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試著用紅樓夢的方式解讀《遙遠的救世主》

2020-11-19 祁華勝

電視機《天道》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關於真假、是非、善惡的「悖論」,我們認為的真假、善惡、是非無不影響我們對於自身和事物發展判斷,但事實上,這個世界是恆古不變的,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我們看問題也要變,只有相對靜止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才會更真一點,不然,就是緣木求魚,刻舟求劍。

電視機《天道》揭露的不僅僅是刪減片段的智慧,而是面對生活的智慧,無論挫折、苦難、陰影還是痛苦,都是我們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面對這一切,一定要空杯,道、法、術、我,都是身外之物,唯有變是永恆的。

變和不變的中間有一顆心,那就是初心,良知、德行、修養、素養,外在表現就是磁場、魅力、氣質、以及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問題來了,紅塵是什麼?天幕紅塵是什麼?什麼是救世主?什麼是遙遠的救世主,什麼又是文化,什麼又是非文化。

記得古龍小說《驚天一劍》中,有人搜集100把名劍,然後挑戰劍神謝曉峰,謝曉峰的「配劍」是軒轅劍,削鐵如泥,第一次和劍神比武,他的劍被削成兩片,謝曉峰告訴他,他缺少一把適合自己的劍,所以他為了飛鷹劍不擇手段,甚至欺師滅祖殺了師傅,然後奪取《魔山秘笈》,他萬萬沒有想到,心劍合一,人劍即我劍;無堅不摧的道理,反而走火入魔,被心魔反噬的後果。

縱使神刀在手,無法成為刀中之神,人的思想可以和神同步,但是人的人性,以及心魔、執念都將城為我們最大的阻礙,不是成長不了,而是私心雜念太重,想要的太多,所以求而不得。

如果《天道》電視劇背後想要告訴我們一個真相,而真相是不可以明說,或者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的存在,那麼就是「天道」的概念和「救世主」的概念如出一轍,只不過是揶揄世人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最大的作用就是催眠,每一個人都活在夢中,不自知,而強者僅僅是夢醒而已,真相不明覺厲,飢餓遊戲繼續,沒有能力上飯桌,那麼一定要和桌子底下的同類搶奪資源,而在牌桌上,才能享受足夠的精神供應和物質供應。

無論我們選擇相信還是選擇不相信,都像是《鬥牛》中黃渤演的那個正常人,當所有人說他有病的時候,他就會心理暗示自己是否得病,即使正常的頭髮脫落,他也會錯誤得認為自己病入膏肓;因為錯誤的觀念害死人。

世俗文化還傳統文化相比;一個通俗易懂,一個晦澀難懂,一個下裡巴人,一個陽春白雪,不從對錯角度思考,因為存在即合理,丁元英想要的結果,是王廟村村民,他身邊的人都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生存環境,而且還要修,要悟,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做自己永遠比做行屍走肉更讓人心安,這是人的本能,這就是一種靈魂歸屬感。

《紅樓夢》不是野史,但是它比野史更真實;因為裡面有一個精神內核,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甚至是自我革命,只不過那時候的「家國情懷」還是漢天下的局限;以及對於滿漢全席一種觀念上的否定,一心的忠君愛國,反清復明。

《天道》真實不是因為說了不敢說的話,而是思考了本來要思考的問題,無論是生存還是生活,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紅塵不染性空,哪一個俗人真的可以六根清淨,哪一個人不在溫柔鄉裡流連,只不過沉淪的程度和深度不一樣,願不願意醒來,能不能醒來,醒不醒得來的問題。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不知更非知,非知不無知。

我們要知道我們知道,知道我們不知道,不知道我們知道的知道,知道我們不知道的不知道。這是一個邏輯的圈,人的思維有限,世界無限,世界外又有空間,從二維、三維、思維、多維。

我們知道的是我們以為我們知道的,並不是事物本來就是模樣,我們不知道是因為我們無知,但是我們無知的界限是我們認知的局限,我們要知道天道無處不在,天道再也不在;在天道之外還有天,在道之外還有道。

