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被9月電影市場給予厚望的大片,口碑涼了。
9月4日,劉亦菲主演的真人版迪士尼《花木蘭》在迪士尼+流媒體付費點播上線,本片爛番茄新鮮度達75%,均分達6.84;隨著9月11日影片在國內上映,豆瓣評分僅4.9分,上映4票房僅過1億。
當年動畫版《花木蘭》算是非常成功的一部作品,豆瓣評分7.8,爛番茄評分86%,全球票房3億美金。而今年這版真人《花木蘭》顯然在這三方面的數據都將大幅倒退。
花木蘭,為何如此之難?
1
萬眾期待的中國「迪士尼公主」
花木蘭改編自中國民間樂府詩《木蘭辭》。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必備課文,花木蘭的故事實在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也有不少譯者名家將其譯成外語版本: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4;
許淵衝譯
有「花木蘭」這個明顯屬於中國文化的大IP,以及劉亦菲、甄子丹、李連杰和鞏俐等華人演員擔當主演,這部電影可以說拿著一手好牌,從宣布選角劉亦菲,到造型、場景曝光,到預告片放出、華麗的洛杉磯首映禮,一直頻上熱搜,備受國內外期待。
「忠、勇、真」(影片中英文為Loyal、Brave、True)是這次故事中貫穿全篇的中國傳統美德。是貫穿全片的三字真言,最後還加上了一個字——「孝「,影片中英文為devotion to family,含義比「孝」字要更廣闊,既有家族的榮耀又有戰士的屬性。
預告片的釋出也預示著大女主劇本的調性——
「女孩先成了戰士,然後成為領袖,最後成就一段傳奇。」
「A girl became a soldier, a soldier became a leader, and a leader became a legend.」
畢竟這是迪士尼史上第一部中國題材的真人電影,已經算是不小的突破,觀眾的期待值已經被持續拉高。
2
文化大雜燴?中國網友不買帳了
然而隨時影片的上線,口碑的發酵,有一個詞火了——文化挪用。
根據劍橋詞典,其指挪用除自己所屬文化外的文化特徵或物品,尤其指挪用方存在並不理解和尊重該文化的情況。很顯然,真人版《花木蘭》確實是一次略顯尷尬的文化挪用。
這張「對鏡貼花黃」的劇照自電影《花木蘭》預告片發布之初,就引來全網群嘲,還被網友做成了眾多表情包。也有博主指出,此妝容偏唐代,與木蘭辭的背景時代不符。
好萊塢電影中,古代亞洲人的形象女性總是塗著比牆灰還厚的脂粉,男性總是留著怪異的八字鬍須,西方人眼中最初的華人形象——傅滿洲,他影響了西方幾代人對華人的觀感。在本片中依然如此。
可這真的是我們的東方審美嗎?
著名文學理論家薩義德曾經在其代表作《東方學》中有過這樣一段經典論述:
一方面,在西方的想像中,東方永遠神秘、浪漫而富於異國情調,代表著美麗的風景、難忘的回憶;另一方面,作為西方文化「先進、民主、文明、理性、克制」的反面,東方被解讀為一個集「落後、專制、野蠻、愚昧、縱慾」於一身的「他者」。
換言之,他們所表現的東方只是他們眼中的東方。
因此明明花木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早上從家出門,到晚上已經到黃河邊上了。電影中卻安排她住進了興起於宋代的福建土樓中。
這樣強行糅合的中國元素其實在電影中比比皆是,雖然可以看出製作團隊已經下了功夫,但還是渾身透著一股彆扭。
《花木蘭》刻意讓背景寫實化,把動畫版反派的匈奴,變成了歷史上的柔然,一看就是北魏的故事,與原版動畫在人設上最大的區別,取消了人物成長和歷練,讓木蘭一出場就是滿級絕地武士。
然而但鞏俐飾演的女巫擁有黑魔法、花木蘭想像中帶著鳳凰的翅膀、動作武功就要解釋為「氣」等概念,確實可以看出影片中涉及文化內涵的細節以及文化指向,都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距甚遠,更別提邏輯硬傷的情節,讓中國觀眾感到不倫不類也在情理之中。
3
文化結合:理解基礎上再創造
這部電影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恢宏的製片規模,好萊塢最大廠牌的真人公主系列,深厚的文化淵源,頂級中國演員陣容,翻車實在讓人可惜。
文化結合一直是跨文化傳播中的難題,而這首先,要做到尊重和理解對方文化。也是傳神者中的譯者每日都在面對的問題——不止是要對兩方的語言了如指掌,更要深度理解雙方文化,才能做到語言轉化的信雅達。拋棄刻板印象,認真對其文化深入研究,而不是一味的憑空想像與傲慢,才可以避免被「魔改」的結局。
其次,要在故事內核中找到新的時代內涵再創造,引起觀眾共情。花木蘭的故事本身就是對女性在社會中地位的重新審視。是不是女孩子長大只有嫁人、成家這一條出路?「公主」就必須等著王子來尋找解救?巾幗不讓鬚眉,木蘭終會找到自己的位置。
近些年女性主義意識的集體覺醒,西方如潮水般的女權運動席捲全球,使得這部《花木蘭》可以承載更多這方面的議題。歷史人物作為某個文化符號的含義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不斷演化,包括像哪吒等神話人物也是如此,在不同的年代會因為不同的訴求而賦予其不同的內涵。若從此角度出發,《花木蘭》本身就具備引起跨語言文化人群共鳴的情感表達,本可以滿足更多的期待。
雖然跨文化傳播之路困難重重,能在國際舞臺上演真正東方味道的花木蘭故事,我們仍在期待中。