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科學家甘為中學生當人梯(守望)

2021-01-09 人民網

  圖①: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朱毅麟研究員(左二)和俱樂部學員交流。
  圖②: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立偉教授(右一)在作《「黑暗之眼——把黑夜變成白天」》報告之後,與俱樂部學員交流。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供圖
  圖③:7月8日,本報報導《「讓科學之樹枝繁葉茂」》版樣。

  編者按:7月8日,本報「講述·一輩子一件事」欄目刊發《「讓科學之樹枝繁葉茂」》,文中提到:原北京天文臺臺長王綬琯院士曾在1997年發問:「那些當年被寄予厚望的少年,有多少走上了科學的道路?作為前輩的我們這一代人,反躬自問,是否也有失職之處?」當年,他尋求中科院科普領導小組的幫助,倡議並聯合60位著名科學家,於1999年發起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

  20年來,先後有721位導師和5萬多名中學生參加俱樂部的科研活動,其中約2300人次走進178個科研團隊及國家重點實驗室參加「科研實踐」進所活動。俱樂部早期會員洪暐哲、臧充之等已成為國際科學前沿領軍人物;不少年輕人步入社會後在不同領域感受到俱樂部的影響……

  本報記者走進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獨家採訪發起倡議的科學家、俱樂部工作人員及從俱樂部走出的學生,感受老一輩科學家的家國情懷,傾聽科技少年的成長經歷,把脈科技創新的發展趨勢,以期促進青少年科技人才的發現與培養。

      

  「昌老師的實驗室改變了我的人生走向。」7月13日上午,在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以下簡稱俱樂部)老會員學術論壇上,洪暐哲和新會員傾心交流:從就讀清華大學生物系,到任教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這位青年的生活與生物科技緊緊地連在一起。此前的他,喜歡搗鼓無線電、愛好機械製作,認為生物學「儘是些花花草草」。而2000年的暑假,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昌增益的實驗室,洪暐哲見到一個多彩的生物世界,興趣一下子就被觸發了……

  「應該有一個組織,給熱愛科學的青少年們鋪路搭橋」

  1997年,原北京天文臺臺長、時年74歲的王綬琯院士致信時任北京市科協青少年工作部部長的周琳,表示他在科普活動中接觸過的許多優秀學生,後來都無聲無息了……「青少年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的關鍵期,應該有一個組織,給熱愛科學的青少年們鋪路搭橋。」

  這種想法,源自王院士年輕時的一段經歷:1949年,懷著童年時對天文的熱愛,他提筆給倫敦大學天文臺臺長格裡高利寫信,同他討論天體物理學。隔年,格裡高利接收王綬琯進入倫敦大學天文臺工作……

  「就是因為年輕時遇到了幾雙科學領域的『大手』,我才有幸走進天文科學的殿堂。我們能為這些喜愛科學的小娃娃做些什麼?」這個念頭一直縈繞在王綬琯的心頭。

  1998年初夏,中科院黨組原副書記兼科普領導小組組長郭傳傑接到王綬琯的電話:「老先生說:我起草一個成立俱樂部的倡議,先籤上名,然後請你再約些科學家一起支持……」郭傳傑說,兩天後他便收到了倡議書;他籤名後,送給路甬祥、王大珩、白春禮等科學家,他們籤過名,再請學部辦、科普辦聯繫更多的科學家……如今,當年籤名的紙張已泛黃,但61位科學家的籤名仍然清晰,其中有院士45人,「兩彈一星」科學家5人。

  1999年6月12日,俱樂部啟動儀式在北京四中禮堂舉行,王綬琯、錢文藻、季延壽等科學家一起回答學生提問;一間不大的多功能廳裡擠進了100多名學生,兩臺櫃式空調機開到最低溫度,房間裡仍悶熱難耐……時任四中副校長劉長銘回憶道:「從科學實驗到科普活動,學生們提問完全不受約束,我真擔心孩子們和老先生們熱壞了……」

  「積年累月,培養的效果還是可觀的,我們沒有理由不盡力」

  「在酸性礦山排水環境中到底有哪些未發掘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對酸性礦山排水中的鐵硫代謝有何作用?」……盛夏午後,中科院凝聚態物理綜合樓報告廳,北京八中學生劉羽騏走上講臺,作了題為「酸性礦山排水中特殊微生物的發掘」的開題報告。

  劉羽騏對生物興趣濃厚,學校的生物實驗課已讓她覺得不過癮。「俱樂部的科研實踐活動會佔用時間,但不會作為高考加分的因素。」劉羽騏說,「可我就是喜歡!」

  劉羽騏興衝衝走進實驗室的第一周,就犯了難:「一來就要讀文獻,太枯燥。」隨後,她又有了新發現:「我經常在實驗室待到晚上10點多,那時還有很多老師沒走。」她漸漸明白:通宵達旦,是科研人員的常態。

