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宗部——最上乘論

2021-02-19 經典佛學文化

  最上乘論

  第五祖弘忍禪師述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取見。願善知識如有寫者。用心無令脫錯。恐誤後人。

  夫修道之本體須識。當身心本來清淨不生不滅無有分別。自性圓滿清淨之心。此是本師。乃勝念十方諸佛。

  問曰。何知自心本來清淨。答曰。十地經雲。眾生身中有金剛佛性。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黑雲之所覆。如瓶內燈光不能照輝。譬如世間雲霧八方俱起天下陰闇。日豈爛。也何故無光。光元不壞。只為雲霧所覆。一切眾生清淨之心亦復如是。只為攀緣妄念煩惱諸見黑雲所覆。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槃法自然顯現。故知自心本來清淨。

  問曰。何知自心本來不生不滅。答曰。維摩經雲。如無有生如無有滅。如者真如佛性自性清淨。清淨者心之原也。真如本有不從緣生。又雲。一切眾生皆如也。眾賢聖亦如也。一切眾生者。即我等是也。眾賢聖者。即諸佛是也。名相雖別身中真如法性並同。不生不滅故言皆如也。故知自心本來不生不滅。

  問曰。何名自心為本師。答曰。此真心者。自然而有不從外來。不□束修於三世中。所有至親莫過自守於心。若識心者。守之則到彼岸。迷心者。棄之則墮三塗。故知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故論雲。瞭然守心則妄念不起。則是無生。故知心是本師。

  問曰。何名自心勝念彼佛。答曰。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則到彼岸。金剛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故云。守本真心勝念他佛。又雲。勝者只是約行勸人之語。其實究竟果體平等無二。

  問曰。眾生與佛真體既同。何故諸佛不生不滅。受無量快樂自在無礙。我等眾生墮生死中受種種苦耶。答曰。十方諸佛悟達法性。皆自然照燎於心源。妄想不生正念不失。我所心滅故得不受生死。不生死故即畢竟寂滅。故知萬樂自歸。一切眾生迷於真性。不識心本。種種妄緣不修正念故即憎愛心起。以憎愛故則心器破漏。心器破漏故即有生死。有生死故則諸苦自現。心王經雲。真如佛性沒在知見六識海中。沉淪生死不得解脫。努力會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滅自然與佛平等無二。

  問曰。真如法性同一無二。迷應俱迷。悟應俱悟。何故佛覺性。眾生昏迷因何故然。答曰。自此已上入不思識分。非凡所及。識心故悟。失性故迷。緣合即合說不可定。但信真諦守自本心。故維摩經雲。無自性無他性。法本無生今即無滅。此悟即離二邊入無分別智。若解此義但於行知法要。守心第一。此守心者。乃是涅槃之根本入道之要門。十二部經之宗三世諸佛之祖。

  問曰。何知守本真心是涅槃之根本。答曰。涅槃者體是寂滅無為安樂。我心既是真心。妄想則斷。妄想斷故則具正念。正念具故寂照智生。寂照智生故窮達法性。窮達法性故則得涅槃。故知守本真心是涅槃之根本。

  問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門。答曰。乃至舉一手爪畫佛形像。或造恆沙功德者。只是佛。為教導無智慧眾生作當來勝報之業及見佛之因。若願自早成佛者會是守本真心。三世諸佛無量無邊。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無有是處。故經雲。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故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門也。

  問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經之宗。答曰。如來於一切經中。說一切罪福一切因緣果報。成引一切山河大地草木等種種雜物起無量無邊譬喻。或現無量神通種種變化者只是佛。為教導無智慧眾生有種種欲心心行萬差。是故如來隨其心門引入一乘。我既體知眾生佛性本來清淨如雲底日。但瞭然守本真心。妄念雲盡慧日即現。何須更多學知見所生死苦一切義理及三世之事。譬如磨鏡塵盡明自然現。則今於無明心中。學得者終是不堪。若能瞭然不失正念。無為心中學得者此是真學。雖言真學竟無所學。何以故。我及涅槃二皆空故。更無二無一。故無所學。法性雖空要須瞭然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滅故。涅槃經雲。知佛不說法者。是名具足多聞。故知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經之宗也。

