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童日記》:對自己殘忍,才能面對殘忍的世界

2021-02-19 不惟讀書

(文\圖 伊雲)

惡童是狡詐生活的產物。變壞只是為了適應"不壞就活不下去"的世界。

「比黑暗更暗,比天真更真,異色世界中的惡童日記。他們的殘酷以天真作底,他們的惡行與世界為敵。」

我們故意讓別人羞辱我們,直到我們注意到我們已到達不再在乎別人辱罵的地步為止。然而,在我們心裡仍舊有一些令人難忘的話語,母親以前常喚我們:「親愛的!我的愛!我的寶貝!親愛的小寶寶!」

每次我們想起這些字眼時,不免熱淚盈眶。

這些溫柔的話語是該忘記的,因為現在不再有人這麼喚我們了,而且回憶是這般沉重的負荷,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於是我們用另一種練習讓自己忘卻。我們說:「親愛的!我的愛!我愛你們……我絕不離開你們身邊……我只喜歡你們……永遠……你們是我的所有……」

不斷地重複這些話,讓這些字眼逐漸喪失它們的意義,這同時也減輕了我們的痛苦。

(二)

《惡童日記》一部驚心動魄、令人髮指的文學作品,受盡苦難的雙胞胎兄弟相依為命,為了習慣痛苦,他們練習痛苦,為了逃出被德國軍隊圍困的村莊,卻狠心踩著父親的後背逃離,這是一種冰冷的人性透露,把受過的傷害用日記記錄下來,因為他們是被社會迫害的「惡童」。看完後剩下的只有惋惜了。

「不,我們不遵守十誡,上面寫著你不可殺人,結果所有人都在殺人。」《惡童日記》作者歌塔·克裡斯多夫(Agota Kristof),年幼時的故鄉飽受烽火洗劫,嘗盡思鄉之苦的流亡生涯,孕育出雅歌塔作品中冷酷逼真、發人深省的特質。

「有種漂浮在空中事不關己的殘酷和力量感」。在他們身上沒有善惡,只擁有絕對的理性和彼此。他們依靠彼此來體會人性和世界的真實。兇狠殘酷而又美好。

看過惡童日記三部曲的後兩部《二人證據》和《第三謊言》的人,自然明白第一部《惡童日記》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謊言,雖然其中還在一篇關於訓練寫作的日記中提到真實的必要性,但只看過《惡童日記》這一部的人難免會為它其中冷酷的真相所唏噓。

(三)

簡明的日記體裁,直白的翻譯顯得恰到好處,透過一對年幼的雙胞胎男孩的視角去記錄戰爭中人們的生活。孩童的視角本應是天真善良的,但是在雅歌塔的筆下卻是冷酷暴烈的。

戰爭中兩個男孩被送往外婆家,他們想盡辦法讓自己生存下來,對彼此進行各種殘酷的訓練:飢餓、寒冷、鞭撻……有時候會在某一個瞬間恍惚覺得他們只是在玩過家家的遊戲,可是下一秒就清晰的意識到他們生活在炮火與混亂之中。

惡童,惡嗎?是挺惡的,心狠手辣殘酷無情,人人都叫他們『婊子養的」 。可是當他們照顧鄰居小兔子,在外婆中風後對外婆的關照。我竟然是有點喜歡這對雙胞胎小兄弟的,甚至有點佩服他們能夠在混亂的戰爭環境中找到生存方法,憑藉自已堅韌的個性,不斷的磨鍊自己,冷酷的性格下有著自己的善惡觀,而戰爭這樣的大時代背景又賦予了這樣早熟且冷酷的性格一絲合理性,也很難去以自己的主觀視角去批判他們的殘酷與冷漠。

雅歌塔在作品中從未真正指明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場戰爭,卻在談及這本書的真實性時表示「本書所寫的可能已夠悲傷,它的內容卻絕對不及真實生活的萬分之一」。

