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為烏有
「馬伊琍你也有今天。」
這是最近在一次女性論壇的演講中,馬伊琍的一句自嘲。
去年7月馬伊琍和文章宣布離婚,結束了長達11年的婚姻生活。
宣布離婚
簡單的文字,似乎代表了一種灑脫和帥氣。
離婚之後,看著馬伊琍的微博狀態也總覺得她元氣滿滿。除了記錄生活、宣傳自己的新劇,再就是轉發宣揚正能量。
很多人都覺得,像馬伊琍這樣銅皮鐵骨的獨立女性,婚姻是可有可無的,即使離婚也可以過得瀟灑。
但實際上,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即使有錢有顏的明星,離婚也是要經過內心坍塌又重建的過程。
馬伊琍在演講中說,去年她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患上了拖延症,很多事情拖到最後一天才想去做,做什麼事都不太有力氣。
患上了拖延症
本來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卻在那段時間體會了「起不來床」的感覺。
失去了方向
「我不知道我起來要幹什麼?」
幹什麼去?
建立親密關係,是兩個人互相磨合的過程,不管是生活習慣,性格個性,心理情緒,都是一個比較共生的狀態。
而離婚就是撕裂曾經建立的親密關係,撕裂是很迅速的,可重新修復卻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
可能並非是忘不了舊人,而是很難重建對自己,對生活,對愛情的信心。
2019年民政部發布全國婚姻登記數據,這一年全國登記機關共辦理離婚登記415.4萬對。
也就是說,光2019年就有差不多830萬人走上離婚的道路。
這些人有沒有走出來?還在哪個階段掙扎?是不是也曾崩潰絕望,否定自己的所有價值?
我們從小都在學習如何愛,如何相聚,卻很少去認真思考該如何分開,如何治癒自己被撕裂的痛苦。
1.分離,都要經歷一個過程
《離婚心理指南》一書中指出:不論面對的是期待中的還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分手,你都無法做好充分準備結束一段長久的關係。
那個痛苦的過程,每個人都要經歷,不管你是「被甩者」還是「甩人者」,不管你內心是否強大,是否做好準備,都要用一個重建的過程來修復自己。
幾乎所有的離婚,都會經歷這幾個階段。
否認
「這一定不是真的」「這樣的事情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我這輩子竟然會成為一名單親媽媽」……
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在離婚初期會幻想和伴侶曾經的美好,甚至開始問自己為什麼非要分開,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不管是人前還是人後,都不願意承認自己已經婚姻失敗的事實。害怕面對別人的眼光,也害怕面對自己。
否認
憤怒
當我們逐漸接受事實,見到了伴侶的真實面貌,便開始憤怒,開始咬牙切齒,開始詛咒對方。
如果是因為伴侶出軌、家暴或者冷暴力等問題離婚,我們會「恨渣男渣女」,把憤怒發洩給他們,或者歇斯底裡,或者幻想著報復的畫面。
《戀愛先生》中顧瑤就是一名「復仇者」,老公出軌後,她要求老公淨身出戶,並且走進小三的生活,開啟報復之旅,小三也因此丟了工作。
報復的確很爽,可是越是如此,越不利於新生活的開啟。報復相當於往伴侶身上扔木頭,他也會扔你幾塊,然後離婚的大火把你們兩個人燒傷。
驅趕憤怒的最好方法不是任由它發展,而是引導它健康發洩。
健康發洩
自我攻擊
對伴侶的憤怒很容易表達出來,吵一架、罵一頓都是發洩,可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憤怒卻是隱形的。
為了掩飾自己的憤怒,有的人會去和命運「討價還價」,想要重新修復關係。
把對伴侶的憤怒轉移到自己身上,對內攻擊,不斷自我懷疑:如果對方是垃圾,為什麼當初自己會愛上他,如果對方很好,那為什麼會失去他。
「如果我當初沒有做XX事,也許我們就不會離婚」「如果我當時軟弱一點,他就不會離開我」。
自我攻擊
抑鬱
前三個階段也許持續的時間並不會太久,大都是一個人情緒坐過山車,以及沉浸在幻想與難以接受中。
當負面情緒沒有足夠表達的時候,就很可能導致抑鬱。
這個階段,我們已經開始接受失去伴侶的事實,接下來面對的就是自己的被拋棄感,自己的挫敗感。
就像馬伊琍之前經歷的階段,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光芒,失眠、抑鬱、易怒、悲傷等情緒悄然而至。
多種負面情緒的壓抑,導致自怨自艾的失敗感:這就是生活的全部了嗎,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接受
到了這個階段,已經見到清晨的曙光了。一個人開始冷靜反思自己,而不是自責。開始接納自己餘生要失去另一個人的事實,開始為新的生活做一些謀劃。
收拾好自己的心情,為新的生活重新出發。
當一個人試著接受新的生活的時候,也是逐漸重新找到自我的時候。
接受
這五個階段可能會交叉經歷,也可能會反反覆覆。心理學家布魯斯·費希爾博士指出「離婚期」要經歷差不多兩年的時間。
也就是說從離婚到蛻變成一個獨立、樂觀的人,需要差不多兩年的時間,可能因為每個人的情況時長會稍微有所不同。
2.接納自己的情緒
《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一書中說,有證據表明,你能感受到多少自我和你能療愈到何種程度之間是相關的。一個人如果不能獲取、談論自己的感受,那麼他適應危機所需要的時間就要比其他人長得多。
不管我們經歷了多少痛苦,多少沮喪,都要試著與它「對話」,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
如果有巨大的恐懼感,例如害怕自己離異身份被嘲笑,害怕自己不能再擁有幸福,害怕往後餘生的孤獨。
這時可以試著讓自己放鬆下來,問問自己恐懼源於何處,是離婚後才開始的還是一直都有的?