  問曰。何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諸佛之祖。答曰。三世諸佛皆從心性中生。先守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滅後得成佛。故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諸佛之祖也。上來四種問答。若欲廣說何窮。吾今望。得汝自識本心是佛。是故殷勤勸汝。千經萬論莫過守本真心。是要也。吾今努力。按法華經示汝。大車寶藏明珠妙藥等物汝自不取不服。窮苦奈何會是。妄念不生。我所心滅一切功德自然圓滿。不假外求歸生死苦。於一切處正念察心。莫愛現在樂種未來苦。自誑誑他。不脫生死。努力努力。今雖無常共作當來成佛之因。莫使三世虛度狂喪功夫。經雲。常處地獄如遊園觀。在餘惡道如己舍宅。我等眾生今現如此。不覺不知驚怖殺人了無出心。奇哉苦哉。若有初心學坐禪者。依觀無量壽經端坐正念。閉目合口。心前平視隨意近遠。作一日想守真心。念念莫住。即善調氣息。莫使乍粗乍細。則令人成病苦。夜坐禪時或見一切善惡境界。或入青黃赤白等諸三昧。或見身出大光明。或見如來身相。或見種種變化。但知攝心莫著並皆是空。妄想而見也。經雲。十方國土皆如虛空。三界虛幻唯是一心作。若不得定不見一切境界者亦不須怪。但於行住坐臥中常瞭然守本真心。會是妄念不生。我所心滅一切萬法不出自心。所以諸佛廣說。如許多言教譬喻者。只為眾生行行不同。遂使教門差別。其實八萬四千法門。三乘八道位體七十二賢行宗。莫過自心是本也。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鍊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於念念中常供養十方恆沙諸佛。十二部經念念常轉。若了此心源者一切心義自現。一切願具足一切行滿一切皆辦不受後有。會是妄念不生。我所心滅。舍此身已定得無生不可思議。努力莫造大。如此真實不妄語難可得聞。聞而能行者恆沙眾中莫過有一。行而能到者億叉劫中希有一人。好好自安自靜。善調諸根。就視心源。恆令照燎清淨。勿令無記心生。

  問曰。何名無記心。答曰。諸攝心人為緣外境粗心小息。內煉真心心未清淨時。於行住坐臥中恆懲意看心。猶未能了了清淨獨照心源。是名無記心也。亦是漏心猶不免生死大病。況復總不守真心者。是人沉沒生死苦海。何日得出。可憐。努力努力。經雲。眾生若情誠不內發者。於三世縱值恆沙諸佛無所能為。經雲。眾生識心自度。佛不能度眾生。若佛能度眾生者。過去諸佛恆沙無量。何故我等不成佛也。只是情誠不自內發。是故沉沒苦海。努力努力。勤求本心勿令妄漏。過去不知。已過亦不及。今身現在有遇得聞妙法。分明相勸決解此語。了知守心。是第一道。不肯發至誠心求願成佛受無量自在快樂。乃始轟轟隨俗貪求名利。當來墮大地獄中。受種種苦惱。將何所及。奈何奈何。努力努力。但能著破衣餐粗食。瞭然守本真心。佯痴不解語。最省氣力而能有功。是大精進人也。世間迷人不解此理。於無明心中。多涉艱辛廣修相善。望得解脫。乃歸生死。若瞭然不失正念而度眾生者。是有力菩薩。分明語汝等守心第一。若不勤守者甚痴人也。不肯現在一生忍苦。欲得當來萬劫受殃。聽汝更不知何囑。八風吹不動者真是珍寶山也。若知果體者但對於萬境。起恆沙作用巧辯若流。應病與藥。而能妄念不生。我所心滅者真是出世丈夫。如來在日嘆何可盡。吾說此言者至心勸汝。不生妄念。我所心滅則是出世之士。

  問曰。云何是我所心滅。答曰。為有小許勝他之心。自念我能如此者。是我所心涅槃中病故。涅槃經曰。譬如虛空能容萬物。而此虛空不自念言我能含容如是。此喻我所心滅趣金剛三昧。

