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剛經》|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

2021-01-08 經典悅讀

繼續讀第十二品 《金剛經·尊重正教分》。

前面說到「皆應供養」是各人感應到各人相應的供養,那麼這句「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可不可以理解為受持《金剛經》,不落三惡道呢?因為天、人、阿修羅都是三善道,如果得三善道供養之果報,就意味著不會落三惡道了。

而這句「如佛塔廟」,如果不聯想成外在的寺院以及佛塔,而是聯想成人之肉身,則宣講《金剛經》乃至四句偈之人,其肉身就像佛之塔廟一樣,能得到三善道的供養。這種供養,與自己的功德是相應的,是自身功德的感召。

「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為何讀了很多遍《金剛經》,卻仍然沒有「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這是因為你沒有「受持」,並且還要是「盡能受持」,否則讀破喉嚨也枉然。

所謂「受持」,受是接受,持是保持、持有。讀誦的目的是為了受持。而接受《金剛經》之義理,保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是受持《金剛經》。

所謂「讀誦」,「讀」是「言加賣」,賣掉我知我見,保持空杯心態;「讀」字裡面沒有「我相」。「誦」是「言加甬」, 甬為通道,「誦」字中間含有通達。沒有我知我見,通達經義,便是「讀誦」的含義,也是讀誦的作用。

由此可見,讀誦過程本身就是解經的過程。有一些學佛人把「讀誦」與「解經」對立起來,把「讀誦」當成是嘴唇的機械運動,以至於讀誦多年,除了得到一點清淨的法味外,並沒有開多大的智慧,受益很少。

不求甚解之人,一是受「書讀百遍,其意自現」之影響,等待天上掉餡餅;二是害怕自己解錯,有不好的果報。其實,解經的過程,是尋求覺悟的過程,其果報必然是覺悟。這就像明心見性的菩薩,他們在沒有明心見性之前,都曾無數次思索經義,哪一次又解對了呢?當他們終於解對、感應道交的時候,也就明心見性了。

在經典讀誦之中,對經義理解越通達,受持經典就會越得力。如果越是通達《金剛經》中詮釋的般若義理,就越能受持《金剛經》,乃至最後達到「盡能受持」。

盡能受持《金剛經》者,能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所謂「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沒有上下之分別,為「最上」;沒有對事相的執著,則法法「第一」;妄想很少,便是「希有」。 盡能受持、讀誦《金剛經》者,明白萬法空相,遠離了分別、執著、妄想.

這樣的人,深達金剛般若智慧,他就是《金剛經》,《金剛經》就是他。他所在之處,就是《金剛經》所在之處,人們應該要像弟子尊重佛陀一樣的尊重他。而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之所以能贏得這樣的尊重,也是因為他本身覺悟功德之感召,這就是「應供」。

「應供」不僅僅是「應該供養」的意思,同時也指與自己功德相應的供養。比如說,為善有為善之供養,做惡有做惡之供養,覺悟有覺悟的供養;換句話說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覺悟有覺悟之報。

一個盡能受持《金剛經》的人,是覺悟者,人們對他的尊重,就是對覺悟的尊重。而尊重覺悟者,將來也必定能得到覺悟的果報。所以,佛陀一再勸請要尊重盡能受持《金剛經》者,原因再此。

