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見法即見佛,法佛無二

2021-01-08 梅山易學

在《金剛經》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中,佛祖為眾生開示說「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清清楚楚的告訴修行的人們,佛祖所說的各種經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在,就應當像弟子尊重佛祖那樣的去尊重這部經典,在這裡經典應該就是說的《金剛經》,因為他可以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網圖

法,指的是佛祖所說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經及八萬四千法門,在佛祖所開示的「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這句話中,即表示了其中所含的佛、法、僧三寶都具足之義,一,經典所在即為法寶,二,即為有佛為佛寶,三,尊重弟子為僧寶。

生活在這個世界的有情眾生,如果能夠受持讀誦讀誦《金剛經》,哪怕只是其中所說的四句偈等,都一定能夠成就圓淨的法、報、化三身,從而具足尊貴的三寶,為什麼呢?

因為《金剛經》中所說的空無妙理之智慧,所說的都是無為無漏之法,可以使人獲得真如實相的理體,覺悟出自身的金剛妙諦和圓滿智慧的德行,從而成就圓滿佛道,所以叫見法即見佛。

網圖

世間眾生陷於種種無明煩惱之中,日夜不休,三毒流轉,常在怖畏痛苦等不自在的境界中反覆顛倒,想要獲得解脫煩惱,便必須要學習佛法,使之如甘霖一般滅除我們心上的各種毒熱塵穢而滋長一切善法的種子,最終獲得清涼的涅槃聖果,徹見自性。

世人尊重佛祖,卻不知佛法與佛祖本為一體,因為一切三世諸佛皆從佛法中來,眾生雖有無邊煩惱,但是如果得到佛法的修行之法,便可以頓超成佛,所以佛與法本來是二位一體的,如果以為佛與法是分別的,那麼便不是究竟圓滿的佛法,因為如來的般若性海,本是唯一,沒有第二。

網圖

如果你能受持讀誦《金剛經》,為他人說,獲得無量無邊福德,那麼你也可以達到佛祖所說的涅槃彼岸,因為你也可以做到以法為舟,歸依自性三寶,從而親證圓妙清淨的希有第一最上的法報化三身。

如果不去從法中尋找自性三寶,只是光想著依靠佛祖的度化,那就只是迷信行為,不可能真正的得到度化,因為自性不能清靜,佛祖也無能為力,否則的話佛祖也會落入我人四相之中。

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是一切諸佛的出處,所以才說見法即見佛,就像須菩提長老因為見到了法性而沒有到現場去迎接佛祖,卻照樣成為了見到佛祖的第一人一樣。

網圖

因為法佛無二,生佛無二,只有以般若智慧為舟,才能得到達至彼岸的機會,才能見到自身的金剛妙諦的法性,如果不依法,人們又該如何去找到渡河的那個筏呢?如果得到了法,那你就可以見性成佛了,因為佛依法而出,自然見法即見佛了。

