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連續劇《不是不想嫁》將於明日(20日)「上星」,在廣東衛視和陝西衛視黃金檔期全國首播,這部由張儷、塗松巖、馬元、張璇、張檬等實力派明星聯袂主演的都市情感電視劇,是根據恩平市籍女作家藹琳的熱門小說《懶得結婚》改編的,也是恩平市第一部由本土作家創作並被拍成電視連續劇「上星」(記者註:上衛星頻道播出)播出的作品。
在該劇「上星」播出前夕,記者採訪了劇本原作者藹琳,傾聽她創作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劇集宣傳海報】
地方臺5月熱播 10月火熱「上星」
獲悉《不是不想嫁》將於20日「上星」的消息後,記者第一時間與藹琳聯繫。在華燈初上的夜幕下,記者在一家湘菜館裡與藹琳見面,在邊吃邊聊的輕鬆環境中,藹琳向記者講述了該劇創作及拍攝過程的一些難忘故事。
「在上星之前,《不是不想嫁》今年5月已經先後在哈爾濱綜合頻道、上海電視劇頻道、南京新聞綜合頻道播出,分別奪得當地區收視第一、第二的成績,市場口碑不錯。但這些都是地方臺,只有當地區的觀眾才能夠收看。這次這部劇能登錄家鄉的廣東衛視,同時還在陝西衛視播出,對我來說是意外的驚喜,心情難免有點興奮。」談到此劇,就像是母親見到了自己的新生兒一樣,藹琳一臉開心。
據了解,按照慣例,影視行業是以「上星」作為全國首播,因為只有「上星」才能面向全國觀眾與全球華人,這也是影視公司投資回報的最大渠道與目的。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全國一年成千上萬部(集)劇製作混戰的情況下,能夠順利播出並「上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影視製作行業競爭很大,幾百萬乃至上億投資隨時都有打水漂的可能性。
或許,真的需要了解當中的原因,才能明白藹琳的感受。其實在早前,藹琳也曾有一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但後來由於某些原因,該影片在拍攝到一半之後被叫停。而這次,自己的作品終於被拍成連續劇「上星」播出,與全國觀眾和全球華人見面,難免會讓藹琳顯得特別開心。
偶爾職場聚會激發創作靈感 半年時間完成28萬字書稿
作品原著《懶得結婚》是什麼時候開始創作的?當初創作的靈感源於什麼?當記者拋出這樣的問題,藹琳的思緒一下子回到過去,與記者侃侃而談。
藹琳說,劇本原著《懶得結婚》的寫作始於2009年秋天,當時她剛剛完成《絕地穿越》的電影劇本,本來想休息一段時間,在北京她參加了一個職場精英的聚會,一個設計師談到當前的生活狀態,她連續用了五個「懶得」來概括,加之此前藹琳一直做情感專欄紀實採寫,手上的很多素材能夠整合利用,用以表現當下現代都市中某部分女性群體的生存狀態與婚戀價值取向。「這個設計師的五個『懶得』,激發了我的創作靈感。我當時就想寫一部帶有些許批判現實主義的情感小說,有點深度,有點爭議最好。」
回來之後,藹琳便定下了《懶得結婚》的書名。藹琳認為,用這個書名不僅容易引起話題性,更是因為它切合當下大都市中相當一部分人焦慮、徬徨、無奈、矛盾的複雜情緒或者思潮。
「實際上,『懶得』在很多時候,只是一種消極情緒的宣洩,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包括小說中每個主人公,都在渴求這個社會的認同與自身的歸屬。而在追逐時,總是走得太快而沒有等一等靈魂,難免跌跌撞撞頭破血流。但難得的是,他們都那樣真實,因為真實而可愛,也因為真實而殘酷。」藹琳說。
當年,藹琳還在學校教書,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之餘,她只能想方設法擠出時間,把自己的想法敲擊成為文字。由於對小說中的「他們」很熟悉,藹琳這部作品寫作非常順利,僅用半年時間便完成了28萬字的書稿。
