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 釋迦道場 興國寺 釋妙覺師父開示
農曆二月十五日,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涅槃日。值此殊勝日,吃素、念佛、誦經、布施、放生……廣行善業、廣做功德,得佛加被,福慧資糧速增。
釋迦道場淅川興國寺舉行法會,十方善信蒞臨盛會,共沾法喜,同證菩提。祈願一切有情眾生離苦得樂,究竟圓滿;祈願佛日增輝,正法久駐,世界和平,國泰民安,祥和安樂!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由來
釋迦牟尼佛降生於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4年),雖具足了一切殊勝功德,但為救渡芸芸有情出離業力苦海,一生示現了在家、結婚、生子、出家、尋道、苦修、證悟、傳法,並於周穆王五十二年(公元前544年),世壽八十歲時,示現身疾,在娑羅林中雙樹之間右脅而臥(頭朝北,面朝西,側臥於繩床上,右手支著頭,左手放在身,雙足併攏),於農曆二月十五日,入般涅槃,示現滅度。
《大般涅槃經》云: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以佛神力出大音聲。其聲遍滿乃至有頂。隨其類音普告眾生。……聲至有頂。面門放光。遍照三千。六趣遇光罪垢消除。眾生悲鳴。大地山海皆悉震動。
佛陀悟道之後,在鹿野苑開始傳教,為憍陳如等五人宣說「四聖諦」,稱之為「初轉法輪」。此後說法住世四十九年,度化弟子不可勝數,其中著名的有大迦葉、舍利弗、目犍連、阿難等。他為了宣揚佛教,走遍印度各地,以摩竭陀、憍薩羅(在憍薩羅舍衛城的祇園精舍說法25年)、拔沙三國為中心。
佛陀在八十歲高齡的時候,來到拘屍那城外的娑羅雙樹林。依照與魔王波旬的約定,示現滅度。在示現滅度之前,佛陀傳來弟子們,最後一次回答他們心中的疑問。這一夜有位120歲的老人名須跋陀羅,聞佛欲滅度,前往雙樹間,見佛聞法,當夜受具足戒,成為佛陀住世最後弟子。佛陀入滅後火化的舍利,由摩竭陀國王阿闍世和釋迦族等八王帶回建塔(即舍利塔)供養。故,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佛教寺院皆舉行隆重涅槃法會,念誦《遺教經》等,感念佛恩,依佛教誡,正修恆持。
涅槃本義
涅槃,並非世人理解的生命的終結或者開始,或者是死了以後不再來了。
《大般涅槃經》云:「若見佛性能斷煩惱。是則名為大般涅槃。」「圓極之體為法身。靜照之功為般若。無累之德為解脫。諸佛無有涅槃義。亦不無有涅槃義。心即是涅槃心。身即是涅槃身。有情佛性即涅槃法。壞滅無常皆是涅槃。若舍此而別求。執涅槃為自然而有。則為外道涅槃。若執涅槃法空虛而無因無果。則為魔王波旬涅槃。勿將諸佛與彼外道所言涅槃之義相混淆。今日所言佛般涅槃乃最後密語。實無有涅槃不涅槃佛。喻如日月本無去來相。居大地仰望則見有去來相。今日見佛亦復如是。實無有滅度。真我常在。靈山劫數有盡。如來終無不在時。爾等應知。覿面當機自他終不昧者。即是佛性涅槃心也。所謂諸法無常。念念不住。諸法起滅。愚痴。貪嗔痴慢。有漏。五陰色身。眼識乃至意識。苦集滅道。十二因緣。資生產業。漁獵屠戮。六十二見。三塗苦域。三界升沉。殃死胎脫。五欲娛樂。悲嘆慟哭。一切二邊。語默動止。三種病惱。土蟲鱗甲。諸佛無上妙心等皆是涅槃。一念心之外無他無自。佛性顯露即是大涅槃法也。」
「涅槃」本是梵文,譯為「圓寂」,「圓」是圓滿一切智德,「寂」是寂滅一切惑業;又譯作「滅度」,「滅」是滅除見思、塵沙和無明三種惑,「度」是度脫分段和變易兩種生死;寓意煩惱不現,眾苦永寂,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一種成佛的境界。故說,【涅槃】實指一種修證的高度,貪、嗔、痴、慢、疑這些深重的惡因已經完全斷滅,不再復生,用「如來」兩個字來說是比較精準的。
涅槃是指不生不滅,身心俱寂之解脫境界。【涅槃】其實就是回歸無畏受持、無上圓滿、究竟無漏、寂靜安樂的生命狀態。一回歸之後進入恆常清淨的狀態,就是佛經中常講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了。所以說,見證自心本如、呈現法性真如方入涅槃狀態呀。寂靜安樂就是你當下真正決定無所假想的這種清淨心念呈現的這一剎那。只是說我們凡夫眾生受到善惡二業的牽引,未能做自己的主,三門有漏,沒有辦法讓這種剎那保持到永恆。佛教如若離開了涅槃思想,佛教就形同俗世間無常的生滅世間法,那麼只能夠稱之為全善形式。【趨入涅槃】事實上要我們走向圓滿,決定成就的示現。涅槃寂靜乃佛教修行證悟過程示現的最終可貴之處。
在佛陀涅槃之前,人們對「涅槃」這個詞義的理解並不是那麼準確。所以當佛陀宣布他將要涅槃時,他的眾弟子都很難過。佛陀安慰他們說:「你們不用悲傷,我一生所說的教法已經很多,只要你們能依照著去實行,就是我的法身永遠在人間了!」
佛陀涅槃前教導我們:應常常思慕佛陀的生處,佛陀的悟處,佛陀的說法處,佛陀的涅槃處。要緊的是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
釋迦牟尼佛方便示現生滅的真相
釋迦佛祖百千億劫來屢屢示生示滅,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也。《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中,佛陀把他方便示現生滅的真相揭示出來了:
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於憶想妄見網中。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來以方便說。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所以者何。諸薄德人。過無量百千萬億劫。或有見佛。或不見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諸比丘。如來難可得見。斯眾生等聞如是語。必當生於難遭之想。心懷戀慕。渴仰於佛。便種善根。是故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
妙覺尊師為四眾弟子開示涅槃實義時,自性之光融於法界,脫口吟偈:
法界本無涅槃佛,
諸佛亦從未涅槃,
方便示現涅槃境,
涅槃寂靜渡眾生。
四眾善信大德可細細體味此偈,了悟涅槃真諦,實證涅槃真境,不負佛陀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