相關焦點

  • 《金剛經》:見法即見佛,法佛無二
    在《金剛經》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中,佛祖為眾生開示說「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清清楚楚的告訴修行的人們,佛祖所說的各種經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在,就應當像弟子尊重佛祖那樣的去尊重這部經典,在這裡經典應該就是說的《金剛經》,因為他可以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 金剛經之義
    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釋義:何況有人可以受持讀誦金剛經,須菩提知道這樣的人,就成就了最上乘的法門。假若金剛經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尊重弟子。啟示:1.受持讀誦金剛經的意義有:收斂精神,是心靈的智慧以及安心。2.佛自己說了金剛經的重要性,這到其他經典中是沒有的。
  • 如是受持讀誦《金剛經》獲無量般若智慧,可秉承如來佛的無上聖智
    經典是學佛的根本,學之教具,初入佛門的學子一般都能認真讀誦,只有那些略有一點知見的人,常常存有懈怠的妄念情緒。常言道:「書讀千遍,其義自見。」書讀的多了,書中的意思自然就理解,自然得智慧。在沒有開悟見性之前,不讀經典、不聽高僧大德的講解,怎麼去修行?
  • 《金剛經》中的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也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教人修行悟道的重要經典。禪宗六祖慧能因為聽到其中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開悟,給諸多修行者,留下不識字,卻能悟道的典範。可以說,《金剛經》中諸多經典,都能讓人見性、開悟。只要一個人,能做到「心無所住」,真正開悟,只是遲早的事。
  • 《金剛經》解釋:讀金剛經和心經的好處
    讀誦金剛經和心經可以幫助我們清理內心深處的陰鬱和雜念,也可以讓我們懂得修行心靈的方法和作用,而且無論是讀誦金剛經還是心經都是能夠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大的益處,但是,讀誦金剛經和讀誦心經的好處是不一樣的。那麼讀誦金剛經和心經的好處是什麼呢?
  • 金剛經 簡譯 如佛塔廟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簡譯十二:佛陀說:須菩提,隨緣宣講、解說這部經典,即便是四句頌辭等內容,要知道此時此地,一切世間凡人、天人、阿修羅,都應該來敬奉、滋養法義,就如同佛(親臨)道場一樣。更何況有人能完全受持、讀誦此經,須菩提,要知道這樣的人,(將來)一定成就世間最上等、第一稀有的佛法。
  • 讀誦金剛經的人不可小視
    金剛經的十大威力。《金剛經》的十大威力依《金剛般若經旨贊》開示:略顯此經有『十威力』,猶如金剛,故得此名。何等為十?(一)【最勝威力】。最上第一稀有之法,所在之處皆應敬故,如彼金剛勝諸寶物,故《涅槃經》云:「如諸寶中金剛最勝,隨彼寶膜,成彼寶故。」(二)【難見威力】。
  • 《金剛經》四大經典名句,能懂一句,也可開悟!
    而鳩摩羅什所翻譯的《金剛經》,則是其中經典的經典。其中的許多句子,都深為廣大佛學愛好者喜愛。《金剛經》中有許多經典名句,今天雲來就與大家分享其中的四大經典名句。這四個經典名句,只要能真正弄懂其中一句,也可開悟!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讀金剛經的好處及金剛經的作用
    有一對鴿子生活在殿堂的梁柱上,還孵出兩隻小鴿子,法師常用剩飯餵養它們,每天念《金剛經》發願祝禱:「以我誦經的功德力,希望小鴿子脫離痛苦的惡趣,獲得人身。」小鴿子逐漸長大。有一天,它們學起飛時,一同掉在地上死了。明度十分感嘆,一邊念《金剛經》為他們超度,一邊將屍體埋葬。
  • 《金剛經》為什麼那麼神?
    須菩提,此人能成就最無上的稀有之法。」此處的字面意思比較簡單,稍有智慧的人都會懂,但若沒有對內容進一步分析,不太精通經論的人經常會生一些懷疑:「為什麼有《金剛經》的地方,就如同有佛住世?」「念誦之人為何同佛塔寺廟一樣值得恭敬?」因此,依靠佛經論典的教證分析很有必要,倘若真正明白了這一點,這就是聞思《金剛經》的收穫。這裡,佛陀給須菩提講了此經的殊勝功德。什麼樣的功德呢?
  • 【讀金剛經的好處及作用】
    善男善女想修成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應該像這樣守護心念,像這樣排除邪念幹擾。」須菩提說:「我正在認真聽著,世尊,我很願意聽您再講下去。」  第三品大乘上宗分  佛告訴須菩提:「諸位菩薩,大菩薩,應該像這樣排除邪念的幹擾。
  • 佛為何說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金剛經的功德不可思議,多的不能想像?
    佛在金剛經中講,受持讀誦金剛經,依照經中所說修行度脫眾生,為他人解說,所得福德多的想都不敢想。與其把時間都用到小事上,還不如找個安靜的地方讀經呢!佛在《金剛經》中對須菩提說:如果用恆河中所有沙粒,每一粒沙再做一條恆河。你想想,這些恆河中所有的沙粒加起來多不多?須菩提回答:很多,世尊。只算一條恆河,河中的沙子尚且多得無法計算,更何況河中的沙粒呢!
  • 蔣勳:《金剛經》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金剛經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 蔣勳念誦金剛經(梵鍾版)
    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金剛經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 金剛經十大名句,句句開悟,值得反覆去讀!
    金剛經十大名句,句句開悟,值得反覆去讀!聖度文化總結了金剛經十句經典名句,分享給大家。當年六祖慧能,只是聽了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便言下大悟,可見金剛經卻有開悟之功,希望所有學佛者,都能常讀金剛經,功德無量,好處無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厚積薄發: 刀郎二十年「心願」之作《金剛經》耀世發布!
    《金剛經》包含了對人生、生死、宇宙、法意等種種思考,佛在與弟子的對話中,為我們解惑種種答疑,是一部開智慧、了脫生死的無上法藏!(文末附金剛經原文,見聞者增福無量)在中國古代,上至帝王將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百姓之家,無不推崇《金剛經》、奉持《金剛經》,歷經千年,這部經典已經深深的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 厚積薄發:刀郎二十年「心願」之作《金剛經》耀世發布!
    《金剛經》包含了對人生、生死、宇宙、法意等種種思考,佛在與弟子的對話中,為我們解惑種種答疑,是一部開智慧、了脫生死的無上法藏!(文末附金剛經原文,見聞者增福無量)在中國古代,上至帝王將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百姓之家,無不推崇《金剛經》、奉持《金剛經》,歷經千年,這部經典已經深深的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 圖說佛門三大經典 | 開悟楞嚴、般若心經、金剛經
    蘇轍是蘇軾的弟弟,他熟讀《楞嚴經》,並有相當深厚的佛法修證功夫。蘇轍在《潁濱遺老傳》說:昔予年四十有二,始居高安,與一二衲僧遊,聽其言,知萬法皆空,惟有此心不生不滅。以此居富貴、處貧賤二十餘年,而心未嘗動,然猶未睹夫實相也。及讀《楞嚴》,以六求一,以一除六,至於一六兼忘,雖踐諸相,皆無所礙。可見,蘇轍認為研讀《楞嚴經》是其證悟的最大助緣。
  • 蔣勳念誦、講解金剛經全集(共7集)
    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金剛經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 讀《金剛經》|忍受世人輕賤,消滅往昔罪業
    現在社會大環境很好,偶爾與人閒聊佛法,還顯得很有檔次。但是,若是真的全身心投入到佛法修行中,很多時候還是要忍受世人異樣的眼光。因為世人總喜歡把學佛與遭受某些重大人生變故聯繫起來,用於茶餘飯後的八卦談資。開始讀第十六品 《金剛經·能淨業障分》。「複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