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科院的三位科學家們

2020-12-24 騰訊網

每當老師問起同學們長大後想要做什麼時,總會有同學站起來回答說想要成為一名科學家。而在10月8日這一天,幾位寧波小記者們在寧波幫博物館,就有幸採訪到了從北京遠道而來的吳大勇、叢歡、王萌三位中科院的科學家們

神秘的科學家們,平常到底在做哪些研究、業餘時間都會做些什麼呢?在與科學家交流的過程中,有小記者提到了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科學」到底是什麼?面對小記者們的疑惑,吳大勇叔叔說,科學所包含的範疇非常廣泛,它可以是一種探索未知的過程,也可以是一道求證公式,是我們人類用來認識世界的工具,也是人類發展的基石。科學本身就是一顆被塵埃所掩蓋的寶石,而科學家正是來尋找與發現寶石的人。

當小記者們與三位科學家叔叔聊到,自己和許多同學的夢想就是長大後要成為一名科學家,那麼現在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呢?吳大勇叔叔的回答令大家很意外,他說:「如果想要成為科學家,那麼第一件事兒就是學好語文。因為中文是世界上最複雜,最美的語言。在以後的學習工作與交流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讓別人了解你,而你又是怎樣去理解別人。認識他人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我們的語言,如果你無法做到這一點,又怎能通過科學去認識世界呢?」王萌叔叔補充說,想要成為科學家,其實還有一條,那就是同學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同學們有毅力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科學家。

後來的話題比較輕鬆有趣,小記者們和三位叔叔聊起了小時候的夢想。吳大勇叔叔說,他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海軍軍官,因為小時候看過許多關於海戰的戰爭片,就一直有願望想要成為海軍,能夠保家衛國;叢歡叔叔說,他小時候的夢想是做一名老師,總想把自己的知識傳遞給別人,而現在做科學家,也有機會把自己的知識傳遞給他人,也基本算是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王萌叔叔說自己小時候的願望是做一名太空人,這樣便有機會遨遊太空了。

通過長時間的採訪交流,小記者們原本緊張的心情漸漸輕鬆下來,原來看似遙遠而神秘的科學家們,並沒有同學們想像中的刻板和嚴肅,也沒有長篇大論的枯燥理論。他們工作時嚴謹,生活中卻幽默風趣。在採訪即將結束時,小記者們還沒來得及提出想要和三位科學家叔叔們合影和索要籤名,而此時三位科學家們早已經搶先一步,提出想要跟小記者們合影,同時還讓小記者們在筆記本上簽名哦!

小編的話:

