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中,大家總是在說男左女右,好像這項風俗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上公共廁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另外,還有照結婚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禮儀場合等,男的一般在左邊,女的一般在右邊。如果顛倒了左右,就會有人說,是違反了「男左女右」的習俗 。
盤古是一位開天闢地的英雄,是他創造了天和地,死後又身化萬物: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五運歷年記》)而日神即為伏羲,月神即為女媧。伏羲和女媧是一對兄妹,他們掌管著日月運行。因伏羲是盤古左眼所化,女媧是盤古右眼所化,所以在古代留存下來的壁畫中,我們可以發現壁畫中的伏羲總是在左邊,而女媧總是在右邊。也許這就是男左女右最初的由來。由此可見,最初的男左女右只是哲學概念上的劃分,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後來有了階級觀念,又有了男尊女卑的性別歧視,逐漸以左為尊,所以在講究階級地位的封建家庭裡,總是男人威嚴地端坐在高堂的左邊位置,而女人只是謙卑地坐在右邊。最終,由於約定俗成的原因,人們接受並認可了這種男左女右的劃分方式。
另外,「男左女右」的習俗還和古代人的哲學觀關係非常緊密。我國古代哲學家認為,宇宙中通貫事物和人事的兩個對立面就是陰陽。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長短、上下、左右等等。古人將其歸類分為大、長、上、左為陽,小、短、下、右為陰。陽者剛強,陰者柔弱。人的性格,男子性暴剛強屬於陽於左,女子性溫柔和屬於陰於右。「男左女右」在中醫應用上也有實際的科學意義,「男左女右」在醫學上是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異。中醫診脈,男子取氣分脈於左手,女子取血分脈於右手,即使小兒患病觀察手紋也取「男左女右」的習慣。這就是「男左女右」的由來。這一沿襲至今的習俗,早在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當然至於「男左女右」是否真能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異,則是另一個問題了。
在我國封建社會中,許多事物都有尊卑高低之分,就連東西南北、前後左右也不例外。
古代把南視為至尊,而把北象徵為失敗、臣服。宮殿和廟宇都面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座北朝南,當上皇帝稱「南面稱尊」;打了敗仗、臣服他人「敗北」、「北面稱臣」。正因為正南這個方向如此尊榮,所以過去老百姓蓋房子,誰也不敢取子午線的正南方向,都是偏東或偏西一些,以免犯忌諱而獲罪。
除了南尊北卑之外,在東、西方向上,古人還以東為首,以西為次。皇后和妃子們的住處分為東宮、西宮,而以東宮為大為正,西宮為次為從;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廟,要建在皇宮的東側。現代漢語中的「東家」、「房東」等也由此而來。
除了東西南北之外,表示方向的前後左右也有尊卑高低之分。古代皇帝是至尊,他面南背北而座,其左側是東方。因此就在崇尚東方的同時,「左」也隨著高貴起來。三國時期的東吳佔據江東,也稱江左。文左武右的儀制,男左女右的觀念等,都是尊左的反映,有些習俗甚至延續至今。
如:房間是民居院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北京四合院都是平房,沒有樓房。四合院裡最重要的房間就是正房。正房就是北房,也稱上房或主房。由於祖宗牌位及堂屋設在正房的中間,所以正房在全宅中所處的地位最高,正房的開間、進深和高度等方面在尺度上都大於其他房間。正房的開間一般為三間,中間一間為祖堂,東側的次間往往住祖父母,西側的次間住父母,而且老房子正房左邊(東邊)的次間、稍間比右邊(西邊)的略大,這是受「左為上」傳統習俗影響的結果。舊時人們有尊左的習俗,我們常說的「左祖古廟」、「文左武右」、「男左女右」都是尊左的反映。
再如:戴戒指也是有講究的,這種講究不見諸文字記載,而是一種約定俗成。民眾認為,左為上,右為下,左象徵尊嚴和力量,右象徵溫柔和體貼。故民眾佩戴戒指有「男左女右」之分。此外,男子戴在食指上表示求愛,戴在中指的表示正在戀愛,戴在無名指上表示已婚。而女子一般不戴在食指上,其他則與男子相類似。若有人男左女右地戴在小指上,則明確表示自己是獨身。在當代民俗中,男女情感上的交往,一定要注意對方所戴戒指的位置,要尊重這種約定俗成的習俗,恰如其分地相處。
男左女右,約定俗成,是千百年來男尊女卑的傳統使然。從左到右,先男後女。按東方習俗,每每籤名,若是夫妻,必是丈夫的大名寫在前,妻子如一個後綴添加其後。不像西方,事事講究「Lady first」,連演講開篇詞也是「Ladies and gentl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