相關焦點

  • 聽菩薩說|了知十二緣起,即見佛見法
    《親友書》頌詞此緣起乃佛語藏彌足珍貴最甚深何者若能真見此已睹真如佛法身釋義龍樹菩薩講了十二緣起的功德與重要性,誰能了知十二緣起,見到這種真相,就相當於見佛見法。佛講了八萬四千法門,浩瀚無際。在所有的佛法裡,十二緣起最為珍貴,最為稀有,非常深奧,猶如如意寶一般。誰能了知、親見這樣的真相,就能獲得解脫,精進學修十二緣起,就能成佛。關於十二緣起,並不是我們這樣簡單地講一下,大家隨便聽了一下,就能講清楚、聽明白的,其中的意義是很深奧的。除了一些具緣者、利根者,大概地講一下就能明白,僅僅提一下就能證悟,一般人不可能這樣。
  • 慧律法師講金剛經(06):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可以用這個身相,看到真正的清淨自性嗎?或者看到佛嗎?你要認識釋迦牟尼佛,可以從這個外表、表相,看到真正的佛嗎?【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或者見到自己的清淨自性。【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如來所說的那個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的相,其實它是空相啊!
  • 讀《金剛經》|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
    而這句「如佛塔廟」,如果不聯想成外在的寺院以及佛塔,而是聯想成人之肉身,則宣講《金剛經》乃至四句偈之人,其肉身就像佛之塔廟一樣,能得到三善道的供養。這種供養,與自己的功德是相應的,是自身功德的感召。「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 佛學:金剛經的即見如來,就是我們平凡的道心
    這一章節我們繼續來理解《金剛經》第五品「如理實見分」, 如理實見分的意思是講如何依照這佛法真理去見我們的真心實相。  現在佛陀又說即非碗,就是說這碗的本質是泥土,泥土它不但可以燒製成碗,它同樣可以燒製成其它的一些物品,比如說磚塊、花瓶、陶偶、雕塑等等,不管這個泥土製作成什麼,它的本質還是泥土,這個是永遠不會變,至於這個碗,它只不過是泥土的一種多樣性的呈現而已。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相,就是一切現象,一切形象,一切存在。《金剛經》並不否定存在,但是存在的,只不過是變化的,不實的,也終將壞滅。換言之,世間萬物的真相,就是本來不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是一個一個念頭的更替,如此而已。結束語——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汝若求得此最上乘,百分之百成佛,即悟入佛知見,這是佛說的
    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講再多沒用,行者若見性,自得心開印心,自然「觀自在」,正如《法華經》:「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我聞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懷大歡喜。疑網皆己除。昔來蒙佛教。不失於大乘。佛音甚希有。能除眾生惱,我己得漏盡 聞亦除憂惱」。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就是《法華經》所說的:「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
  • 不見有無,即是見佛真身
    問:云何是見佛真身?答:不見有無,即是見佛真身。問:云何不見有無即是見佛真身。答:有因無立,無因有顯;本不立有,無亦不存;既不存無,有從何得?有之與無,相因始有;既相因而有,悉是生滅也。但離此二見,即是見佛真身。問:只如有無尚不可交建立,真身復從何而立?答:為有問故,若無問時,真身之名亦不可立。何以故?譬如明鏡人,若對物像時即現像,若不對像時,終不見像。問:云何是常不離佛?
  • 什麼是見佛?心空見佛,佛無形象!
    什麼是真正的見佛?見佛之人,先要明白什麼是佛!佛無形象,佛是覺性。什麼是覺性?覺性即是空相,空相即名實相。說是見佛,實為見性。說是見性,實為見空。此經者,心也,法也。無智之人,不信此心解法,成於聖人,但欲遠外求學,愛慕空中佛像光明香色等事,皆墮邪見,失心狂亂。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八萬四千法門,盡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內淨,猶如虛空,即出離身心內八萬四千煩惱病本也。凡夫當生憂死,飽臨愁飢,皆名大惑。
  • 蔣勳:《金剛經》
    金剛經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金剛經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
  • 《金剛經》:這1點沒有正確理解,即是行邪道,難見智光
    大乘經典《金剛經》直指心性,處處破邪見,其主旨是外離諸相,內消執念。在《金剛經》二十七品之中,有如下經文:「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蔣勳念誦金剛經(梵鍾版)
    金剛經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金剛經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 金剛經的思想重心是什麼?
    《金剛經》說"無相"而沒有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二、著重"無我"的菩薩行:如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 鮮為人知的金剛經心咒及金剛經修持心要
    我們如何去修持《金剛經》呢?平時我們可以讀誦《金剛經》,在讀誦的當時,我們就可以馬上生起無相的見地,整個悟入無相,也就是同時在修持無相的法門了。我們的整個思考習慣、深層意識,會因文字般若,語言般若,甚至是法的加持力、佛的願力加持等等因緣福德,會在聞法當下有突破性的翻轉。
  •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我就說:「你用『不可思議』幾個字,能度一切的大專生、知識份子、大學教授嗎?可以讓各階層的領導接受嗎?」嗯?諸位!您念佛念了幾年?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就問:「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金剛經》講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諸位!現在正在念佛,念佛就是音聲。」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蔣勳念誦、講解金剛經全集(共7集)
    金剛經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金剛經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 六祖惠能大師: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 !
    即得見性。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善知識,小根之人,聞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長。小根之人,亦復如是。
  • 金剛經中句式,如來說什麼,即非什麼,是名什麼。怎麼理解呢?
    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這些句子都很美,但不太明白是什麼意思,懇請師父教導。  金剛經中有很多類似的句式,如來說……,即非……,是名……。這樣的句式怎麼理解呢?
  • 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南懷瑾
    南懷瑾:佛是不可以形相來見的,拿形相來見佛,就錯了。6.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南懷瑾:凡是你有什麼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來的,不修就沒有了。若見諸相非相,你就見到佛了,見到佛的法身了。7.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南懷瑾:你講空也不對,不是佛法,執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對,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 南懷瑾:《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佛是不可以形相來見的,拿形相來見佛,就錯了。6.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凡是你有什麼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來的,不修就沒有了。若見諸相非相,你就見到佛了,見到佛的法身了。7. 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 傳奇歌手刀郎重出江湖唱誦《金剛經》
    金剛經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金剛經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