  問曰。諸行人求真常寂者。只樂世間無常粗善。不樂第一義諦。真常妙善其理未見。只欲發心緣義遂思。覺心起則是漏心。只欲亡心則是無明昏住。又不當理。只欲不止心不緣義即惡取空。雖受人身行畜生行。爾時無有定慧方便。而不能解了明見佛性。只是行人沉沒之處。若為超得到無餘涅槃。願示真心。答曰。會是信心具足志願成就緩緩靜心。更重教汝。好自閒靜身心。一切無所攀緣。端坐正念善調氣息。懲其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好好如如穩看看熟則了見此心識流動。猶如水流陽焰曄曄不住。既見此識時唯是不內不外。緩緩如如穩看看熟則返覆銷融虛凝湛住。其此流動之識颯然自滅。滅此識者乃是滅十地菩薩眾中障惑。此識滅已其心即虛凝寂淡泊皎潔泰然。吾更不能說其形狀。汝若欲得者。取涅槃經第三卷中金剛身品及維摩經第三卷見阿閦佛品。緩緩尋思細心搜撿熟看。若此經熟實得能於行住坐臥及對五欲八風不失此心者。是人梵行已立所作已辦。究竟不受生死之身。五欲者色聲香味觸。八風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此是行人磨鍊佛性處。甚莫怪今身不得自在。經曰。世間無佛住處菩薩不得現用。要脫此報身。眾生過去根有利鈍不可判。上者一念間。下者無量劫。若有力時隨眾生性起菩薩善根。自利利他莊嚴佛土。要須了四依乃窮實相。若依文執則失真宗。諸比丘等汝學他出家修道。此是出家出生死枷。是名出家。正念具足修道得成。乃至解身支節。臨命終時不失正念。即得成佛。弟子上來集此論者。直以信心依文取義作如是說。實非了了證知。若乖聖理者。願懺悔除滅。若當聖道者。回施眾生。願皆識本心。一時成佛。聞者努力當來成佛。願在前度我門徒。

  問曰。此論從首至末。皆顯自心是道。未知果行二門是何門攝。答曰。此論顯一乘為宗。然其至意道迷趣。解自免生死。乃能度人直言自利不說利他。約行門攝。若有人依文行者即在前成佛。若我誑汝當來墮十八地獄。指天地為誓。若不信我世世被虎狼所食。

  最上乘論一卷(終)

