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小姐】
無論是戲劇、還是香水、還是著奧黛的越南女子的代名詞,電影中的Sigon都充滿著複雜奇妙的風情……
這期寫寫越南電影和越南服裝。
越南實在是心頭愛。如果無兒無女無牽掛,我一定會想辦法住在最大最繁華的Sigon。今天叫胡志明市。這兩個名字我都喜歡。
▲今天西貢瑪迪特大街上的西貢歌劇院
胡志明究竟是什麼吸引我呢?
嗚嗚嗚的摩託車大隊,雖然無序但是熱鬧,從朝霧一直響到月黑。
各種宗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道教相安一城,多文化氛圍濃烈。
▲從左至右依次是:聖母大教堂,清真寺,玉皇殿、天后宮、印度教神廟
胡志明市濱城市場,和國內老公園一樣兒一樣兒。
胡志明市中心的廣場,有專人看管的兒童樂園,各種塑料泡沫墊,保護你娃兒的安全。有羽毛球場,有小足球場 ,有中老年健身器材區,還有水吧。除了水吧花錢,其他都是免費。體驗真正的社會主義福利。
哦哦哦,我本期的目的不是安利越南旅遊的。你們說嘛,打個中美貿易戰,越南旅遊花費肯定今非昔比了。大家捂緊錢包吧
越南電影
如何定義越南電影呢?
越南在1948年才由南越的部分電影工作者拍出第一部無聲紀錄片《木化大捷》,還是表現戰爭的。第一部故事片要等到1959年,胡志明主席幹預下成立的越南電影製片廠,拍了表達南越、北越人民希望祖國統一的主旋律電影《同一條江》。
60年代,北方電影工作者開赴南越,成立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這個組織的效能下,又拍了一些反映統一以及北方社會主義建設的影片。
1975年,越戰打完,南北方統一,越南才開始拍攝反映城市生活背景的故事片,只不過我們都沒看過。
真正為人熟知的越南電影,該是法籍越南導演陳英雄的《青木瓜之味》(1993年)。這已經是2000年後才在中國盜版碟市場上出現的第一部越南電影。陳英雄就拍了三部關於越南的電影。接下來是《三輪車夫》(1995年),以及2000年的《夏天的滋味》。
▲法籍越南導演,陳英雄
▲《青木瓜之味》,[法]陳英雄,1993年
▲《三輪車夫》,[法]陳英雄,1995年
▲《夏天的滋味》,[法]陳英雄,2000年
另外一部好片,是一個更不為人知的導演,美籍越南導演東尼•包,拍的《戀戀三季》(1999年)。
▲《戀戀三季》,[美]東尼·包,1999年
以上四片,都是講述統一後越南人民生活的現實主義影片,導演有著西方生活背景和西方眼光,在影片中有些獵奇色彩,也充盈著濃濃的鄉愁。它們主要展開了底層人民的生活瑣碎,沒有什麼悲歡離合驚心動魄的情節,清清淡淡溫柔如水。
此外,關於越南的影片,有講述法屬殖民歷史的《印度支那》,
▲《印度支那》,[法]雷吉斯·瓦格涅,1992年
有點史詩意味。片中法國貴婦的越南養女最後參加革命去了,1945年法國宣布殖民歷史結束,養女作為越南代表團成員出席日內瓦會議,法國貴婦攜養女的遺腹子遠遠相望……
▲《印度支那》截圖,中間灰色短髮婦女為越南養女
還有就是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有文學著作為基礎的《情人》,
▲左中右分別是作家杜拉斯,小說《情人》,電影《情人》
主要有梁家輝的光屁股,所以那時候買碟,都是被老闆暗示是「那種片兒」,偷偷摸摸看得臉紅心跳。
以及《抵擋太平洋的堤壩》,《印度之歌》。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法]潘裡德,2008年,伊莎貝爾·於佩爾主演
▲《印度之歌》,[法]瑪格麗特·杜拉斯,1975年
這四部都是殖民背景下的影片,影像風格黃黃舊舊的,有著熱帶的鹹濕感,暖烘烘粘呼呼,黃金般歲月似的,展現了殖民統治下越南的城市風貌,主要是西貢舊景,迷離幽人,雅俗共賞,很有「法式風情」。所以看了電影再看小說,味道很足。
