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禪宗的「參話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禪師說「無」。閣下如何看?參!
我見頑鈍人,燈芯柱須彌。蟻子齧大樹,焉知氣力微?學咬兩莖菜,言與祖師齊。火急求懺悔,從今輒莫迷。——拾得大士詩
古來都一樣,我們其實都是拾得大士說的那種愚鈍頑劣之人。妄想著用細微的燈芯將須彌山支柱。恰恰猶如小小的螞蟻去啃齧參天大樹,沒有自知之明,不清楚自己的氣力微小,均是徒勞無功;剛剛學著咬了兩莖菜葉子,就覺得自己和祖師一般無二了;有這樣想法甚至是言行的,最好火速懺悔,而不要繼續沉迷在自我的傲慢和狹隘裡了!
六祖慧能大師在法達禪師念誦至《法華經譬喻品》時,就喊停了!六祖慧能大師曰:「止!此經原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這就是六祖慧能大師的智慧。一聞經語,當下就可以通達明了經義。當初六祖慧能大師學習《金剛經》之時,也是這樣,一聞即悟。這種悟是什麼樣的悟呢?不是後來某些大德說的什麼豁然啊,頓然啊……真正開悟不會這麼抽象。那你豁然,頓然後又是個什麼樣子的狀態呢?說明還是說不清,說都說不清,又叫什麼開悟呢?
《法寶壇經》裡,六祖慧能大師因為法達禪師請法的緣起,專講《妙法蓮華經》這一則公案,就是告訴我們開悟,就是要「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不是莫名其妙的尋求什麼感覺和境界。這個「佛之知見」不是我們凡夫意識思維裡的想法。我們這個叫「凡夫知見」。
我們聽聞了佛所說法,也就是聽聞了「佛之知見」,但不一定我們就能融入和了知佛之知見。所以佛在《法華經》中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觀世音菩薩則告訴我們要勤修「聞思修」的「耳根圓通」法門。佛之知見就是佛法。我們聽聞到了佛法,還要精進努力的去思維。這個思維也不是「凡夫思維」,而是進入禪定的「思維修正」。到了還得去修。這個時候的修才是「實修實證」裡面提到的「修」。也只有這個「修」才開以開悟。開悟是什麼?開悟就是覺悟!不要把開悟神秘化,儘管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覺悟本身就是為了「破迷」,如果把「開悟」都神秘化了,搞了一堆雲山霧罩的「感受」出來,那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了。
包括唐朝以後,禪宗通過參話頭的方式開悟,其實也是要從本心自性裡去悟解佛之知見。比如說《五燈會元》裡的一則公案,即:「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師曰無。僧曰:上自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狗子為甚麼卻無?師曰:為伊有業識性在」。
這應該是禪宗很著名的一段公案了。大致意思就是說,有個僧問趙州禪師:狗有沒有佛性?趙州禪師回答:沒有。僧接著問:(經文講)上至諸佛下至螻蟻,都有佛性,為什麼你說狗沒有佛性?趙州回答:因為你還有業識性在。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我們的趙州禪師答曰「無」。可是佛陀教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要參這個話頭的話,就要揪住這個「無」字片刻不得放鬆。心心念念的問下去,「狗子還有佛性也無」?一直問下去!於此處要生起「疑情」。
其實這個參話頭還是有難度的,難度第一就是這個「疑情」的生起。但在疑情生起之前,必須有一個非常大的前提。那就是「信」!現在幾乎沒人說這些事了。因為現在幾乎沒人參禪了。民國時期,有個虛雲老和尚,那是做功夫做出來的!說個冠絕百年第一人也不過分。
八十年代後,也就是臺灣的南懷瑾先生還偶爾能講一講,但南老先生這個人太聰明,博學宏雜。功夫有,但絕對不會多。但畢竟見過太多的前輩高人,所以他還是能講的。南懷瑾先生講故事那是絕對的一流!
參禪一定要起疑情,如果不起疑情,光是不停地念叨那個話頭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利益。可是疑情的生起,必須有賴於「信」。信什麼?信佛,信祖。我們還是以這個「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話頭為例。
因為信佛,故深信佛陀所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悉有佛性」。這個不是我們嘴巴上空講的,這是佛陀的教誨,也是佛陀的知見,我們要深信,我們要由此而悟入。
我反覆強調開悟不是什麼豁然頓然的感覺。沒有這個說法,開悟是實實在在的!我們看六祖慧能大師當時的開悟他就說實實在在的,五祖弘忍大師為他傳授《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處,六祖慧能大師言下大悟。然後脫口而出說道:「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六祖慧能大師開悟後說的這個偈頌就是悟入佛之知見後,於佛「見性相」相容無二的境界。而不是豁然頓然的妄想感受!
不但要對佛深信,對佛的教言深信。還要對祖師和大善知識深信,對祖師和大善知識的教言深信。趙州禪師那是禪門的大善知識,他說狗子無有佛性。你要參禪就得對趙州禪師和趙州禪師的這句「斷語」深信。
我們因為對釋迦牟尼佛和祖師都深信,故而對佛說和祖師說亦都深信。而此處恰恰讓你自己抉擇一個「見地」。所以在這個時候才會生起「疑情」。
佛和祖師,他們倆個說的都有很有道理,但卻南轅北轍,大相逕庭。而佛和祖師又是我們最為深信的倆位導師。那麼我到底要聽從誰呢?不管了,就是個「參」。所以「參」是參話頭的第二部。
參到「疑情」破滅,而真常炯露,靈然獨照之時,是名「破參」。這個時候就會生發出真我的「知見」。這個真我既不同於佛,亦不背於佛;這個真我既不同於祖,亦不背於祖。但這個知見它就是屬於真我的認知。
直到此處我們才會覺悟,我們和祖師也無仇,我們和佛陀也無怨。佛陀,祖師和我們自己是相融無礙的。佛見,佛性,所有的這些,諸佛菩薩和祖師還有我們自己都是無二無別的,都是相融無礙的。我們猶如一滴海水,終於歸投大海,永遠的和諸佛菩薩和祖師在一起。
佛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是佛成就後果地的佛見;趙州禪師說因「伊有業識性在」,故伊不見狗子之佛性。此處這個「伊」就是請問趙州禪師那位僧人。其實也就是我們這些「等待開悟」的眾生。佛具佛性,佛具佛見。所以佛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而我們有個「業識性」存在。所以自己的佛性尚不見,自己的「佛見」尚不具,又何談「狗子之佛性」的「有無」呢?這就類似扯淡了!
我以前總和身邊人講,不要把佛菩薩的見地和祖師們的見地往自己的身上套。你套來套去,也只是「數他人珍寶」。有這時間不如好好實修實證,真參真悟來的實在一些!
什麼是禪?什麼是定?什麼是禪境?什麼是定境?這些要好好抉擇細分。不然自己糊塗,提出的問題也可笑。一個錯誤的問題或是大而無當的問題你讓他人如何回答呢?
說來說去,到底這「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參!
南無阿彌陀佛!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疾病,皆得健康。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貧窮,皆得富足。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煩惱,皆得菩提。
祈願一切眾生,得遇佛法,皆得成就。
本文原創感恩關注
願與有緣共成佛道
朋友們,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大家吉祥如意,南無阿彌陀佛!一五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