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在近年的家庭劇中,只要是涉及親子關係的,那就肯定會有「啃老」式人物的出現。尤其是家裡面有兩三個孩子的,為了對比,就肯定會有優秀能幹的孩子,和沒什麼出息,總賴在父母身上的孩子。
這樣的情節,總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引發討論。那怎麼避免孩子將來成為新一代「啃老族」呢,其實就在於父母平時的教育中。通過對周圍家庭的觀察,發現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總把這些話掛嘴邊,兒子將來多半會啃老,不想受罪就快別說了。
「爸媽掙的錢,將來都是你的」
記得去年的暑假,正上大學的小表弟決定去兼職賺錢,當時我很疑惑,才大二,怎麼這麼著急。表弟說自己已經成年了,雖然學費和生活費都是父母供應,但是自己想要買一些心儀的電子產品,就不能再給父母添負擔了。
其實表弟家庭條件挺不錯的,但是有這樣的意識,的確讓人佩服。與表弟相反的是另一個親戚家的兒子,比表弟大了好幾歲,都工作了,可是吃的喝的用的都是父母掏的錢。
還大言不慚的說,自己花錢是理所應當的,身為兒子,自小受到的教育都是「爸媽掙的錢,將來都是你的」。所以現在工作不順心就換,依舊沒什么正經成就,卻沒見有一點焦慮和壓力,總認為實在混不下去了有父母呢。這倆同樣是兒子,卻被教育成了兩個樣子,原因就在於父母沒有培養男孩子的責任感。
「啥事有父母呢,你別動手」
為啥孩子沒有責任感,就是因為父母缺乏這方面的教育,責任感重在有擔當,能為別人考慮,學會為別人付出。但是那個親戚家的兒子,卻從來沒有這個意識,因為從小,他就是在享受現成中長大的。
不管是小學期間,還是高中乃至大學,親戚對於兒子都是一個要求,那就是啥都不需要幹,一切有父母。小時候是覺得兒子小,不會,長大了總覺得兒子在外很辛苦,更是催著去休息。啥事有父母來幹,兒子靠邊站,這樣的言語暗示,把孩子養成了如今啃老的模樣。只是父母也要想清楚,等兒子成家之後還擔不起責任,那買單的就是父母自己。
「你想要啥爸媽都給你」
不管是要吃的還是要玩的,對於兒子的要求從不落空,甚至直到孩子只是一時新鮮,也會毫不猶豫滿足兒子的願望。這看起來好像是人人都羨慕的爸媽,尤其是孩子小時候,都會想要這樣的同款父母。但是毫無止境的寵溺,只會教孩子無限索取,一旦有一天被拒絕,怨恨的依然是父母。
為了孩子的未來,也為了父母的以後,各位家長們可別中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