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為什麼要成立哲學研究所

2020-12-28 央廣網

原標題:中科院為什麼要成立哲學研究所

9月24日,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哲學所」)揭牌儀式上,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蒲慕明院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研究員給自己的研究生出了一個題目,驗證一個學術假說。這位研究生進行了兩組嚴謹的實驗,卻沒有得到假說預測的結果。他和他的導師都有點沮喪,認為結果是失敗的。導師還表示,如果第三組實驗也沒有得到預測結果,那麼就給學生換一個課題。

「這怎麼能說是失敗呢?這應該是成功的。這只能說明這對師生都缺乏科學哲學修養。」蒲慕明說:「科學哲學普遍接受的一個觀點是,科學假說存在的意義不是為了給實驗來證實的,而是給實驗反駁的。科學實驗的目的不是要驗證假說,而是要推翻或者修正假說,從假說、到反駁、到新假說的出現,這才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研究的過程。我認為這對師生要做的不是換一個題目,而是沿著這個方向更深入地做下去。」

這個例子,或許能夠解答中國科學院成立哲學研究所的初衷。

回顧歷史,中國科學院成立之初,是一個集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於一身的綜合性研究機構,並於1955年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1977年,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基礎上,正式組建中國社會科學院,而中國科學院則專注於自然科學的研究。時至今日,中國科學院的定位是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如今,中國科學院成立哲學研究所,是不是要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或高校哲學系進行同質競爭?中科院哲學研究所要研究什麼?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李樹深說:「中科院哲學所將以哲學家和科學家共同關切的重大問題為研究導向,致力於探討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和當代科技前沿中的哲學問題,以及與科技發展密切關聯的價值、文化和制度問題。」研究所下設5個研究中心,包括:邏輯學與數學哲學中心、物質科學哲學中心、生命科學哲學中心、智能與認知科學哲學中心,以及科學與價值研究中心。

中科院哲學所按照現代新型研究所的治理模式,設立戰略諮詢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所務委員會。戰略諮詢委員會名譽主任由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擔任,主任委員由李樹深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由量子物理學家孫昌璞院士擔任,副主任委員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哲學系胡志強教授擔任。

李樹深表示:「在中國科學院建立哲學研究所,從哲學的高度把握科技進步的大方向,提升中國的科技原創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賦予中國哲學界的新使命。當代基礎科學的前沿直接關聯著眾多重大的哲學問題。像物質之謎、宇宙之謎、生命之謎和意識之謎這類問題的澄清與解決,已經構成歷史上罕見的重大科學革命的契機,並且需要科學家與哲學家來攜手推進。當代的新技術變革,特別是信息技術、能源技術、生命技術、智能技術和空間技術的進展,正在重塑人類社會的產業結構和組織方式。當前我們國家正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如何突破科技創新的體制與機制障礙,同樣需要發揮哲學思想的引領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對中科院哲學所提出了幾點希望,第一點就是要「精準定位,密切圍繞當代科學的前沿和基礎問題開展研究」。他說,「特別是要結合物理學、生命科學、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最新進展,在宇宙、生命、意識的本質這些正醞釀革命性突破的問題上,開闢新的思維空間。」

白春禮表示:「中國的科學發展要實現階段性跨越,就必須緊扣科學前沿中的基本問題進行開拓和創新,而不能只是在已建立的概念體系和研究路徑上跟蹤國際上的工作。為此,科學家必須提升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其中哲學學習和哲學思維的訓練非常重要。」他說,從歷史的維度來看,哲學是科學之源。從科學發展的動力來看,哲學往往是革命性科學思想的助產士,「在科學革命階段,科學共同體需要建立新的範式,需要用新的概念之網來重新整理科學事實。而科學概念和思想的變革,有賴於科學家完成思維上的自我超越,這時候必然會涉及哲學上的爭論,必然會在哲學思想中尋求靈感。」從人類的知識系統來說,從人類探索自然真理的過程來說,科學和哲學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任何科學理論的內核,都帶有某些哲學預設。科學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哲學觀念上的變化,而哲學思想的變革也會為科學的洞見提供廣闊的思想空間。可以這樣來說,缺乏哲學的科學是盲目的,而缺乏科學的哲學是空洞的。正是科學和哲學的相互激蕩,使得人類的思想一次一次突破和超越自我,造就了人類文明的輝煌。」

