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生物學博士的憤怒:忽悠學生讀生物的專家教授們「害人不淺」

2020-12-23 教育向前衝

如果要說大學裡哪個專業最為悲催,生物學敢說第二,沒有哪個專業敢說第一。

生物學專業可謂是最為悲催的專業,各大985高校以高分招錄生物學本科學生,然後他們在畢業時才恍然大悟,要麼換行找工作,要麼無休止的讀研讀博,等到他們碩士或者博士畢業,會發現,還是不好找工作。

有一名海外留學的生物學博士在論壇一頓吐槽,稱自己入了生物學的大坑,放棄吧有些可惜,不放棄吧又萬分糾結,就像雞肋一般,以至於發出憤怒的呼喊:那些忽悠學生讀生物的專家教授們,你們害人不淺!

如下便是其吐槽的全文。

生物專業到現在也沒有形成一個規模化產業,大部分生物學人才只能往高校,科研院所扎堆。經過多年的培養,各類高校出產的生物畢業生,早已供大於求,尤其以生物學博士為甚。有數據顯示,在美國擁有生物博士學位的中國大陸籍人士都有數十萬之多,這麼多的人才,哪裡有地方可「消化」?

不論是人還是物,一旦被過剩,就會很悲慘,難逃被拋棄的命運。被過剩的生物博士們,怎麼能夠不悲催,怎麼能夠不喝西北風?

與生物專業有關的職場上,生物技術員實驗員一類的工作機會比較多,也相對穩定一些。這類職位一般只要求學士碩士學歷,主要分布在醫學院,醫院,與生物相關的系,實驗室和研究所等。還有一部分職位在生物高科技忽悠公司,儘管這類工作的薪水很難養得起家,競爭卻非常激烈,求職者擠破腦袋。不幸的是,98%的求職申請信沒有人會看一眼,就被扔到垃圾桶裡。

生物學博士們是申請不到這種職位的。即使博士們英雄競折腰去申請,真心實意的想做好這份工作,當螺絲釘,還是會不幸地被告知:您大博士,學歷太高,這底端中端的工作,多麼不適合您,您應該去做更高端的工作,高端更適合您。

高端的生物專業職位,如鳳毛鱗角,僧多粥少,競爭無法想像的激烈,眾多的博士們與之無緣。博士們經歷了多年的煎熬後,猛然發現自己被過剩了,國外找工作無望,海歸早已經沒有位置,也是無望,被社會被職場拒絕於門外,被迫懷才不遇。

剩下的生物博士們,只能繼續無窮無盡的校園生活。他們繼續打點小工,看導師臉色行事,無休止的做實驗,發文章。他們繼續過著苟且的日子,成為校園裡最憋屈的一族,他們生活不穩定,在不同的生物學院,醫學院,在不同的實驗室轉來轉去,搬家來搬家去。

在實驗室導師們博導們的忽悠下鼓勵下鼓動下,拿著低薪,過著博士後級的老年學生生活,無可奈何的侃崇高侃理想,為科學為真理而奮鬥終身。直到有一天,手腳不麻利不光靈了,被老闆開掉。

忽悠專家早就說過,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20世紀末,生物很熱很流行,成群結隊的一批又一批的國人,前赴後繼,溜到發達國家學生物,攻讀生物大博士。北大清華等的生物專業,一段時間非常火爆,錄取線出奇的高,不少省狀元市狀元縣狀元,都被「忽悠」到生物專業成為生物博士,不得不度過苦逼的人生,那些當年有志於生物科學而被拒於門外者,你就偷著樂吧。

如果你正在學生物,拿到了或快拿到生物博士學位,如果生物職場無望,趁早轉身轉行,早轉早脫離苦海。即使您的生物博士學位含金量極高,文章一大串,什麼《自然》《科學》《細胞》大文宏文,如雷貫耳,如果不能轉換為工作,幫你找到飯票,那都是風都是浮雲。如果你在國外找工作無望,海歸無岸無門無大樹可靠,就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早轉行轉身早超生,畢竟要討生活要過日子。