  以此所冀。

  聖壽萬歲十方法界含靈同入如來果海雲。

  校正雪誾 刻手一訓等二十 化主印珠慧澄道熙

  隆慶四年庚午仲春全羅道同福地安心寺開板

  欽舍小財雕刻現論。以屬宣流。伏冀人人守真心。個個證果體。

  旹正德六歲丙申林鐘穀旦 尼妙嚴 白

關注:經典佛學文化,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諸宗部 ——淨心戒觀法
    囊括兩乘,津通萬行,託彼親度,用表弘慈。囑使竊窺特彰秘勝,深訶講論苦勉修治。然古德傳通,雙弘教觀,諸部則以教開解,斯文乃以觀示修。既非無目而遊,豈是數他之寶?須信,從真起妄舉體現前,達妄即真,不從他得。淨心之要,覽者宜知!
  • 汝若求得此最上乘,百分之百成佛,即悟入佛知見,這是佛說的
    《達摩血脈論》「若不急尋師,空過一生。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師,終不明了。不因師悟者,萬中希有」。自靈山會上,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禪宗在印度遞傳二十八代,祖師多為三藏大師,經、律、論,無所不通,戒、定、慧,更是堪為人天師表。初祖迦葉尊者,在佛陀的諸大弟子中,頭陀第一。頭陀行即苦行。
  • 唐國強「老辣」的書法還算上乘!
    甚至被列入了當代最成功的九位書法家之一。看來事出有因,查有實據。但未免言過其實,一葉障目——雖然我一直是唐國強的鐵粉,一直喜歡他的演繹作品,也曾認真的模仿過他,但說他是影視界的書法第一高手,尚還有待驗證,或者說證據不足。平心而淪,唐先生有一定草書底蘊,但楷書的功底就不一定紮實,所以很少看到他的楷書作品。
  • 諸宗部——金光明最勝懺儀
    金光明最勝懺儀  宋傳天台教觀四明沙門知禮集  一切恭敬。
  • 隱忍是最上乘的智慧
    她待人和善,從不與人吵架,她說,最厲害的吵架方式就是不要理睬他(她),讓他(她)罵你的那些話無人接受,自己全部收回去,多省力氣,最後受氣的還是他(她)自己,這麼超人的智慧,在那個年代幾乎沒幾個人有,記得有一次,我去舅舅家,離他家很遠的地方就聽到我舅媽的大聲吼叫,好像在與人吵架,但又沒有其他人聲音,更不像自言自語,我就納悶,我外婆多半是不在家了,急匆匆趕進門一看
  • 僧璨大師最上乘《信心銘_12》
    他就每天晚上就真的坐在這個藤椅上,門全部鎖起來,不要讓人家吵!第二天睡……第二天睡醒的時候:咦?怎麼在床鋪上?很自然地在床鋪上。他再繼續試,再繼續練不倒單,練不倒單,他就說:我今天不一樣了,我今天有那個鬧鐘,我這個鬧鐘。我這個鬧鐘放著,我一定要幾點起來!他就坐在藤椅上,第二天起來,也是在床鋪上,那個鬧鐘一看:咦?誰把我的鬧鐘按下去了呢?門還鎖著!他就是睡到半夜就……鬧鐘就按下去了,還是躺下去!
  • 修真悟道 | 選擇最上乘修煉方法,丹道入門須知!
    二、明確修煉目的,選擇最上乘修煉方法丹道修煉的目的是什麼?修煉的方法與途徑很多,「修身、齊家、治國」的人生最重要三件大事,古賢都是將「修身」放在首要位置,即「以身為本」。不過上品丹法的意義極其深遠,不以肉體壽命為依據,而以修出陽神為目標。這可以作為理想而畢生奮鬥,萬不可張揚。何謂「最上乘」丹法?丹法修煉名目繁多,有正有邪,這已在正法總綱中有所闡述,現不妨再將「正邪說」摘引部分如下:【尹真人曰:九十六種外道,三千六百傍門,任他一切皆幻,只我這些是真。雲房真人曰:道法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苗根,誰知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
  • 《煙雨江湖》上乘武學有哪些 上乘武學強度排行榜一覽
    上乘武學排行 首先說一下拳法: T1:碎虛指 特點:傷害高(在一眾前期... 煙雨江湖上乘武學有哪些?關於上乘武學的最新排名小編進行了整理,下面九遊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最新的煙雨江湖上乘武學排行。
  • 元代中派李道純真人的最上一乘丹法——煉虛
    李道純演有「最上一乘」丹法,他在《中合集》中披露云:「夫最上一乘,無上至真之妙道也。以太虛為鼎,太極為爐,清靜為丹基,無為為丹母,性命為鉛汞,定慧為水火,窒慾懲忿為水火交,性情合一為金木並,洗心滌慮為沐浴,存誠定意為固濟,戒定慧為三要,中為玄關,明心為應驗,見性為凝結,三元混一為聖胎,性命打成一片為丹成,身外有身為脫胎,打破虛空為了當。此最上一乘之妙,至士可以行之。
  • 諸宗部——禪宗決疑集
    請益師不曾開說得疑情上明白。學人又不會次第請問。又不遇良朋善友究竟。雖聞有善知識。又不能親近決擇身心。執己之見埋沒平生。是可憐也。故餘只要學人向這一字上起疑。初舉萬法歸一一歸何處。或舉三五次隨意放收。然後萬法歸一。少舉只在一字上起疑。疑者疑此一歸何處。歸何處三字。是考究這一向何處安身立命。此三字無疑疑在一上。恐一上疑情不起。再舉畢竟一歸何處。舉話頭時或出聲不出聲皆可。但不得太急。又不得太緩。