「寫這部作品時,我的情緒一直很飽滿,那種狀態一直維持得不錯。不過我也得承認,那時還沒有孩子,閒餘生活的內容簡單到只有寫作。當一個女人有了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很難保持這種飽和到想暴發的情緒了。而這,對於一個作家來說至關重要。」藹琳說。
【劇照】
作品被影視公司相中 劇名改為《不是不想嫁》
《懶得結婚》出版之後,銷量相當不錯,當時在各個機場的書店都有銷售,並且在精英和白領階層傳播得比較快。看到這部作品如此受歡迎,先後有10多家影視公司與藹琳聯繫,表示有意向改拍成電視劇,並進行過多方面的洽談,最後在「盛大文學」朋友的牽線下,敲定了與北京華世紀影業的合作。該公司之前投資過《來不及說愛你》,具有良好口碑與市場效能,現在該公司已與其他公司重組。
「我的作品轉讓影視改編版權不是第一次了,但聽到這個消息,心情依然很激動。遺憾的是當時我正在懷孕生子時期,錯失了參與劇組工作的機會,但影視公司在劇本論證和改編階段,都徵求過我的意見。」藹琳說。
讓藹琳覺得最為惋惜的是,儘管製作方作過諸多努力,但國家廣電總局鑑於電視劇客廳文化的特性,始終不批准《懶得結婚》這個劇名,最後這部作品不得不要改劇名。「影視作品畢竟有別於文學作品,它的受眾是一般家庭觀眾,當時團隊絞盡腦汁重起劇名,最後還是用了我提出的《不是不想嫁》這個劇名。當主演張儷在微博秀出新劇名時,『不是不想嫁,只是懶得結婚』,一時之間成為網絡流行語。」
藹琳說,《不是不想嫁》講述的就是都市男女對愛情、婚姻和人生的看法與改變,還有成長。當時張儷在微博上秀「不是不想嫁,只是懶得結婚」之所以流行,主要是引起眾多共鳴。「很多東西,不必刻意倡導,也不必正對批判,它在人身上或者社會中,會有一個萌芽、生長、枯萎又重生的過程,這便是我們所說的成長。」
【劇照】
故事背景從「70後」改編為「80後」
文學語言與影視語言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演繹範疇,原著作品被改編是普遍的現象。近年,由熱門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不斷湧現,目前文學作品的影視改編,一種是大概遵循原著,另一種只保留故事核,還有一種只選取某個情節點,比如電影《歸來》只選取《陸犯焉識》最後20頁改編。同樣,《懶得結婚》在拍攝成電視劇作品後,原著內容同樣也被進行了改編。
藹琳說,《不是不想嫁》保留了《懶得結婚》原著的故事核心和大部分情節點,人物的性格與形象還是基本遵循原著的。但人物關係重新搭建,以更適應影視劇的戲劇要求與時代市場,其中最大的變動就是將原著中故事主角從「70後」改為「80後」,去除了原著中晦澀與沉重的部分,這是出於對風格、市場還有觀眾群的考慮。
「團隊力求改編能真實呈現『80後』的生活狀況,以詼諧、幽默的輕喜劇橋段為觀眾講述一個關於愛與成長的故事,闡述生活智慧。從完成的電視劇來看,團隊已經達成初衷,效果很不錯。」藹琳說。
【劇照】
歷時兩年完成攝製 曾想建議到恩平取景
藹琳說,《不是不想嫁》於2011年11月底在上海開拍,2013年春節殺青,年底完成後期製作。「這部劇原本定的拍攝地點是廣州,我還想建議劇組到恩平拍點外景。但後來由於各種因素考慮,改在上海拍攝。」
該劇的內景大棚位於世博園內,藹琳初期去探班時,大棚剛剛拍攝完一部其他的影視作品,工作人員穿梭忙碌,將原先影視作品的拍攝裝飾卸下來,再按照圖紙裝修為《不是不想嫁》的場景。單這個內景的搭建就花了將近300萬,而最貴的一場戲是室外婚禮戲,總花了100萬左右。
藹琳說,受邀參加開機儀式、到片場探班,近距離與編劇、導演、明星接觸,那種感覺是很奇妙的,至今她仍然記憶深刻,對他們的二度創作與演繹,有著一種複雜的感覺,覺得那與自己的作品毫無關係,但又似曾相識。
「在我們作家圈裡,我們習慣對自己被改編的作品自稱為『親娘』,我確實是這部劇作的『親娘』,我反覆地看著監視器與現場情節的展現,就像體驗著自己的『孩子』在富人家裡獲得的新生,有一種阿Q般的歡喜。這也是人之常情吧。」藹琳說。