盜亦有道,盜是術的一種表現,可以用盜描述道,但不完全,儒本是道,佛本是道,道亦有道,此道非彼道。如來,如是,不可思議。

紅塵究竟是太虛幻境還是真如福地,究竟就是本真,無論看什麼都是相,太虛幻境是相,真如福地也是相,紅塵論到極致;男女之間一個情字,百姓的柴米油鹽。見相非相,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

如來不是佛,如來是本來就存在的東西,是智慧,是規律,是實事求是,見路非路。見路不走。

愛情就應該有愛情該有的一切,有邂逅,有相遇、相知、相離,相守相望於江湖,愛不是長情的告白,語言蒼白無力,愛情不是天長地久,歲月無情,愛情亦不是朝朝暮暮的纏綿,此情可待成追憶,此恨綿綿無絕期。

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這是宿命論的言論,愛情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求神拜佛;燒香祈福都沒有用,該愛就愛,該恨就恨,愛恨隨意感受,心和靈魂的距離合二為一,是靈魂伴侶,更是亦師亦友,相互成就。

看《紅樓夢》和看《天道》一樣,不要被別人的情緒影響自己的判斷,無論怎麼認知,怎麼體會,各自滋味我們都銘記在心,不是因為黛玉和賈寶玉沒有成全就抱憾,不因芮小丹死亡就對愛情扣分,我們都是路過的看客,劇裡面的人有各自的幸福,我們再怎麼感同身受,無法身臨其境,所以建立在自己認知體系下的言說,都毫無意義。

反倒是告訴我們,珍惜眼前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先到,反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就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