韓劇《夫妻的世界》中,池善雨最開始害怕離婚的原因,是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失去父母,不想讓自己再次面臨孤獨。
接納
可是她恐懼的根源並不在於離婚,而是她年幼的時候目睹父母車禍身亡,這麼多年她一個人跌跌撞撞地成長,只敢不斷向前,沒有勇氣面對自己「被遺棄」的遭遇。
當失敗的婚姻再次給她帶來遺棄感時,觸動了她潛意識裡最深的恐懼。
所以說,當我們面對恐懼的時候,也許事情本身不值得害怕,恐懼的根源才值得我們認真面對。
除了恐懼,還有非常難以排解的憤怒。
對待憤怒千萬不能任由它在我們的身體裡生根發芽,而要通過外力讓它發洩出去。運動,旅行,找好友傾訴,都是不錯的方式。
馬伊琍曾試著練拳擊,享受從身體裡「送出」的感覺,享受大汗淋漓的專注感。練拳擊是好友姚晨的推薦,女性之間的互幫互助,讓她身體和精神都逐漸恢復。
破門
情緒就像一個在敲門的人,你不給它開門時,它的敲門聲會越來越大,甚至會破門而入。
你只有打開門,問問它「請問你從哪裡來,有什麼事」,也許它很快就會離開。
3.重建自尊與自我
《離婚心理指南》一書的作者說:婚姻關係的破裂造成的情感傷害有可能是雙倍的,這不僅會破壞彼此的關係,也會讓遭到背叛的人懷疑自身的一切。
不僅親密關係毀滅了,一個人對自己的認可,對生活的信心也全部崩塌。
《戀愛先生》中顧瑤對前夫說,你以為你淨身出戶就完了?你毀了我對婚姻和所有美好的幻想,你讓我喪失了對人的基本信任,你讓我不敢再去愛了,你讓我對世界充滿了恨意。
重建
每一句話,都說出了很多離婚後的人,對自我的否定。
即使曾經是一個高自尊的人,也很有可能被失敗的婚姻打回原形,自尊降到最低水平,絲毫不敢承認自己的閃光點。
在親密關係中,一個人被愛被呵護,兩個人之間的互動能不斷創造「我也很不錯嘛,我值得被愛」的心理暗示。
可是親密關係被撕裂後,「內在自我」被徹底毀滅。一個人看待自己的方式也很難積極起來,更加無法確信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
並不是說「離開誰活不下去」,而是在婚姻中伴侶是我們的「鏡映」,我們可以通過伴侶的行為看到自己的可愛。離婚後「鏡子」突然被打碎,我們看不到自己,也不敢再去找別的「鏡子」,以免看到落魄的自己。
徹底毀滅
在重新創建自我的過程中,心理學家布魯斯·費希爾博士提出過幾個小方法,可以提高離婚後自尊水平:
下定決心改變,別讓自己沉浸在哀傷的「舒適區」中,找到改變的動力;
改變看待自己的方式,並且把自己的優點說出來;
審視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讓關係都變得積極;
敞開心扉,傾聽他人的正面評價;
在某項行為方面做出具體改變;
與他人多一些擁抱,多一些有意義的交流;
選擇心理治療,增強自我概念。
過去總是為了磨合而付出,現在可以重新找到真正的自己,自己做自己的「鏡子」。
4.開啟新生活,和孩子一起
在網上有一個問答:離婚後你們過得好不好?
裡面大部分的回答,都是說自己比離婚之前過得好很多。
她們的共同點之一,就是都已經開啟了新的生活。未必是新的戀情,但是一定是找到與自己相處的舒適方式。
在曾經錯誤相處模式中,錯誤理解了愛的方式,真正從哪裡面走出來,才能知道過去的錯誤在哪裡,真正的愛又是什麼。
在大多數離婚中,不得不談起的就是孩子。
孩子
我們要知道,父母離婚對於孩子最大的痛苦在於三點:
他們總以為父母會複合;
他們總會覺得是自己做錯了事情;
他們總是害怕父母中的一個或者兩個會拋棄自己。
所以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無論爸爸媽媽在不在一起,我們都會繼續愛你,這些並不是你的錯,我們的生活還會繼續。
離婚就像一點點蓋好的房子,然後一下子炸掉。炸掉容易,收拾殘局再重新蓋房卻並不簡單。
在這個過程中,重新整理自己,不讓自己二次遭受傷害,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