  • 諸宗部——法演禪師語錄
    先為今上皇帝。伏願。常居鳳扆永鎮龍樓。次拈香雲。此一瓣香。奉為州縣官僚。伏願。乃忠乃孝惟清惟白。永作生民父母。長為外護紀綱。又拈香雲此一瓣香。得來久矣。十有餘年海上雲遊。討一個冤讎。未曾遭遇。一到龍舒。果遇其人。方契憤憤之心。今日對大眾雪屈。須至爇卻。為我見住白雲端和尚。從教燻天炙地。一任穿過蔡州。有鼻孔底辨取。龍門和尚白槌雲。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師雲。若論第一義。西天二十八祖唐土六祖。
  • 諸宗部——永嘉證道歌
    三乘五性皆醒悟。雪山肥膩更無雜。純出醍醐我常納。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業。彈指圓成八萬門。剎那滅卻三祇劫。一切數句非數句。與吾靈覺何交涉。不可毀不可贊。體若虛空勿涯岸。不離當處常湛然。
  • 01 | 《往生論注》與《往生論》關係
    從今天開始我們分享《往生論注淺講》,此書是根據宗道法師在北京善導書屋講述的《往生論注》錄音整理而成。講述的時間是從2018年7月到2019年5月,共三十三堂課。全書總計62萬字。法師本次的講解重點貼循《論注》文面而作相關闡釋,主要參考淨宗法師的《往生論注講記》,著重選擇講記中精華且重要的思想重述之,風格輕鬆親切,通俗曉暢。
  • 什麼是「圓教一佛乘」?你一看就懂!
    下面對一佛乘圓教的道理做一個簡單介紹,不講太多的專用術語,只是讓大家抓住一個總框架。二轉般若空性,如《中論》《入中論》這些法要,抉擇萬法大空性,抉擇萬法離四邊、離戲,總的來說,是從「空」這個側面上介紹的。到了三轉,再加上如來藏光明,明、空不二。
  • 玄黃十甲子,三乘應洪荒,天地人玄黃三乘表現最差的是誰?
    身為九天玄尊欽點的天地人玄黃三乘,天跡、地冥、人覺這三位可以說在仙魔系列吸粉無數,自身身份定位以及武力一出場便爭議不休。正所謂三人行,必有一人差,那麼天地人玄黃三乘誰的表現比較差勁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客觀的分析分析。
  • 上乘造句和解釋_上乘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晚年功力,已臻上乘。]上乘參考例句:1、戰爭中以攻心戰略瓦解敵人的防線,才是上乘的戰術。2、他的老外扮相及唱功均屬上乘。3、這篇文章內容精簡,見解獨到,是篇上乘之作。4、禪宗視心法為最上乘的境界。5、這塊玉墜材質與做工均屬上乘,品貌俱佳。6、這塊玉佩不論質地、雕工,皆屬上乘。7、這首詩意境優美,押韻和諧,屬上乘之作。
  • 「作者論」還存在嗎? ——再議作者論(上)
    ——再議作者論(上)很長一個時間段內,改寫了世界電影史走向的「新浪潮」幾乎成為了法國電影的代名詞。我個人認為,作者電影正是「新浪潮」的寶貴遺產,它成為法國電影當中原創性最強也是最獨特的一個分支,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 《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沒有我的日子,也請務必乘上最高的那朵海浪
    不管你在哪裡 只要有需要 我就在你的身邊港知道 日菜子 想在聖誕節衝浪,傳說乘上最高的浪,心底的願望便會實現。所以港提前去了海邊練習,卻不想為了就溺水的路人,因為著急沒有安全措施犧牲了。因為日菜子可以水中看到 港 的身影,每當她想念港的時候,就哼唱他們最喜歡的歌,這個時候港便會在水中顯現。
  • 張萌演張乘乘實屬無奈,人設太噁心沒人演,老闆娘只能親自上
    特別是張萌演的張乘乘這個角色,槽點非常多,一開始的撒嬌,到後來的出軌,甚至讓很多朋友重新理解了「激情犯錯」這個詞的概念。《安家》中的張乘乘,從一開始和徐文昌的甜蜜戀情令人羨慕,本來以為這倆是天造地設的一對,雖然張乘乘說話嗲嗲的,但是這也是一種生活情調不是,但是沒有想到很快張乘乘就出軌了,還名正言順地說自己是「激情犯錯」,在出軌小鮮肉之後,徐文昌要和張乘乘假戲真做真離婚,張乘乘一下就慌了,甚至說不行讓徐文昌自己也找一個,這種話都說得出來,也難怪觀眾會討厭這個角色了。
  • 《法華經》中說:三乘方便,一乘真實。「一乘」心才是真正的妙法
    而這三個甚深密義完全解決了我們修行路途上的所有問題。所以經中明言,如果沒有學習《妙法蓮華經》,即「不善行菩薩道」。《妙法蓮華經》中講道:藥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對!就是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