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

2020-12-23 澎湃新聞

大工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功能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11-25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大連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與華大基因近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合作發表題為「Proteomic profiling and genome-wide mapping of O-GlcNAc chromatin-associated proteins reveal an O-GlcNAc-regulated genotoxic stress response」的研究論文,報導了O連接N乙醯葡糖胺(O-GlcNAc)糖基化在腫瘤細胞的基因轉錄重編程中的重要生物學功能。該研究首次以多層次組學視角全景式解析腫瘤細胞中O-GlcNAc糖基化控制複雜基因表達網絡中的有序規律,為更全面認識腫瘤等重大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研究提供多組學數據,並將進一步有力指導新藥物靶點的發現。文章第一作者為劉宇博副教授和陳秋實博士,通訊作者為張嘉寧教授和任豔研究員。

染色質複合物的表觀修飾參與調控複製、轉錄等以DNA為模板的生命過程,在細胞命運決定過程中不可或缺。發現和解析染色質複合物新的表觀修飾有助於理解和揭示表觀遺傳的分子機制,是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近年來,染色質複合物被證明普遍存在可逆的O-GlcNAc糖基化修飾。張嘉寧教授團隊前期研究發現FOXA1、c-Myc、CEPBP等重要轉錄因子存在O-GlcNAc修飾,對腫瘤轉移、耐藥、增殖等惡性表型具有促進作用。在此基礎上,論文系統全面地描述和挖掘了O-GlcNAc糖基化的轉錄調控因子及其在腫瘤細胞應激反應中的功能,建立了以O-GlcNAc糖轉錄因子組為節點的全基因組範圍轉錄調控網絡,提示染色質蛋白O-GlcNAc糖基化可能是一種新的表觀遺傳密碼,O-GlcNAc糖基化對轉錄重編程的調控可能是腫瘤等重大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環節和普遍規律。

為了解析O-GlcNAc修飾的生物學功能,論文在糖代謝標記技術的基礎上,發展了一種基於化學基因組學的多組學聯合分析新策略,實現了在全基因組範圍內深度剖析O-GlcNAc密碼與轉錄調控的關係。應用該策略,論文對基因毒應激反應前後腫瘤細胞的多組學進行貫通比較分析,發現了基因毒刺激誘導的O-GlcNAc染色質結合位點由增強子向啟動子轉移的變化規律及O-GlcNAc密碼的轉錄激活功能。其中,O-GlcNAc修飾調控的NRF1轉錄因子在該轉錄調控網絡中扮演關鍵角色。O-GlcNAc糖基化激活了該轉錄因子的染色質結合能力和轉錄調控功能,這對腫瘤細胞的基因毒耐受表型起到重要影響。

同時,該研究發展的化學基因組學新策略還將廣泛用於分析O-GlcNAc糖基化調控的生理過程和疾病演變過程的分子機制,為O-GlcNAc糖基化的生物學功能研究提供新方法。

以上研究工作的總體思路由張嘉寧教授、劉宇博副教授提出並實施,合作者華大基因任豔研究員和陳秋實博士在蛋白組學分析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張娜娜、曹禺負責糖代謝標記相關實驗,本科生李坤、郝欣雅、劉益民在論文的生物信息學分析中做出貢獻。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大連理工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的資助和北京大學陳興教授的大力支持。

