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這三位福建青年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2020-12-23 騰訊網

2020年「科學探索獎」

14日舉行了頒獎典禮

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中

三位福建籍科學家

徐集賢、史大林、陳興

榜上有名!

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14日下午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依次從饒毅、潘建偉、鄔賀銓、程泰寧等發起人手中接過獎盃,以鼓勵他們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的探索。其中,福建籍科學家徐集賢、史大林、陳興分別在能源環保、天文和地學、化學新材料領域獲獎。

福建省獲獎科學家資料:

徐集賢(能源環保領域)

1986年出生 福建莆田人 中國科技大學

個人履歷

2005-2012 北京理工大學學士、碩士;

2012-2017 多倫多大學博士;

2018-2018 史丹福大學博士後;

2018-2019 美國新能源國家實驗室博士後;

2019-2019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士後;

2019至今,中科大教授。

個人介紹

許集賢目前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特任教授,博導。

他長期從事新型光電轉換材料和器件的研究,特別是在新一代太陽能光伏技術領域取得了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成果。

例如,實現了效率>27%的矽基-鈣鈦礦二端疊層太陽能電池,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紅外量子點太陽能光伏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通過了國際專業機構認證,並被光伏世界紀錄的權威排行表收錄;發現並闡述了富勒烯C60對鈣鈦礦的鈍化機理以及對光伏反常遲滯現象的消減作用等。當前,主要從事高效的矽基-鈣鈦礦疊層電池的研究,突破矽電池長期以來存在的效率限制。

近五年內,徐集賢博士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身份在Science, Nature Nanotechnology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研究性論文。此外,積極參與科研合作和交叉,開發太陽能燃料催化劑,實現高效的H2O分解、CO2還原,在Nature, Science等期刊上發表了署名合作論文。

史大林(天文和地學領域)

1977年出生 福建福州人 廈門大學

個人履歷

1996-2000 廈門大學學士;

2001-2003 香港科技大學碩士;

2003-2005 加州大學濱河分校碩士;

2006-2011 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博士後;

2011至今,廈門大學教授。

個人介紹

廈門大學特聘教授、博導,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首席科學家,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副院長。2011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科學博士學位。獲首批「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入選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

研究方向為海洋生物地球化學與全球變化,致力於研究痕量金屬在碳、氮、磷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的作用,海洋浮遊植物對全球變化的生理生態響應及其機理,和重金屬和有機汙染物的海洋生態毒理效應及機制。在海洋酸化對浮遊植物的影響及其生物地球化學效應這一重大科學前沿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性的工作,取得了若干重要創新性成果。

陳興(化學新材料領域)

1980年出生 福建龍巖人 北京大學

個人履歷

1998以前 龍巖一中;

1998-2002 清華大學學士;

2002-2007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

2007-2010 哈佛大學博士後;

2010至今,北京大學助理教授、教授。

個人簡介

陳星是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院長,兼任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高級研究員、北京大學合成與功能生物分子中心研究員。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等。獲得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美國化學會David Gin New Investigator Award、國際糖複合物組織Young Glycoscientist Award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之化學科學獎等。

他的研究方向為化學糖生物學和生物納米技術,以化學與生命科學的交叉融合為分析、理解和操控生物學過程開闢了一條全新的研究途徑。致力於綜合運用化學方法、生物手段和納米技術,研究糖基化的生物學功能及其在代謝疾病及其心血管併發症中的作用。

「科學探索獎」是什麼

「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等十幾位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的公益性獎項。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

今年,在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13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和100多位發達國家的院士參與,充分體現了科學界前輩幫助青年人的殷殷之心。

