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每晚八點半我都會準時坐在電視機前收看少兒頻道的動漫世界,在播放的眾多動漫中就有我很喜歡看的《海綿寶寶》。小時候看《海綿寶寶》覺得很好笑,很有意思,覺得海綿寶寶總是多麼的陽光和樂觀,派大星是多麼的傻,章魚哥是那麼的令人生厭。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慢慢地覺得這部小時候無比喜歡的動畫,裡面卻是充滿了太多的現實,通過鮮明的人物形象和人物間不經意的對話將現實毫無保留的表現了出來,只是那時的我太過幼稚,而沒有看懂。正如那句話「初看是笑話,再看已是畫中人。」下面筆者就來分析分析《海綿寶寶》人物背後的意義。
海綿寶寶
動畫裡將海綿寶寶塑造成了一個樂觀積極做事專一的好男孩,但是海綿寶寶其實並不是男孩,海綿寶寶其實是叫海綿鮑布,只是因為翻譯而成了「寶寶」,此外他是出生日期是1986-7-14,所以說他並不是男孩,而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老男孩」。
而海綿「男人」也是暗喻現實社會中的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這時候的年輕人就像海綿寶寶一樣單純且樂觀,對社會充滿好奇,對未來充滿著希望,對人情世故似懂非懂。踏入社會後工作的年輕人就像在蟹包王裡工作的海綿寶寶努力工作,受到「老人」的欺負卻還必須得努力工作,唯一不同的是海綿寶寶可能永遠不會認為自己在受欺負,而年輕人則會慢慢地看清現實逐漸變成老油條,等又有新人來了後他們就變成了當初欺負他們的「老人」 。
派大星
初看派大星時總是覺得他像一個憨憨,常常做做著讓人不解的蠢事,但是海綿寶寶一旦遇到困難,或者感到迷茫的時候,他總會說出讓人感到驚訝的話。比如:「人生就是不公平的,你慢慢習慣吧」,「我生下來就是為了與你相遇」。
派大星其實也可能是在裝傻,因為他深知在比奇堡的海底世界,高智商不會給他帶來好處,反而會給他帶來煩惱。所以他才說:「如果知識智慧有比得上友情的,我寧願當個白痴」「呆頭呆腦才沒有煩惱」。
派大星也暗指的是現實生活中一些明明很聰明但卻十分懶惰而成天無所事事,最後荒廢了自己的光陰成了一事無成的人。或者「高手在民間」,只是他不顯山露水。
章魚哥
章魚哥我在之前的文章做有更加詳細的分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裡我只簡單地分析一下。章魚哥是一個充滿著矛盾的人,他喜歡海綿寶寶但又覺得他很厭煩,喜歡海綿寶寶給他帶來生活中的歡樂,但是卻討厭海綿寶寶不停的打擾他的生活。他愛搞特立獨行對生活充滿著抱怨和負能量,但是很有原則,內心充滿著正義感。
章魚哥曾經也是一個很有夢想並且充滿希望的年輕人就像當初的海綿寶寶一樣,章魚哥的夢想就像他曾經的那一頭金色長髮,當他成為光頭那一刻,也就意味著章魚哥親手埋葬了自己的青春。
章魚哥代表著如今的為了生活而生活的人,為了生活而放棄了自己的初心,漸漸地被現實生活毒打到麻木的「成年人」,理智的成年人,就像我們的父輩一樣,為了肩上的擔子,為我們扛下了風雨,犧牲了自己年輕的心。
蟹老闆和痞老闆
蟹老闆和痞老闆這兩位角色更適合放在一起來分析。如果把七宗罪搬到《海綿寶寶》裡來看,蟹老闆和痞老闆分別代表著貪婪和妒忌。要知道蟹老闆和痞老闆在很久以前可是塑料兄弟朋友,這樣也指代貪婪和妒忌如同「兄弟」一樣,但又是各懷鬼胎。而每次痞老闆從蟹老闆那裡偷走蟹堡王的配方,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這也是作者在告訴我們,妒忌可以使人發狂,但貪婪的人更加可怕。因為之所以會妒忌是因為無法得到滿足,而貪婪可以滿足你,並且讓妒忌變得更加貪婪。
珊迪
珊迪是一個樂觀積極高傲的母松鼠,但是她終究不是海底生物,在海洋的世界裡她只能穿著一身的潛水服躲在自己那個和大海比起來就像是「囚籠」玻璃屋子的才能保護自己。
作者設計珊迪這樣的角色也算得上別有用心,珊迪在現實中就像是那些內心高傲,自命不凡的人,但在現實社會的大爐子裡,她沒辦法只能帶上偽裝微笑的面具即那一身松鼠潛水服,然後躲在那個只屬於自己世界的小屋子裡,只有在那裡珊迪才能脫下那一身沉著的保護。而玻璃的透明屬性,也像是無形的枷鎖限制了自由。任你再漂亮再高傲的金絲雀鳥,到頭來還是只能活在籠子,淪為人類的玩物。
(PS:有時候覺得自己內心太黑暗了,可能是社會的毒打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