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579-y

新聞來源:大工新聞網

編輯:王天姝

校對:白書彬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鄭連斌潛心民族體質人類學研究 破譯...
    身為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他走遍祖國千山萬水、歷經千辛萬苦,只為做好一件事——潛心民族體質人類學研究,擔當繪製中國人體質地圖的大任。  四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  何為民族體質地圖?可別小看了它的作用。如果掌握了我國最基礎的人體數據,對國家工業、教育、衛生等各行各業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意義。
  • Cell子刊|蛋白質糖基化修飾表徵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進程
    Rodland教授等人有關169例卵巢癌蛋白基因組學與磷酸化修飾組學研究,系統描述了卵巢癌在蛋白或磷酸化修飾水平的分型規律[1];隨後在2018年,Cell報導了馬克思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Marion Curtis教授等人對晚期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腫瘤樣本的蛋白質組學研究,發現了卵巢癌獨立預後因子
  • 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獲進展
    國際蛋白質組學期刊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福全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付巖團隊在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中所取得的進展「Large-scale Identification
  • 我校95屆校友陳興榮獲「科學探索獎」
    陳興個人履歷:1995年7月龍巖僑中畢業;1998年7月 龍巖一中畢業;2002 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2002-2007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博士學位;2007-2010 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2010  加入北京大學;2016年晉升為長聘正教授
  • 【最美科技工作者】張興曉,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
    2018年,張興曉教授創新申報思維,形成了以高層次人才牽頭、多學院多專業組合形成產業集群,完成了「藍色海洋與健康」項目申報並獲得批准立項。2018年,組織申報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生物科學、生物製藥)。
  • 【經管學院】英國皇家藝術製造與商業學會院士李翼教授來訪交流
    2019年12月29日至30日,英國皇家藝術製造與商業學會終生院士、英國曼切斯特大學材料學院講座教授、西安工程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院長李翼教授,西安工程大學應柏安副教授、國際處處長陳莉霞來校交流訪問。
  • 這三位福建青年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個人介紹 許集賢目前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特任教授,博導。 他長期從事新型光電轉換材料和器件的研究,特別是在新一代太陽能光伏技術領域取得了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成果。
  • 首都師大生命科學學院青年教師在《植物細胞》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1月4日,生物學領域國際頂級刊物《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良玉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擬南芥葉片韌皮部伴胞和表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響應光周期變化(Photoperiod-responsive changes in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 培養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學人才——北大生科「拔尖計劃」再起航
    2009年,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按照教育部的部署開始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大力開展優秀人才創新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砥礪十年,生命科學學院拔尖計劃成果斐然,逐漸形成了以教材及課程建設為基礎,以因材施教為原則,以培養生物學領軍人才為目標的具有學科特色的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
  • ...醫藥圈「產學研創投」,神級教授的青蔥歲月:5年蹉跎帶給了我什麼?
    他是一位美國科學家,是達特茅斯學院生物工程學教授,領導實驗室開發了新的蛋白質表達系統;他是一位活躍的發明家,擁有 10 多項美國和國際專利;他是一個連續創業者,促進創辦了 5 家公司;他是美國生物技術領域老牌投資機構 SV Health Investors 的合伙人;他還是生命科學領域的 「紀檢委」,揭露母校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學術不端,也是第一個公開批評 「生物塑料」 的人…
  • 楊建明教授團隊在丙二酸鹽代謝機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楊建明教授團隊在丙二酸鹽代謝機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建明教授團隊在沼澤紅假單胞菌對丙二酸鹽的代謝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微生物研究領域Top期刊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 生命學院舉辦「尋夢·啟航」生命科學大講堂系列講座
    西工大新聞網10月28日電(陳歡)為進一步提升我院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激發學生對生命科學研究的興趣,拓寬本科生學術視野,了解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學院搭建了學生與國內外知名大學教授、生物技術企業家的交流平臺,舉辦「尋夢·啟航」生命科學大講堂系列講座。
  • 生命科學學院肖俊宇研究組解析人源免疫球蛋白M複合體的高解析度...
    雖然這些內容已經是免疫學教科書裡的經典內容,但很多科學問題還沒有得到清晰的理解,包括IgM五聚體的組裝模式、J鏈發揮功能的分子機制、以及pIgR特異識別分泌型IgA/IgM的機制等。2020年2月6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肖俊宇研究組在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immunoglobulin M」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人源IgM-Fc(Fcm)五聚體/J鏈/分泌組份三元複合體整體解析度為3.4 Å的冷凍電鏡結構(圖)。
  • 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組報導人源DNA複製起始複合物ORC的冷凍電鏡結構
    2020年11月24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研究組在2018年,高寧教授與合作者BikKwoonTye教授和翟元樑博士以結構研究為基礎,闡釋了釀酒酵母ORC特異性識別DNA複製起點的分子機制(Nature, 2018)。人源ORC有著更為複雜的功能調控機制:ORC2-5四個亞基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核心複合物,ORC複合物組裝到DNA上依賴於ORC1,ORC1自身的蛋白水平以及ORC1與ORC2-5的結合或解離都受到細胞周期的調控。
  • 博凱藥業有限公司向生命科學學院捐贈防疫物資
    3月5日上午,博凱藥業有限公司向生命科學學院捐贈新冠肺炎防疫用「84」消毒泡騰片、醫用酒精等一批防疫物資,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趙東保代表學院接收了這批防疫物資。博凱藥業有限公司十分關注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在當前防疫物資比較緊俏的情況下,博凱藥業主動和學院聯繫防疫物資捐贈,所捐贈物品滿足了學院一個月正常辦公、科研、教學和教職工個人消毒防疫的需要,確保學院教學、科研環境的安全,促進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趙東保代表學院向博凱藥業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並向博凱藥業有限公司介紹了學院自疫情發生以來採取的防控措施和疫情防控物資準備情況。
  • 大工這項技術發布!突破冷鏈疫情傳播難題!
    大工這項技術發布!突破冷鏈疫情傳播難題!大連理工大學劉東平教授從事等離子體生物學研究已有20餘年,現為大連理工大學二級教授,大連理工大學、廈門大學博士生導師,德國代根多夫大學客座教授。在疫情肆虐開始,他所帶領的博士碩士團隊決定將潛心研究20餘年的低溫等離子體高效消殺技術投入到新冠疫情防控上。在各級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團隊全力以赴投入到研發生產中,終於研發出了「低溫等離子體消殺技術和設備」。
  • ...聚焦後疫情時代藥學發展|臨床藥學|臨床藥師|藥事管理|焦雅輝|...
    黨中央率領全國人民打響了這場人民生命健康的保衛戰,我們的藥師,或挺身而出,衝在前線;或堅守崗位,默默奉獻……」詩朗誦《抗疫同行,致敬中國藥師》站在風口期的臨床藥學大有可為在會議專題報告環節,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衛生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群紅、中國醫院協會藥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甄健存等進行報告。「藥品領域的改革一直是我國醫改的重點。
  • 覺得生物學很難?讓哈佛大佬畫給你看!
    拉裡·戈尼克到如今,Cartoon Guide已經成長為由18部科普繪本組成的經典「IP」,內容涵蓋數學、信息科學、經濟學、生命科學等領域,憑藉嚴謹的科學知識、清晰的漫畫講解和幽默的內容設計在英語市場經久不衰。
  • Pkuer成長錄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安然:實驗室裡的痴迷與溫情
    李安然可能天生就適合生物學研究。 和其他生科同學進入大學後才開始與小白鼠作伴不同,李安然在高中參與學生物競賽,動物學實驗考試就要做活體實驗。 高三那年,那個盯著蚯蚓出神的姑娘拿到了第23屆國際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並且順理成章地進入北大生命科學學院。 進入北大,李安然的第一個感覺是「高手如林」。一個寢室四個人,兩個是國家隊成員,一個實名推薦,一個省高考榜眼。一路上,四個人互相學習,互相取經,用李安然的話說,「這種peer pressure也是成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