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的時候,國內文化類綜藝節目這個概念比較盛行。
而在文化類綜藝節目裡,《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國家寶藏》等無疑是具有代表性的幾檔綜藝節目。
但隨著各家電視臺對文化類綜藝節目在形式上進行不斷地探索,又逐漸從文化類綜藝節目裡衍生出知識類綜藝節目這一分支。
而《開講啦》與《叮咚上線!老師好》無疑是典型的知識類綜藝節目。
但這並不是說知識類綜藝節目與文化類綜藝節目僅存在細微的差別。
相反,這兩種看似是同種類型的綜藝節目卻有著天壤之別。
首先,文化類綜藝節目往往以某種特定的領域作為節目的主題,比如選定飲食文化、歷史文化、詩詞文化等固定的文化領域之後,再進一步的邀請該領域內的專家學者、各年齡段的中青年參與節目的錄製。
這其中,《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漢字風雲會》都是典型的文化類綜藝節目。
這種做法的好處無疑是能吸引到對該文化領域感興趣的特定觀眾,進而深耕該文化領域並普及相關知識點。
但缺點也顯而易見。
一方面,由於受到固定文化領域的限制,文化類綜藝節目一旦確定文化領域,則很難在形式上有所突破,節目內容往往過於單一。
另一方面,在單一的節目形式下深耕固定的文化領域,其節目未來發展的方向也缺乏變化。
相反,知識類綜藝節目卻無這方面的隱憂。
畢竟知識類綜藝節目往往都是以公開課作為基礎形式錄製,在這個基礎上節目組再增加一些互動環節,這便是知識類綜藝節目的基本結構。
可是從這個方向來看,有人難免會吐槽為何知識類綜藝節目比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形式還要單一?
其實不然!
雖然知識類綜藝節目往往都是以公開課作為基礎形式進行錄製,可是其節目內容卻包羅萬象。
這是為何?
原來,目前知識類綜藝節目的錄製形式固然單一,但是其公開課的形式卻為其提供了可以變化的基礎與可能性。
因為節目組可以按照不同時期、不同需求,邀請不同領域內的專家、不同學科的老師,錄製不同主題的節目。
這便是知識類綜藝節目的優勢!
以《開講啦》與《叮咚上線!老師好》這兩檔典型的知識類綜藝節目為例。
其中,從2012年便開始錄製的《開講啦》至今已有8年的歷史,在這8年裡這檔知識類綜藝節目請過科學家,請過藝術家,也請過娛樂明星。
在這檔知識類綜藝節目的舞臺上,觀眾聽過科學院院士郭光燦講的量子力學,也聽過吳京講過「一切不怕從零開始」的擲地有聲。
由此可見知識類綜藝節目的包羅萬象,並不會被某一固定文化領域所局限。
不僅如此,知識類綜藝節目還有一個特點在於可以靈活多變,以湖南衛視首檔互動知識分享節目《叮咚上線!老師好》為例。
這檔於7月27日上線的知識類綜藝節目,恰好趕在高考考生在查詢到高考成績之後開始考慮志願填報的窗口期。
於是《叮咚上線!老師好》節目組便請來了經濟學家薛兆豐與高考志願填報指導老師張雪峰為本屆高考考生答疑解惑,分享了不少有關於高考志願填報如何選擇學校、選擇專業的知識。
其中張雪峰特地強調選擇自然科學學科的考生,也就是理工科學生首先要注重專業排名,並指出專業排名越高的學校所學的知識,排名低的專業有可能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而選擇社會人文學科的考生,也就是文科生則首先要注重學校綜合實力排名,因為選擇社會人文學科的考生未來畢業找工作大概率會出現專業與工作不對口的情況,那麼這個時候企業面試官更看重學生來自哪所學校,而不是所學的專業排名。
由此可見知識類綜藝節目靈活多變的特性,可以讓節目組及時跟進社會熱點來錄製節目。
當然,這並不是說知識類綜藝節目就一定完勝文化類綜藝節目。
其實,文化類綜藝節目與知識類綜藝節目的關係更像是相輔相成的兩者。
一個縱向深耕,一個橫向發展,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綜藝節目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一定互補。
文化類綜藝節目深耕,知識類綜藝節目科普。
不過也正是由於觀眾在面對陌生文化領域時有一顆好奇心,擅長科普的知識類綜藝節目才能因此長盛不衰。
但這並不是說知識類綜藝節目無任何缺點。
相反,知識類綜藝節目也有著自身難以彌補的缺陷。
仍然以《開講啦》為例,這檔知識類綜藝節目固然包羅萬象,但是其多數課程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卻過於晦澀難懂,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往往是以外行人的身份看內行人的熱鬧。
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並非是節目本身的問題。
這與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有關,就像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一樣,每個人的精力、時間都極其有限,但是知識卻是無限。所以在這個時代不可能出現一個全能型的人才,那麼每個人都必然面臨著自己熟知的領域與完全陌生的行業。
其次是知識類綜藝節目受限於每堂課的時長,以及節目內容的靈活多變,也很難像專注某一文化領域的文化類綜藝節目那樣深耕某一固定的文化領域。
所以問題回到知識類綜藝節目上,再以《開講啦》這檔綜藝節目為例,其內容固然是包羅萬象,但是其中一些類似於量子技術、航天工程等知識固然起到了科普的作用,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卻過於遙遠,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那麼從這個角度出發,知識類綜藝節目所面臨的難題就是如何將深奧的知識簡單化、有趣化,在做到向觀眾科普相關領域知識的同時,也能做到將知識趣味化來吸引觀眾觀看,並向觀眾輸出一定的知識量?
而《叮咚上線!老師好》這檔綜藝節目便是湖南衛視在趣味性知識課堂這方面進行的創新與嘗試。
為此,《叮咚上線!老師好》請來眾多知名的實力派網紅教師,如網絡紅人考研教師張雪峰、經濟學家薛兆豐、百萬粉絲科普創作者李永樂等。
這些教師都是經過網際網路用戶的篩選,不僅搞笑幽默,而且能說會道,是一群將顏值與才華集於一身的全能段子手網紅教師。
由此可見《叮咚上線!老師好》在打造爆款知識類綜藝節目上所下的功夫。
而這種趣味性的知識課堂帶來的積極作用也顯而易見。
一方面是全新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對知識世界的憧憬,另一方面是原本晦澀難懂的知識在經過趣味化處理以後,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也多少能對相應的知識有所了解,淺入深出更利於學生理解。
所以《叮咚上線!老師好》在趣味性知識課堂方面進行的創新與嘗試,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努力,而在教育上以寓教於樂的方式來教學,不管老師還是學生亦或是學生家長,也都是樂於見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