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m Quynh Anh生於1987,她的中文名叫範瓊英。
瓊英是生於比利時的越南後裔。爸爸來自越北,媽媽來自越南。幾十年前,他們走出故土,幾經輾轉來到這個1100萬人口的歐洲國家,而後相遇、成家、生子,生活美滿而恬靜。瓊英從沒回過越南,關於這片故土的一切,都是來自父母的回憶。瓊英講法語,喜歡法國文化。如果不是在父親鼓勵下參加了比利時法語電臺舉辦的歌唱比賽,她會和其他小夥伴一樣,在中學畢業後進入大學,然後像父親那樣成為一名醫生。
看過電影的人,對於那如血殘陽下的直升機戰鬥編隊記憶猶新。
當UH-1直升機群如蝗蟲般湧上海灘,機艙內的大兵對越南軍民視如草芥般掃射,配上華格納歌劇名曲《女武神騎行》(Ride of the Valkyries),成就了影史上暴力美學的經典橋段。
除了電影,瓊英還應該聽過一首關于越戰的老歌《你好,越南》(Hello Vietnam)。1965年,傳奇的鄉村音樂人湯姆·霍爾(Tom Hall)完成了這首經典老歌。1965年,越戰正值膠著,3萬美軍已經登陸陌生的東南亞叢林,還有近40萬大兵即將開赴14000公裡之外。全國上下對曠日持久的戰局爭論不休。反戰情緒開始在最大的民主國家中滋蔓。
湯姆早年間曾在陸軍服役,後來成為一名高產的鄉村音樂創作者。
在這場關乎意識形態的戰爭面前,湯姆積極支持參戰。他在歌中用極富鄉土氣息的曲風描寫美國大兵與愛人的依依分別和對自由價值的樂觀嚮往。歌曲開頭唱到:
Kiss, me goodbye and write me while I'm goneGood, bye, my sweetheart, Hello Viet, nam.湯姆的作品最終被喬尼·萊特(Johnnie Wright)演繹出來。這杆時年51歲的鄉村音樂老炮用渾厚的田納西口音喊出了主戰派眼中的價值觀,正如他在歌曲的過門中的那段念白:
但願有一天世界可以知道:如果我們不開火,這場戰火將會延燒得更猛。此時我們必須不計代價地拯救自由,否則某一天我們終將失去自己的自由。I hope and pray someday the world will learn, that fires we don't put out will bigger burn. We must save freedom now at any cost...or someday our own freedom will be lost.《你好,越南》推出後,在美國公告榜(U.S. Billboard)的鄉村音樂單曲榜單中駐留長達20周,期間三周登頂榜首,成為喬尼本人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並跟隨美國大兵的軍車和坦克,響徹了越南的峽灣和密林。
2005年,瓊英年滿18。當她放眼9700公裡之外,那片土地早已滄海桑田。
美國人撤出中南半島已經整整30年,共產主義的越南也沒有像喬尼歌中擔心的那樣向美式自由宣戰。相反,這個年輕的國家鑄劍為犁,向市場經濟的西方敞開大門。
2015年11月,胡志明市中心郵政局,外國遊客在香水專櫃前,身後懸掛的是胡志明畫像
沒有了戰爭,美國還是那個美國,越南還是那個越南。
瓊英依然沒有回過父輩的故土。這一年,她遇到了馬克·萊沃因(Marc Lavoine)。
1962年出生的萊沃因是法國流行音樂界的翹楚。從1985年起,音樂才子已經發行了9張專輯。
萊沃因欣賞瓊英的清亮嗓音和東方氣質,決定為越南後裔的她英量身打造一張專輯。
這是一張精耕細作的唱片。製作團隊耗時三年,前後錄製了15首歌曲的小樣,準備優中選優。
但意外發生了。
其中一首歌曲被瓊英的朋友上傳到了網上。
但讓所有人始料未及,這首尚未發表的歌曲迅速在法國的越南裔社區中流傳開來,並很快傳到越南本土。
歌曲中,一個清冽的女聲用法語訴說著對從未見過的故土的嚮往。她唱到:
撫慰我的靈魂,我的根,我的土地
副歌最後,她用夾帶停頓的唱腔帶出一句法語的問候:
Bonjour, Vietnam.
