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南
從小到大,相信很多人都被學習難倒過。
小學有數學語文,初中有物理化學,高中更離不開這幾門科目的集體「刁難」。
高考成績出來,還要面臨選專業、填志願這些難題。步入大學後,不同專業的學生又會因為哲學、法律、建築、歷史以及文學等更多類型的專業學習而困惑。
學習真的有那麼難嗎?
不見得。
為了讓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性,湖南衛視推出了一檔「知識分享」節目——《叮咚上線!老師好》。
從2020年7月27日開播後,這檔綜藝節目至今已經更新了12期。
節目中,不同專業領域的青年才俊教師們,憑藉自己獨特、創新又豐富的教學方式,帶我們領略不同專業的趣味之處。
課堂裡,臺下「學生」和臺上「老師」之間的互動,讓我們看到相同的知識在不同思想和觀點的碰撞中,迸發出了一股帶有光芒和色彩的時代標誌。
這是一種極大的求知慾,正是這種求知慾,讓學習者本身煥發光彩,獨一無二,同時也實現了知識的高效傳遞。
01、如果你正面臨專業/行業選擇的困難,不妨聽聽薛兆豐老師的課
前不久,高考成績剛出來,一批學生填報了志願,而後面還有不同批次的學生,即將面臨選擇專業和學校的難題。
在節目中,經濟學家薛兆豐老師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講解了專業選擇的優劣。老師的這堂課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們聽得也頻頻點頭。
在薛兆豐老師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來,無論何時,每個人選擇的專業都不可能完全正確,或者非常賺錢。
第一是因為,行業賺錢,並不意味該行業的人都賺錢。
第二,時代是處於不斷變化中的,社會上對於不同行業的需求,也會因此發生變動。
第三,也就是最為重要的一點,能否在該行業突出,取決於學習者本人。
不管學選擇什麼專業,只有當事人具備一個優質的學習品質與行為態度,才會為自己在該行業創建更高效的成就。
不得不承認,薛兆豐老師從「經濟學」的角度,通俗易懂地講解了專業和行業選擇的關鍵所在。聽完這堂課,在逐漸理解中,相信大多數學生都會因此對自己的選擇,持有一個更積極和健康的態度。
正如上述提到的,無論選擇什麼專業,只有自己堅持不懈地投入其中去學習和研究,才會有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02、原來看似生硬的「建築學」,也可以很美
提到「建築學」,你想到的是什麼?
是鋼筋水泥?是工地上的安全帽?還是民工?
建築這個領域好像非常難,且不說它的工作方式,單單就是建築中的各種計算形式都很讓人燒腦。它更像是一群軟妹子中的硬漢,讓人感到不容易接近。
但這位建築學的趙逸君老師,卻帶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建築學。聽完這堂課,你會開始發現建築裡的美學元素,對建築背後的故事也深深著迷。
例如,北京故宮的房梁上為什麼多年來都沒有鳥屎?——這離不開建築師的匠心獨具、面面俱到的設計。
因為直徑小又光滑的琉璃瓦,使小鳥難以站立在上面。
同時,偌大故宮裡的排水處理方式,不僅科學,而且有藝術美感,具備良好的生態循環特點。
在宮殿臺基的旁邊有精美的龍頭雕像,一旦下雨,這些龍頭雕像的嘴巴裡便會「吐水」,通過一系列的設計方式,最後流入到護城河內。
這種設計原理不僅僅非常智慧,也凸顯出了一種即環保又安全的優勢。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建築學的四分之一是科學,四分之一是技術,還有一半是藝術。
趙逸君老師先後講述了國內近現代的各種建築,並對一些著名且綜合性優質的建築進行了分析。
當我們看到建築背後的故事,以及它的設計原理後,會不由得從內心對建築設計們肅然起敬。
而對於當下正處於建築行業,或者面臨選擇的學生們,會因此對建築行業充滿信心。
有這樣的教學效果,才是一位為人師者理應值得驕傲和讚揚的成就。
0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人們常說「長江後浪推前浪」。
「後浪」們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發展的更好、更出色。
他們不僅有令人羨慕的青春活力,也有著有待去創造的無限未來。
觀看《叮咚上線!老師好》節目的過程中,除卻一個個出色又優秀專業的教師之外,令我感動的,還有臺前認真聽課,和與老師進行積極互動、勇於發言的學生們。
在歷史老師張志浩的趣味性課堂分享結束後,提問環節,一位戴眼鏡的16歲小姑娘身上,有著非常吸引人的特質。
她小小年紀,就對歷史這門學科有獨到的見解,並且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物,還在極力地推薦大家一定要去堅持和守護自己的精神前程。
對於「歷史」,小姑娘這樣表述:歷史是前任給你的一個經驗。牛頓說,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歷史就是一個很好的巨人,你如果能把歷史學好,就等於獲得了幾千萬個巨人。
發表自己言談中,小姑娘情緒激動,甚至控制不住地哭了。
如果你有自己熱愛的事物,你應該會明白,這位姑娘在提到「歷史」時的興奮和激動心情。
那是一種對知識的狂熱喜愛,是奮不顧身和廢寢忘食的學習與鑽研。
還有一堂古典音樂課上,侯天樂老師講述到,「鋼琴之王」李斯特,在自己的音樂會上彈奏蕭邦的曲子時時,趁著蠟燭熄滅,毫無破綻地讓蕭邦繼續彈奏鋼琴。
大家聽得津津有味,而現場有一位學鋼琴的小女孩對此提出了疑問,並上臺和老師合作演繹這個彈奏方式,最終因此信服。
這位年紀小小的姑娘,敢於提出自己的疑問,並且說侯天樂老師的說法不夠科學,這種精神和勇氣本身就值得鼓勵。而師生之間的「博弈」與疑問探索,正形成了良好又活躍的學習氛圍,帶動更多的人去學習。
白巖松老師在《白說》這本書裡寫到:讀書是一種樂趣,最重要的是,能夠帶來樂趣的,是讀書本身。
正是因為在不斷地學習和讀書中,我們穿越時間和空間去和那些創作者,甚至是歷史人物進行對話交談,去接觸和靠近他們的內心與經歷,才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目前看來,《叮咚上線!老師好》節目的傳播力不夠大,收視率也比較低。
可能由於節目表面上的枯燥性,以及每一期的清一色標題,讓它顯得很「小眾」,激不起大眾的胃口。
但這檔節目卻能夠令人看完後獲益匪淺。
娛樂至死的年代裡,大多數人們似乎更加關注一些流量較大的明星群體,關注演員的私生活,關注情感上、家庭方面的矛盾如何調和。
我們被這些瑣碎佔據了大部分的時間,再要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去享受投身知識海洋帶來的樂趣,反而成為了一件很難的事情。
不要緊,《叮咚上線!老師好》節目創建的初衷,便是希望在當下這個競爭力較強的社會環境中,為當代學生們帶來一個更具備「創新性」的授課模式,好讓他們可以更輕鬆有趣地接受和消化知識。
無論如何,希望它能夠被更多人看到,讓我們發現不同專業領域裡的趣味性,成為一個快樂學習的人。
(完)
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