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每個人都看過,不過似乎從來都是小孩子的代名詞,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孩子」開始投入其中。某視頻平臺上奧特曼被魚頭怪爆揍的視頻,甚至登上了頭條,這才讓我們發現,原來有很多成年人仍默默喜歡著動畫,在不為人知的角落中獨自沉浸其中。就讓我們來一探其背後的究竟吧。
為小孩製作的動畫卻受到成年人好評
《海綿寶寶》算是一個人盡皆知的作品,各種周邊產品數不勝數,這個黃色的海綿塊贏得了國內無數人的喜愛,就算是在它的產地美國,動畫一經播出後也是反響甚好,不但在電視榜單上連續八年蟬聯冠軍,更是收穫了一眾成年人粉絲,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海綿寶寶》的觀看者中,有一半都是成年人,總數以千萬計。
另一部《小豬佩奇》同樣是流傳甚廣,它原本是一部英國學前電視動畫片,得益於用心的製作水平,在全球180多個地區都有播放,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級「網紅」。
初入國內時,更是在國內颳起過一陣「佩奇風」,大神紛紛秀出自己畫的小豬佩奇,讓這個長著吹風機一樣腦袋的粉紅小豬,用極短的時間火遍了大江南北,到如今依舊在兒童動畫榜上有名,不過同樣有一群「大孩子」對這個小豬愛不釋手。
最後則是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奧特曼》,作為一部出色日本特攝動畫片,雖然很多喜歡奧特曼作品的成年人說「奧特曼不是拍給小孩子看得,小孩子根本看不懂」,不過就像上海電影譯製廠在《奧特曼》片頭所說:「本科幻片旨在通過這個浪漫的傳奇般故事開闊少年兒童的知識視野。」不難看出少年兒童其實才是《奧特曼》系列的主要受眾,不過後來被「大夥伴們」喧賓奪主了。
通以上這三部動畫,均在成年人和孩童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並獲得了良好的口碑。讓我們發現動畫並不是小孩子的消遣品,長大後依舊能從中獲得快樂和成長,這些動畫通吃男女老少的背後,到底藏著哪些秘密呢?就讓我帶你一一說來。
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現代人雖然生活日益富足,但是壓力也越來越大,在這樣現實生活的壓力下,看看《海綿寶寶》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動畫中這個總是一副樂天派樣子的黃色海綿方塊,帶給了無數大小朋友歡笑和勇氣,無論是被蟹老闆壓榨勞動力,還是被章魚哥打趣,他總能快速振作起來,上一秒的淚眼迷離在下一秒就會變成哈哈大笑。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也想擁有像派大星一樣的朋友,也想嘗一嘗蟹黃堡的味道,最重要的是也想擁有一顆像海綿寶寶一樣,永不放棄、永遠開心的大心臟。不知道在遙遠深海的大菠蘿裡,是不是有著這樣一個喜歡抓水母的海綿寶寶呢?
而《海綿寶寶》能夠火遍大江南北的原因也正是如此,藏在搞笑誇張畫面背後的,是一種種溫馨的情感,用最質樸的方式呈現在你面前,即便是有所坎坷,最終風雨也會過去,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它,我覺得」歡樂「恰如其分。
充滿反思的奧特曼
如果說《海綿寶寶》是一部正能量勵志動畫,那麼《奧特曼》應該算是大徹大悟後的反思,這是一部無論什麼年紀看,都能得到新收穫的動畫片。整部《奧特曼》說是拍給成年人的毫不為過,很多編劇或導演藏在劇情下的內容,小孩子們確實抓不抓,不過它披著少年劇的外衣,同樣吸引了無數兒童和少年,奧特曼的精神內核,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他們。
簡單看來,《奧特曼》是一部主旋律是正義必勝的作品,怪獸總是會被奧特曼驅逐,而成年人看得則更深一些,資深漫迷更是像搞科研一樣將其背後秘密研究得通透。其中對戰爭的反思,對社會發展的反思,對人際關係的反思不一而足,有些人說這是製作組夾帶私貨,不過正是這些「私貨」豐富了《奧特曼》血肉,讓無數人對於這個圓腦袋超人著迷一生。
總的來說,是勇氣、愛、傳承、正義感等這些元素一直貫穿了奧特曼的整個系列,在精細的特攝製作中,呈現出一個個發人深省的小故事,是一部帶給人信念的作品。
從過度消費到發現寶藏
《小豬佩奇》的大火,並不像《海綿寶寶》和《奧特曼》是通過時間來積累發酵,更像是一場追趕潮流的狂歡。從最初的表情包到魔性的豬叫聲,再到後來網友的惡搞,成功實現破圈,一時間無論哪裡都會見到《小豬佩奇》的身影。
大火之後人們自然對於這個粉紅色的豬小妹產生了好奇,於是其本體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雖然是一部2004年的動畫片,但是其精心設計的劇情依舊足夠有吸引力。帶著好奇心走近豬小妹,發現原來這部動畫不止是有「塑料姐妹花」和「粉色電吹風」,童真童趣的世界更加引人入勝。
至於吸引成年觀眾,一方面是動畫片中構建的童話世界令人嚮往,誰還沒有一顆童心呢?還有一部分觀眾,發現英文版《小豬佩奇》作為聽力素材簡直完美,順便把口語都練了,當然這種情況屬於另闢蹊徑,就不多說了。
只有優質的內容才能撐起觀眾的喜愛
看完上述三部動畫作品我們發現,它們能夠縱橫兒童和成年人兩個不同的世界,其本質還是內容足夠優質,不會因為是動畫片,就做出一些低幼的內容。我們之所以被吸引,其實是導演乃至整個製作組的用心被我們感受到了,無關畫面的精緻與否。
而反觀我們國內的動畫,卻沒有一部能夠通吃大小朋友的扛鼎之作出現。以前有一部《喜羊羊與灰太狼》,我曾經覺得很有希望成為國產動畫之光,因為它雖然披著羊皮,卻針砭時弊的探討了很多問題,傳遞正能量的同時也有著自己的思考,不過後來在諸如「烤羊事件」的影響下,也轉向了人畜無害的低幼向動畫,再後來更是被同類競品打擊到慢慢衰微,回過頭看只能嘆一句遺憾了。
當然,我們在動畫技術上的積累並不落後,劇情雖是短板,但畫面絲毫不差,我們也能做出像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樣的大火動畫電影作品,在現如今動漫走向主流的過程中,曾經的偏見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動漫大軍,保不準哪天他們中也會出現一位宮崎駿一樣的行業標杆,帶領中國動畫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