作為前殖民地,這首法語演繹的歌曲似乎喚醒了世人腦海中那個熟悉卻又遺忘的越南。歌聲中悠揚舒緩的旋律,一如中南半島上暖溼的椰風,夾雜著舒緩恬淡的風情,卻又暗中觸動歷史的傷痛。
2008年,這首流傳甚廣歌曲被音樂人蓋伊(Guy Balbaert )翻譯成了英文,瓊英本人灌錄了英文版。歌聲和她的名字一道傳遍了世界,並被更多關注越南的人們聆聽和傳唱。
一如40年那首膾炙人口的美國老歌,這首新歌有著同樣的名字。
Hello, Vietnam.
同1960年代的鄉村歌謠一樣,這首新歌同樣來自西方。不同的是,四十年前的那首歌唱給開赴戰場的美國大兵,他們一手準備問候越南,另一手端著價值觀和機關槍。
四十年後的歌聲,沒有意識形態,沒有烽火連天。只有一個從沒回國故鄉的80後,和一個滄桑又年輕的新越南。
社會主義的越南接納了這首歌曲。在越南的電視、廣播和航班上,都可以聽到瓊英的歌聲。官方報紙還對她和她的新專輯做了大幅報導。
報導中,聽過瓊英演唱的越裔僑胞說,這是數十年來關於越南最耳熟能詳的歌曲,可以成為這個國家「新的文化使者」。
2008年,瓊英終於踏上了這片土地。十天時間裡,她去了母親就讀的學校,還吃了最愛的牛肉米線。
越南和我想像中沒有太大差別,來到這裡的唯一區別是我可以真切地觀察和感受。周圍的一切都如此令人感動,這種感受我從未有過。不只是歌詞,也包括我歌曲要表現的整個理念。我相信,當再回到歐洲,我對這首歌曲將有更好的演繹。
When staying here, I do not feel much difference from what I had thought before. The only different thing is that I can see and feel it in reality. I’m so touched by everything around and truly feel what I did not feel before; not just about the lyrics but also the overall concept of my song. I believe that when I’m back in Europe, I can perform this song better.
面對媒體,瓊英如是說。
回到法國後不久,瓊英出版了自己的首張專輯,同名專輯當然收錄了那首成名作:Bonjour Vietnam。
對於年輕的瓊英,她和這個重生的國度一樣,在仿徨中成長,追逐朝氣蓬勃的夢想,又在歷史中感傷,找尋靈魂中的自我和方向。
Hello Viet Nam
Tell me all about this name, that is difficult to say.It was given me the day I was born.是我與生俱來的饋贈。
我的眉眼訴說你不敢說出的故事。
從科波拉的電影,從怒吼的直升機。
對你道一聲:你好,越南。
它們伴隨我走過人生每一步。
木製舢板,水上市集,金光閃閃。
從科波拉的電影,從怒吼的直升機。
對你道一聲:你好,越南。
我撫慰著那棵樹,我的根,我出發的地方。
對你道一聲:你好,越南。
Vietnam:/ˌvjetˈnæm/ 越南
Apocalypse:/ əˈpɔkəlɪps/ 啟示錄(《聖經》中最後一卷, 記錄聖約翰關於世界末日的啟示).Bonjour /bɔ̃.ʒuʁ/ [法]你好
empire / ˈempaɪə(r)/ 帝國
helicopter/ ˈhelɪkɔptə(r)/ 直升飛機
roar:/ rɔː(r)/ 吼叫聲
sampan:/ˈsæmpæn/ 舢板
buddha /b'ʊdə/ 佛
想成為哈牛堂的英文小編嗎?
火速與哈小編聯繫吧~搜索微信號哈小編(haxiaobian)並加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