寶劍鋒從磨礪出!採訪前2小時,同學們已經在現場進行布置和彩排;採訪結束後,同學們送走被訪對象,馬上投入到稿件創作當中……

作者:張晉淮、孫麒棟、徐荍瑋、毛屹寧

指導老師:朱千一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幼兒園舉辦科技節暨兒童節系列活動,打造小科學家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6月1日,中國科學院幼兒園舉辦了第七屆科技節暨「六一」兒童節線上活動,中科院幼兒園二十餘所分園的六千餘個家庭參與其中。「嫦娥四號」是怎麼著陸月背的?氦氣為什麼會有「脆化」魔法?中科院幼兒園為孩子們打造了「空中電臺」雲科學互動節目,邀請來自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及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以及參與一線抗疫工作的醫護工作者們,與學齡前兒童探索科學世界的奧秘。記者了解到,中科院幼兒園還在疫情期間為孩子們開展了「雲上幼兒園」系列活動。
  • 39歲女科學家顏寧落選中科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昨天(28日)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61名中科院院士和16名外籍院士當選。原來157名院士候選人中最受矚目的39歲女科學家顏寧最終落選。新當選的61名中科院院士中,男性58人,女性3人,最年輕的46歲,年齡最大的67歲,60歲及以下的佔到九成以上,年齡段明星趨於年輕。
  • B站聯合中科院舉辦「科學全知道」 直播活動 UP主與科學家跨界交流
    B站聯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深圳先進院、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格致論道講壇四所於今明兩日,舉辦線上直播活動——"科學全知道",為觀眾帶來一場科普盛宴。據悉,受疫情影響,本次的公眾科學日是中國科學院首次採取純線上直播形式。截至目前,B站的「嗶哩嗶哩直播」 、「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直播間已不間斷直播5小時,吸引諸多網友前來「圍觀」。
  • 做學術不建議報考中科院,用數據來感受親歷者們的金玉良言!
    親歷者們的金玉良言優秀本科生為何不報考中科院?這是一個偽命題嗎?其實在親歷者們的金玉良言中,不僅僅是就業這類問題,而且中科院並不適合做學術,而是偏重於應用項目的開發。,中國國內一共有2163位學者入選,然而規模龐大的中科院才有289名學者入選,其他大部分的學者都來自高校,清華大學擁有143人,北京大學擁有107人,對比中科院遍布全國上百家研究所,也變相地說明了中科院的基礎科研學術水平並不高!
  • 前中科院科學家:離開了中科院,我的工資漲了10倍
    近期," 中科院合肥研究所 90 多人集體離職 " 吸引了不少媒體的關注,在我們影響力。中科院應該是待遇高。條件好的」高大上「工作地點,而科學工作者們也是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小楠就是一名曾經在中科院任職的研究員,她告訴記者「我不擅長寫論文,而越是沒論文發表,就越申請不到科研項目,離副研究員的職稱也就越來越遠,所以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惡性循環。」不甘心就這樣落寞的小楠決定,離開中科院,到更務實的企業去工作。現在的小楠在一家知名的跨國企業工作,她對她的新工作很滿意。
  • 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 揭秘中科院真實收入
    眾所周知,近日,中科院有多人集體離職了,引起了廣泛關注!有工作人員透露這90多名科研人員被挖走的。然而,大家就比較關心中科院的工資,你知道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嗎?據說,中科院的福利不錯的,年薪也是挺高的。
  • 中科院科學家發現精子發育過程中蛋白質翻譯激活的重要機制—新聞...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簡稱「分子細胞中心」)劉默芳研究組與國內外多家實驗室合作,發現精子細胞內的PIWI/piRNA複合體可作為蛋白質生產的調控「機器」,激活小鼠精子細胞中蛋白質的翻譯,保障功能性精子的生成。該研究揭示了精子細胞中翻譯和蛋白質合成的新調控機制,為精子形成障礙及相關男性不育症的診斷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技術。
  • 大腦科學領域現重大突破 三位科學家發現腦中GPS
    一個「問題」,困擾了哲學家和科學家好幾個世紀  大腦功能問題,已經困擾了哲學家和科學家很長時間。18世紀,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1724—1804)堅信,一些心智能力獨立於經驗自然存在,他堅信,對空間的感知是一種天賦。
  • 中科院物理所講述:李四光一門三院士「無悔的選擇」
    人民網北京5月20日電(趙竹青)根據院直屬機關黨委、北京分院分黨組有關工作要求和物理所黨委部署,中科院物理所超導黨支部14日上午開展了「誦讀科學經典、弘揚科學精神」主題黨日活動。通過科學家故事,讓參與者深刻體會老一輩科學家愛國奉獻、執著創新、協同育人的寶貴精神。
  • 三位科學家獲頒2018年度邵逸夫獎
    中新社香港9月26日電 (記者 曾平)2018年度邵逸夫獎頒獎禮26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三位科學家分別獲頒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以及數學科學獎,每項獎金120萬美元。9月26日晚,2018年度邵逸夫獎頒獎禮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三位科學家分別獲頒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以及數學科學獎,每項獎金120萬美元。
  • 「進」中科院實驗室探秘病毒!「雲遊」中科院今天出發
    今天上午,中國科學院第十六屆公眾科學日活動開啟大幕,今明兩天,中科院121個院屬科研單位通過線上形式,將為大家帶來一份豐盛的科學大餐。上午9點後,各科研院所的直播活動陸續開始。進入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直播間,畫面一下子將大家帶到了美麗的雪域高原——拉薩。這裡是青藏高原所的高原研究基地。研究人員帶著大家邊走邊看邊講解。
  • 中科院科學節上的溫情故事:研究員爸爸自學為女兒造出智慧機器人
    現在的子母機器人「瓦力三號」已是第三個版本。可別小看這個小小的「瓦力」,它身上有很多的高科技,可以實現智能對話、腦波感應、實時視頻、遠程控制等功能,甚至可以從中分離出另一個小機器人進行操控。王元卓在現場分享了一段兩個女兒與「瓦力」的日常生活視頻,引起了現場觀眾的興趣。
  • 中科院科創中心(北京分院)協作三片召開2020年度工作啟動會
    中科院科創中心(北京分院)協作三片召開2020年度工作啟動會 2020-05-26 物理研究所 2020年度工作啟動會在片長單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召開。
  • 中科院行管局教育扶貧:有愛才有一切
    經常會有小朋友來這裡好奇地點一下按鈕,聽一聽,雖然播放的科學家介紹他們似懂非懂,但是科學的種子已在他們心中悄悄萌芽。 內蒙古庫倫旗和貴州水城縣是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定點幫扶的國家級貧困縣。
  • 700科學家甘為中學生當人梯(守望)
    當年,他尋求中科院科普領導小組的幫助,倡議並聯合60位著名科學家,於1999年發起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  20年來,先後有721位導師和5萬多名中學生參加俱樂部的科研活動,其中約2300人次走進178個科研團隊及國家重點實驗室參加「科研實踐」進所活動。
  • 當年的神七副總指有了新身份,陰和俊履新中科院黨組副書記
    比如現任遼寧省副省長的盧柯是中科院院士、材料科學專家;再比如海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彭金輝是工程院院士、有色金屬冶金專家。 另外,今年從科技部副部長崗位上空降到廣東任副省長的王曦,也是位專家型官員。王曦是中科院院士,長期致力於載能離子束與固體相互作用物理現象研究。
  • 中科院與華為工作會談:繼續緊密合作探索科技前沿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中科院)獲悉,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近日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CEO任正非舉行工作會談時表示,中科院與華為公司有著廣泛深厚的合作基礎,已經開展了多層次、寬領域的務實合作,並產出了有顯示度的成果,希望雙方繼續緊密合作,探索科技前沿。
  • 中科院的一天,帶著疑問,帶領大家來到中科院智慧科技館
    帶著這些疑問帶領大家來到中科院智慧科技館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我國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並形成了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的研發基地我國首枚通用CPU晶片也誕生在這裡在中科院我們還可以了解到很多新知識)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院心理所、中科院幼兒園等知名機構,專門為青少年設計的創新實驗室,教具。
  • 並非中科院不愛才
    而有部分網友說:中科院院士評選方法需要改改了,顏寧這樣出色的科學家都選不上院士,還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女士也不是院士,如果不是評選機制有問題,為什麼最優秀的科學家都選不上院士?顏寧為什麼落選院士,是不是院士評選方法存在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如何評選,以及它的由來?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 中科院為什麼要成立哲學研究所
    原標題:中科院為什麼要成立哲學研究所9月24日,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哲學所」)揭牌儀式上,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蒲慕明院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研究員給自己的研究生出了一個題目,驗證一個學術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