目前,中科院哲學所正在凝聚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所的相關力量,搭建科學家與哲學家的協作對話平臺。白春禮說:「當前在國際環境包括科研環境處在激烈變動的時候,需要沉下心來,凝神定力,抓源頭、抓基礎,建立科學家與哲學家的聯盟,發揮科學與哲學的相互促進作用,矢志不渝、久久為功,形成一個新理論、新思想、新方法不斷湧現的科研環境,服務於國家和人民,為人類文明作出貢獻。」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在京舉行
    9月24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玉泉路校區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出席揭牌儀式並致辭。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副院長、黨組成員、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副院長高鴻鈞,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周琪等出席揭牌儀式。白春禮、張濤、李樹深、高鴻鈞共同為中科院哲學所揭牌。李樹深主持揭牌儀式。
  •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人字洞遺址科考工作站掛牌成立
    中新網合肥8月18日電 (趙強 俞傳喜)「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人字洞科考工作站暨科研科普基地」18日在安徽省繁昌縣掛牌成立,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鄧濤,安徽省文旅廳副廳長何長風,蕪湖市委常委、秘書長、宣傳部長張志宏共同為「人字洞科考工作站」和「科研科普基地」揭牌。
  • 考研進入中科院研究所是什麼水平?
    這個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中科院研究所是一個總稱,實際上中科院一共有12個分院,下面有10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不同,中科院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但不同研究所的科研實力相差巨大,最好的和最差的比二本和清華之間的差距還要大。
  • 中科院下屬研究所90餘人離職,為何驚動國務院?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中科院下屬研究所90餘人離職,為何驚動國務院?對此,中國科學院官網消息說,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7月21日,中國科學院官網發布消息稱,國務院辦公廳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赴合肥調研。
  • 2060年前要實現的碳中和 中科院成立專門機構來研究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董瑞豐)全國首家從事碳中和基礎研究的科研機構24日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成立,旨在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科學路徑和科技支撐。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曹軍驥說,新成立的碳中和研究中心將通過建制化的科研隊伍,聯合中科院內外相關單位,預估2030年和2060年我國及全球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碳中和最優路徑,評估可能的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
  • 中科院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人事處:被挖走的
    國務院辦公廳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赴合肥調研據中科院官網消息,為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聽取中科院有關情況匯報,並要求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中科院等單位成立專項工作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就其下屬研究所職工離職事件展開深入調研。
  • 濱州醫學院全面對接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煙臺項目研發
    12月30日,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李佳、上海藥物研究所副所長高召兵、上海藥物研究所煙臺分所所長李亞平、上海藥物研究所科研條件處副處長(主持工作)張娟、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內合作處副處長張婧一行6人在煙臺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勇軍和副局長劉忠彥的陪同下來到濱州醫學院訪問交流。
  • 楊維俊與阿特斯集團蘇州國巽新投公司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等...
    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殿俊,副市長於永梅,市委秘書長楊喜軍,市直相關部門、山丹縣主要負責同志,阿特斯集團、蘇州國巽新投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參加。相關縣區和部門要進一步加強聯繫溝通,深化務實合作,強化服務保障,以更加優惠的政策、更加優質的服務,力促項目早日開工建設,早日竣工投產。
  • 中國夢·黃河情|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選址濟南先行區全解析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就是引進院所之一,在濟南設立了中科核技術研究院作為濟南分部。為什麼會選擇在濟南落地?閃電新聞記者將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解析。馬波是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根據他的介紹,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派出了一定數量的工作人員,需要不定期往返於濟南和北京,同時兼顧兩地工作。濟南在交通上有優勢,從北京出發,乘坐高鐵到濟南西站,最快只需要1小時30分鐘左右,對於需要頻繁往返於兩地的同事來說,減少了浪費在路上的時間,也有助於提高效率。
  • 【新華網】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整建制遷入懷柔科學城
