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伊雲)
惡童是狡詐生活的產物。變壞只是為了適應"不壞就活不下去"的世界。
「比黑暗更暗,比天真更真,異色世界中的惡童日記。他們的殘酷以天真作底,他們的惡行與世界為敵。」
我們故意讓別人羞辱我們,直到我們注意到我們已到達不再在乎別人辱罵的地步為止。然而,在我們心裡仍舊有一些令人難忘的話語,母親以前常喚我們:「親愛的!我的愛!我的寶貝!親愛的小寶寶!」
每次我們想起這些字眼時,不免熱淚盈眶。
這些溫柔的話語是該忘記的,因為現在不再有人這麼喚我們了,而且回憶是這般沉重的負荷,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於是我們用另一種練習讓自己忘卻。我們說:「親愛的!我的愛!我愛你們……我絕不離開你們身邊……我只喜歡你們……永遠……你們是我的所有……」
不斷地重複這些話,讓這些字眼逐漸喪失它們的意義,這同時也減輕了我們的痛苦。
(二)
《惡童日記》一部驚心動魄、令人髮指的文學作品,受盡苦難的雙胞胎兄弟相依為命,為了習慣痛苦,他們練習痛苦,為了逃出被德國軍隊圍困的村莊,卻狠心踩著父親的後背逃離,這是一種冰冷的人性透露,把受過的傷害用日記記錄下來,因為他們是被社會迫害的「惡童」。看完後剩下的只有惋惜了。
「不,我們不遵守十誡,上面寫著你不可殺人,結果所有人都在殺人。」《惡童日記》作者歌塔·克裡斯多夫(Agota Kristof),年幼時的故鄉飽受烽火洗劫,嘗盡思鄉之苦的流亡生涯,孕育出雅歌塔作品中冷酷逼真、發人深省的特質。
「有種漂浮在空中事不關己的殘酷和力量感」。在他們身上沒有善惡,只擁有絕對的理性和彼此。他們依靠彼此來體會人性和世界的真實。兇狠殘酷而又美好。看過惡童日記三部曲的後兩部《二人證據》和《第三謊言》的人,自然明白第一部《惡童日記》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謊言,雖然其中還在一篇關於訓練寫作的日記中提到真實的必要性,但只看過《惡童日記》這一部的人難免會為它其中冷酷的真相所唏噓。
(三)
簡明的日記體裁,直白的翻譯顯得恰到好處,透過一對年幼的雙胞胎男孩的視角去記錄戰爭中人們的生活。孩童的視角本應是天真善良的,但是在雅歌塔的筆下卻是冷酷暴烈的。
戰爭中兩個男孩被送往外婆家,他們想盡辦法讓自己生存下來,對彼此進行各種殘酷的訓練:飢餓、寒冷、鞭撻……有時候會在某一個瞬間恍惚覺得他們只是在玩過家家的遊戲,可是下一秒就清晰的意識到他們生活在炮火與混亂之中。
惡童,惡嗎?是挺惡的,心狠手辣殘酷無情,人人都叫他們『婊子養的」 。可是當他們照顧鄰居小兔子,在外婆中風後對外婆的關照。我竟然是有點喜歡這對雙胞胎小兄弟的,甚至有點佩服他們能夠在混亂的戰爭環境中找到生存方法,憑藉自已堅韌的個性,不斷的磨鍊自己,冷酷的性格下有著自己的善惡觀,而戰爭這樣的大時代背景又賦予了這樣早熟且冷酷的性格一絲合理性,也很難去以自己的主觀視角去批判他們的殘酷與冷漠。
雅歌塔在作品中從未真正指明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場戰爭,卻在談及這本書的真實性時表示「本書所寫的可能已夠悲傷,它的內容卻絕對不及真實生活的萬分之一」。
雖然心裡明白這部《惡童日記》中更多的是想像與謊言,但還是打心底裡希望這兩個小男孩能夠生活得好好的,想告訴他們:我很喜歡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