆沙功德者。只是佛。為教導無智慧眾生作當來勝報之業及見佛之因。若願自早成佛者會是守本真心。三世諸佛無量無邊。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