    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位於懷柔科學城中心區南部,建築面積約10.8萬平方米。該研究所是北京市和中科院聯合共建的新型科研組織,於2012年開始籌建,並在2018年被納入北京市支持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名單。
  • 國家核電(上海核工院)與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2021年1月12日,國家核電(上海核工院)黨委書記、董事長盧洪早帶隊赴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應物所」)交流,就先進燃料研發、核技術應用等合作進行會談,並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啟用
    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正式啟用,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率先進入科研狀態,物理所5個研究組、近150名科研人員入駐開展科研工作,年底將超過200名。當天,「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凝聚態物理卓越創新中心」掛牌,「北京物科儀器研發中心」揭牌。
  • 三個研究所解散!數百人離職!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到底經歷了什麼?
    7月15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層幹部證實,近期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已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此事已經引起了領導的注意,目前正在調查離職風波背後的原因。此次辭職的90餘名科研人員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在中科院系統內和社會均引起了廣泛關注。
  •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公布擬錄取名單,一個比一個牛,清華學生也落榜
    ,今天我們來看看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擬錄取名單,我們來看看我國頂尖的科研院校的競爭是多麼恐怖。這些考生都是來自於國內211、985大學的學生,其中有一個還是來自於英國牛津大學,牛津大學是世界頂尖高校,他們實力也是大家所公認的,牛津大學的本科畢業生願意來中科院攻讀碩士研究生,也是對於我國科研實力的一種認可,只有實力變強過後,別人才願意過來就讀。
  • 中科院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傳遞了什麼信號?
    90多名博士集體從中科院核研究所集體離職,不僅是「挺可惜」這麼簡單,也不僅僅是一次停留在輿論場的風暴,而是一個切切實實的極其危險的信號。中科院旗下有眾多科研院所,位於合肥市蜀山區科學島的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簡稱合肥研究院)是其中之一。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簡稱核所)是合肥研究院旗下研究機構。
  • 李榮燦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調研時表示:蘭州全力支持建設西部...
    原標題:李榮燦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調研時表示蘭州全力支持建設西部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國甘肅網1月22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郭蘭英)1月21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榮燦前往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百度成立量子計算研究所 巨頭爭搶賽道
    3月8日,百度宣布成立量子計算研究所,開展量子計算軟體和信息技術應用業務研究。雪梨科技大學量子軟體和信息中心創辦主任段潤堯教授出任百度量子計算研究所所長,直接向百度總裁張亞勤匯報。     谷歌早在2013年,便購入超級量子計算機,與NASA成立量子人工智慧實驗室。3月6日有消息稱,谷歌量子人工智慧實驗室宣布Bristlecone(英文直譯是狐尾松)量子處理器的問世,這一處理器「為打造更大型的量子計算機提供更具說服力的原理證明」。
  • 中科院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國務院介入!
    中科院合肥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一事,近期引起廣泛關注,雖然真正的原因還未公開化,但是據離職者統一反饋,幾乎都存在著對待遇不滿的現象。據中科院離職人員反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是「唯論文」式的晉升模式。
  • 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李舟InfoMat:一種可穿戴的轉盤式...
    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李舟研究員的科研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樊瑜波教授團隊合作,在本文第一作者為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博士生蔣東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歐陽涵博士和石波璟特聘副研究員;通訊作者為樊瑜波教授和李舟研究員。
  • 中科院為何要集全院之力打造國科大,只因中科大在安徽不在北京?
    但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成立還是讓人疑惑,為何中科院不繼續扶持貴為C9高校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而是集全院之力重新打造一所中國科學院大學?1958年9月,依託中國科學院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由時任中科院院長郭沫若兼任校長。中科院採取「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辦學方針,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等頂尖科學家都在中科大任教,師資盛況堪比今日的中國科學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