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傳記電影《華盛頓郵報》:誓死捍衛新聞自由,史匹柏執導

2020-09-17 睡在電影院的男人

大家好,我是睡在電影院的男人,今天為大家推薦一部關於新·聞·自·由、輿·論·自·由的影片,希望你能喜歡。

電影基本信息:

導演: 史蒂文·史匹柏;

編劇: 麗茲·漢娜 / 喬希·辛格;

主演: 梅麗爾·斯特裡普 / 湯姆·漢克斯 / 莎拉·保羅森 / 鮑勃·奧登科克;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

製片國家: 美國 / 英國;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7-12-22(美國點映) / 2018-01-12(美國);

片長: 116分鐘。


相關評價(以發文時間為截止時間)

豆瓣評分:8.5分



爛番茄新鮮度:88%; 爆米花指數:73%



主要看點、電影名字揭曉


1、自由,從來不會從天而降!

史匹柏執導,影帝湯姆·漢克斯+影后梅姨(梅麗爾·斯特裡普),這樣的電影作品絕對是值得一看究竟的。更何況,本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史匹柏將此拍成傳記電影。影片討論的,是關於言·論·自·由。任何一位新聞專業出身的人,都不會對「五角大樓事件」這幾個字感到陌生。他們或許都被考過這樣一道填空題——最先刊載「五角大樓文件」的媒體是_____。



1971年的某一天,陽光依然和煦,華盛頓郵報的報社內,忙碌一如往常,記者們正統籌編排著當日的新聞報導。油墨的味道瀰漫,爭先恐後。

另一邊,一名國防部的官員,正偷偷影印美國政府關於越南戰爭的機密文件,他小心裁剪,將這些文件排序整理,然後裝進了幾個大箱子之內。最先跟進的是《Times》(泰晤士報),他們嘗試著曝出其中的一些文件內容,引起了美國社會的一片譁然。

然而,等待《泰晤士報》的是美國政府的高壓制止,和最高法院的傳票。

回到《華盛頓郵報》這邊,彼時的《華盛頓郵報》的聲望遠不如《泰晤士報》,也比不上蒸蒸日上的《紐約時報》,自身的財政資金又面臨著極大的困難,隨時可能破產,或者被收購。

華盛頓郵報的負責人,凱·格雷厄姆(梅麗爾·斯特裡普 飾),或許有賭的成分,但更多也是維護一種新·聞·輿·論的自·由,她最終選擇了繼續聯繫爆料人,並且大篇幅地去曝光這些機·密·文·件。



要知道,這個決定如果失敗,等待凱·格雷厄姆和她的《華盛頓郵報》可不是倒閉那麼簡單。

影片講述的就是在這短短一周之內發生的事情。

而這份「五角大樓文件」的最終曝出,標誌著尼克森領導的聯邦政府名譽掃地的開始,隨後爆發的水門事件直接導致尼克森政府倒臺。

影片中有一句臺詞,發人深省:

「維護出版界自由的唯一途徑就是出版」。

縱然是破產倒閉,甚至是有身陷囹圄的危險,也要維護整個行業的權利和人民知曉真相的權利。

自由,從來不會從天而降。



2、真實事件中的情況:

1)真實事件中,《華盛頓郵報》公開這份文件到底冒了多大風險?

有兩本相關的書籍可供參考。

一本是本·布萊德利撰寫(影片中湯姆·漢克斯飾演的角色)——《最「危險」的總編輯》;

一本是格雷厄姆撰寫(影片中梅姨飾演的角色)——《個人歷史》。



在布萊德利的自傳《最「危險」的總編輯》中,他這樣寫到:

當他接到司法部電話的時候,他的手和腿都在發抖,他能夠意識到自己正面臨著怎樣的指控,《反間諜活動法》,那可是刑法啊!足以讓他的下半輩子在牢獄之中度過。



2)尼克森政府為什麼要為這份文件向媒體們宣戰?