  培養皿很容易被黴菌汙染,多次重複實驗是家常便飯。「我國在研究克隆獼猴時,為了優化體細胞核移植技術中的一個流程,科研人員練習了整整3年。」劉羽騏說:「這個故事激勵了我,科學不能抱僥倖心理,要嚴謹。」

  「『俱樂部』,關鍵在『樂』。這並非孩童嬉戲之樂,而是青少年體驗科研團隊實踐、自由發展志趣之樂。」退休後擔任俱樂部秘書長的周琳說。

  從俱樂部裡走出來的少年,有的未必最終從事科研,但這些歷練卻會讓他們受益終生。就讀新聞專業的張成美就是一例。「嚴細深實的科研態度,在任何領域都是至關重要的。」

  張成美說,印象最深的是10年前和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的老師們去內蒙古錫林浩特大草原做野外考察。「路的盡頭是草,草的盡頭是天。我們住的簡易平房,是當時目之所及的唯一建築,蟲子經常從房頂掉下來……」他們要考察野外布氏田鼠,研究基因表達與繁殖的相關性。「了解一個洞穴裡的整個族群,要耐心等待每隻田鼠上鉤,每一年的數據獨一無二,很多人多年才有所進展……」張成美說。

  王綬琯感到很欣慰:「積年累月,培養的效果還是可觀的,我們沒有理由不盡力。」

  「你們變成『大手』後,要幫一把『小手』們,讓他們少走些彎路」

  「我們的問題是不是很幼稚?」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堅定地回答:「沒有一個問題是幼稚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則勉勵孩子們:「做學問,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臧充之是俱樂部的首屆會長,0001號的會員卡珍藏至今;與兩位諾獎得主見面的情景讓他記憶猶新。「俱樂部讓我永葆一顆純真的心。」如今,在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實驗室裡,他正將這份純真帶給更多的學生……

  為了給「小手」找到合適的「大手」,俱樂部成立初期,王綬琯和俱樂部副秘書長李寶泉、周琳走遍國家重點實驗室,尋找合適的項目和導師。隨後,王乃彥、匡廷雲等一批批科學家先後加入俱樂部。哪怕工作再忙,他們都會騰挪時間,趕來跟孩子們見面……

  與此同時,還有更多的「大手」呵護著「小手」的成長;俱樂部經歷過不少插曲。1999年底,人大附中12名學生參與了中科院人類基因組研究計劃。期末考試臨近,實驗不能中斷,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決定:「幾名學生不用上課了,期末考試也免了!」5個月後,科研論文在頂級科學雜誌《自然》上順利刊發。雖然缺課,這些學生的成績仍保持在年級前50名。「長遠看,課業學習和科研實踐並不矛盾。為這些有能力、有熱情的孩子創造條件,對國家培養人才大有裨益。」劉彭芝說。

  「你們變成『大手』後,要幫一把『小手』們,讓他們少走些彎路。」王綬琯總和老會員說。

  2015年,31歲的俱樂部早期會員叢歡作為中科院理化所最年輕的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開始了全新的科研生涯。如今,他還在理化所的實驗室裡,帶著他作為俱樂部科研導師帶的第三位學生……後來者不斷加入,探路者仍在堅守。20年前剛參加俱樂部活動時,範克科大學畢業不久,是一位深受學生喜愛的生物老師。2016年,他出任人大附中通州校區副校長,可沒過多久,他就要求幹回老本行,「俱樂部的教育是純粹的教育,更加本真,更加有意義。」

  「科學家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給了我們不停步的動力。」退休後的20年,周琳一直為俱樂部而奔走。20年,孩子們在成長,科學家們漸漸老去。目前,61位科學家中已有23人先後離開了我們。被譽為「科學啟明星」的王綬琯院士已經96歲,躺在病榻上,他無限感慨:「我總是忘記自己已經這麼老了,時間不夠用,還有很多事沒幹呢……」

      

  記者手記

  科學啟明星光耀未來

  這是一次頗為困難的採訪。俱樂部的一些老科學家已去世,一些因為身體原因無法接受採訪;俱樂部的老師非常低調,不願談及個人付出與貢獻;一線科研人員工作繁忙,採訪只能零敲碎打地進行,有的埋頭科研,幾乎與外界隔絕,採訪更無從談起……

  是什麼讓這樣一群科學家,在業已繁重的科研壓力下,為培養科技後備人才傾盡心血、矢志不渝?