相關焦點

  • 讀博士意味著什麼?哈佛教授用幾張圖告訴你什麼是PhD
    Matthew Might於2007年獲得喬治亞理工學院CS專業博士學位,後在University of Utah擔任CS專業和製藥化學專業教授,也是哈佛醫學院生物醫學信息學的客座教授。首先,想像人類的所有知識範圍是一個大圓圈:
  • 學科專家解讀|如何理解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高中生物學課程(以下簡稱本課程)是科學領域的重要學科課程之一,是義務教育階段相關課程的延續和拓展,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學的基本內容,反映自然科學的本質。它既要讓學生獲得基礎的生物學知識,又要讓學生領悟生物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 合成生物學頂級會議「2020 工程生物創新大會」召開 行業龍頭凱賽...
    作為我國合成生物領域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會議,本屆大會吸引了數十位生命科學領域特別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商業領袖及投資機構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組長張先恩、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教授 George Church、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工程和生物工程教授 Jay Keasling等眾多大咖雲集,共同探討合成生物學發展現狀及其將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
  • 什麼是生物?什麼是生物學?
    生命因為學習與思考而更加具有深度,那麼什麼是生物?什麼是生物學呢?我的學習來自百度百科的一部分生物 [shēng wù]具有生命活力的物體生物,是指具有動能的生命體,也是一個物體的集合。生物學生物學又稱生命科學、生物科學,是一門由經驗主義出發,廣泛的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學,內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構造、發育、功能、行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以及生物分類學等。生物也是初中開始必學的一門學科。現代生物學是一個龐大而兼收並蓄的領域,由許多分支和分支學科組成。
  • 北大田剛教授:我們最好的學生不是來自高考,而是競賽或自主招生
    在生物學領域,是不是也會出現這樣一些理論? 湯超: 我想會的。現在正是在生命科學領域中應用數學的好時期,已經有人在用數學方程來描述生物系統的魯棒性、理解生物系統的功能和設計原理等,類似的工作一定會越來越多。
  • 從文科生到研究丁丁的生物學博士,她寫了一本書為生殖器研究正名
    這位畢業於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的內分泌與生殖生物學博士,對不同物種的生殖器非常感興趣,博士後階段甚至選擇跟隨一名泌尿外科教授,專門研究哺乳動物的陰莖/外生殖器發育。而且,這只是艾米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之一。她原本是英語文學專業的學生,直到本科畢業才決定轉入科學研究。
  • 華人學者邢波出任AI大學校長,MBZUAI僅招收101名全球頂尖學生...
    他主修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並開始第一次接觸計算機科學。1998年和1999年,邢波分別拿下了Rutgers計算機科學碩士和分子生物學博士雙學位。後來,出於對計算機科學的熱愛,他還考入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並拿下了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邢波教授在學術上貢獻了370多項研究論文和報告,被領先學者和學術期刊引用了35000多次。
  • 大工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
    大工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功能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11-25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通訊:不知疲倦的追夢者 照亮前路的啟明星——導師和學生眼中的鐘揚
    在日本導師長谷川政美眼中,他的學生和同事鍾揚就是這樣一位不知疲倦、永不停步的「追夢者」。  上世紀80年代,鍾揚邁出國門,到日本京都參加國際植物物種生物學會議。自此,日本科學家及其科學技術的發展就引起了他的關注,他也和很多日本學者結下了深厚情緣。  1998年,鍾揚在日本出席學術會議時,訪問了文部科學省下屬的統計數理研究所。
  • 前有專家刪除生物課本肌肉女,現有教授建議刪除朱自清的《背影》
    如今,很多人每當聽到專家,都會暗自嘲諷「所謂的專家」,之所以會這樣說,可能是因為現在「所謂的專家,做著所謂的專家該做的事」。前一段時間,專家因生物課本中的肌肉女圖片」尺度「太大,說學生看到圖片把持不住,而將此肌肉女圖片在生物課本中刪除。
  • 行走的課堂:海大教授博士服務團赴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調研
