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名校、促學習類的電影中,一定會出現2015年的日本電影——《墊底辣妹》。
《墊底辣妹》是一部適合師生、家長觀看的學習勵志片,但卻與《風雨哈佛路》這類知名勵志片差異極大。
《風雨哈佛路》乍一看是連內褲都穿不起的貧窮女孩努力學習,考上哈佛的勵志故事,但深入分析卻會發現:這位貧窮的女孩繼承了父母強大的智力基因,在垃圾堆裡撿到過許多書,具備極好的自控力和超強的上進心。比起傳統意義上的差生逆襲名校,更像是隱藏學霸在得到教育資源後順理成章考上心儀大學的常見模式。
而《墊底辣妹》卻是正兒八經的「差生在家長老師的幫助下,從墊底逆襲名校」的勵志故事。
女高中生工藤沙耶加是一個在學習上不求上進,在打扮上費盡心思的漂亮女生。
沙耶加有一個弟弟,父親常常把關注放在兒子的身上,因為自己相當喜歡棒球,因此希望兒子也可以成為一名出色的棒球手。而沙耶加的媽媽是一名溫柔的母親,和世界上大多數母親一樣,只希望女兒能夠幸福快樂,身體健康。沙耶加的高中有內部升上大學的名額,雖然大學並不是太好,但只要她順利畢業,就有大學讀。
由於缺少學習的動力和父母給予的壓力,沙耶加越來越不愛學習,哪怕是倒數第一或者考零分都不會讓她有多麼難過。
本來大家都覺得沙耶加可以順順利利讀大學,但變故突然發生:她因香菸違反校規,老師威脅說不說出同夥就必須退學。
沙耶加的媽媽批評了女兒違反校規的行為,卻對孩子不出賣朋友的舉動表示支持和認可。
媽媽說:「為了自己而出賣朋友,難道這就是這所學校的教學方針嗎?如果真的覺得這是好的教學方式,我的女兒甘願退學,對於什麼都不說的女兒,我感到自豪。」
對於女兒不正確的行為表示批評,又對女兒正確的三觀加以讚美。
在孩子脆弱、需要依靠的時候,媽媽的第一反應不是指責孩子捅了多大的婁子,而是先安撫,以成年人的姿態守護孩子。
退學可怕,但並不會讓人死心。
讓人死心的,是三觀的畸形給個體、家庭、社會帶來的種種心涼舉動。
在沙耶加媽媽的努力下,沙耶加從退學變成休學,但卻不能升上大學。面對丈夫的冷漠,孩子的無助,沙耶加媽媽轉而走向給孩子報由坪田老師教學的課外一對一補習班。
中國有句古話:「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沙耶加媽媽把這句話做到了頂峰。有過課外補習經驗的人都知道, 全天一對一輔導的價格極其昂貴,不僅僅是中國,國外也是如此。
沙耶加媽媽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到處借錢湊夠學費,沙耶加不願學習的心在媽媽的努力下逐漸融化。
日本和中國的家庭總有一些相同之處,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總是很克制而含蓄。父母也許會給孩子做豐盛的佳餚,也許會拿大把工資替孩子付首付,也許會在孩子離家上大學後,看著孩子的照片默默流淚, 但他們很少說:「我愛你。」
孩子也是。他們懂得父母對自己的好,但他們也很少說那句最能表白心緒的「我愛你。」
不過沒關係,愛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力量,不愛學習的沙耶加也在母親的愛惜下醒悟,意識到上大學的重要性和父母的辛苦,於是從剛進入輔導班時考零蛋也沒關係,變成主動把頭髮染回黑色,主動剪掉長發,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
坪田老師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對於沙耶加的學習總是以鼓勵教育為主。
他帶沙耶加了解了日本高考的制度,並幫助沙耶加確定目標,當沙耶加表示想考日本第一私立大學——慶應大學時,他從來沒有給予嘲笑,或說這個目標不符合實際。
他和沙耶加的媽媽一樣,永遠笑著說:「你一定可以的。」
有好的母親,好的老師, 影片隨著正常邏輯繼續演繹,觀眾們應該都能猜到,沙耶加在結尾肯定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學。
但這部影片和《風雨哈佛路》等電影不一樣的是,它將墊底生在成為學霸的過程刻畫得生動真實,就像每一個在成長路上的你我,讓人相信「逆襲」的存在。
逆襲的確存在。因為該影片是由真實故事改編,作者就是真實版沙耶加的輔導班老師。
這名老師提倡鼓勵教育,就算從0分進步到5分,他都會豎起大拇指,鼓勵學生繼續。
在影片中,沙耶加會因為基礎太差做不出簡單的題而垂頭喪氣,會因為一點小小的進步而歡呼狂舞,瓶頸期會一遍遍苦惱自己的命運,著急時想起父母期盼的眼神,會愧疚得流淚不止。
她會熬夜刷題,走路都在背書背單詞,看著考試的日子一天天近了而放棄所有娛樂活動,和時間賽跑,和自己搏擊。
考不上大學在當今社會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沙耶加明白得太晚,因此自知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化繭成蝶的痛苦無疑是痛苦的。
面對孩子心理快速成長伴隨的種種不穩定,影片中的媽媽選擇陪伴和不放棄。
「放棄」是一個多麼可怕的詞!沙耶加媽媽在欣喜看見孩子成長的同時,對於孩子的升學卻放寬了標準。
她覺得,女兒成熟了,懂得為自己的命運拼搏了,就算最後沒有考上慶應大學,女兒都會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好好活。
但行好事,不問前程。
而許多人都不知,這種注重過程,放寬結果的狀態,恰恰是拼搏路上最美的風景。
因為你付出的汗水,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不僅僅充實了你的人生,更會是一筆隱藏的財富,讓你未來的某個時刻受益。
在女兒考上大學後,父親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兒子不滿意父親過度插手自己的命運,因為他根本就不喜歡打棒球。打棒球從來都是父親年少時的遺憾。
父母的遺憾需要讓孩子填補嗎?
不。孩子是因為你們而到達這個世界,而不是為了你們才來到這個世界。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是人。於是沙耶加的弟弟受到了姐姐的鼓舞,勇敢地向父親說不,父親也在痛苦中醒悟,與兒子和解,因一直以來對女兒的疏忽而道歉。
一部電影,一對家庭,兩種教育問題都在拼搏中逐漸得到了解決。
電影分析結束了,大團圓的結局美好溫馨,不知道看到這裡的你是否有些許感觸。
「如果你因為心願沒有實現而正在心灰意冷
為宏大的目標拼搏過的這段經歷
將來,一定會成為你的力量」
《墊底辣妹》在小火的心中,不僅僅屬於高考生,更屬於有夢想、有期待的所有家庭。
願看到這裡的你,願世界上每個家庭,都會擁有春暖花開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