很多人自然的反應,是因為這份文件中的內容被洩密。

但事實上,文件中的這些決策都是在尼克森上臺之前的政府所做出的決策。可以說,和尼克森政府八竿子打不著。

事實上,無論是布萊德利本人,還是格雷厄姆,在許多年之後依然百思不得其解:

20年以後,究竟為何五角大樓文件成為當局宣戰的原因還是讓人捉摸不透。

——布萊德利《最「危險」的總編輯》


現在回想起來,難以理解為什麼尼克森和他的手下對刊登這些文件感到如此惱火,這些文件記載的是尼克森掌權之前的政府作出的決策,沒有任何內容有損尼克森的名譽。

——格雷厄姆 《個人歷史》



對此,《尼克森:孤獨的白宮主人》一書或許可窺見一二,在尼克森和基辛格的對話中,有這麼一段被曝光出的記錄:

它說明你(是)個窩囊廢……這些洩密者在穩紮穩打地、有條不紊地摧毀我們……它可以摧毀我們實行外交政策的能力。如果其他大國覺得我們不能控制內部洩密行為,他們就不會同意與我們進行秘密談判。

所以,尼克森感到難受的是因為「洩·密」這件事本身,而不是洩·密·文·件的具體內容。從這個角度上而言,這次對於新·聞·輿·論的捍衛,並且最終成功的經過,確實有著莫大的意義。




3、自由永遠是相對的:

當然,最後再說一句,自由永遠是相對的。每個人終歸都是有主觀介入的,即便是發表言論的時候也多多少少、不自覺地會基於自身的利益。




4、電影名字揭曉及獲獎情況:

電影名字——《華盛頓郵報》(2017年)

又名: 戰雲密報(港) / 郵報:密戰(臺) / 郵報;

獲獎情況: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 (2018)-最佳影片(提名);最佳女主角(提名)-梅麗爾·斯特裡普;第75屆金球獎 (2018)-電影類 最佳劇情片(提名);最佳導演(提名); 劇情片最佳男主角(提名); 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提名);

