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百花獎曾是我國電影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之一。
上個月月底,第三十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公布各獎項提名名單,並且宣布將於9月26日在河南鄭州舉辦頒獎典禮。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在百花獎公布了提名名單和頒獎時間之後,好像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之前,每次有什麼電影節公布相關提名名單之後,都會引起大量電影愛好者的關注。但今年的百花獎,只引起了極少數人的注意,完全沒什麼熱度。此外,大家對於提名名單,也是一副不在乎的樣子,好像誰獲獎根本無所謂。簡而言之,就是這個獎盃對於大眾而言,好像已經沒有什麼影響力了。
可是,現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正是需要有影響力的電影獎項的時候。隨著國內電影市場不斷擴大,國產電影的質量不斷提升,如果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電影界,沒有一個有影響力的獎項,非但中國電影人臉上無光,連中國觀眾都會覺得不好意思。
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應該問問為什麼和怎麼辦了?
首先,今年百花獎熱度不高的直接原因,是疫情導致的。因為疫情的原因,致使今年上半年的電影市場格外冷清,全國沒有一部新片上映。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多人逐漸對電影失去了興趣,有些人甚至都快忘了有電影這個東西了。所以,現在百花獎突然公布入圍名單和頒獎日期,大家自然也沒什麼興趣。
不過,疫情只是導致百花獎熱度不高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就比如我們去吃火鍋,火鍋好吃是我們去吃火鍋的直接原因,但卻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們餓了,所以才去吃火鍋。那麼今年的百花獎缺少熱度,其根本原因是什麼呢?私以為,是因為國內電影節太多了。
國內到底有多少電影節這個問題?不用專業的電影從業人員,即使只是一個電影愛好者,隨便數數就能數出十來個電影節。除了金馬和金像之外,僅內地就有金雞、百花、上海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等都是大節。此外,還有長春國際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和中國電影華表獎等,這些也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電影節。
因為數量太多,所以才大家對這些電影節的敏感度就有所下降。隔幾天一個電影節,過幾天一個頒獎典禮,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是一些非常熱愛電影的影迷朋友,也不會一直關注這些事。所以,這些電影節的熱度,自然會不斷下降。
除了電影節熱度不斷下降之外,這些電影節的獎項,其影響力也是在不斷降低。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你有沒有那這個獎,大多數觀眾根本不在乎。按照正常邏輯,只要是入圍的演員,就應該是還不錯的演員,拿獎的更是佼佼者。可現在國內各大電影獎項給觀眾的印象,是即使拿了獎的演員,也不一定就是一個好演員。
公信力沒有了,影響力自然也就沒有了。
這,就是各大電影獎項影響力逐漸降低的原因。
怎麼辦呢?
第一步,是做減法。做減法的意思是,只留下一些影響力相對還算可以的電影節和獎項,把那些亂七八糟的電影節和相關獎項全砍掉。
具體應該留什麼,又應該把哪些砍掉呢?
首先,應該留下一個專業的電影獎項,即金雞獎。
相對於其他獎項而言,金雞獎評選出的電影各大獎項,都是專業人員根據專業知識頒發的獎項。簡而言之,金雞獎是一個以電影質量為唯一標準的獎項,是一個以電影人的專業素養水平為唯一標準的獎項。比如去年的金雞獎,幾個重要獎項全給了《地久天長》。這就是這個獎項的專業性,不受票房影響,不受口碑影響,只從最專業的的角度,評出最優秀的電影和電影人。
其次,應該留下一個大眾電影獎項,即百花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從一開始就是以大眾口碑為標準的一個獎項。當時,這個獎項的投票方式是影迷把雜誌上的票剪下來,填上自己喜歡的影片或演員,然後再寄給評委會,評委會再根據票數選出獲獎人和獲獎電影。這個獎項可能沒那麼專業,但這個獎項是影迷認可度最高的一個將。換個說法,其實這個獎項,算是一個商業獎項。現在,也可以說是流量將,誰的人氣高誰就把獎盃捧走,至於演技什麼的,大家可以不用在意,誰讓人家票數高呢?
第三,應該留下一個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或北京國際電影節留一個。
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所以現在才需要這樣一個電影節。不過話說回來,想在坎城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這三大國際電影節嘴裡搶吃的,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隨著我國的電影市場越來越大,現在我國是需要這樣一個電影節,來提升外國電影市場的影響力的。
第四,應該留下一個誰也不想要的獎,即金掃帚獎。
最近這兩年,金掃帚獎越來越火,其熱度甚至超過了一些主流的電影獎項。所以,由此也可以看出來,大家對這個獎項還是比較有興趣的。而且,這個獎也可以鞭策一些電影人,讓他們更加盡心盡力的拍出好的作品。總而言之,這個獎一共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娛樂,一個是鞭策。只不過,做這個獎的評委,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其實,國內電影節和電影相關獎項,只留下這四個就足夠了。這樣一來,影迷對電影節的敏感度會提升,各個獎項的含金量也會提升,影響力自然也就上去了。就像奧斯卡金像獎,作為電影人,拿一個小金人就能吹一輩子。所以,與其做這麼多毫無用處的電影獎項,倒不如大家齊心合力做出一兩個具有影響力的大獎。
當然,只做減法是不夠的,在做減法的同時,一定要想方設法提高這些電影節的公信力。比如金雞獎,評委和主辦方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線,嚴格按照程序選出相關的獲獎電影人和獲獎影片。百花獎既然是大眾獎項,那就徹底放開了讓大眾投票,並且把投票機制完全透明化。最後,誰的票數高誰就拿獎,即使有人喊什麼黑幕,喊什麼不公,也不用理會。
不管是什麼節什麼獎,只要有一個完整的評選機制,就一定要嚴格按照這個評審機制去操作。不要和嘉賓談條件,說什麼你來參加我就給你一個獎;也不要被資本方控制,說什麼投資多少就給你一個獲獎名額。
總而言之,就一個目的,提升這個獎盃的含金量和影響力,讓這個獎盃的影響力,配得上我國電影大國的身份。
不管是電影人還是觀眾,我們都應該向著這個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