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以前跟爸爸媽媽來過動物園,可是都沒有看到什麼動物呀!」
——在動物園裡卻沒有看到許多動物,很多去過動物園的小夥伴都會和小懿有同樣的困惑:怎樣才能看到更多的可愛動物呢?當然是跟著我們博物館奇遇季的大咖老師一起根據小動物們的生活習性去尋找它們的身影,才是逛動物園的正確打開方式哦!
2020年11月29日,在連續了一個星期的陰雨之後,太陽終於在周末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也給大家帶來了愉快的心情。博遇季的小夥伴們準時來到了上海動物園的大門口,排起整齊的隊伍,準備去鄉土動物區尋找可愛動物們的身影。
博遇季走進上海動物園。陰雨一周,動物園活動的天氣真是天公作美,我們一起走進鄉土動物展區,了解身邊「土著朋友們」。
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展區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是國內第一家以「鄉土動物」冠名的展區,以上海溼地生境、丘陵密林生境營造為主,展示在這兩種生境中棲息的動物物種。
本次帶領小夥伴們觀賞動物的是生薑老師:
上海動物園、植物園優秀科普講解志願者,自然博物愛好者,非常善於和樂於與孩子相處;
多次組織開展線下科普課程,曾帶隊西雙版納雨林探索、生命簡史地質科考、夜訪昆蟲王國等活動,深受孩子與家長們的喜愛。
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小夥伴們在鄉土動物區都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吧!
在二十四節氣歌裡,在雨水節氣的描述裡有一句「獺祭魚」,說的就是這種可愛的小爪水獺。它生活在中國南部水體環境,爪小只有一粒米大,上肢非常靈活,可以把小石子玩成雜技,擅長捕食淡水蟹,喜歡把捕捉到魚陳列在岸邊,像是在祭祀。但它真的是在祭祀嗎?生薑老師為孩子們解讀了這個秘密。
上海最大的野生食肉動物是什麼?「老虎!狼!」孩子們給出了各種答案。
其實,這種野生動物叫貉,成語「一丘之貉」的主角就是它了。目前由於生態環境的改善,在上海郊區及小區都有貉出沒。小朋友不要把他和浣熊及小熊貓搞混哦。如果你在身邊看到了貉,不用擔心,他們膽子很小,不會主動攻擊人,順其自然,不幹擾,不餵食,同時他們是三有動物,只能保護,不能捕捉哦。
小夥伴們在找什麼呢?
原來是生薑老師給小夥伴們出了一個謎語:叫豬不是豬,有刺不是刺蝟,他是什麼呢?
孩子們正在四處尋找謎底呢。找到了找到了!他就是老鼠的近親——豪豬,他們身上的刺在遇到敵人時,會豎起來,並屁股對著敵人衝過去,當刺扎到敵人後會脫落,從而逃脫危險。
豪豬的刺裡還藏著一個秘密,是什麼呢?
接著,小夥伴們還看到了姿態優雅的丹頂鶴、上海迷失的原住民——獐、和獐長得很像的黃麂、講究生活品質會打造「三室兩廳」豪宅的狗獾、斑紋極其漂亮的金錢豹、豹貓和百獸之王華南虎,了解到這些動物的各種有趣的故事以及它們的生存現狀,思考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最後,大家在灑滿陽光的大草地上一邊曬太陽、一邊為動物們設計它們的住宅。來看看這些充滿愛心和想像的作品:
(同學們的作品)
生薑老師為今天參加活動的小夥伴們頒發了活動證書並與大家合影留念。
(老師給同學們頒發證書)
(老師和同學們合照)
在自然的環境中,用最自然的方式滋養孩子們的心靈、去滿足他們對世界的無盡好奇。讓我們一起期待在次與博遇季的神奇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