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廣布於我國東北至西南,以及歐洲和亞洲西部的植物。早在16世紀,歐洲人就用它煎茶喝,用以幫助入眠和提高睡眠質量。而國內某些地方則用其煎水喝治腰痛,腿痛,腹痛等。
它就是纈草。纈有兩頰紅暈之義,纈草之花不少為紫紅色,故為纈。同時,纈還有色彩斑斕之意,各地纈草花色多,粉紅、玫紅、深紅、紫紅、藍紫、白色均有,故又有色彩斑斕謂之纈之說。印染工藝也因印染出來的斑斕之色,而有染纈之稱。
纈草別稱還特別多。
因根莖似麻,又稱拔地麻。
嫩莖葉可當野菜食用,故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叫媳婦菜。
全株有香味,獲很多香名:香草、七裡香、滿山蜘蛛香。
入藥可治病救駕,故稱大救駕、小救駕。
莖中空,故稱穿心排草。
為多年生草本,高100~150釐米。紡錘狀根莖或很多細長鬚根。莖直立。
基生葉一叢叢長出,長卵形,為單數羽狀複葉或不規則深裂,小葉片9~15,頂端裂片較大,邊緣整齊或有少數鋸齒,葉柄長,基部呈鞘狀。
莖生葉對生,無柄抱莖,單數羽狀全裂,披針形,邊緣整齊或有不規則粗齒。
傘房花序頂生,排列整齊。花小,白色或紫紅色。小苞片卵狀披針形,有纖毛,花萼退化。花冠管狀,5裂,裂片長圓形。子房下位,長圓形。蒴果光滑,含一粒種子。花期6~7月。果期7~8月。
東北纈草,毛節纈草,黑水纈草,西南纈草,同供藥用。
生山坡草地,適於酸性肥沃土壤。
入藥為根及根莖。
9~10月間採挖,去掉莖葉及泥土,曬乾。
性味辛苦溫,歸心肝經。能安心神,祛風溼,行氣血,止痛。主治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癲狂,髒躁,風溼痺痛,脘腹脹痛等。
選方:
1、治神經衰弱及神經病:纈草、五味子。煎服或浸酒服。(《四川中藥志》)
五味子補腎寧心,對神經系統病症有很好的安撫作用。
2、治神經衰弱,失眠:纈草30克,五味子9克,合歡皮9克,酒半斤,浸泡七天,每次服10毫升,一日三次。(《新疆中草藥手冊》)
合歡皮養血安神,五味子補腎寧心,纈草安心神。三味強強聯手治病症。
3、治癔病:纈草9克,陳皮30克,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或是纈草、甘草各9克,大棗5枚。煎服。(《安徽中草藥》)
癔病表現為意識範圍縮小、選擇性遺忘或精神暴發等。屬中醫「髒躁」、「鬱證」的範圍,因肝失條達,氣機失調或痰蒙清竅,致哭笑無常、精神恍惚、不能自主等。
上面安徽中草藥方為治髒躁名方甘麥大棗湯去甘平養心之小麥,加行氣安神之纈草而成。甘草補益心氣,和中緩急(肝),大棗甘平質潤,益氣和中,潤燥緩急,加纈草更能增強行氣養心的作用,共治病症。
4、治胃神經官能症:纈草、木香、吳茱萸各6g。煎服(《安徽中草藥》)
胃神經官能症是指心理疾病引起的胃腸功能紊亂。
吳茱萸溫中止痛,理氣燥溼,主心腹疾病。木香行氣止痛,溫中和胃。二味與安心神行氣止痛的纈草共治病症。
5、治腰痛,腿痛,腹痛,跌打損傷,心悸,神經衰弱:纈草3克。研為細末,水衝服,或加童便衝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6、治風溼性關節炎:纈草9g,獨活9g,防風9g,當歸9g,桂枝6g。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獨活長於祛風溼,除長時間四肢肌肉麻木疼痛。防風既能祛風寒而解表,又能祛風溼而止痛。桂枝溫裡解表,善於祛筋絡受寒引起的關節疼痛等。
同時,纈草安心神,桂枝強心陽,共同助心行血。當歸亦和血,共同治風治血。三味與獨活防風共治風溼性關節炎。
一個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