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唐山大地震,發現了故宮隱藏600多年的秘密,清朝竟這樣聰明

2021-01-09 歷史在眼中

根據記載,自1420年故宮建成以來,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這期間附近發生了不下兩百次的地震,最嚴重的要說河北唐山發生的7.8級地震,瞬間奪走了25萬人的性命。

當時在北京也有波及,導致房屋坍塌有些古代留下來的建築也遭到了破壞,需要整修。但是故宮卻安然無恙,可見古人的聰明智慧。

大家都知道,自明成祖以來,故宮歷朝歷代都是每個朝代的都城建築物的面積有十五萬平米。科學家仿造了一個模型,對故宮模型實施地震模擬測試。一直升到芮氏10級強度時,模型雖然開始搖晃,但是仍然可以保持不倒。故宮的柱子沒有深埋地下而是淺豎,保證了建築整體的靈活性,保證發生地震時主子不會斷裂。房頂特別重,這樣可以讓各個構件之間相輔相成。

另外專家檢查的時候,發現地磚有些鬆動,於是將地磚刨出來,可是挖開其中一塊之後,卻發現下邊還有一排地磚,於是一直往下挖,一直挖到了第十五層才發現泥土,而且發現這些地磚都不是規則排列的,經過查閱,才發現因為故宮是皇帝的家,鋪的這麼厚就是為了防止有人通過挖地道進入皇宮行刺皇帝。而另一個原因呢,就是因為皇帝的兒子從小要學習騎馬和射箭,如果地磚鋪的不厚,下雨的時候會非常的危險,這樣土地就不會深陷,人就不會受傷,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相關焦點