藹琳還告訴記者,當走近明星與導演,才發覺很多娛樂花邊新聞都有點遙遠。他們生活中與普通人無異,大部分是謙卑、隨和、有修養的性情中人。他們渴望好項目、好作品,比什麼都強烈,因此工作起來,時常超負荷地玩命。比如飾演簡嘉銘的塗松巖,在片場就見他發燒感冒剛吊完水,靠在助理身邊時就像蔫了的枯草。但當導演說開始時,他便馬上甩掉厚厚的羽絨大衣,穿著單薄的衣服在攝像機前耍帥,那種充滿激情的狀態,你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他正發著39℃高燒。這人前的光鮮與人後的艱辛,對比何其鮮明。
張儷對崔玲玲的演繹,也很讓藹琳讚賞。藹琳認為,張儷是個極具潛力的演員,開拍之初她們討論過對人物的理解,張儷那種聰慧與領悟的靈氣,在同期女演員中很突出。
「劇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便是我們的製片人客串『白富美』過戲癮,出演負心漢江俊傑的妻子了。老闆當配角,同事們趁機虐,可想片場有多搞笑。」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藹琳還是覺得忍俊不禁。
【《懶得結婚》原著作者 藹琳】
將具有恩平人文特色的文化與資源融合進作品
藹琳認為,與優秀的人為伍,自己才會愈發變得優秀,因此,近兩年她也一直不斷向優秀的前輩學習,比如跟老師學寫電視劇本等,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編劇是個很辛苦的職業,那種心理與肉體遭受的苦,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
「今年我的身體不是太好,所以暫停了一些工作。現在手上在做的,是關於本地文化的挖掘與推廣的題材,完成之後,我還是會回歸小說與劇本的創作去。如果有可能,我更願意將具有恩平人文特色的文化與資源融合進作品,使得恩平的形象能夠以文化的符號推廣出去。」藹琳說。
藹琳還希望,恩平會有更加多的作者走出來,有更加多的作品走出去,恩平地方雖小,但這一切不是不可能。
「在我之前,吳有恆、唐奇、藍戰士、頑童等作家都在國內產生過影響,用省作協副主席楊克的話說,恩平的作家少但起點都很高。這是對恩平作家群的充分肯定,因此我特別期望那些熱愛文學或者曾經熱愛過文學的朋友們,能夠在這個日漸喧囂的塵世,重新拿起筆記錄你想表達的一切,只要堅持,總有收穫。我能夠送給大家的只有『堅持』二字,而我能夠取得今天的一點成績,也是因為自己始終一直在堅持。」藹琳說。
現在,除去寫作之外的時間,藹琳幾乎全部給予自己的孩子。藹琳說,「會生活,永遠比會寫作來得重要。不要在寫作裡生活,而是在生活中寫作。」
【《懶得結婚》原著作者 藹琳】
人物簡介:
藹琳,網名美麗的水妖,作家、編劇,廣東恩平人,生於1976年秋。有14年教師經歷,現為恩平市文聯秘書長。初二於《佛山文藝》發表處女詩作後陸續於各級刊物發表作品一百多萬字。2006年以長篇小說《愛是寂寞撒的謊》的連載走紅網絡,吸引鳳凰傳奇的音樂製作人何沐陽吳小宇製作同名單曲《愛是寂寞撒的謊》,並於網絡火熱傳播至今,同年底出版實體書,其後陸續出版長篇小說《假如愛,是種苦難》、《懶得結婚》等。其女性小說在婚戀題材中獨樹一幟,多以都市情感倫理為素材,以表現都市男女複雜的心理見長。堅持先採訪後創作,以強烈的閱讀快感、身臨其境的共鳴、充滿哲思的靈動語言打動無數讀者。另有原創電影劇本《絕地穿越》於南非開拍,並參與電視劇《再見愛情》(暫定名)、《雙生花》(暫定名)的策劃與編劇工作。
作為恩平文化工作者,藹琳募集民間資金,於2014年復刊了本土純文學刊物《山稔花》,向前輩致敬的同時致力培養文學新人。
江門日報記者 譚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