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只想寫幾句短評,沒想到字數超了,就只能發在長評這裡了。不會寫評論,只是記錄一下自己的觀感。
喜歡鄭鈞和陳粒。
衝著鄭鈞去看的,從前兩期的略顯疲態,無精打採,到後來狀態越來越好,人也看著越來越年輕。寶刀未老,作品是一期比一期好,尤其是《Ai Ma Huo》,太好聽了,個人最喜歡的一首;其次是《我——算什麼》《溫暖成河》《繼續揮舞》和《青春的葬禮》。言之有物,鄭鈞將他的情感,他對自己和生活的反省、疑問、思考與感受,通通用簡單直接的語言精準地傳達了出來。歌詞直白有力,作品有深度,有自省,也有尖銳、引人思考的地方。歌詞優秀,旋律好聽,節目裡的歌比專輯《聽上去不錯》裡的歌可要好太多。鄭鈞在節目裡說,除了前兩首歌,其餘都是在節目錄製期間現寫的。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鄭鈞創作能力還能這麼驚人得強,很佩服。可以說是這個節目帶給我的最大驚喜,比我期待的好太多了。
驚喜之二就是陳粒。之前只聽過她的《奇妙能力歌》,看了節目後決定去聽她的所有作品。通過節目才發現,原來她的作品很好,很有靈性。又是一個「沒想到」,和第一季的曾軼可一樣,讓我眼前一亮,破除了我的狹隘偏見。旋律流暢好聽,歌詞同樣有內容,有深度,有自己獨特細膩的感受與表達,有打動人的地方;編曲也很有特色,整體作品在流行中不失自己的風格。用霍尊的評價來說就是:在流行和藝術之間結合得很好。節目裡所有的歌都很喜歡,按喜好程度排,依次是:《遠遊》《自然環境》《拜拜》《清透》《走失》《抱歉抱歉》《劇烈》《且慢》《空空》。其中部分歌(印象中有《且慢》和《清透》)是陳粒早年沒發表的作品,很喜歡這些早期作品。《劇烈》比較特殊,陳粒在節目裡說過,是很多年前寫的,而副歌部分是近期寫的,所以前後會有種反差感。這首確實給我一種很強的割裂感,前半部分很流暢很好聽,到副歌反而有些牽強的感覺。看了節目去聽了陳粒目前發行的所有專輯,感覺節目裡的歌比專輯的更好,可能因為專輯中有些不是陳粒自己作詞的緣故。更喜歡陳粒自己寫的詞。
私以為《我是唱作人2》裡作品最好,詞寫得最好的兩位就是鄭鈞和陳粒。
隔壁老樊同樣打破了我的偏見,作品從開始的套路到後來的一次次嘗試與改變,變得多元、更好,在節目中可以看到他的進步。他的作品裡同樣有打動人的部分,有自己真摯、細膩的表達。最喜歡被淘汰那期唱的《綻放》,「我願朝前不停地奔跑,在每一粒塵埃沒落地之前趕到」,聽這段的時候突然有種聽李宗盛的感覺。其次喜歡《分手跳躍》《重》《再見》《所以愛我》和《逃離》。個人覺得隔壁老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如能擺脫俗套,再深究細究下歌詞,未來可期。
很喜歡蘇運瑩的作品,覺得她的歌很好聽,只可惜停留時間太短,只留下兩首歌。
雖然不是很喜歡GAI,但他確實在這個節目裡留下了幾首好歌,比較喜歡《極樂》《這就是生活》和《沒對》。
艾福傑尼的《MP3》很好聽。
萬妮達的嗓音和唱功真好,很讓人驚豔,但個人覺得創作稍弱了些。
房東的貓的兩首歌也好聽,很喜歡《縱情年代》,詞也寫得好。
跟霍尊的作品無緣,一直不太能感受到他的歌。旋律很怪,感覺不是很悅耳;歌詞表達也比較空洞,幾乎沒有什麼能深刻觸動到人的地方,作品有些華而不實。但印象中有一首不錯——《我自以為》,喜歡這首,覺得是他在節目裡最好的一首歌。
鄭鈞在節目中說了句很棒的話:「音樂跟體育最大的區別就是:音樂,你不可能拿音樂打敗別人,你只能打動別人。」
《我是唱作人》是檔好節目,從第一季的曾軼可到第二季的陳粒,都給我帶來巨大驚喜,同時又破除了我的偏見。如果沒有這檔節目,恐怕我以後也不會留意到她們的音樂,只停留在自己狹隘幼稚的觀念裡,固步自封,就此錯過。
另,想問一句節目組,有生之年還能見到曾軼可被刪減掉的最後一期的表演視頻嗎?喜歡她音樂的人還在惦記著她的作品和舞臺呢。她在上一季節目裡的歌和視頻,至今我還會時不時翻出來聽聽看看。好作品不應該是被「一剪沒」的命運。
「唱作人」是個嚴肅的身份,節目裡自稱唱作人的,又有幾位真的配得上「唱作人」這三個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