那麼,越南電影是什麼呢?本推文語境下,越南電影就是上世紀80年代後越南「革新開放」後拍的越南故事片,以及外國導演根據越南殖民史背景拍的故事片。
做個畫面風格比較,會發現越南人自己眼中的越南和老外眼中的越南,根本就是兩回事。越南女人是影片的主人,兩類文化根源的導演視角下,她們的風情風貌也不盡相同。
▲上排《印度之歌》畫面風格,下排《青木瓜之味》畫面風格
越南女人
越南女人長什麼樣,首先和穿什麼有關。
那就是奧黛了。奧黛(Ao Dai),是中文對越語Ao Dai的音譯,是越南的國服,它在越南南方發音發作/ow yai/ 而在北方發作/ow zai/。「ao」源於漢語「襖」,在現代越語裡「ao」則指遮蓋到頸部以下的服飾,而dai的意思是「長」。
奧黛不是越南的民族服裝。這是最近我才得到證實的事實。
一大批越南年輕人要溯古追宗,認為真正的越服是這樣的。
很像我國漢朝和明朝服裝的綜合體,是不是?
對的。
越南和中國在歷史上有著扯不清的關係。無論它獨立與否,獨立的程度怎樣,它都是長期作為中國的附屬國存在。
越南歷史線索
歷史上,越南第一次獨立稱南越國(公元前204年—公元前112年)。
大概是秦統一中國了的公元221年後,秦始皇又舉兵南下收復蠻夷,將今天的兩廣和越南北部、中部設立成三個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
秦朝短命,秦末南海郡趙佗宣布獨立,又攜及桂林郡和象郡,成立南越國,自封皇帝。趁中原混戰之際偏安一隅,歲月靜好到漢文帝時期。
公元前111年,漢文帝覺得這個小小的南越國礙眼,遂舉兵收復,越南的大片領土再次收歸中原麾下。
接下來過了快1000年,越南都是中國領土。且在唐朝還專門設置了「安南都護府」,有了省級的行政區劃。
不過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南漢(917年—971年)起兵控制越南,稱交州。交州將領吳權又起兵反抗南漢政權,通過白藤江一戰,建立了吳朝。越南人自己認為贏得了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獨立。到我國明初1407年,差不多有400多年的獨立史。
接下來依次歷經了丁朝、前黎朝、李朝、陳朝、胡朝,仍然是越南作為附屬國向中原稱臣納貢。
兩宋期間(公元960年—1279年),越南李朝自信心爆棚,屢次深入進犯宋境,大有拿下宋朝南方之勢。宋人疲於應戰北方少數民族金、遼、西夏,無暇顧及越南。
為了穩住南方陣腳,公元1174年—1175年間,南宋孝宗皇帝封李朝國王李天祚為安南國王,賜國名「安南」。越南獲得了短暫獨立。
但在明初,為了達成明成祖朱棣建立「海陸帝國」的願望,將「安南」作為中原大陸對東南亞和西歐的咽喉要道,1407年,明朝又起兵推翻安南胡朝,設交趾布政使司(行省),直接統治。
變為屬地的越南很不心甘,先後發動大大小小的起義,特別是安南人黎利越戰越勇。扛不住騷擾,1427年明朝的瓜兒皇帝朱瞻基廢了交趾布政使司,安南又從屬地變為屬國。
1431年,安南黎利稱帝,建立後黎朝。但其後安南長時間處於分裂及戰亂,短命王朝很多,競相統一全國,都以失敗告終,甚至有皇帝求饒當時明嘉靖皇帝(1538年)插手,當然,打了勝仗的明朝又收復了安南。
不過安南內亂依舊嚴重,一直到阮朝(公元1802年)建立,阮福映才最終重新統一全國。1803年,清嘉慶帝賜安南國名「越南」,一直沿用至今。
▲阮朝第二位皇帝阮福晈時期的大勢擴張的阮朝
接下來就是19世紀晚期法國入侵,越南變為半殖民半封建國家。二戰時期又被日本人納入「大東亞共榮圈」,二戰結束後,越南南方又被美國人控制,和北方胡志明政權對峙。直到1975年打完越戰,越南南北方才正式統一!