    教授博士服務團赴南京實地考察為進一步擴大我校水生生物學在水生態保護領域的影響力,受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的邀請
  • 幫你遠離「甜蜜的煩惱」 糖生物學或解開疾病關鍵密碼
    「在人類與病毒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一種新的『武器』正在研發使用中,這就是糖生物學。」近日召開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糖生物學創始人、英國政府首席病毒科學家雷蒙德·德威克教授如是說。比蛋白質和核酸攜帶更多信息「如果生物學研究是一張桌子,糖生物學好比桌上的一隻杯子。
  • 雙駿生物第三屆科技粉絲節盛典回顧 發布明星科技閃耀全球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提名科學家Dr.Harold Newball,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學機構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劉文博士,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李可基教授,瀋陽藥科大學徐峰教授、鄧意輝教授及陳國良教授,大連醫科大學李樹壯教授、袁傑力教授,中國醫科大學代謝病分子機制與藥物研究所張美俠教授,《今日維生素K2》網站主編周建烈博士,日本明治製藥株式會社吉田豐作先生,德國海德堡大學楊春旭博士,原臺灣環保署前署長機要秘書鄭益明先生
  • 高寧:蛋白質結構的解析專家
    在北大讀書的日子簡單但並不枯燥,高寧說,當時一個班裡40個人有3個省狀元,大家在學習中相互比拼追趕,老師們教書也十分認真細緻。「非常感謝那個時候老師們給打下的堅實基礎,在國內接受的基礎主幹課的紮實訓練,為後來美國讀博士期間的專業課學習節省了很多時間。」
  • 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生態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簡析
    學院下設海洋生物系、海洋生物工程系和環境生態系,設有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和生態學4個本科專業;擁有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和海洋生物學博士/碩士點等共計13個博士點和13個碩士點;設有生物學和海洋科學2個博士後流動站,形成了從學士、碩士、博士到博士後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 相約深圳|新一代生物技術革命到來!看合成生物學如何顛覆人類認知
    1965 年,中國科學家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 —— 結晶牛胰島素,標誌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徵途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而後,基因測序技術、DNA 重組技術以及基因編輯技術的建立,實現了人類 「讀基因」、「編基因」 和 「寫基因」 的夢想。生物學概念開始與工程學概念結合,合成生物學時代的到來,或將引領新一代生物技術革命。
  • 埃迪卡拉發現「謎」一樣化石,專家用60年時間,才搞清它真實身份
    對於這樣一座巨大的「遠古生物寶藏」,不少生物學家都曾來此調查研究,並尋找到更多的古生物化石。魯比克教授是當地考古學界專家中的翹楚人物,他對「埃迪卡拉動物群」十分感興趣,於是便選拔自己的學生們組成考古隊,攜帶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前往該地進行調研。
  • 浙大教授王立銘:如何規劃自己的博士五年生活?
    你不都已經說過了,讀博士的目標是為了給未來的科學研究職業做準備,那讀博士期間我不就是低頭工作,多做研究,發表更多更好的學術論文就行了嗎?還真的沒有這麼簡單。攻讀博士可是一段不短的時間。五年,佔據了現代人壽命的百分之三四,工作壽命的十分之一二,這個數字想想有沒有讓你髮根直豎?
  • 什麼樣的條件才可以進入西湖大學讀博士?
    2017年,西湖大學正式錄取19名博士研究生。2018年,西湖大學正式錄取120名博士研究生。計劃到2021年,西湖大學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校生數達1220人左右。目前不招高中升本科的學生,預計要到2025年才會招收高中升本科,想要來西湖大學的高中生可以讀了大學再申請。4.第四要具有濃厚的學術研究興趣,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來這裡呆幾年即便你原來沒有,出去後這些能力也都有了。
  • 學生申請南方科技大學博士,被導師拒絕,讓人沒想到的事發生了……
    在很多人看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我國內地最好的兩所大學,不管是高考、考研或申請博士,這兩所學校都是很多學生優先考慮的目標院校。然而,有一位學生最近卻遇到了這樣一件事,他是某學校2018級機械學院動力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準備申請讀博士,結果被導師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