以上便是這一次推薦的電影作品,如果對本專欄有什麼想法和建議,也歡迎您的留言。讓我們一起欣賞更多好電影。

相關焦點

  • 美國傳記電影《華盛頓郵報》:誓死捍衛「新聞自由」,史匹柏執導
    史匹柏執導,影帝湯姆·漢克斯+影后梅姨(梅麗爾·斯特裡普),這樣的電影作品絕對是值得一看究竟的。更何況,本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史匹柏將此拍成傳記電影。影片討論的,是關於言·論·自·由。任何一位新聞專業出身的人,都不會對「五角大樓事件」這幾個字感到陌生。他們或許都被考過這樣一道填空題——最先刊載「五角大樓文件」的媒體是_____。
  • 美國電影《華盛頓郵報》:誓死捍衛「新聞自由」,史匹柏執導
    傳記 / 歷史;製片國家: 美國 / 英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7-12-22(美國點映) / 2018-01-12(美國);片長: 116分鐘。史匹柏執導,影帝湯姆·漢克斯+影后梅姨(梅麗爾·斯特裡普),這樣的電影作品絕對是值得一看究竟的。更何況,本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史匹柏將此拍成傳記電影。影片討論的,是關於言·論·自·由。任何一位新聞專業出身的人,都不會對「五角大樓事件」這幾個字感到陌生。他們或許都被考過這樣一道填空題——最先刊載「五角大樓文件」的媒體是_____。
  • 電影《華盛頓郵報》:熱血賁張,報社和美國政府打官司,結果如何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製片國家: 美國 / 英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7-12-22(美國點映) / 2018-01-12(美國);片長: 116分鐘。1、報社和美國政府打官司:自由,從來不會從天而降!
  •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電影——《華盛頓郵報》
    在川普執政的一年裡,在女性運動不斷推進的一年裡,他敏銳的結合了這兩大元素,炮製了一部零汙點男性電影人參與創作的電影——《華盛頓郵報》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將此事件定性為洩露國家機密罪,對《紐約時報》提起指控,並下達禁止令。而在此時,剛剛完成上市的地方性小報《華盛頓郵報》的總編本(湯姆·漢克斯 飾)和發行人凱(梅麗爾·斯特裡普 飾)也獲得了這份文件。
  • 《華盛頓郵報》給《華盛頓郵報》寫了一篇影評
    《華盛頓郵報》可以說是這句話的忠實踐行者。打開它的主頁,你會發現標題下方多了一行小字:「民主死於黑暗。」(Democracy Dies in Darkness.)去年12月上映的同名電影《華盛頓郵報》,就是對當時《郵報》及其一眾新聞界同行所捍衛的新聞自由和透明政府的禮讚。影片上映之時,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已有一年。
  • 電影|Movie:《華盛頓郵報》左姑娘觀影第七期
    《華盛頓郵報》海報導演:史匹柏編劇:Elizabeth Hannah、喬希·辛格主演:梅裡爾·斯特裡普 / 湯姆·漢克斯 / 布魯斯·格林伍德類型:傳記 / 懸疑 我們更應該重新審視下美國作為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其在言論自由,新聞出版自由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華盛頓郵報》並非傳統的好萊塢電影,影片所傳達出的嚴肅,冰冷的氣質,正是反應了美國出版行業的從業人員對於言論自由,對於出版自由,對於正義的堅持
  • 電影《華盛頓郵報》
    除了打打鬧鬧、嘻嘻哈哈的電影,咱過節期間能有別的電影可以選擇嗎,別總把我們當成小朋友或者青少年成嗎?「嚴肅點,我們這兒打劫呢!」馮遠徵老師什麼時候再演個嚴肅電影讓我們看看唄。把小朋友當大人對待(電影永遠不分級導致電影院裡常有被嚇的哇哇叫的小孩)和把大人當小朋友對待(這個季節我們看嘻哈片),還真改不了了。 朋友推薦了電影《華盛頓郵報》。
  • 【暑假每日電影01】《華盛頓郵報》2017
    》2017 史蒂文·史匹柏(前情提要)這部電影是關於「五角樓洩密案」的片子,《紐約時報》報導了一批絕密文件,揭露了美國政府在越戰初期就採取蒙蔽、欺騙公眾的行徑以獲取人們對越戰的支持這一惡行。而《紐約時報》的對家《華盛頓郵報》拿到了這一批絕密文件更完整的部分,此時,《華盛頓郵報》正面臨上市,如果報導這一事件,將會面臨官司,甚至公司從此消失。因此承擔著父親和丈夫的責任的凱,面對巨大的選擇,是她的編輯本與她一起面對這一未知的風險。這部電影是自己在家看的,看到後面眼淚止不住的流,可能是因為我是女生,又是學新聞專業的,所以兩位主人公的痛苦與掙扎,我都有共鳴。
  • 【預告/海報】華盛頓郵報
    導演: 史蒂文·史匹柏編劇: 麗茲·漢娜 / 喬希·辛格主演: 湯姆·漢克斯 / 梅麗爾·斯特裡普 / 愛麗森·布裡 / 凱莉·庫恩 / 麥可·斯圖巴類型: 劇情 / 驚悚 / 傳記/ 歷史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7-12-22(美國)片長: 115分鐘又名: 郵報:密戰(臺) / 戰雲密報(港) / 郵報