好曲折好糾結啊。附屬國不好當,宗主國也不好當啊。
從「越服」到「奧黛」
所以呢,今天的越南年輕人認為阮朝是越南賣辱求榮的朝代,服裝上或多或少向中國大清看齊,他們很是不爽。越南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沒錯,但那是漢文化,而不是蠻夷文化。要認主歸宗就找正統正源才是。
▲當今越南越服運動中的典型越服
因此,越南年輕人將「越服」視為國服,「越服」應當是南越國和安南國時期服裝的綜合,就是阮朝之前。即中國的秦漢至明朝。
▲中國秦漢時期的女子常服(左一)及明朝女子的常服(右邊一組)
大家比較看看便知,越服保留了中國秦漢時期的腰帶、大袖子以及深領口的交領右衽、中縫、褙子樣式;另一方面,又結合了明朝女子常服中的上衣下裳,內衣外裙的穿法。
不過呢,阮朝後期王室接受了滿清樣式的一字扣。
▲阮朝末代皇后南芳穿過的結婚鳳袍,領口已是低領一字扣樣式
起初,阮朝朝廷內官員拒絕服裝滿化,所以朝廷內還是「越服」款式。而越南南方為了區別北方穿著,實行易服政策,服裝逐漸演化為立領收身、長衫長褲的兩件套,成了奧黛的原型。
▲奧黛原型
真正現代的奧黛開始於1930年代,這和我國的海派旗袍流行時間同步。現代奧黛的設計要感謝兩位越南本土設計師NguyenCatTuong(音讀阮卡春)和LePho(音讀雷鋒)。
他倆將法國元素注入奧黛,製作出掐腰、圓型低領,馬甲剪裁,肩部褶皺的樣式,還用了墊肩、流蘇、蕾絲等歐式配飾,大受殖民時期越南上流社會婦女的歡迎。
▲30年代的歐式奧黛款式
1950年代,TranKim以及Dung這兩位服裝設計師,將領口到腋下這部分改採45度的插肩袖設計,可避免手臂活動時產生的皺褶,同時也在長褲部分做了貼臀、寬管的斜邊剪裁設計,至今仍被繼續沿用。
▲50年代的改良奧黛,領型、插肩袖的運用
時任當時「第一夫人」的南越總統弟媳婦陳麗春,大膽穿出水手領、船型領奧黛,成為外交舞臺的風景線。
▲第一排白裙為陳麗春,船型領奧黛
6、70年代,越南爭取民族獨立和南北方統一,服裝上追求簡樸,奧黛一度消失。這也和中國旗袍的情況一樣。
到了80年代中期後,越南「革新開放」,奧黛復甦,奧黛逐漸被作為女性公務員,新聞主播、銀行工作人員,空姐、酒店工作人員,還有高中女學生的標準制服。
▲越南高中女生校服
▲越南酒店工作女員工制服
▲越航空姐制服
奧黛的面料
奧黛非常講究飄逸,四片開衩襯衣和喇叭褲都要通風顯輕柔,絲綢是首選。
現今越南中部古城會安,仍然是奧黛裁縫的集散地。也是越南絲綢的進出口岸。會安在我國明初,越南李朝的時候,成為海上貿易的通商口岸,當時便有很多華人,現在會安也是重要的華僑、華人後裔聚居地。
▲越南會安
▲越南會安絲綢
越南養蠶紡絲的歷史也很悠久了。越南絲綢總體來說,手感更滑軟,更小氣,容易崩爛。所以做衣服一定要稍微寬鬆些,尤其是手肘、肩膀等關節活動處。
除了絲綢,也要用雪紡、棉布、亞麻這些經得起折騰的面料。