  • 唐山大地震,卻未震的動故宮?專家揭曉出清朝600多年的秘密!
    唐山大地震,卻未震的動故宮?專家揭曉出清朝600多年的秘密!現在房屋打的地基,其實都還是比較一般的。一有地震的時候,就能夠感受到餘震的存在。大部分的房子都是如此,尤其是那些高層。但你知道嗎?古時候的房子,其實比現在更加堅固呢,尤其是故宮。
  • 清朝竟這麼聰明?唐山大地震,震出滿清故宮隱藏600多年的秘密!
    說起唐山,大家一定會一下子就想到大地震,是啊,曾經那麼美麗的城市,咋眼見就被夷為了一片平地,真的是讓人嘆息啊!一時間人們都特別難過,久久不能釋懷,親人的離去,城市的毀滅,讓人無法接受。但好在有大傢伙的共同幫助渡過了難關,家族得以重建,現在的這裡已經絲毫看不出有被震過的痕跡了,而是非常興盛。
  • 唐山大地震,震出故宮一秘密,當時的人太聰明了
    大家都知道,1976年發生了很多震驚國民的大事件,最讓人悲痛的除了我們敬愛的毛主席逝世以外,還有發生在深夜的唐山大地震,一夜之間,風景秀麗的唐山被毀於一旦,20秒的時間就抹殺了10萬人,相信很多的人,想到這些仍然是悲痛欲絕的.
  • 唐山大地震,竟將故宮千年秘密震出,難怪帝王都選擇這裡當皇宮
    發生在1976年的河北唐山大地震真的是驚動了整個中國,擁有秀美壯麗風景的唐山,在那次可怕的地震之中,不到20秒的時間就已經變成一幅人間煉獄,這個城市幾乎全部被毀。但是,和唐山靠的非常近的北京故宮,卻僅僅是搖晃了幾下,這不禁讓人好奇,難道這其中有什麼秘密不成。
  • 唐山大地震故宮安然無恙,意外的暴露了清朝故宮的秘密,古人聰明
    例如那些山洪海嘯,地震雪崩,哪個的滋味都不好受1在這些自然災害中,波及範圍比較廣,破壞力比較強的地震就算是一個!我們知道比較著名的是唐山大地震,當時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一帶發生了強度芮氏7.8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地震持續約23秒。這次的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萬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於海原地震。
  • 唐山大地震毀天滅地,卻無法撼動一座皇陵,專家鑽進皇陵發現秘密
    7.8級的唐山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大半個中國甚至都可以感受到大地的明顯震動。這次的大地震是史無前例的,唐山作為地震的中心地帶,瞬間成為了廢墟。然而令人驚訝的是,距離唐山30裡外的一座陵園卻完好無損。
  • 600歲的紫禁城 究竟還隱藏著哪些秘密
    來源:光明日報2020年,故宮建成600周年。600歲的紫禁城古老又美麗,它既是中華文明的寶庫,也是每個中國人一生必須要去的地方。奇怪的是,在這麼大的地震中,故宮裡的宮殿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依然穩穩地立在那裡,堪稱奇蹟。不但如此,600多年來,北京及周邊發生過200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令人驚訝的是,故宮宮殿基本沒有出現倒塌的情況,這讓無數人感到好奇。
  • 故宮地磚損壞,工匠修復時發現600年前秘密,專家:朱棣的心真狠
    當你來到故宮時,一定會忍不住感嘆,這座巨大的皇家宮殿簡直就是一本活歷史,又忍不住產生疑問,為何故宮能屹立600年不倒?保存的如此完好?在建成之初共有殿宇1630餘座,到了清朝又擴建了1000餘座,現如今共存殿宇2631座。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600多年間,共發生過200餘次地震,無數次的風風雨雨。除故宮以外北京許多其他的名勝古蹟,不知道重修過多少次了,為何故宮卻能夠屹立600年不倒呢?這個問題其實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對故宮進行的第一次修繕時就有了答案。
  • 十級地震都震不倒的故宮,背後的真相燃哭了上萬網友!
    1976年7月28日凌晨,短短23秒的山崩地裂,把河北唐山夷為平地。距離震中150多公裡的北京,也一片驚懼、搖撼不已。只有紫禁城,在短暫的波動之後,竟毫髮無傷、復歸平靜。建成600多年以來,紫禁城經歷了200多場、極具破壞性的地震,但每一次都能全身而退,在風雨之中屹立不倒。
  • 故宮地磚受損,工匠修復卻發現一個秘密,專家:揭開朱棣狠心一面
    前言 北京城是我國的四大古都之一,作為一座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的古老都城,它孕育了眾多的名勝古蹟。一如天壇、頤和園等,但若說北京城中那座建築最有代表性,那麼故宮定然當仁不讓。 為什麼要如此說呢?因為故宮不僅僅是建築物,還是中國明清兩朝歷史的親歷者。
  • 唐山大地震相當400顆核彈?卻沒有撼動一座陵墓,專家:不可思議
    7.8級的強烈地震,在這次地震中,共計約有24萬人死亡,16萬人重傷,直接經濟損失達30億元。唐山幾乎被夷為平地,後經相關專家鑑定,此次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400顆核彈同時爆炸,所以整個唐山市幾乎沒有倖免之地。
  • 唐山大地震44周年,唐山人,對於地震已經麻木了嗎?
    2020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雖已過44年,在聽老一輩的唐山人講述大地震的親身經歷時,依然感到毛骨悚然。中外歷史上多次大地震之後都發生過嚴重次生災害,其主要原因就是災民精神世界的崩潰,引起社會動亂的發生。然而,唐山人在災難面前所凝結出來的「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震時及震後建設中支撐、激勵、鼓舞和引導唐山人民最終戰勝地震災害、重建家園的精神力量。
  • 工匠修復故宮地磚時,意外發現一個秘密,揭露了朱棣的殘忍
    眾所周知,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還被列為了世界文化遺產。在明清兩代,故宮作為皇家宮殿,是當時權力與威嚴的象徵,雖然現在已經對外開往,我們普通人都可以進入故宮內遊覽參觀,但故宮裡的秘密卻是數之不盡。其中,有這樣一個秘密,讓專家都大吃一驚。
  • 中國榫卯建築,挑戰史上最強地震!英國紀錄片《紫禁城的秘密》
    九寨溝發生地震之後, 把故宮也推上了話題榜。 一場7.0級地震給九寨溝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但是歷經597年, 200多場地震的故宮, 卻能屹立不倒,萬古流長, 這是為什麼呢?
  • 馮小剛《唐山大地震》選擇「救兒子」,而現實比電影更殘酷
    最近宜賓6.0級地震引起了全國各地所有人民的關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但無論設備如何先進、預測如何及時,天災人禍總是無法避免。這不禁讓人想起特大汶川地震與傷亡最慘重的唐山大地震。1976年發生在半夜的7.8級唐山地震瞬間奪走了24萬人的生命,《唐山大地震》就是在這樣背景下發生的故事。
  • 陳道明願意零片酬出演《唐山大地震》
    馮小剛籌拍《唐山大地震》時預算2個億,可最終只籌到1.2億,於是馮導決定壓縮演員的片酬,把錢花在製作上,可在找演員時,他四處碰壁。當他找到陳道明時,對方竟欣然應允,跟他說:「你要是拍唐山大地震,我免費演!」因為對於陳道明來說,比起演員,他更是唐山大地震的親歷者。
  • 唐山大地震是哪一年 唐山大地震的影響
    唐山,一座上百萬人口的工業城市,在一場沒有任何徵兆的特大地震中夷成廢墟。中國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書,公布了以下數字:死亡242769人,重傷164851人,輕傷544000人。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唐山大地震!
  • 地震預測有多難?唐山大地震原來是這麼回事!
    而自然災害當中,又以地震給人類造成的經濟損失最為嚴重。地震是怎麼發生的?地震能夠被準確的預測到嗎?地震發生之前不是有很多預兆嗎?為什麼至今人類人仍舊無法準確的預測地震?今天就讓趙括說歷史帶領大家歷史上著名的唐山大地震。而今天要說的地震災害,就是作為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的唐山大地震。
  • 一場地震把故宮地磚震裂,引出了驚天秘密,專家感慨:朱棣太狠了
    不管哪種說法正確,紫禁城這三個字,在朱棣時期就登上了歷史舞臺,距如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故宮,因為種種原因已經有了很多次的翻修了,但是原來的樣子還是沒有多大的變化。故宮在我國屬於重點保護區,所以故宮要是出了問題,工匠們就要及時進行修補。故宮的建築物和其他基礎設施需要定期維護,上世紀70年代末,修復專家在修復故宮地磚時,發現了隱藏在故宮地磚下的驚人秘密。
  • 唐山大地震死亡數據 - CSDN
    而就在不久前,2020年7月12日6時38分,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唐山市應急管理局回應稱,此次地震為1976年唐山大地震餘震。44年前唐山大地震至今竟還有餘震!二、復原唐山大地震為探尋唐山大地震及其餘震發生規律,數字冰雹整理了1976年7月28日至1978年12月底,地震活動最為活躍的兩年多數據,基於可視化決策系統,按照時間和地理空間兩個維度,對每一次地震按照震中位置、地震震級和地震時間進行了可視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