  源自他們的遠見卓識。「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科學家們始終將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緊密聯繫,不僅在各自領域做出卓越貢獻,還為科技人才培養殫精竭慮。而後者的意義,不僅在於當下,更在於未來。

  源自他們的高尚情懷。「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老一輩科學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寬廣胸懷,為有志於科學的青少年鋪路搭橋。這種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是新時代更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十載光陰荏苒,創新引領未來。讓我們對那些眼中有光、心中有愛的老科學家致以深深的敬意!正如前輩所期待的那樣,一批青春少年已走上科學之路。讓我們對那些科學路上的年輕人抱有最大的希冀和祝福!期待有更多年輕人加入他們的行列,一棒接著一棒跑,合力託舉中國科技事業創新發展的美好未來……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17日 06 版)

(責編:李楓、呂騫)

相關焦點

  • 電影《守望》在潁上縣南照鎮開機
    1月6日,電影《守望》在潁上縣南照鎮舉行開機儀式。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燕少紅,潁上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孫悅,副縣長、南照鎮黨委書記沈紅,國家一級導演、《守望》總導演黎濤等出席開機儀式。縣直有關單位負責人,《守望》劇組創作團隊等參加儀式。
  • 科學家在紐西蘭,發現已經滅絕700年的鳥爪,仍然附有肌肉!
    人們一直在研究史前生物,部分生物還沒被人類發現便滅絕,人類只能通過化石研究它們,發現新化石的時候候,科學家們極為開心,比如人們第1次在西伯利亞發現了猛獁象的屍體,甚至還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把猛獁象復活,不過由於科技的限制,暫時放棄了復活史前生物的想法,生物滅絕有它的原因,然而在30年前考古學家發現已經滅絕700年鳥類,在這個骨化石上竟然附著肌肉。
  • 【守望】《守望先鋒》角色原型個人考據:莫伊拉
    簡介  莫伊拉·奧德萊恩,年齡:48歲  職業:基因科學家  行動基地:愛爾蘭,都伯林;伊拉克,綠洲城  隸屬:黑爪;(前)暗影守望成員  「科學會揭示真相。」  黑爪的科學家莫伊拉·奧德萊恩有著傑出的才華,但她的工作也引起了諸多爭議。
  • 此花花色豐富絢麗,猶如漫天繁星般璀璨奪目,寓意為守望愛情
    滿天星花語為:守望愛情、甘做配角的愛;心裡默默的愛著一個人,而被愛的人卻不知道,無論如何都希望她或他能夠幸福,就算得不到也將這份愛埋藏在心底其實為了你愛的人守望愛情也是一件很幸福的,畢竟那也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
  • 守望自然 意義非凡 ——《我們的徵途》為野保公益發聲
    (主持人在介紹野保顧問的背景資料)(守望自然首席科學家星巴擔任此節目的野保顧問)(此為獵豹,斑點為實心圓點,眼睛到嘴巴有一條黑色淚腺)(此為花豹,比獵豹強壯,犬齒長,把獵物拖到樹上防止食物被偷走)(簡稱)是由深圳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與深圳市守望自然野生動物保護發展研究中心合作成立的公益基金,致力於通過促進中國與非洲的交流與合作來保護兩地的野生動物棲息地和瀕危物種。
  • 2021年中學生英才計劃上海交通大學師生見面會舉行
    1月9日下午,2021年「中學生英才計劃」上海交通大學師生見面會在閔行校區舉行。她向各位導師和同學提出了三點建議:希望各學科明確培養目標,以項目為導向、以興趣為抓手,針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制定合適的培養方案。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加強線上線下混合指導和教育;希望同學們充分利用交大資源,增強學習主動性,強化自我管理和學業規劃,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多虛心求教;希望同學們不忘初心,崇尚科學,追求真理。
  • 怎樣提高中學生的學習成績(下)
    怎樣提高中學生的學習成績(下)第二,要有探索的精神,要有無窮的求知慾。知識的學習,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積累的。同時我們中學生也要具有去探索 ,又有好奇心的這種精神來學習。像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他在物理學領域裡面取得了偉大成就。是他具備了探索未知的這樣一種好奇心,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中學生的課程的學習其實很多是有關聯性的,比如物理的知識點跟化學的知識點,甚至跟地理的知識點,都可能有交叉的地方,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要有好奇心去學習知識點,只要你感興趣有好奇心去鑽研,它就會取得一定的成效,這也是提高成績的一個關鍵。
