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中科院合肥研究所 90 多人集體離職 " 吸引了不少媒體的關注,在我們影響力。中科院應該是待遇高。條件好的」高大上「工作地點,而科學工作者們也是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
雖然這離職的90人為何離職還不得而知,但 " 因不滿而出走 " 這樣的言論也依然在坊間流傳。
不管研究成果,寫不出論文就別想晉升
研究所與大學類似,研究所的職業發展是: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其中副研究員相當於大學中的副教授。而研究員相當於大學裡的教授。但是有一點不同的是,在大學,大學老師上課也計入工作量,對於職稱晉級有很大幫助。
而在研究所,只看你的論文,不少研究所中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論文就是你的工作記錄。"
小楠就是一名曾經在中科院任職的研究員,她告訴記者「我不擅長寫論文,而越是沒論文發表,就越申請不到科研項目,離副研究員的職稱也就越來越遠,所以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惡性循環。」
不甘心就這樣落寞的小楠決定,離開中科院,到更務實的企業去工作。現在的小楠在一家知名的跨國企業工作,她對她的新工作很滿意。「現在我做工程項目,比之前科研項目更可控,只要有新的產品出來,公司就會給我晉級。薪水更是比曾經高好幾倍。」
而對於一些網傳的所謂中科院的隱藏福利比如分房,享受北京戶口,孩子高考加分。小楠表示,自己當初職位太低,根本沒機會去想這些。
為了家庭,逃離了中國
範黎曾經在中科院工作了11年,同樣是因為不擅長寫論文,他根本沒希望能晉升。
「我每月能領9000元薪水,拋去每月房租,連日常開銷都不太夠,別說是寄錢給家裡了。」至於在北京買房,範黎想都不敢想。
一次機會,他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去了外國學習,在哪裡他接觸到了非常適合她的,年薪將近100萬人民幣的工作。「非常好笑,我當時申請出國時,合同裡明確強調,未來必須回國。但是我真的不想回去了。」比在國內高了近10倍的薪水,不得不讓他動心。
現在範黎將妻子兒子接到了國外,還向中科院繳納了違約金。對這樣的生活,他非常滿意,畢竟工資高了,向要養家餬口不困難了,據了解,他已經在美國買了房子,準備長期在海外工作。
在外界人看來,在中科院工作為國家進步做貢獻,是一件偉大而自豪的事情。但是作為局內人的一些研究員,卻深受其苦,想從中脫離出來。這邊是年薪十萬,而另一邊年薪百萬,換成是你,你會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