▲胡志明市奧黛節,各種花色、面料、款式的奧黛
電影中的奧黛
在陳英雄導演的電影《青木瓜之味》、《夏天的滋味》中,女演員若是穿奧黛出場,一般都比較隆重。
▲《青木瓜之味》截圖
▲《夏天的滋味》截圖
有意思的是,和我們大量民國背景的影視劇中燦爛華美的旗袍不同,越南電影中的奧黛古樸靜美,多純色提花暗紋,基本沒有複雜的裝飾,不像我們的旗袍美的有攻擊性。女主角也基本嫻雅溫柔,性格非常傳統。
之前寫過中國旗袍絕代芳華,歡迎回顧。
潞潞我去胡志明市多次,和越南婦女中等程度的溝通較多,也是驚訝的發現,越南女性有著更安靜內斂的品性,特別是已婚已育婦女,和她們的交談讓你感覺轟鳴的摩託車根本不會導致堵塞和車禍,她們波瀾壯闊無所不在的母性和母愛令人愉悅和陶醉,讓人想起艾青的《 大堰河,我的保姆》,她們的勤勞能幹和善助人讓開放的中國「新女性」汗顏!
這也是我深愛越南、深愛胡志明市的原因。
回來說電影。
在陳英雄的「西貢三部曲」(我自己個兒取的名字)中她們在獨特的越南家居氛圍中洗菜、聊天,打盹,娛樂,展現著婀娜閒適的情調,拿現在的話來說叫「慢時光」或者「漫時光」。
▲《青木瓜之味》截圖
▲《夏天的滋味》截圖
潞潞我極其喜歡這兩部電影的影像風格。
美術上的置景,大量出現漆綠、海洋藍的配色,濃烈但不憋悶。
▲《青木瓜之味》截圖
▲《青木瓜之味》劇照
據說這種配色叫「南洋風」。
構圖上,陳英雄極其注意營造景深效果。鏤空花窗、門板、蓆子床、窗簾、盆栽……都是縱深空間的豐富和延伸。這個和王家衛的電影空間十分相似,不知誰在借鑑誰。
▲《青木瓜之味》截圖
▲《青木瓜之味》劇照
▲《夏天的滋味》截圖
畫面的影調層次豐富,前、中、後景明暗變化柔和,特寫、全景各有特色,看「西貢三部曲」會有很令人舒適的觀感。
陳英雄喜好場面調度。在狹長幽深的空間中,人物或端著盤子,或搖著扇子翩躚而過,又或有前景或後景處物體的橫向運動,加之攝影機的搖移,形成三個維度的畫面節奏,匹配「漫時光」。
在陳英雄的《三輪車夫》中,故事較上兩部晦暗苦澀。在西貢的窮街陋巷,上演著底層黑幫火拼、買賣毒品以及髮廊小姐與毒販的情愛糾葛。運動鏡頭流暢勁爆,而固定鏡頭溫婉哀傷。畫面節奏反差很大,但是不會讓人產生出戲之感。這是導演火候精純。該片也幫助陳英雄拿到了1995年,第52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三輪車夫》截圖
另一部影片《戀戀三季》,用採蓮女作為線索,隱約透露出老詩人的舊時之戀,越戰美軍的故地眷守,以及三輪車夫卑微而祥和之愛的三個互不相關的故事。試圖表達越南社會經濟層面的顯著變遷和貧富懸殊,以及越南女性隱忍、堅強、純潔的美德。
▲《戀戀三季》截圖
荷花是越南國花。水上灑荷花,意味著有人去世,「質本潔來還潔去」。
▲《戀戀三季》截圖
荷花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有著卓爾不群的韌性。無數的採蓮婦女也如是。