  • 三位奧斯卡得主創作這一部電影《華盛頓郵報》高清
    大導演史蒂文·史匹柏(Stephen  Spielberg)執導的政治驚悚片《華盛頓郵報》(The  Post),取材於著名的歷史事件,借史喻今,影射當今社會議題,現實批判意味濃厚。由梅麗爾·斯特裡普和湯姆·漢克斯聯袂主演,強強聯手,完全是直取奧斯卡各大獎項的如虹氣勢。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也作廢了
    從CNN、《華盛頓郵報》以及當事機構《紐約時報》和《費城問詢報》自己的報導來看,《費城問詢報》在6月2日刊登一篇講述美國當前的反種族主義和警察暴力抗議示威,對美國多地的建築也造成的衝擊和破壞的文章時,使用了一個「建築的命也需要得到保護」(Buildings Matter, too)的標題。
  • 劇情 / 傳記 / 歷史 電影【華盛頓郵報】百度雲資源1080P高清中字
    電影資源公眾號 電影資源百度雲 電影資源下載 電影在線觀看 電影天堂 高清電影「捍衛出版權的唯一途徑就是出版」,每個媒體人和新聞學子必須要看又千萬別看的電影。豆瓣影評:年度最佳,語無倫次:致敬70年代再度覺醒的女性主義,致敬守護良知的真正的新聞人,致敬新聞自由,致敬新聞專業主義,致敬報業的黃金年代。致敬這個激蕩人心的故事,不為君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
  • 華盛頓郵報:美國抗疫是一場國家批准的殺戮
    《華盛頓郵報》:「美國的抗疫成了一場國家批准的殺戮……故意犧牲老人、工人、黑人和拉美裔人口。」「川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使命完成』的光榮時刻最終走向崩潰」,美國《每日野獸報》11日稱,美國總統川普時隔兩周後當天再次出現在疫情發布會上。
  • 《華盛頓郵報》增聘44名新聞採編人員 總人數創紀錄
    美國《華盛頓郵報》21日宣布,2021年將增聘44名新聞採編人員,使採編人員總數達到1010人,創下辦報以來最多紀錄。這家報紙還將在歐洲和亞洲各設一個突發新聞編輯部,以彌補北美地區夜間報導空檔。《華盛頓郵報》發布聲明說,此舉旨在讓讀者在任何時候,即使北美地區凌晨時段,也能獲得全面及時的新聞資訊。《華盛頓郵報》將分別在英國首都倫敦和韓國首都首爾建立歐洲和亞洲突發新聞編輯部,兩個編輯部將各設4名突發新聞記者、2名突發新聞編輯和1名視頻新聞編輯等採編職位,僱用總計19名採編人員。
  • 《華盛頓郵報》:中國正在勝利,美國正在失敗
    《華盛頓郵報》:中國正在勝利,美國正在失敗 2020-10-20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電影資源丨豆瓣8.2分電影《華盛頓郵報》
    《華盛頓郵報》影片以上世紀70年代為背景,再現了著名的「五角大樓文件」洩密案。
  • 沒有人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朋友還沒來,我翻開微信群,看到一個新聞界的朋友,把《紐約時報》評論版主編辭職的新聞,推送給我們。對很多中國人來說,一份報紙的評論版主編辭職,比起老家市長辭職,就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屁事」,甚至,是一件連屁都不是的事。然而,在全球新聞界,紐約時報評論版主編辭職,可能要比紐約市長辭職更有影響力。
  • ——《華盛頓郵報》觀影
    美國導演史匹柏執導的《戰雲密報》2月初在香港等地上映(《The  Post》,大陸譯為《華盛頓郵報》,臺灣地區譯為《郵報:密戰》),該片已獲全美電影評論協會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並獲得今年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 該片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聚焦1971年五角大樓洩密事件。
  • 史匹柏=主旋律?他這次恐怕要打破你的印象
    1905電影網訊 近日,據外媒報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和史匹柏正在協商合作拍攝一部新片。 畢竟,拍傳記片可稱得上是史匹柏的一手絕活。 史匹柏執導筒47年,一共拍了五部傳記片,分別為《辛德勒的名單》,《貓鼠遊戲》,《林肯》,《間諜之橋》,《華盛頓郵報》。
  • 從電影中了解新聞記者
    當手機取代了報紙,當自媒體代替了新聞,誰來擔當真相守門人?下面這些電影來自「報紙力量無窮大」的年代,它們依然熱血沸騰,也愈發值得深省。從1972年到1974年,從尼克森競選總統到尼克森連任上臺,華盛頓郵報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甚至被威脅。主編本·布萊德利站在了新聞自由和相信自己記者的這邊,Bernstein和Woodward得以繼續追尋事件真相,得到了重要線人「深喉」的幫助,經歷了難以想像的曲折艱辛後,水門事件最終導致尼克森總統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