  • 猩猩力量——守望先鋒之溫斯頓
    溫斯頓在守望先鋒中是一隻大猩猩來的,雖然是動物,人家是擁有高等智慧的科學家和冒險家,也是遊戲中8大重裝英雄之一。
  • 甘A、甘B、甘C、甘D、甘E、甘F、甘G、甘H、甘J、甘K……你了解嗎
    甘A 蘭州 A bowl of noodles(一碗麵) 甘E 天水 Exquisite (精緻)
  • 回首過去:重溫《守望先鋒》行動檔案的故事
    守望先鋒今年的行動檔案活動為大家喜愛的任務帶來了全新而危機四伏的變化,你們可以在裡阿爾託、國王大道和哈瓦那體驗新的挑戰,展現自己的戰術技巧。想要在行動開始之前了解故事梗概?我們為大家奉獻上之前的劇情提要。  劇透警告:以下內容為威尼斯行動、國王行動和哈瓦那行動任務的劇情!  威尼斯行動  八年前,恐怖組織「黑爪」發起了一次爆炸襲擊,摧毀了「守望先鋒」在羅馬的基地,走了數十位特工喪生。
  • 免費領取《守望先鋒》和200個OWL代幣
    優惠截止於2021/01/20 03:22點擊閱讀原文,立即獲得《守望先鋒》(英語:Overwatch,港臺譯作「鬥陣特攻」),也常簡稱為守望
  • 《守望先鋒》溫斯頓角色考據 猩猩的原型竟是他?_遊俠網 Ali213.net
    網友@老派戰鬥員就是這樣一位善於考究的玩家,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守望先鋒》中猩猩溫斯頓的個人原型考據,原來猩猩的創作靈感竟是來源於他?  作為一個擁有高等智慧並被基因改造的大猩猩,溫斯頓無疑是一位出色的科學家和代表著人類潛力的勇士。  「地平線」月球殖民地的建立是人類全新太空探索計劃的第一步。在殖民地的居民中,有一群經過基因改造的大猩猩,它們在那裡的目的是為了測試長時間太空生活的一系列問題。
  • 為中學生量身定做的心理學入門書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聯繫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的實際特點,講解青少年所處的社會、學校、家庭以及自身無處不在的心理學;幫助中學生進一步了解、認識自身和外部世界,妥善處理和解決中學階段的心理困惑和煩惱。
  • 《守望先鋒》角色原型個人考據——周美靈篇
    美是一名為了保護環境而選擇戰鬥的科學家。儘管許多人都將全球不斷升級的怪異氣候現象歸結為新科技的發明、智械不斷擴大的人口數量和資源消耗的不斷增加,但真正的原因無人能知。為了找到解決辦法,守望先鋒在世界各個偏遠、重要的位置建立了一系列生態監測站。周美靈就是這一長久項目的成員之一。
  • 守望先鋒人物掠影:最佳反派莫伊拉
    莫伊拉被守望先鋒叫停了醫學研究(我們還不知道當時莫伊拉有沒有為守望先鋒效力,也不知道守望先鋒是不是以世界維和組織的身份將她封殺),但不久後便加入了暗影守望。這個地下組織為莫伊拉提供了研究人類基因所需的一切,加布裡爾·萊耶斯甚至親身驗試了莫伊拉的初代成果。而暗黑守望被曝光在世人面前後,莫伊拉一拂衣袖,投靠了黑爪。黑爪同樣不辭代價地資助她,繼續進行對人類進化的醫學研究。
  • 清華全球招收優秀中學生
    清華全球招收優秀中學生 2021-01-02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學生考試作文:《守望寬容之心》,寬容是海納百川的包容力
    【優秀作文】守望寬容之心寬容,是人之美德。「寬」,即寬闊、廣闊,「容」,即包容力。擁有廣闊的包容力,是成功的必要前提。寬容是社會生活的調和劑。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自然就免不了一些「磕磕碰碰」,而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或許正是生活中矛盾的起源。
  • 為臺灣守望禱告!
    臺灣700噸吊車瞬間被吹翻此刻的臺灣臺氣象局說,梅姬(鯰魚)颱風中心27日下午2時在花蓮市附近登陸。根據最新氣象資料顯示,梅姬暴風圈已籠罩臺灣地區,對臺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構成威脅,各地風雨持續增強中。
  • 《守望先鋒》「閃光」實機演示 雙槍少女穿梭時間的奧秘
    《守望先鋒》的故事發生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未來地球。
  • 4年相伴 香蕉遊戲傳媒與暴雪的守望徵程
    2016年5月24日,暴雪守望先鋒橫空出世,一時無出其右——發售首周700萬銷量,打破一系列銷量紀錄的同時,囊獲遊戲界三大獎項的年度最佳遊戲。香蕉遊戲傳媒在國內最早聯合守望先鋒這一IP,為觀眾們帶來了上千場精彩賽事;在賽事製作、節目質量、OB團隊、解說水平受到玩家們的一致好評,回顧這4年一路走來,經歷過太多也收穫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