▲《戀戀三季》截圖
三輪車夫喜歡的妓女,最終被他的真心感動,著白色奧黛在木棉樹下翩翩起舞,使影片主旨得到了真善美的極致提升。
▲《戀戀三季》截圖
越南自己人拍出來片子整體感覺油綠澎湃,密陽陣陣,一場大雨後會有甘甜涼爽之味,最後盡現人間清歡。
而老外,主要是法國人拍的關於越南的電影,《情人》、《抵擋太平洋的堤壩》,有著杜拉斯的文學厚度支撐,畫面色彩以夕陽黃為主,有著殖民情懷的繾倦詩意,還有越、法複雜的互文關係。
▲《情人》尾畫,湄公河入海
生意興隆的中國人、掘金失敗的法國人、身材窈窕的越南站街女人,在迷離的西貢瑪迪特大街逗留徜徉,等待生命的奇蹟,棕櫚樹送來微風,夜來香纏綿溫柔,殖民傷痛輕描淡寫帶過,美才是最高追求。
▲《情人》中的西貢堤岸華人區
▲《情人》中的西貢河碼頭
當年為了這幾部片兒,潞潞我勤力進出越南,尋找杜拉斯筆下今昔對比的西貢模樣。
▲《情人》截圖,昔日西貢濱河路
▲今日西貢河濱江路,潞潞手機照
▲《印度支那》截圖,舊日瑪迪特大街上的大陸酒店
▲今日西貢大陸酒店,潞潞相機照
▲《情人》截圖,昔日中央廣場綠蔭道
▲今日西貢中央廣場旁綠蔭道,這是我兒8個月
▲《情人》截圖,昔日西貢堤岸華人區街道
▲今日西貢堤岸華人區街道,潞潞手機照
回來說電影。
《印度支那》這部史詩性的影片,硬要說清楚法國殖民氣若遊絲的原因,尤其是一戰之後日益潰危、節節敗退的局面。
這當中又以法國貴婦、越南養女(安南公主,父母飛機失事死亡,由母親的好友法國貴婦撫養)與法國海軍的雙向情愛為主要情節。越南養女為法國海軍生下遺腹子後奔向革命的北方,孩子留給法國貴婦養育。算是祖孫三代不在一起的關係。
母女最終未能相見,瘦削蒼老的法國貴婦獨自憑欄面對日內瓦湖哀思。
▲《印度支那》尾畫
片尾曲用了蕭邦的第二鋼琴協奏曲。
總體影像風格無限傷感懷舊,反映法國人對越南難以割捨的悲痛。
▲《印度支那》截圖,空氣透視中的煙霧和逆光表現,使得畫面基調盡染哀傷
法國貴婦和越南養女各穿過奧黛出場。
▲《印度支那》截圖,凱薩琳·德芙娜基本都穿深色奧黛
金髮碧眼的凱薩琳•德芙娜所飾演的法國貴婦,包裹在略顯寬鬆的深色傳統奧黛中,總是眉心緊鎖心事重重,仿佛就是在代言日薄西山的法國殖民政府。
▲《印度支那》截圖,養女卡美的新娘裝,典型的阮朝後期風格
養女卡美的黑色奧黛,穿得倔強挺拔,大概也代言了某種星星之火的強悍吧!
▲《印度支那》截圖,養女卡美的玄色奧黛(右,背影)
概言之,電影中的奧黛色彩沉鬱濃厚,正如電影中的越南女性,個性嫻雅堅韌,她們必然要在世界電影畫廊中佔據一席之地。
期待更多的越南電影被我們看到,期望淳善和美的越南婦女形象給予世間正能量!
暑假將至,公眾號更新會更慢……大家看看下圖便知我意
哈哈哈!來日方長,再會哦!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