走自己的紅塵,講自己的故事,這樣才不辜負造物主賦予我們的心、生命、時間、自由。

相關焦點

  • 看了電視劇《天道》,為何還要看《遙遠的救世主》?原著更加完整
    《天道》是國內非常難得的良心劇,它是按原著《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揭開了「人生命運、或文化屬性」的密碼,小說比現實還現實,在現實社會中,你只能看到其中的「一角」,猶如盲人摸象一樣,在小說中可看到「全貌」 和前因後果,裡面的「逆向思維」是人生事業成功的基石,高人都在使用它,只是普通人不知道而已
  • 聊聊電視劇《天道》,根據《遙遠的救世主》改編
    《天道》前後看過三遍,第三遍是一集一集、一字一句看完了這部電視劇,後又繼續看《遙遠的救世主》電子書,天道就是本書改編的,天道的編劇和本書作者都是豆豆。第一次認真看作者的資料記得之前看完天道後,搜索與天道大概一樣的電視劇,推薦《背叛》,後又發現,《背叛》這一部也是豆豆寫的。
  • 電視劇《天道》和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
    其實《天道》的改編也好,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也好,都對宗教有著極大的關照。《遙遠的救世主》有別於其它財經小說最顯著的特點在精神理念。 其一,無相觀。《遙遠的救世主》中的女主人公芮小丹漂亮、聰慧、善良、高貴,小說中對她絕佳的才貌不單是通過描寫手法表現出來,主要還是通過有較高雄性文化而認定女人難養的丁元英從排斥到接受,再到尊重,最後是尊敬的巨大轉變襯託出來的。
  • 遙遠的救世主-電視劇《天道》
    《天道》是浙江天潤影視發行有限公司出品的商戰劇,由張前執導,王志文、左小青、曾紅生及石爻領銜主演。出品時間:2006年。劇情簡介:年輕的女警官芮小丹(左小青飾)通過朋友結識了商界怪才丁元英(王志文飾),並受託在古城照料丁元英的生活。丁元英異於常人的性格和讓人瞠目結舌的才華深深吸引著芮小丹,劇中人物演繹了所謂天道的「道法自然,如來」……這是我近5年來看過最好的電視劇,已經看了不下5遍。
  • 《遙遠的救世主》好在哪裡?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對戀人從相濡以沫,到相守相望於江湖的故事,很不幸,女主角提前殺青,內容主核和《泰坦尼克》《羅密歐與朱麗葉》《胭脂扣》一樣,用悲劇的形式演繹喜劇,人不知道自己所處的世界到底是真實還是虛幻的。
  • 遙遠的救世主:《天道》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
    天人合一885靈魂升級的人都在關注這個公眾號❀並且置頂了❀遙遠的救世主,這是小說的名,電視劇就是《天道》。看完整部小說,酣暢淋漓。小說為什麼叫《遙遠的救世主》,意思就是救世主很遙遠,或者說救世主根本不存在,救自己只能靠自己。誰可以救自己!丁元英說:「傳統觀念的死結就在一個「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靠皇恩……總之靠什麼都行,就是別靠自己。」期昐「天上掉餡餅」的神話,把聰明才智用在各種「破格獲取」的方式上。
  • 《遙遠的救世主》原著無刪減版
    如果你正處於人生轉折處,或正遭受挫折與磨難,不妨靜下心來,好好讀讀她的小說,領悟一下天道思維,你的人生會不一樣。《遙遠的救世主》原著無刪減版,僅48元,少點一次外賣,少喝兩杯咖啡,讓你通透生活,改變人生。
  • 《遙遠的救世主》:解析書名「遙遠」與「救世主」二詞,意味深長
    電視劇《天道》是改編自豆豆小說《遙遠的救世主》,電視最大還原尊重了原著。王志文塑造的丁元英這個角色如同弗雷德裡曼完美演繹的《流浪者之歌》般是手到心又到。這部作品也如同丁元英的「得救之道」般引發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 從《遙遠的救世主》到《天道》,讓思維境界提升一個層次
    從2008年接觸《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開始,就深深的被這部小說所折服,後來發現還有按原著改編後的電視劇《天道》,觀後真可謂是大飽眼福,這十年來,前前後後觀看了也有五、六遍了,裡面有很多觀點和思維模式覺得可以反覆玩味、咀嚼,每看一遍都有些新的認知。基於有這樣的得益,覺得很有必要把它分享給更多的小夥伴們。
  • 《遙遠的救世主》為什麼芮小丹一定要死?
    用救世主的邏輯說,芮小丹完成了自我救贖,她上天堂成為天使,因為人間不值得,上帝把她叫到了自己的身邊。用佛法的邏輯講,芮小丹度過苦海,到達了幸福的彼岸,這裡沒有痛苦,沒有悲傷,只有永恆的愛,所以芮小丹如來如去,來去自如,不生不滅,永恆了。
  • 遙遠的救世主:電視劇天道的原著小說「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這篇文,我選擇的背景音樂是電視劇《天道》的主題曲《天國的女兒》。女聲空靈悠遠,仿佛從天國飄來。今天要分享的是電視劇《天道》的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因此選擇這首曲子,就是切合主題的。這部劇就叫作《天道》。正式看劇之前,我習慣性地先去看看網絡上對於這部劇的評價,然後看到很多都是說朋友推薦的或者老闆推薦的。後來我看過之後才了解,因為這部劇是以商業的形式在詮釋人性,雖然有幾根主線在交錯行進,但是商業運作的主線條在那裡,而且,幾個主要人物也主要是通過商業的線條穿插在一起的。
