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新聞不斷的楊超越、蔡徐坤都是從國內熱門綜藝《創造101》和《偶像練習生》中走出來的,對於偶像工廠,往前追溯甚至一直可以追溯到《超級女聲》和《好男兒》,但是遺憾的是,在國內的造星工廠中,似乎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來持續輸出優質偶像,有的甚至只舉辦了一期,捧紅了幾個短期的流量偶像,就此再無音訊。
當然,這種造星工廠在其他國家也很常見,比如韓國的SJ公司、日本的AKB48,以及今天要提到的日本寶冢劇團。
對日本娛樂業比較了解的朋友,應該對寶冢劇團並不陌生。很多現在活躍在屏幕上的前輩藝人,比如天海佑希、黑木瞳、檀麗、真飛聖等等,都是曾經寶冢劇團中的優秀學員。
寶冢劇團對於日本人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打造偶像的地方,更是國寶級的藝人的培育搖籃。如今已經105歲的寶冢劇團又是如何能夠經久不衰,而始終可以在娛樂圈中佔有一席之地?這得從它的前世今生慢慢說起。
1. 寶冢劇團的前世今生
會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寶冢劇團所屬的經營母體是阪急電鐵,這是一家位於日本關西的民營鐵路公司,並且與演藝戲劇毫無關係。
阪急集團建立寶冢劇團的初衷是將其作為「溫泉地的餘興節目」,以達到吸引遊客的目的。因此初期的寶冢劇團的定位也是「為阪急電鐵本業的鐵路運輸事業招攬旅客」,而非追求歌劇事業帶來的利潤。
直到二十世紀末,阪急集團一方面面臨著與JR集團的鐵路運輸產業的競爭,另一方面少子高齡化導致鐵路沿線人口減少,因此集團高層開始重視寶冢劇團的利潤情況。
這樣一來,在經營模式上進行轉換也變得刻不容緩。在商業模式上,寶冢劇團採取「創作、製作、銷售」的垂直整合模式,降低成本的同時,也讓整個團隊更融入且具備自身特點。
同時採用「輸出演出」的形式,即將自身企劃和製作的作品販賣給其他公司的商業模式。而「其他公司」則是多指的其他劇場,這樣一來,整體的商業情況就變成了「低風險、高報酬」的理想情況。
除了對外的商業模式,在劇團內部的人員選拔機制上也有一定門檻。想要進入寶冢劇團進行表演,首先要進入寶冢音樂學校進行學習,而學校對於學員的選拔又十分嚴格。即便可以在劇團內參加公演,也依然有角色分配的明顯劃分。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寶冢劇團的學員制度嚴厲且殘酷,但卻也是孕育優秀表演者的搖籃。
2. 相似模式的演藝組織
除了寶冢劇團這種「長壽偶像組合」之外,現在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的偶像組合。比如日本的AKB48,「早安少女組合」,「乃木坂46」,中國的「SNH48」,「創造101」,「偶像練習生」等等,都是在以與保重劇團相似的模式進行經營。
而在這本曾任職寶冢總經理——森下信雄的《寶冢劇團經營戰略》一書中,主要將寶冢與AKB48進行比較。
其實不僅僅是AKB48,包括國內這幾年興起的偶像養成綜藝,與寶冢劇團的最大的差距還是在於門檻。寶冢的學員入門都是需要有一定音樂或者舞蹈基礎的素人,經過幾番錘鍊慢慢成為劇團組別裡的首席明星。
好幾年國內就開始流行「草根」這個詞,比起寶冢劇團的高門檻,似乎「草根」這個詞更能夠迎合大眾的胃口。
而看著偶像從一個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的「素人」,漸漸變成一個「有進步」的人,大概就是觀眾最開心的地方——把無力實現的舞臺夢想寄託給另一個人去完成,仿佛那個人就是代自己去實現夢想的。
這一心理確實讓很多偶像的粉絲買帳。
除此以外,在和粉絲的互動性上,寶冢的粉絲對於偶像在喜愛之中多幾分仰望,而類似AKB48等偶像組合,和粉絲更像是以朋友的方式在互動,比如握手禮,能夠滿足粉絲對於偶像的最大期望。
雖然寶冢在形式和學員上都比一些後輩組合更加穩重和高級化,但是面對現狀,寶冢劇團也在尋求方式刺激粉絲社群,同時也保持住自己一直以來的特點,依然穩固立足於娛樂圈。
而新興的偶像養成團體,粉絲更多地會以「老父親」、「老母親」的視角,看著一個偶像成長,從零基礎變為能唱會跳的新星。
3. 寶冢劇團對我們的啟示
其實寶冢劇團的經營模式不僅僅在演藝生意上有所借鑑意義,細細剖析的話,會發現這本「生意經」裡的邏輯思路對其他工作也同樣有可圈可點之處。
(1) 先吸粉在早期寶冢劇團並無盈利目的的時候,只是為旅客提供附加表演,但這卻成為今後發展寶冢劇團的基礎。
粉絲是一切盈利的基礎。尤其對於服務型行業,或是如今自媒體創業的人士來說,粉絲是最重要的因素。粉絲之間的口碑相傳同樣也不可忽視。有些人初出創業就以盈利為目的,但是要注意,有時候這樣反而會弄巧成拙——苦心經營得到一群粉絲,但卻因「利」字當頭,反而會引起粉絲反感,並被批評「吃相難看」,這樣一來掉粉就得不償失了。
永遠要記住,粉絲是基礎,打好基礎才能蓋高樓。
(2) 垂直整合在寶冢劇團中,他們將「創作、製作、銷售」垂直整合化,不僅能夠消化外包所帶來的經濟成本支出,而且由固定的團隊進行創作、製作、銷售有利於集團內部的技術或者經驗積累,形成寶冢歌舞劇獨特的風格特點,甚至能夠形成寶冢獨特的美學意識和世界觀。
在寶冢內部,幾乎不會啟用外部的劇作家或導演,同樣對於企業發展也一樣,頻繁變更的風格反而會讓客戶覺得質量不穩定,甚至會害怕,而統一穩定的風格則更利於形成自己的特點,以及獲得客戶的信任。
(3) 粉絲粘性在前面提到要「先吸粉」,但是光吸粉並不算完成任務,同時也要與粉絲互動保持粘性。不管是寶冢還是AKB48或者是創造101等等,成員都會以與粉絲互動的方式保持與粉絲的「距離」,有的也會讓粉絲感覺到親切、沒有距離感。而對於一些粉絲提出的具有積極意義的建議,偶像也會選擇性地採取和感謝,這樣一來,粉絲一旦感覺被注意、被重視,與他的偶像的粘性就更足,甚至會幫助宣傳,以此幫助偶像漲粉。
一百多年的寶冢至今仍然是以象徵日本文化的形象存在,在這其中的生意經不僅僅是運氣和偶然,更多的是阪急集團對寶冢經營模式的不斷進步和調整所導致的,順應時代而做出結構改善,也是一個企業/個人最應該學習的地方。
閱讀推薦:
人生果實:高齡夫婦的幸福秘訣
「行動派的手帳,是值得紀念的每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