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每個讀書人的大日子,是一場檢閱,也是一個交代,讓那些付出過的春夏秋冬都留下屬於少年人專屬的炙熱和夢想。
01屬於我的高考故事
2009年是我參加高考的那一年,但其實我應該在2008年參加高考,說起考試時間這個事情是有些兒戲的,但奈何實際情況確實如此。我從小被爸媽帶著一直在外省讀書,但高考是必須回原戶籍地參加考試的,當然報名也肯定在原戶籍地報。當時我們一家人都在外地,於是就把跟進報名時間這個事情鄭重的交給我大舅媽,我大舅媽家有個姐姐,前兩年剛參加完考試,所以他們對報名流程之類的相對比較熟悉。當時跟她說報名這個事情的時候,她很欣然就答應了,但戲劇性就是出現在這個決定裡。跟她確認沒問題之後我們一家人就全身心的等著我大舅媽通知報名時間了,也完全忘記了自己去留心,結果我大舅媽最後卻把這個事情給拋諸腦後了,等到我們再去問她報名時間的時候,報名通道都已經關閉了。我就被強制性的留級了。
上補習班的日子大概是我人生中最艱難的日子,黑壓壓的一大教室人,每張課桌上都是厚厚的試卷和複習資料。窗外的天氣於我們來說不過是光線的昏暗,只有真題才是心上的牽掛。日復一日,一年也就這樣過來了。有了前車之鑑,不可能再把這麼重要的事情還交給別人了,所以我媽就帶我提前回到了家鄉,到早前找好的接收學校去報到。那時,距離高考還有一個月。
然後新的問題出現了,家鄉的課程是沒有新課改的,尤其是文科,重點背誦的內容有偏差。這個偏差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回去後第一次參加模擬考的成績上,375分,三本的分數線都夠不上。對我的打擊可想而知。有個場景我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我跟教導主任站在3樓長長的走廊上,他拿著我的試卷說,「以為你從外省回來有多不一樣呢,還想指望你能提高學校分數,結果就這個成績啊?」我沒說話,我也不知道說什麼,那一刻我甚至覺得家鄉話有點陌生。
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我能做的實在是很有限,只能抓緊一切時間背書,那時候其實是有些渴望早點到考試那天的,那對我來說是曙光。
隨著黑板右上角的倒計時變成阿拉伯數字1,我終於迎來了考試。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考點到處拉著警戒線,重重的檢查,牆上時鐘的秒針滴答滴答的轉動聲,機械的廣播女聲,然後開考的鈴聲響起。6月的天氣特別熱,早上考語文的時候狀態是最好的,下午考數學的時候手心就開始急冒汗,我害怕汗液把答題卡上的字跡抹花,一直用衛生紙擦手。第二天考文綜和英語,地理那道算飛機飛行的題我是蒙的,英語的作文我寫的挺順利。隨著停止答題的聲音響起,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就宣告著落幕了。
後來就是查成績,報志願,我們那時候已經是分數出來才報志願了,省時省力了很多。至於最終成績我考了多少分就留個念想吧,因為在想像的世界裡充滿無限可能。
022020年的高考值得被記住
2020年的高考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很特殊的。
第一是考試時間,從2003年至今,高考時間一直是每年的6月7、8日兩天,部分省份因考試科目不同還有第三天,9日,2020年的高考時間因為疫情原因推遲一個月至7月7、8日。我們也算是見證了歷史的一代人。這確實值得被記住。
第二我認為是考生的心態,在多出的這一個月的複習時間裡,他們會賦予這場考試一些新的定義。疫情的突如其來打破了原本的計劃和規定,也給予了他們更多一些的時間去思考,我們將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國家可以如此迅速的控制住疫情和恢復過來是因為有一群什麼樣的人在。我們的偶像是不是除了那些明星,其實也可以是充滿力量和安全感的科學家、醫生、護士、人民解放軍,可以是任何一個平凡崗位上的普通人。面對這場考試,他們能收穫的除了付出後的成績,還收穫了更多的希望,對於生活的希望,未來的希望!
當初人們都說我們90後是垮掉的一代,但是在這次疫情期間,有多少奮戰在一線的戰士都是90後。我們用態度和行動告訴大家,90後是奔湧的後浪。如今人們對00後也有著固有的偏見,像當初對待90後一樣。我們所出生的時代不同,所感受的氛圍有異,這些因素決定了我們就是會不一樣,但無論有多少差異,我們都無法否認,每個時代都不缺優秀的少年人。
今年參加考試的絕大多數都是00後,我相信他們中會有很大一部分人重新規劃自己的選擇方向,我們也會對這一群橫衝直撞的00後改觀,少年人永遠是國家的期待和未來。
03少年人的徵程是詩和遠方
少年人披荊斬棘,心懷詩乘風破浪。
對於高考,肯定首先是祝願你們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績,拿到通往嚮往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也有一些其它的話想說,就當是聽一個年紀大了話多的老姐姐多嘮叨幾句吧。高考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人生最重大的事情之一,需要我們全力以赴的備戰,拿出應有的態度和實力,但是要記住這不是唯一可以證明你的渠道,這只是第一步,成長的路上還有更多的挑戰和收穫在等著你,這個時候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就特別重要,既要適當地給一些推動自己的壓力,也要給自己一個坦然接受成敗的準備。
願你們永遠心中有詩,眼裡有光,去吧,少年們!
笑看四海非凡士,且待明日吾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