  • 電視劇《天道》(《遙遠的救世主》)人生哲理好片!
    作者於1995年6月動筆創作長篇小說《背叛》,1997年8月完稿。《背叛》一書在雜誌《啄木鳥》2000年1—4期連載。2000年作者為一名普通工人,有一個可以長相思守的丈夫。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然後由北京天潤影視公司拍成24集電視連續劇《天道》,豆豆親任該劇編劇,這部作品以其獨特的視覺,受到廣泛關注。豆豆的創作及創作模式已引起文學界重視。
  • 藝術三院 《百家漫談》第二十一期——李世揚老師共讀奇書《遙遠的救世主》(電視劇《天道》)
    10月22日晚,秋日喜雨一直在下,迷濛了早晨,滴落了黃昏,潺潺而歌氤氳如畫,永康市文化藝術群群友相繼匯集在永康市文化館一樓會議廳,今晚著名文人李世揚老師和我們一起共讀《遙遠的救世主》(電視劇《天道》)。
  • 《遙遠的救世主》:一部包羅萬象「好書」,3次反駁矯正人心
    2008年,一部使人驚才絕豔的皇皇巨作《天道》一經播出,便引來了人們的思考和熱議。在這部由經典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來的電視劇裡,男主人公丁元英,那種天馬行空的思考方式,和對世事、人性洞若觀火的天道思維,一時間就引起了一股『天道』風潮。即便是到了十多年後的今天,這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電視劇,也依然擁有著為數眾多的擁躉。
  • 《天道》在原著《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可怕之處在哪裡
    電視劇《天道》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的超現實主義的愛情,尤其面對巨大文化差異和文化認同,如果按照傳統觀念中出發,芮小丹不可能愛上一個二婚的中年大叔,丁元英也不會愛上警界霸王花芮小丹。
  • 《天道》所映射的改革痛點:金融天才如何蛻變,成為遙遠的救世主
    《天道》這部劇製作距今十幾年,改編自豆豆2005年發行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並且由《亮劍》的導演張前親自導演同時參與編劇的過程。但是,由於很難適應新的環境改變自己,最終還是沒有放下紅塵的牽絆,三年後,在古城裡,他遇到了芮小丹,一個充滿靈氣、英姿颯爽的女警,用真情俘獲了他的心,讓他打破了戒律。
  • 王志文:天道高人價值百萬的《遙遠的救世主》經典語錄
    我的導師、天道高人李老已經把《天道》電視劇中的下面三段經典語錄分享過很多次了,他還說:「如果你能把這三段話破解,價值百萬,字字千金,是在這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黑白顛倒的社會獲取財富的真正心法。」王志文《電視劇》天道第1段:丁元英(王志文 飾)說:「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
  • 天道原著:《遙遠的救世主》裡的超人、高人和明白人
    天道原著:《遙遠的救世主》裡的超人、高人和明白人什麼是超人?智慧超高,境界超群,格局超大,是為超人;什麼是高人?認識並能遵循客觀規律辦事,是為高人。什麼是明白人?本性通明,生死自如,是為明白人。當然,高人也有常人的一面,常人也有高人的潛能,並非絕對對立。但是,唯獨明白人,是塵世中最難能可貴的。
  • 高分劇《天道》中的商業天才造就扶貧神話,秘訣:救世主是自己
    而造就《天道》的是一個叫豆豆的作者,以及她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豆豆原名李雪,1970年出生的她只有高中文化程度,在十七歲時因為工作關係認識了好朋友李紅英,在網絡上有人說「纏中說禪」就是李紅英。其中真假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樣,《遙遠的救世主》的確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小說。
  • 高分劇《天道》中的商業天才造就扶貧神話,秘訣:救世主是自己
    而造就《天道》的是一個叫豆豆的作者,以及她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是男人們必須要看到電視劇,而原著《遙遠的救世主》就一定是男人們必須要看的書了。讀完《遙遠的救世主》,你會喜歡聽古典音樂,喜歡喝功夫茶,喜歡看尼採,喜歡禪宗;你會去思考文化的優劣,產生分析大眾思想和行為的衝動;你會對自己的格局、愛情觀重新審視,產生學習進步的欲望,想要深入骨髓轟轟烈烈的愛一場。其實,歸根到底,回答書名的問題——遙遠的救世主,救世主並不遙遠,你的救世主其實就是你自己。人生何嘗不是這樣,要是你自己裹步不前、不去努力,別人對你有再大的幫助也是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