雖然心裡明白這部《惡童日記》中更多的是想像與謊言,但還是打心底裡希望這兩個小男孩能夠生活得好好的,想告訴他們:我很喜歡他們。

相關焦點

  • 東史郎日記:西本的殘忍讓我們驚詫
    這是一部特殊的、深受人關注的日記。這部日記的作者東史郎,一九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出生於日本京都府竹野郡丹後叮。東史郎有記日記的習慣,他把侵華戰爭期間的所見所聞詳細地記錄下來,共有五卷三十七萬字。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的日記中,他記述了西本(橋本光治)在南京最高法院門前,將一個中國人裝入郵袋,澆上汽油點火燃燒,最後系上手榴彈,投入池塘將其炸死的暴行:二十一日奉命警戒城內,我們又離開了馬群鎮。
  • 一個孤兒的成長教育 | 惡童日記
    「惡童的自我」寫於2014 如果說起一部影響價值觀的書,《惡童日記》當之無愧。其實是三本書,「惡童三部曲」,但只看第一部,我就拜倒在惡童的腳下了。 在父母沒有能力教導孩子的時候,在長輩提供的只是物質溫飽的年代,惡童的生活告訴了我:你要學會自我教育,你要塑造你自己的世界。 或許這才是我一直固執地看自己喜歡的書,寫自己真實的想法,和自己感興趣的人交流,毫無顧忌地離開自認為會牽絆我的一切的原因。我太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了,簡單愚蠢到甚至不會想要絲毫的妥協。
  • 可怕的惡童現象:這些孩子都怎麼了?
    天真有邪的「惡童」14歲女孩殘忍殺死11歲弟弟2018年4月2日,陝西某法院審理了一起特殊的殺人案。接受審判的,是一名年僅14歲的女孩。她殘忍殺害了自己11歲的弟弟。只因為弟弟發現自己在被窩裡玩手機,她害怕弟弟會向父母告狀。
  • 《惡童日記》:跨越時代的人性寓言
    導演:亞諾斯薩茲演員:安德拉斯傑曼特   拉茲洛傑曼特   琵蘿絲卡莫納   烏力克湯姆森等
  • 可怕的惡童現象:殺人、拋屍、輪姦,這些孩子怎麼了?
    天真有邪的「惡童」14歲女孩殘忍殺死11歲弟弟 2018年4月2日,陝西某法院審理了一起特殊的殺人案。 接受審判的,是一名年僅14歲的女孩。她殘忍殺害了自己11歲的弟弟。這兩個惡童把小詹姆斯的屍體放在鐵軌上,用石板蓋在他流血不止的頭上,希望火車碾過,以製造事故假象。在整個過程中,兩人完全不像10歲大的孩子,甚至在小詹姆斯沒有呼吸後,兩人還冷靜地商量過,如何能擺脫自己的嫌疑。
  • 不得不說,只有更加兇狠和殘忍,才能在這個卑劣的世界中生存
    黑社會真正的精髓其實是卑劣——欺騙,野心,出賣,欲望,弒主,所謂的兄弟是因為利益才會跟隨,所謂的大哥是在需要你的時候才會罩你,你要比你的想像的更加兇狠和殘忍,才能在這個卑劣的世界中生存。《卑劣的街頭》雖然是韓國黑社會題材的電影,卻不固守於黑社會題材的局限性,通過電影套電影的方式將真實的黑幫世界揭露在人們面前
  • 隱秘角落裡,行走在人間的惡童
    朱朝陽,是殘忍角鬥後的存活者,也是被現實無情吞噬的犧牲者。作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即使被同學在水杯裡放橡皮筋、被刻意排擠,也只是委曲求全。他的品學兼優,只是為了獲得重組家庭後父親的一絲垂憐。同父異母的妹妹朱晶晶是小公主,錦衣玉食還不懂事。而朱朝陽的衣服領口都洗白了,才讓父親感到不好意思帶他逛商場。
  • 對爛人仁慈 就是對自己殘忍
    對爛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叫破窗效應。大意是,如果建築的一扇窗戶破了,沒有被修理好,那麼就有更多的破壞者打破更多的窗戶。同樣的道理,面對爛人,只有讓他們付出代價,才能守護住我們的底線。那樣結果只能是痛苦了自己,返送了別人。不管什麼時候,都要記住,餘生不長,你很珍貴。
  • 《哥布林殺手》之思:是否該用殘忍手段對付殘忍的敵人
    一個長久以來,一直被爭論,從來沒有答案的話題,我似乎在《哥布林殺手》裡面看到了,那就是:面對殘忍暴虐的敵人,是否該用殘忍暴虐的手段去對付他們?同小隊的神官和獵兵但是哥布林殺手同意了,用自己能用的辦法去對付水之都下水道中的哥布林,但他們不用水攻,火攻和毒攻,對面的哥布林用了,把他們引到秘室內,將他們困住,然後就用毒氣燻他們。
  • 世界十道最殘忍的名菜排行,膽小勿進!