來源:科學探索獎官網

編輯:洋溢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7位教師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科學探索獎」是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一個公益性獎項。作為國內首個由網際網路企業設立的科技公益項目,「科學探索獎」於2018年由馬化騰攜手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
  • 「科學探索獎」1.5億元重獎50位科學家!南科院陳求穩研究員入選
    「科學探索獎」1.5億元重獎50位科學家!2020年9月25日,啟動資金高達10億元的「科學探索獎」正式公布第二屆獲獎名單,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他們將在未來5年各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獎勵,用於自由開展科學探索研究。南京水科院陳求穩研究員入選。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劉江來教授榮獲2019年「科學探索獎」
    近日,經過四個多月的評審,2019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向社會公布。50位獲獎人經過層層選拔,最終從千餘名申報人中脫穎而出,每位獲獎人將在未來5年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人民幣獎金。祝賀物理與天文學院劉江來教授獲此殊榮。
  • 我校95屆校友陳興榮獲「科學探索獎」
    陳興個人履歷:1995年7月龍巖僑中畢業;1998年7月 龍巖一中畢業;2002 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2002-2007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博士學位;2007-2010 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2010  加入北京大學;2016年晉升為長聘正教授,研究方向為化學糖生物學;2020年獲國家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 三位同濟科學家獲全國創新爭先獎
    三位同濟科學家獲全國創新爭先獎 2020-06-02 0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位科學家獲頒2018年度邵逸夫獎
    中新社香港9月26日電 (記者 曾平)2018年度邵逸夫獎頒獎禮26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三位科學家分別獲頒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以及數學科學獎,每項獎金120萬美元。9月26日晚,2018年度邵逸夫獎頒獎禮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三位科學家分別獲頒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以及數學科學獎,每項獎金120萬美元。
  • 燕山大學田永君獲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 —新聞—科學網
    5月30日,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在北京會議中心揭曉,燕山大學教授田永君榮獲陳嘉庚技術科學獎,獲獎項目為《比天然金剛石更硬人工材料的合成
  • 河海大學2本科校友榮獲科學探索獎,人數僅次復旦浙大
    科學探索獎由騰訊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科學探索獎是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堪稱民間版的傑青,2020名單正式出爐,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300萬(五年)人民幣獎金可自由支配。
  • 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首次在武漢頒獎,13位國內外科學家獲獎
    由50位青年科學家共同發起的「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青年科學家聯盟」正式啟動2020(第五屆)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頒獎典禮暨高峰論壇在武漢隆重召開。青年科學家成為主角,可以說是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最大的特點之一。據統計,截至目前,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已經成功舉辦五屆,共計66位中外科學家憑藉其在生命醫學領域的突出成就和卓越貢獻獲獎,其中有50位青年學者,他們是我國生命醫學事業的中堅力量,也是中國生命醫學蓬勃發展的希望。
  • 剛剛,今年諾獎首發頒給C肝病毒捕手!英美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
    今年的諾貝爾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他們在對抗血源性肝炎方面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血源性肝炎是全球重大的健康問題,導致全世界人們患上肝硬化和肝癌。 在 1993 年,他與布拉德利獲得了羅伯特 · 科赫獎。1992 年,他與他的團隊成員同獲美國血庫協會卡爾 · 蘭德斯泰納紀念獎。他還獲得了 1994 年美國胃腸病協會威廉 · 博蒙特獎。2013 年獲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但霍頓拒絕領獎,因為兩位同事沒能一起獲獎。
  •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獲費薩爾國王科學獎
    記者剛從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獲悉:當地時間1月9號,北生所所長王曉東博士獲得沙烏地阿拉伯王室設立的費薩爾國王科學獎(King Faisal Prize),成為第五位獲此殊榮的華裔科學家。該獎旨在獎勵王曉東在人類細胞線粒體凋亡通路和細胞程序性壞死的生物化學及其生理學方面的發現,獎勵包括20萬美金獎金和一枚200克24K金質獎章。費薩爾國王基金會成立於1976年,是為了紀念費薩爾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而由其子女建立。
  • 他在科研的「無人區」探索行星科學
    編者按2020年9月25日,「科學探索獎」正式公布第二屆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副院長魏勇研究員與陳玲玲、王二濤、李昂、劉倩、王立平、周斌等多位國科大博士生導師獲此殊榮。
  • 美媒:五名華裔入圍美國布拉瓦尼克國家青年科學家獎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當地時間18日,紐約科學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和布拉瓦尼克家族基金會(The Blavatnik Family Foundation)公布2020年度布拉瓦尼克國家青年科學家獎
  • 剛剛,今年諾獎首發頒給C肝病毒捕手!英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今年的諾貝爾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他們在對抗血源性肝炎方面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血源性肝炎是全球重大的健康問題,導致全世界人們患上肝硬化和肝癌。C型肝炎病毒是導致肝癌的兩大元兇之一。在 1993 年,他與布拉德利獲得了羅伯特 · 科赫獎。1992 年,他與他的團隊成員同獲美國血庫協會卡爾 · 蘭德斯泰納紀念獎。他還獲得了 1994 年美國胃腸病協會威廉 · 博蒙特獎。2013 年獲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但霍頓拒絕領獎,因為兩位同事沒能一起獲獎。
  • 2019年「科學突破獎」揭曉 兩位華人科學家獲獎-中新網
    2019年「科學突破獎」揭曉 兩位華人科學家獲獎 2018-10-18 13:02:17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星光下的追夢者」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正在召喚你
    「匯聚天下英才·共創美好未來」,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將於10月18日再次在溫州舉辦!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發起、聯合主辦的面向全球青年高層次人才的活動,青年峰會是近年來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科學盛會之一。
  • 關於開展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6號樓附件1:《關於開展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工作的通知》附件2:《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提名表》附件3:《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候選團隊提名表》附件4:《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表》
  • 北京同仁醫院李仕明副教授獲2020年北京市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近日,2020年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正式批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李仕明副教授獲得資助。北京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設立於2018年,旨在鼓勵北京地區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青年學者,立足科學前沿,開展實質性國際合作,培養造就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項目資助期限為3年,資助經費100萬/項。
  • 訪中科院的三位科學家們
    每當老師問起同學們長大後想要做什麼時,總會有同學站起來回答說想要成為一名科學家。而在10月8日這一天,幾位寧波小記者們在寧波幫博物館,就有幸採訪到了從北京遠道而來的吳大勇、叢歡、王萌三位中科院的科學家們。
  •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昨在溫州開幕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是中國科協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發起、聯合主辦的面向全球青年高層次人才的活動,每年舉辦一次。本屆峰會是繼去年首屆以來的第二屆。  站在高樓,仰望溫州的星空,甌越大地,科學之光璀璨閃耀。第二屆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此開幕。  在這幾天時間裡,智者名流,青年才俊濟濟一堂,仰望星空,探索人類浩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