    世界上民間有不少菜,雖然可能十分美味,但因為其做法過於殘忍難登大雅之堂,世上10道最殘忍的名菜就是典型的例子,因為這十道菜原材料及做法實在過於殘忍或者噁心,很多人在知道其中緣由後就算美味也不敢點來吃。本文就來揭秘下那些世界上最殘忍和最噁心的菜,非洲烤狒狒、鹽辛、青蛙榨汁、韓國小章魚等,膽小者勿看。1、【烤狒狒】 碳烤狒狒,燒的只有腦袋了,比較殘忍但是為了補充蛋白質還是抓到了,製作方法比較暴力和殘忍,用火燒拿起來讓攝影師拍照,在非洲這種情況在他們看來是很正常的。非洲人喜歡烤狒狒,將活狒狒在不經過任何處理的情況下,放在火堆上面直接烘烤。有的人會先將狒狒摔死再烤。
  • 世界十五大禁片:極度香豔誘惑真實殘忍
    它的觸目驚心主要不是視覺的,而是心靈的,你會在看完以後永遠記住這個電影裡的故事。 4.《殺人不分左右》故事講的是四個罪惡累累的惡棍劫持了兩個中產家庭的少女,把她們囚禁在離她們家不遠的一座房子裡折磨,最後殘忍地殺害。隨後他們無意中逃到其中一個被害女 孩的家裡躲避追捕。
  •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有些人該得罪就得罪!  人與人之間,能夠和睦相處,是最好不過的。
  • 《權力的遊戲》中的小剝皮,殘忍又變態,但他的軍事才能堪稱一流
    引言:《權力的遊戲》中的小剝皮,殘忍又變態,但他的軍事才能堪稱一流文/長駿撩影視權力的遊戲是一部大型的史詩級巨作,劇中人物眾多,人物關係也是錯綜複雜。不過今天我想說的是一個已經下線的人物拉姆斯·波頓,一說起這個人物,相信大家在劇中也見識過他殘忍和變態的行徑,大部分觀眾看後都恨得牙痒痒,不過他除了變態之外,他的軍事才能堪稱一流,不信就接著往下看。
  • 紅樓夢:賈府中有道菜很殘忍,只有賈母才能吃
    而且,在第四十九回,又忽然出現了一道有些不太協調的菜,這道菜細品之下,才明白有多殘忍。而且,這道菜在賈府中,只有賈母才能吃。當時,因為大觀園中的姐妹們,約好了要一起在蘆雪廣作詩,賈寶玉吃飯的時候便有些急不可待,一個勁兒地催,說自己餓了。
  • 跟《隱秘的角落》比起來,這個孩子經歷的,才是真正殘忍的世界
    一種觀點認為,《隱秘的角落》爆火的原因之一,在於它觸及了內地影視一個罕有的題材,即以兒童視角打開殘酷的成人世界。這類作品在我們以往的創作中確實少有,但在世界範圍內,卻早已不乏經典之作。畢竟現實世界在最千瘡百孔,全面潰爛的時段,也未曾讓孩子走開半步。二在銀幕上消滅殘忍不如在現實中消滅殘忍,想要在現實中消滅殘忍,首先要做的,就是在銀幕上再現殘忍。剛才說了,《潘神的迷宮》是一部以兒童視角直面殘酷現實的電影,那它是如何切入到這個殘酷現實的呢,通過一些至關重要的細節。
  • 周華健《忘憂草》--讓軟弱的我們懂得殘忍,狠狠面對人生每次寒冷
    《你說得對》是周華健自剖心境的一首情歌,王中言感人肺腑的歌詞,體悟人總是必須經過了感情的大風大浪才能得到人生的大山大水。《怎麼了》流暢旋律道出男女感情最直接的心靈對話,李宗盛歌詞點出愛情來去之間無常與弔詭。
  • 國內5種「大補」美食,卻被日本人說「殘忍」,真的殘忍嗎?
    整個亞洲乃至整個世界都知道,中國的美食堪稱是世界上種類最多的。即使是看似非常無用的一種食物,也能被中國廚師的妙手給做成美食。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中國的食物,有些人在來到中國之後,或許會對中國的某種食物有興趣,但有些食物卻讓他們覺得殘忍。
  • 女人麻醉身體,把自己交給觀眾,一場殘忍的人性藝術開始了
    我們很多人會說藝術的主旨就是展現美好,但是只要我們去研究藝術的話就會發現,藝術同樣是有醜惡和殘忍的作用的,藝術不僅僅是文化藝術,藝術還可以看出我們人性的醜惡還有世界上面的殘酷。其實我們很多人都看過藝術瘋子做的那個脛骨項鍊,很多人覺得這是很殘忍的,最不適合拿出來的藝術了,但是實際上這個藝術瘋子在跟一個女藝術家來說,他的行為是不瘋狂的,也是不殘忍的。因為這個女人在十幾多年之前就演過了一個很殘忍的行為藝術了,她的這個行為藝術放到現在沒有哪一個藝術家可以表演到這樣的程度,也沒有人會這麼做了。
  • 「惡童」中外自古有之 經典...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未成年人犯罪,如何矯治也是關鍵。
  • 枕邊書 《惡童三部曲》的青春殘酷物語
    從沒見過一個人筆下的戰爭與童年,可以冷酷到如此地步,明明是第一人稱的口述,卻冷靜得超越任何史料,不沾染半點感情色彩,字字卻指向槍炮的無情政治的高壓,竟看得人內心沁出一層冷汗。不會說任何外語的她進入當地一間鐘錶廠做工,開始艱難的流亡生涯。五年後,雅歌塔與前夫分開,並從頭學習法語,嘗試用這種過去在匈牙利從不曾接觸過的語言寫詩。直至1986年,她終於以法語完成小說處女作《惡童日記》,並在法國出版,頓時引起文壇轟動,更獲得歐洲圖書獎,此時的雅歌塔已51歲,大器晚成,卻是集精粹於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